高中化学《8烃的衍生物8.2醇和酚一元醇》83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1节


一、本节教学目标
(1)认识醇、酚及典型代表物(乙醇、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迁移至醇类与酚类。

(2)能充分感受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3)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加深认识加成、取代、消去和氧化、还原反应。

(4)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将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醇类,第二课时讲苯酚,具体的教学策略、方法如下:
1.重视理论指导,充分联系旧知,加强整体认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教学中坚持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
线索,突出官能团在分子结构中的关键作用,帮助学生认识有机反应的本质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
①在对乙醇的学习中,通过对反应类型、断键部位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反应机理,且在将乙醇的性质推广到醇类性质同时,也使学生深刻理解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从而形成整体而又系统的醇类知识体系。

②在学习苯酚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苯、甲苯、乙醇的性质,教学中通过类比推测与实验探究的紧密结合来学习苯酚的性质,加深学生对有机物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与态度,有机化学基础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实验探究。

本节通过设计下列二个探究实验:1、苯酚、碳酸、醋酸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设计;2、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的实验探讨。

3.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模型对比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同时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本节教学中通过表格对比、归纳总结,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并设计练习让学生在习题中学习致用,从而巩固所学。

4重视直观教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
在有机化学基础中,大量出现分子空间结构,学习本节时尽量多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如观察分子结构模型,采用实物图片,多媒体展示三维结构图等。

5.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有机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用源自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组织教学,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如: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了解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的在生产、生活上的用途。

2
三、分课时的教学设计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醇的结构特点,能识别醇;
②了解醇的命名、分类及重要用途;
③能从结构上解释醇的沸点、水溶性的变化规律;
④理解乙醇与氢溴酸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剂的氧化反应及浓硫酸(170℃)消去反应,会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能迁移到醇类;
⑤能联系《必修2》对乙醇的学习,形成对醇完整的认识;
⑥能独立操作完成乙醇的消去反应的实验,会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性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


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重点
乙醇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
羟基对醇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设计问题的情景,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启思、引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

学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进行分析、推断,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线索,学会从现象深入本质的科学方法。

仪器、用品
仪器:试管、滴管、酒精灯、圆底烧瓶、铁架台、导管、温度计、水槽
用品:火柴、浓硫酸、无水乙醇、沸石、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金属钠、镊子、铜丝、重铬酸钾溶液
铜丝、钠、酚酞、乙醇的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计算机与实物投影
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生成什么?【检查预习作业】(见学案)
1、下面哪些是醇哪些是酚?总结归纳醇与酚的定义。

2、
给下列的醇命名。

3、
写出具有下列名字的醇的结构简式。

【检查预习作业】(见学案)
根据P49“表3—1”与“表—2”归纳醇的物理性质(沸点、水溶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课本P49页的“思考与交流”与“学与问”)
【小结】醇的物理性质与醇的结构之间的关系。

【实验】观察乙醇的色味态
【交流】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在生产、生活中作用。

R—X
R—OH
交流流自学作业,归纳整理醇的定义
交流自学作业,归纳整理醇的命名方法
交流自学作业,总结醇的物理性质(沸点、水溶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沸点:
碳数相同时:随羟基数目增多(氢键越多)而升高。

羟基数目相同时,随碳数增多而升高。

水溶性:
碳数相同时:随羟基数目增多(亲水基增大)而增大。

羟基数目相同时,随碳数增多(憎水基增大)而减小。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交流醇在生活、生产上的用途。

充分联系旧知,引入课题
学生已经学了烷、烯的命名,因此对于醇的命名并不难,所以此处采取自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重、难点教学时间的分配,提高课堂效率。

醇的沸点变化规律不难从表中数据归纳得出,教师只需在氢键的影响上稍做点拨。

课前布置学生上网了解这些醇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堂上让大家简短的交流,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安全意识。

【过渡】下面我们以乙醇为代表学习醇的化学性质,性质由结构决定,请大家写出
乙醇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和电脑三维空间图
【分析】乙醇的结构特点对其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

思考并回答问题:
1.C2H6O;
CH3CH2OH或C2H5OH、羟基—OH
3、分子中的氧原子对电子对的吸引能力较强,使得C—O与H—O键容易断裂而发生化学反应。

对结构的分析为下面性质的学习打下伏笔。

使学生牢牢把握有机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学会学习有机物的方法。

NaOH水溶液

4
【检查复习作业】
(一)乙醇的置换反应

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断键)的部位、反应类型。


如何用实验证明乙醇与水的羟基氢的活泼性?
【重温实验】乙醇、水与钠的反应。

【练习】P49“思考与交流”
【小结】
根据乙醇与钠反应的关系,指出醇中羟基与钠、氢气的比例关系。

【重温实验】乙醇、水分别与金属钠的反应。

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置换反应
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醇与Na反应的过程中,羟基处的O—H键断裂,Na原子替换
了H原子,生成醇钠RONa和H2。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羟基氢的活泼性:水>醇,并解决P49
“思考与交流”。

《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乙醇与钠的反应,此处抓住官能团教学,通过化学键断裂情况的分析,将乙醇的性质推广到醇类。

乙醇与钠的实验学生必修2已经做过,但已经遗忘,这里再现乙醇、水与钠的反应,有利于醇羟基与水中羟基氢乃至下节的酚羟基氢活泼性的比较。

通过实验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

5
(二)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写出乙醇与O2(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断键)的部位、反应类型、实验现象、及不同的醇发生此反应的规律。

【提问】醇能被氧气氧化,那它还可与其它氧化剂反应吗?【学生实验】其它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重铬酸钾)与乙醇反应(课本P52“实验3-2”
【简介】酒后驾驶快速检测
【小结】有机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

回顾旧知,完成学案,总结出醇发生此类反应的规律:RCH2OH
→醛
(R)2CHOH
→酮
(R)3COH
→不氧化
联系乙烯、乙炔的氧化,回答还可与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反应。

学生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所学有机氧化反应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氧化反应及还原反应的概念。

乙醇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在必2中已做过,此处由于时间关系,不再做,只是抓住乙醇发生此反应的断键情况推出其它的醇发生该反应的规律。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热情。

(三)乙醇的取代反应
①写出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断键)的部位和反应类型。

学性回顾旧知,写出相关化普方程式,并总结醇类与羧酸反应的规律。

乙醇与乙酸的反应已学过,此处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进一
步从结构上把握酯化反应的本质,形成对醇的完整认识。

【过渡】醇除了我们在必修中学过的可以和活泼金属、氧化剂、羧酸这三类物质反应之外,还有无其它的反应呢?
【讲述】乙醇与浓氢溴酸的反应,并指出反应(断键)的部位和反应类型。

【提问】上述反应得到了什么类的有机物?
思考并书写:
CH3CH2Br+H2O取代反应。

总结:
HX(浓硫酸、加热)
R—OH
此处的教学联系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既可以与课头形成呼应,同时又可避免对醇孤立的认识。

R—X
NaOH的水溶液、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