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 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 “的 ”: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 “的 ”:
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 “地 ”: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 “地 ”: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 “地 ”: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动词/形容
词
(1)动词+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
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 ⋯ ):
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上、下、进、出、回、过、起/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处所词语+ 来/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来/ 去+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事物词语+ 来/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上来/ 上去、下来/ 下去、进来/ 进去、出来/ 出去、回来/ 回去、过来/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表示要求,事物宾语在“来/ 去”前:
你拿出书来!
11.程度补语
形式:形容词+ 极了/ 得+不得了/ 死了/ 坏了/ 得很/ 多了他高兴极了。
| 我累得不得了。
| 我饿死了。
12.可能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动词+ 得/ 不+ 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
表示能力:这本书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来,我明天回不来。
13.情态补语
形式:动词+ 得+ 非常/ 很/ 比较+ 形容词
(1)动词后没有宾语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2)动词后带有宾语的形式:
他学汉语学得很好。
(重复动词)
汉语他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他汉语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14.时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1)持续性动词的三种形式: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动词+时间+宾语)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2)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
(动词+宾语+时间)(3)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钟。
(重复动词)
我等了他十分钟。
(动词+人称代词+时间)(4)副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重复动词前边:我学汉语只学一年。
/ 我学汉语要学一年。
15.动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数量)形式:动词+ 动量词(主要是“次、遍、下”)(1)动词+ 动量词+ 事物宾语:
我看了一次电影。
| 他看了一遍课文。
| (2)动词+ 人称代词宾语+ 动量词: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现句
形式:处所词语+ 动词+ 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17.动态助词“了”
形式:动词+ 了
说明:“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与时间无关):
昨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饭去学校。
平时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
18.语气助词“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说明: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 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19.语气助词“了2”
形式:“了”在句尾说明:表示变化:
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他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20.动态助词“了”+数量词+ 语气助词“了”
说明:表示动作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习一年。
(还要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以后不学了。
(不再继续)
21.要, 了、就要, 了、快, 了、快要, 了
说明:表示动作或事情很快会发生)
要下雨了。
/ 新年快到了。
/ 汽车快要开了。
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
(“快要”前不能用时
间词语)
22.动态助词“着”
词+ 着
形式:动
作或状态的持续
说明:表示动
作持续、动态)房间的门开着。
(状态持
外边下着雨,刮着风。
(动
)
续、静态
23.动态助词“过”
去的经
历
说明:表示过
词+过
形式:动
我去过北京,没有去过上海。
正反问:你去过北京没有?
24.在/ 正在/ 正+动词⋯⋯(呢)
说明:表示动
行
作的进
在下着雨。
(呢)。
| 他正看书呢。
外边(呢)。
| 他正在看书
他在看书
| 外边正下着雨。
(可以跟“着”一起用)
25.连动句
词
形式:有两个以上的动
西。
(“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
了东
昨天他去商店买
26.兼语句
词
/叫B +动
/让
形式:A请
我请他来。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较
(1)A(不)比 B + 形容词
我比他高。
| 我不比他高。
(2)A 比B 更/ 还+ 形容词
我很高,他比我更/ 还高。
(3)A 比B + 形容词+ 数量// 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点。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 比B 早/ 晚// 多/ 少+ 动词+ 数量
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
我比他来得早。
我来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样+(形容词)”表示比较
我的书跟他的书一样。
| 我的书跟他的书不一样。
我跟他一样高。
| 这个房间跟那个房间不一样大。
29.用“A有/ 没有B(这么/ 那么)+ 形容词”表示比较
他有我这么高。
我没有他高。
(或:我没有他那么高)
他有你高吗?(或:他有你这么高吗?)
