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时事政治—贷款消费的真题汇编及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

贷款消费()
①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②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③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④能增强人们的当前支付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生活中,很多没有能力付全款买房的人会选择贷款买房,由买房者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

适合贷款买房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
①收入稳定
②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
③储蓄存款较多
④不需要房子的所有权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3.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差钱”也奢侈,过分注重物质消费,为了买心爱的名牌衣物和手包,在“气势”上压倒别人,几乎用尽所有的工资,平时只能煮泡面,文化消费更是无从谈起。

材料中的消费者应该
①坚持适度消费,做到量力而行
②注重精神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③坚持超前消费,坚持求异心理
④寻求贷款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今年“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力度空前。

有数据显示,部分年轻消费者不顾个人经济承受能力,使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进行了大量透支消费。

这种消费是
①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②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③不理智的,只盯着优惠活动,盲目跟风④不健康的,受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支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早晨上班,王先生从家附近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再乘坐地铁到单位上班。

这给王先生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很喜欢这种出行方式。

王先生的这种出行方式()
①绿色低碳,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②让租赁的商品被多次利用,提高了商品的价值
③属于贷款消费,获得了商品的使用权
④体现求实消费心理,符合环保理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冲击着我们的生活,许多网民将自己闲置不用的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然后等待其他网友来交换。

这些时尚网民被称为“换客”。

“换客”的这种做法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③属于租赁消费的类型
④是一种绿色消费的行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对租赁消费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带动了共享经济的凯苏发展,租赁消费逐渐叩开了寻常百姓家门。

小到一个充电宝、一辆自行车,大到一辆汽车、一套居室,只要你想租就有得租。

租赁消费主要适用于( )
A.中高收入家庭B.消费者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商品C.未来收入预期好的家庭D.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用品消费
8.校园贷、套路贷,一直以来是让人们感到极为愤慨的问题。

尤其在大学校园里,一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盲目攀比、标新立异、超前消费的心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违规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套路”大学生的高额利息,将大学生骗入高额负债的陷阱。

“校园贷、套路贷”给青年学生的警示是()
①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危害巨大
②应树立适度消费、理性消费观念
③要依实际收入状况限制个人消费
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防止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国信用卡发行量已猛增到1.22亿张,信用卡透支消费成为新的时尚。

招商银行面对高校大学生推出了“Young卡”:本科生可以一次性透支3000元,研究生5000元,博士生8000元。

还款有限期在20--50天之内。

对“信用卡透支消费热”现象的正确认识是()
①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在稳步提高,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②信用卡透支消费是一种信用消费
③信用卡透支消费是在进行享受资料消费
④信用卡透支消费是超前消费
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④
10.为了促使消费者增加消费,各商业银行、支付宝等纷纷推出分期付款的优惠政策。

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消费品或服务
①适用于对未来收入乐观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
②可以极大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水平
③属于赊销赊购行为,要坚持适度消费
④能够促进产业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2019年6月,张先生通过首付50万元,并向银行贷款90万元的方式,购买了一套房屋。

材料中张先生的消费方式
①属于超前消费,不值得提倡
②适合有稳定收入者,可提升其当前的消费能力
③会透支社会消费能力,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应考虑自身实际,不可超出其自身偿还能力的范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漫画《“瓜”分》启示我们
①要敢于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②贷款消费,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
③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④生活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3.汇丰银行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中国“90后”的债务与收入比高达1850%,用通俗的话来说,即全国1.72亿“90后”,负债总额接近22万亿元,人均负债
12.79万元!这警示年轻一代要()
①培育求实心理,逐步减少消费②学会勤俭节约,坚持理性消费
③放弃贷款消费,坚持租赁消费④坚持量入为出,提倡适度消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让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时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让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时尚,作为居民应()
①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做到量入为出,抑制信贷消费和超前消费④坚持科学分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2018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稳步增长至123点,较2017年提高11个点,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将保持平稳态势。

消费者信心的提升()
①表明多数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②会导致生存资料消费比重提高
③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④将为发展贷款消费提供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

《方案》对国内消费领域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具体安排。

该方案的出台有利于()
①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扩大攀比心理,增加租赁资料消费④国家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7.王军与妻子都在上海一家国企上班,收入稳定两人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购买了一套房子。

春节假期,两人租赁了一辆旅游车带上双方老人去三亚旅游。

对上述材料中王军一家的消费行为,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A.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贷款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C.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D.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费、贷款消费
18.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腾讯文旅等共同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显示,未来一年(202002-2021Q1)人均旅游消费预算为5746元,比去年增加了734元。

