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I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刺猬理念”是一个值得参考的理念。

英国学者伊赛亚.柏林引用古希腊谚语“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将学者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对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和体系,并以这一结构来解决问题(刺猬);而另一类则会动用广泛而多样的经验、方法来阐释和解决问题(狐狸),却没有一个框架或统一的观点。

虽然没有优劣,但在古希腊寓言中,二者高下立见:狐狸很聪明,会很多技能,也善于观察、筹划,能够设计很多复杂的策略向刺猬发动进攻,并且行动迅速,看起来肯定是赢家;刺猬看似笨拙,行动迟缓,但它有拿手的一招——一遇到攻击,就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立起来,让敌人无从下口。

所以,每一次攻防,都是刺猬取胜。

基于类似的寓言,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指出,一些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跨越式发展的公司,都坚持了简单而深刻的所谓“刺猬理念”。

具体来说,它们将战略建立在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深刻理解之上:
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柯林斯认为,实现跨越的公司将这三个方面的理解转化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理念,来指导所有工作,长期坚持,就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虽然柯林斯在这里说的是公司,但我认为这个道理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

首先,很显然,哪怕你不能在某些方面做到世界最优,就算做到超过大多数同行,你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绩效,这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其次,你所擅长的能力应该可以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创造出持久、强劲的现金流和利润。

如果你的能力不能创造价值,仅凭爱好和热情,也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也可能是最根本或最为重要的是,你对什么东西充满热情?如果你对那些东西充满热情,你就可以全力以赴,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产生“废寝忘食”的“心流”体验,也更容易发展出超出同行的专业能力。

(摘自《新浪财经》,有删改)
材料二: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想要在某方面成为最优秀的,然而事实上,很少有人能有穿透的洞察力和摆脱虚荣心的清醒认识。

意识到自己能在什么方面成为最好,同样重要的是,必须要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不能成为最好的。

这就是优秀的个人或公司和那些卓越的人和企业之间的差别。

经过调查,一家企业想要跨越转型,平均需要4年时间,才能阐明刺猬理念。

刺猬理念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从而帮助人们更明智地做决策。

这个理念看起来很容易懂,但是想要彻底理解它却异常困难,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在哪里,不知道怎么把潜力化为现实。

很多企业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去探索他们自身的刺猬理念,就算有规范,能够严格执行的企业也非常少。

如果一个企业越是按照刺猬理念严格规范,那么企业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大。

刺猬理念在于让人们按照自身的才能、天赋和热情,在众多的选项中,选择出能创造持久利润的最佳选择。

如果选择不符合自身发展的优势,就算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应该理智地拒绝。

巴菲特曾说,如果拿一张考勤表记录你的投资,这意味着你一生中只能够投资20次,按照这个方法,你将认真审视你做的每一次决定。

另一位投资家利弗莫尔也有相似的名言:知道不该做什么比知道该做什么更重要!
优秀是卓越的敌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很不错,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于是停下努力的步伐,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如果你想问:为什么要努力成为卓越,难道成功还不够吗?那么极有可能,你从事的工作并不适合你。

人们真正应该询问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会让你有一种迫切感,让你能够兴奋地投身于其中,然后努力去创造卓越。

(摘自《:解读刺猬理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多样的经验和方法来阐释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企业一般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式发展。

B.刺猬遇到攻击就缩成一个圆球,用这一个统一的框架和体系对待外界,并以这个来解决问题。

C.材料二作者认为,如果企业坚持用“刺猬理念”来指导工作,那么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大。

D.“刺猬理念”能帮助人们按照自身的才能、天赋和热情,选择出能创造持久利润的最佳选择。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用刺猬理念的框架和体系,始终利用自己的优势对待外界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解决问题时就能占有绝对的主动地位。

B.每个人在创造价值、求得回报、获得利润时候只要坚持自己的
爱好和热情,即使自己能力不够,也是会持续有收获的。

C.如果想要在某方面成为最卓越的,必须具有穿透的洞察力和摆脱虚荣心的清醒认识,能意识到自己在什么方面可以成为最好的。

D.如果选择不符合自身优势,即使能创造持久利润,用“刺猬理念”来选也是最佳选择,就算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应该理智地拒绝。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两则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诺基亚华丽转身,在剥离手机业务后,形成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组合,网络基础设施、地图服务和技术与专利许可业务,市值增长超过5000%。