30.动词重叠(表示时间短,或尝试)
(1)动作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可不用“一”:
这个问题,我要想想。
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
(2)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
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一)研究。
(3)动作已经完成,单音节/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
这个问题,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动作的进行,动词不能重叠:
他正在听(×听听)音乐。
31.形容词重叠(有生动、形象的作用)
(1)单音节的重叠形式:AA 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2)双音节的重叠形式:AABB 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房间。
(3)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
一双大大的眼睛/ 他的脸红红的。
(4)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 把B + 动词+ 其他成分
语义:说明移动、变化或产生的结果
我把门关了。
(动词后用“了”)
我把作业做完了。
(动词后用“结果补语”)
你把箱子拿上来。
(动词后用“趋向补语”)
你把这本书给他。
(动词后用宾语)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补语:
×我把这本书看得完。
(2)宾语一般是确指的,或双方都知道的:
你把这本书(×一本书)给他。
(3)能愿动词/ 否定词,放在“把”前:
我要把这本书给他。
| 我没把这本书给他。
(4)动词后有补语“在、到、给、成”时,常用“把”字句:我把车停在门口。
| 我把书放到桌上。
我把笔还给他。
| 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
33.被动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B + 动词+ 其他成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钱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动
句:
饭吃完了。
| 信写好了。
34.“是⋯⋯的”
生动
作的时
发
间、地点、方式
(1)强
调
已
他是昨天来的。
他是从北京来的。
他是坐飞机来的。
(2)表示态
度或看法
的。
我认为,你打人是不对
他的学习
真的。
态度是认
35.越来越+ 形容词/心理类动词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
了。
我越来越喜欢
音乐
36.越⋯⋯越⋯⋯:
越刮越大。
相同:风
(1)主语
,我越不明白。
越说
(2)主语
不同:老师
37.一⋯⋯就⋯⋯
生后,第二个动作马上发生。
说明:表示第一个动
作发
就回家。
相同:我一下课
(1)主语
,我就明白了。
一说
(2)主语
不同:老师
38.“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
(1)有一点儿+ 形容词(有“不如意”的意思):
这本书很好,可是有一点儿贵。
(2)有一点儿+ 心理类动词:
他们想去公园,我也有一点儿想去。
(3)形容词+ 一点儿(表示比较):
昨天20 度,今天(比昨天)冷一点儿。
(4)动词+ 一点儿+(宾语):
我会说一点儿汉语。
39.定语的一般顺序
名词|代词+ 指示代词+ 数量短语+ 形容词/名词+ 中心语学校这两个新学院
她那五件漂亮的丝绸衣服
40.状语的一般顺序
时间+ 处所+ 范围+ 程度+ 情态/方式+ 介词短语+ 动/形
我们都对他很热情
我们在学校非常认真地跟老师学汉语
我们昨天在家里都很高兴地给他打了电话
=============================
注意:
1.“也”+别类副词:
我学汉语,他们也都学汉语。
/ 我常去公园,他也常去公园。
2.别类副词+ 程度副词:
我们都很喜欢他。
/ 他们也非常努力。
3.时间副词+介词短语:
我正在给他写信。
/ 他已经从国外回来了。
4.时间副词+形容词短语:
他常常热情地帮助我。
/ 他总是认真地学习。
5.表示重复的副词“也、又”否+定副词:
我明天也不来。
/ 他昨天又没来。
6.否定副词/ 时间副词/ 能愿动词+“把、被、让、叫”构成的介词短语:他没把书还给我。
/ 我的书已经被他借走了。
/ 我能把这件事做好7.时间词语+ 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
我下午两点从学校出发。
8.表示空间、共同的介词短语+ 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了这件事。
/ 我跟他一起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9.能愿动词+ 介词短语:
我本来想跟他商量这件事的。
/ 他愿意为大家表演节目。
10.表示重复的副词“又、还”+能愿动词:
他的病好了,又能来上课了。
/ 今年我来了中国,明年我还要来。
11.能愿动词+“常常”、“再”:
你应该常常复习课文。
/ 那个地方太美了,我要再去一次。
12.“就”+都“”能/愿动词:
吃完饭我们就都回家了。
/ 你打电话给他,他就会来的。
13.“再”、“就”+把“”字句/ 被“”字句:
今天不用还
书
给我,明天再把它还给我吧。
本
这
明天你来的话,就把照相机带来。
你要努力一点儿,不要再被老师批评。
他刚吃完饭
,就被同学叫走了。
14.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
件事。
/ 他满意地把东西买走了。
了这
他高兴地对
我说
15.时间词+表时间介词短语+表时间的副词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从现在起永远不吸烟了。
* 他昨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
* 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只要⋯⋯就⋯⋯,只有⋯⋯才⋯⋯,如果⋯⋯就⋯⋯| 一⋯⋯就⋯⋯|虽然⋯⋯但是⋯⋯| 不
然、哪怕、就算、就是)⋯⋯
是⋯⋯而是⋯⋯既然⋯⋯就⋯⋯| 即使(纵
⋯⋯都(也)⋯⋯| 凡是⋯⋯都⋯⋯| 无论(不管)⋯⋯
也⋯⋯连
都(也)⋯⋯-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