这可能得益于()
①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超前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②人们消费观念转变,注重身心愉悦全面发展
③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未来收入预期总体乐观
④随着经济社会进步,消费从物质向精神转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有()
①薄利多销——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的变动
②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看广告,也看疗效——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④劲酒虽好,不要贪杯——坚持可持续消费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利用信用卡的投资功能来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负翁”悄然出现。

对于“负翁”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不应透支消费
B.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可以透支消费
C.透支消费有风险,应尽可能地减少
D.透支消费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应予以规范
21.商务部决定在20117年9月开展“信用消费进万家”主题日活动。

下列可作为活动主题词的是
①理性选择,助力生活
②节衣缩食,克勤克俭
③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④尽情消费,幸福一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支付宝用户申请开通花呗服务后,可以在消费时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

蚂蚁花呗上线最新功能,得到无数用户的支持,新规显示:“从2018年12月1日起,蚂蚁花呗将上线延期还款功能,最多可以延期一个月,以求解决用户资金紧张的难
题。

”花呗这种互联网金融产品()
①拓宽了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途径②实质是商业银行拓展网上贷款业务
③其延期还款功能有利于刺激消费④作为贷款消费用户应该量力而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2017年10月适逢国庆中秋双节,安徽的淮北的李先生租了一辆小轿车带着全家去黄山旅游。

属于消费()
A.租赁消费,享受资料消费B.租赁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C.贷款消费,生存资料消费D.贷款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24.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让“舌尖上的节约”成为习惯,应该
()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抵制信贷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养成节俭习惯
③反对提前消费,积极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④倡导节约之风,推动消费环境的治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5.在某地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文艺晚会上,特邀嘉宾张大爷讲述了他们一家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银行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辆车,一家人经常利用节假日开车外出旅游,每周他还骑着共享单车去附近的图书馆有偿借阅书籍。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张大爷家消费类型的是()
①买车属于贷款消费
②每周去图书馆有偿借阅书籍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③外出旅游属于发展资料消费
④骑共享单车属于租赁消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③④:贷款消费能增强人们的当前支付能力,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③④符合题意。

①:贷款消费与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没有直接关系,①与题意不符。

②:贷款消费是按照交易方式来划分的,享受资料消费是按照消费的目的来划分的,属于不同的划分标准,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A
解析:A
【详解】
①②:生活中,很多没有能力付全款买房的人会选择贷款买房,由买房者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

适合贷款买房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①②正确。

③:储蓄存款较多的人不适合贷款购房,③错误。

④:不需要房子的所有权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3.A
解析:A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消费原则。

①:材料显示部分消费者重“手势”,用尽所有的工资,平时只能煮泡面,文化消费更是无从谈起,这启示我们坚持适度消费,做到量力而行,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显示部分消费者重物质轻精神,启示我们注重精神消费,优化消费结构,②符合题意。

③:超前消费,不能一味坚持,求异心理,要做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坚持,③错误。

④:贷款消费,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和经济状况,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注意:①适度消费既可以量入为出,也可以适度超前。

⑵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⑶几种消费心理的分析: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如商家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推销商品属于从众心理。

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流行性。

(1)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2)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例如:大家都有智能手机,我也要有智能手机。

这就是从众心理。

没有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而盲目地从众。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要作具体分析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1)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2)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现在许多年轻人追求非主流,把自己的头发染得花里花俏的,穿衣也是流里流气。

这就容易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适当求异可行,过分标新立异不可取。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夸耀性、盲目性、人无我有、向上看齐。

不实用,增加经济负担,对个人生活不利。

不健康心理,不值得提倡。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有利的,理智的消费。

值得提倡和发扬。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
为“5R”)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4.C
解析:C
【详解】
②③:部分年轻消费者不顾个人经济承受能力,使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进行了大量透支消费。

这种消费是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理智的,只盯着优惠活动,盲目跟风,②③符合题意。

①:题干中的透支消费表明不了是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①不选。

④:题干中的透支消费表明不了受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支配,④不选。

故本题选C。

【点睛】
消费类型:
(1)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2)按交易方式的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5.B
解析:B
【详解】
①:“王先生从家附近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再乘坐地铁到单位上班”是绿色低碳,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①符合题意。

②:让租赁的商品被多次利用,提高了商品的利用效率,②错误。

③:王先生的这种生活方式属于租赁消费,获得了商品的使用权,③错误。

④:“王先生从家附近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再乘坐地铁到单位上班”是求实消费心理,契合环保理念,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商品交换、消费类型、消费原则。

①: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①错误。

②④:换客做法可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最大的利用,是一种绿色消费的行为。

②④符合
③:换客行为属于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钱货两清,不属于租赁消费的类型,③错误。