B.黑莓公司推出PlayBook这款操作系统配置很好的设备,但售价却非常昂贵,为了迎合市场,不得不降低这款设备的价格,导致公司亏损加剧。

C.富国的管理团队认识到他们在全球银行业务上无法超过花旗银行,就停止了绝大部分的国际业务,转向能够做得最好的业务,集中于西部地区。

D.吉列公司决策层决定建立相对昂贵的先进剃须产品体系,而不是生产利润低的一次性产品,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廉价的一次性剃须刀不感兴趣。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根据材料二,分析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需要什么条件。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雪歌
那守箴
重甸甸、毛茸茸的雪团互相拥挤着、碰撞着、粘连着、分裂着,从阴沉而莫测高深的天上翻动着落下来,天地间一片迷蒙。

这是雪的世界,生命消失了。

贺兰山在哪里?黄河——在哪里?
这支队伍下井了,顺着三百米斜井的人行道往下走着,井筒里的冷风掀动着他们的各色衣衫。

领头的当然是老丘,这是毫无疑义的。

就凭他与众不同的胶壳帽,就凭他全矿唯一的一双红靴子,谁能不承认他的老资格,谁敢不承认
他的老资格!这个五十三岁的山东大汉,光井下工龄就有四十二年。

这还不说,他身上的“零件”全都齐整,没叫窑神爷咬去一样,这才叫厉害哪!这才令人佩服哪!
他们行进着,一道道光柱闪射着,一件件衣衫飘拂着。

在难忘的1960年,在风狂雪猛的宁夏川上,在黄河边一个新建的新型矿井里,行进着这支沉默的队伍,像一条流动的黑河。

他们将与别的黑河汇集在井底,变成一阵阵汹涌的激浪,化进那无边无涯的煤海。

丘队长停住了脚,到地方了。

在大巷出煤口溜子头旁边,蹲着打眼工徐垫路。

他谁也不看,冷静而傲慢。

徐垫路是河北人,四代单传,爷爷怕他不能传下香火,给他取名垫路,意思是这孩子不稀罕,据以消灾祛病。

垫路长成人,果然虎背熊腰、臂力过人,他种过地,当过兵,又下了井,去年支援新区来到贺兰山下。

论技术,他仅次于队长;论政治,他是队里唯一的党员,就因为老丘压他一头,所以眼下不得志。

虽说领着几个大工打眼放炮是采煤队的关键活,可到底不算个领导。

徐垫路对矿上的人事安排是不满意的。

老丘和老徐的关系总是凉凉的。

“放完炮啦?”
“嗯。

”老徐爱搭不理的。

“情况咋样?”
“掌子面电溜子压了。


“开不动吗?”
“……这还用问吗?”
“顶板呢?”
“上顺槽口有点来劲。


这时间,小电工和工作面电溜子司机早从老徐身边挤了过去,登上上山溜子。

他们要赶快检查机械,就要出渣了。

人们挤挤拥拥地站着,等队长发话。

老丘咳嗽了一声:“常大年,邵文斌,在大巷装车,其余的都上!”
从上山经顺槽到工作面,要三部电溜子垂直搭接才能把煤运送到
大巷装车。

小电工正在工作面电溜子机头旁边忙乱着。

他和司机丁自立正把电动机、减速机和传动链条从煤堆里扒出来。

从这往上看去,顺着三十度倾斜底板起伏着松软的煤堆,因为刚放完炮,煤堆顶部离顶板只有二三尺高。

和工作面一样长的七八十米溜槽完全淹没在高高低低的煤丘中。

丘队长走过来时,小电工愁眉不展地叫了他一声,老丘不高兴地问:“咋了?”
“开不动。

叫人把溜槽上的煤往外扒点!”
老丘轻蔑地斜了一眼:“什么开不动!”说着,抬起大脚,一脚将开关把手踩了下去。

电动机痛苦地呻吟起来,叫人听了心里难过,就像一头瘦弱的牲口要拉动一大车粮食。

嗡嗡了一气,根本带不动长长溜槽上如山的煤堆。

在残酷的驱使下,电动机使出了最后的力气,它声嘶力竭地吼着,居然慢慢地把那沉重的负荷带动了。

它一阵一阵发着狠,宣泄着不满,艰难地达到了预定的转数。

“下货—-!”随着老丘刚愎而宏亮的喊声,顺槽和上山溜子都开动起来,几十把大锹在工作面上下翻飞,几十条汉子绷紧了全身的肌肉。

在忽高忽低的矿灯光柱的闪动中,依稀看得见工作面上一字儿排开的采煤工。

他们把两腿有力地岔开,把大锹深深插进煤丘之中,然后用胸腹顶,用大腿拱,用全身的力气把大锹推向电溜子。

好样的采煤工一锹能攉出近半吨煤,力气不济的也攉得二三百斤。

工作面电溜子这时哪看得清形状,只见一条乌龙从煤丘边爬下去,爬下去,发出沉重的“嘶嘶”的响声
煤像瀑布,从溜子头上倾泻而下。

低而窄的溜子槽早已容不下这奔涌的煤流,煤炭从溜槽两边高高地溢出去,像海潮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淹没了电机。

