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润物细雨无声—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润物细雨无声—浅谈如何培养学
生的责任心
【内容提要】: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不难想像,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事事依赖别人,没有独立做事的锻炼,在成年之后是难以独立于社会、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的。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跨世纪人才需要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协作的能力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责任心的培养。
我们从营造学校责任教育的文化氛围出发,注重方法指导实践,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与家长一起携手,在学生的心田播下责任心的种子。
【关键词】:责任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不少人认为孩子缺少独立性是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归结为“独生”。
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言“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享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
好多孩子之所以具有这样的表现,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营造学校责任教育的文化氛围。
学校确立“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目标,形成优良校风,并融责任教育为一体的“三风”、“一训”标语在校园内重新布置。
学校的专栏、橱窗、园地充分反映责任教育的内容,达到宣传入脑、环境育人的目的。
学校将责任心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融合,发挥教育整体育人的功能。
如,学校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生学习责任心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将
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作为核心,通过加大对学校实践性课程的开
发与建设,培养学生多种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增强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的意识。
现在全校学生在预习、学
习时间安排、课前学习用品准备、适合自身学习方法的寻求,与同学合理分工、
密切协作的意识得到增强。
二、课内外结合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于课堂,但主要途径在于课外。
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老师不要一次性给学生讲太多的大道理,而应该在每一堂
课中“春风润物”,时刻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
的学习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听讲、回答问题、读书、写作业,培养学习做事的认真态度。
1.
1.
奉献一颗爱心。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学艺术修养,学生便
能乐意接受“师之道”。
组织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各种兴趣活动,以喜闻乐见的
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做事能力及办事信心,融洽师生感情。
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展现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拓展学生的
兴趣,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的“乐趣”,最后引导到某一事
物的“志趣”。
用爱的力量和奥秘去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让学生感受到被爱。
同时,以同样的感受去爱别人,用爱心发掘学生的隐匿心理,诱导潜在情绪,深化
自我责任心。
同时抓住教学中的两条主线——“知识对流线”和“感情对流线”,将健康的感情体验传给学生,借以深化他们的自我责任心。
2、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尤其要求实验老师在语言上真实可信,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新,情
深意浓,有节奏感,以声传情,特别是以公正、无私、普遍、持久之情来深化学
生的自我责任心。
教师要有目的地与学生交谈,引导学生认识他的某个不良行为,如说话不文明、不举手就讲话、不能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指正等。
三、与家长共携手
家庭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场所,而父母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第一位老师。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家长达成认识上的一致,行为上的一致。
不利要求每位家长做到:
1.
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在儿童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
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在其行为的熏陶之下,其子女也能
习得相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而父母言行不一、不负责任的行为则为孩子树立了
一个消极、不良的负面榜样,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高度重视自身言行对孩子所起的榜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朋友交往中,做到对自己的事情尽心负责,能关心、帮助他人,具有集体责任心,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认真负责,重承诺,答应别人(包括孩子)的事就努力做到,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等。
1.
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
家务活是家庭中的事务,是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
务活,可以使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不过,分
配给孩子的家务活应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打扫卫生、长期取报、取牛奶、
负责给花草浇水等,并及时对孩子所做的一切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沈越,《重视学生责任心的培养》,《班主任》, 2001年第3期;
【2】蒋培成倪勇胜叶建松严学军,《中学生自我责任心培养的理论与实验》,《教育探索》,1999年第5期;
【3】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200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