故本题选D。

7.B
解析:B
【详解】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中高收入家庭一般不适用租赁消费,A不合题意。

B:租赁消费不变更商品的所有权,暂时转让使用权,主要适用于消费者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商品,B符合题意。

C:预支未来收入,满足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指的是贷款消费,C不合题意。

D: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用品消费不一定采用租赁消费,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8.D
解析:D
【详解】
②④:“校园贷、套路贷”形成的原因及暴露出来的问题给青年学生的警示是,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适度消费、理性消费,防止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②④符合题意。

①:贷款消费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消费,就是超前是走出自己可承受能力的消费,二者不能混淆,①说法错误。

③:消费要依实际收入状况合理安排,理性消费,但不是限制个人消费,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5R,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顺应、保护自然);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辨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了。

)
9.C
解析:C
【详解】
①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中国信用卡发行量已猛增到1.22亿张,信用卡透支消费成为新的时尚,信用卡透支消费是一种信用消费,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在稳步提高,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故①②正确。

③④:信用卡透支消费不一定是进行享受资料消费;根据自己的收入进行适当透支,信用卡透支消费不一定是超前消费,故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0.A
解析:A
①:分期付款是一种贷款消费的方式,适用于对未来收入乐观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①符合题意。

②:分期付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但说极大提高是错误的,②错误。

③:分期付款属于赊销赊购行为,要考虑偿还能力,所以要适度消费,③符合题意。

④:分期付款与促进产业升级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1.C
解析:C
【详解】
②④:贷款消费是指消费者向银行或其他金融、非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轿车等耐用消费品或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

从消费者个人角度来讲,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贷款消费应考虑自身实际,不可超出其自身偿还能力的范围,适合有稳定收入者,可提升其当前的消费能力,②④符合题意。

①:贷款消费不一定是超前消费,①错误。

③:在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中,贷款消费起到了推动作用,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

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要看是否超出了家庭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

如果贷款消费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对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则是不可取的。

12.B
解析:B
【详解】
③④:漫画《“瓜”分》说明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面对多项开支,消费者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③④符合题意。

①:适度的消费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超前消费是错误的,排除①。

②:贷款消费并非都是坏事,适度的货款消费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超出可承受能力的贷款消费则会加重生活负担,降低生活水平,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

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要看是否超出了家庭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

如果贷款消费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的范围内,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对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则是不可取的。

13.C
解析:C
【详解】
本题以汇丰银行公布的调查数据为切入点,考查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④:全国1.72亿“90后”,负债总额接近22万亿元,人均负债12.79万元,材料料反映了年轻一代存在入不敷出的状况,这警示我们要做到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适度、理性消费,②④正确。

①:①中“逐步减少消费”说法不科学,正常、健康的消费不应减少。

③:③中“放弃贷款消费”的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4.B
解析:B
【详解】
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材料“垃圾分类工作”无必然联系,②不合题意。

①④:当前面临垃圾分类工作,居民应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生态文明理念,①④符合题意。

③:“抑制信贷消费”说法有误,对于信贷消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5.B
解析:B
【详解】
①: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消费信心就会提升,①正确。

②:消费者信心提升,可能增加生存资料消费,也可能增加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②错误。

③:收入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③错误。

④:消费者有信心,更敢于选择贷款消费,将为发展贷款消费提供重要动力,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6.A
解析:A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类型、消费心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①②: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对国内消费领域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具体安排,这将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并未不能体现扩大攀比心理,增加租赁资料消费,③排除。

④:材料未涉及国家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7.C
解析:C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类型的知识。

C:两人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住房,表明属于贷款消费,两人雇佣了一辆旅游车带上双方老人去三亚旅游过了春节,表明属于租赁消费和享受消费,因此,C正确。

ABD:材料没有涉及到发展资料消费,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B
解析:B
【详解】
①:超前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人们消费观念转变,注重身心愉悦全面发展,这会促进旅游消费的增加,②正确。

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未来收入预期总体乐观,这会促进旅游消费的增加,③正确。

④:旅游消费属于享受资料消费,同时,“消费从物质向精神转变”的说法也不恰当,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
19.C
解析:C
【详解】
①:薄利多销,这说明一般情况下,价格下降,有助于促进销售,这体现了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的变动,①正确。

②:如果不顾自己的偿还能力,而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才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否则,就不是,②排除。

③:看广告也看疗效体现了消费者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③正确。

④:劲酒虽好,不要贪杯,这强调要坚持理性消费,维护自身健康,不涉及坚持可持续消费,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20.B
解析:B
【详解】
AC:透支消费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超前消费必须在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之内,因此我们要鼓励不超出偿还能力的透支消费,故AC 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