小电工和丁自立拼命挥动手中的短锹,把埋没电机的煤炭飞速扒开。

煤渣在电机风扇里“嗄嗄”直响,电机的热度不断上升。

快扒!不要说什么,顾不上说什么,也想不起说什么,人的转数能和电机一样才好呢。

大块煤滚动着,互相挤压着,随煤流倾泻到顺槽溜子上,又被顺
槽溜子送到上山溜子上,然后“咣当”一声,从上山溜子头掉到下面的空车里。

瞧,装车的并不轻快,“咣!”空车把重车顶走了,两车之间“呼拉拉”洒下一大片煤。

赶紧划拉开,快点!“咣!”空车又把重车顶走了,快点,干什么吃的!“咣”“咣!”……
(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60年,正处于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宁夏川上的黄河边一个新建的矿井里,挖煤的工人们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努力奋斗着。

B.叙述老丘四十二年井下工龄,身上的“零件”全都齐整,没叫窑神爷咬去一样,笔调充满自豪感、称赞老丘技术过硬,经验丰富。

C.老丘抬起大脚,一脚将开关把手踩了下去,动作粗鲁,电动机超过负荷,很是危险,作者对这种不按科学规律的做法极力否定。

D.小电工愁眉不展,司机丁自立拼命挥动手中的短铁,把埋没电机的煤炭飞速扒开,都表现出他们是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的风雪浓重阴沉,营造出一种雄浑旷远的意境,在这样的博大的背景里塑造出来的挖煤工人,必定是粗犷而豪放的。

B.故事开端写老丘的胶壳帽,全矿唯一的一双红靴子,表明他与众不同,作者通过外貌描写显示出老丘脾气暴躁、狂傲不驯。

C.“下货——!”老丘刚愎而宏亮的喊声符合人物特征,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蕴含着决断和命令的力量,表现他的领导力。

D.作者塑造的老丘是大西北煤矿工人的代表,小说通过典型的个体人物,突出群体形象,赞颂了大西北煤矿工人们顽强勇敢的精神和力量。

8.冷静而傲慢的徐垫路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9.挖煤的场面富有特色,令人难忘,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乾德元年正月庚申,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兼侍中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遣使十一人发安、复、郢、陈、
澶、孟、宋、毫、颍、光等州兵会襄阳,以讨张文表。

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之遂取潭州执文表。

初,文表闻王师来伐,潜送款于赵璲。

璲自以奉诏谕文表,得其归顺,甚喜,即遣使慰抚之。

师璠兵既入城,纵火大掠,而璲亦继至。

明日,享将吏于延昭门。

指挥使高超语其众曰:“观中使之意,必活文表。

若文表至阙,图害朗州,吾辈无遗数矣!”乃斩文表于市。

及宴罢,璲召文表。

超曰:“文表复谋为乱,已斩之矣。

”璲太息久之。

杨师璠以三年十月出师,四年正月,张文表乃成擒,其间必有相持守处,而史及杂记传皆不载。

二月癸巳,王师因假道,遂收复荆南,益发兵日夜趋朗州。

周保权惧,召观察判官李观象谋之。

观象曰:“凡所以请援于朝者,诛张文表耳。

今文表已诛,而王师不还,必将尽取湘湖之地。

然我所恃者,北有荆渚,以为唇齿。

今高氏束手听命,朗州势不独全。

莫若幅巾归朝,幸不失富贵。

”保权将从之,指挥使张从富等不可,乃相与为拒守计。

慕容延钊使丁德裕先往安抚。

德裕至朗州,从富等不纳,尽撤部内桥梁,沉船舫,伐木塞路。

德裕不敢与战,退军须朝旨。

延钊以闻。

上遣使谕周保权及将校曰:“尔本请师救援,故发大军,以拯尔难。

今妖孽既珍,是有大造于汝也,何为反距王师,自取涂炭,重扰生聚?”保权为左右所制,执迷不复,遂进讨。

慕容延钊遣战棹都监武怀节等分兵趣岳州,大破贼军于三江口,获船七百余艘,斩首四千余级,遂取岳州。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之/遂取潭州/执文表
B.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之/遂取潭州/执文表
C.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之/遂取潭州执文表
D.杨师璠之讨张文表也/兵稍失利/相持既久文表出战师璠/大败
之/遂取潭州/执文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使:官居六部之长,指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是宦官,其实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位,东汉时期是由宦官来代表皇帝做一些外务。

B.癸巳:中国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记录年月日,六十年一周期,是现今世界上已知使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

C.荆渚:即“荆州”,古称江陵、郢都。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大批文人墨客曾在荆州吟诗作赋。

D.幅巾:又称巾帻、帕头。

用葛布制成的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

用绢帛制成的称为“缣巾”,多为王公雅士们戴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平的大将张文表自恃自己昔日功高,不服幼主,趁机起兵叛变,北宋派慕容延创和李处耘加以平定。

B.指挥使高超认为张文表受招安回到朝廷必会加害朗州,他们都逃脱不了,于是在禀明赵璲后杀了张文表。

C.武平幼主周保权在北宋大军南下时,未听从观察判官李观象的建议幅巾归朝,而是听从指挥使张从富拒守。

D.张从富等不让大军进城,把部内桥梁都撒掉了,船舫都沉了底,砍伐树木堵住道路,丁德裕不敢攻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我所恃者,北有荆渚,以为唇齿。

今高氏束手听命,朗州势不独全。

(2)今妖孽既殄,是有大造于汝也,何为反距王师,自取涂炭,重扰生聚?
14.宋太祖赵匡胤延续了周世宗柴荣时期制定的“先南后北”策略,决定先用兵平定南方诸国,再挥师北伐,统一中国。

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这一过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望
陆游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火狼烟,随着北宋军事力量的弱化,中原惨遭外敌入侵,生逢乱世的诗人深感痛心。

B.“哪里知道我都已经老去,还是没有听到收复中原的好消息。

”诗人一生祈盼终化为烟
C.汴京和洛阳朋友已经多年失去联系,江淮一带的宋朝军队仍然没有北伐中原的动作。

D.诗歌遣词造句平实之中有豪壮,豪壮之中见悲凉,形成一种独特的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

16.诗人为诗用语清浅,但用意却悠远深邃,试以尾联为例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钱起的咏瑟名句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

李商隐《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形象地体现了这一意境。

(2)学习是一种态度,不论年龄大小,自觉与他人交流,总会有所收获,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古代诗文中也常出现“扁舟”这一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孙权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那是夸大其词了。

他不
玩单挑,他选择组团打虎,稳当!队友出了多大力,史官估计没敢着墨吧。

不过就此说他打虎①,对他也不公平,毕竟直面猛虎,担得起“勇敢”二字。

总的来说,他只能算半个“打虎英雄”吧,偶像的形象不够饱满。

苏轼用“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样②的词句描述他,显得很突兀,可能另有深意。

“孙郎射虎”,乍听上去“气吞万里如虎”,真正的孙权绝非如此。

曹魏面前他畏首畏尾,蜷缩得鹌鹑一样;蜀汉跟前他称兄弟,姿态需要多低摆多低,身段要多灵活有多灵活。

总的来说,孙郎二分项羽,三分刘邦,五分勾践,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但没有③的偶像形象。

几个合肥战役的回合中,不但他留下了“孙十万”的“佳话”,面对年少的魏明帝,还留下临阵退缩的“美誉”。

所以我认为他的形象跟苏轼词里描写的气势不太合。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陶冶我们的性格,拓展我们的思维世界。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读书既享受他人的思考,①。

“《古文观止》观不止,《资治通鉴》可鉴今”。

“不知世上观书上,不识今人看古人。

”中国古代社会悠久漫长,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全球硕果仅存的、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态,②,便是中国有着崇学爱书的社会基因,谓之“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意义上,③,或者说教育就意味着阅读。

阅读对于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构建核心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A.李杨对着蛮横糊涂的父亲,气愤地说:“你这么不讲理,让我们怎么办?”
B.(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要记住,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C.我们张元真会说话,不论什么场合,她都能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非常亲切。

D.我们的友谊在繁忙的高中生活中越来越深厚,相信不论多久都不会消散。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只有登临绝顶,才有一览天下的豪迈,停滞在山前,理想只能是空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怕困难,去攀登、去实践,才会越来越有力量,才会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只有实干才能汇聚起无限的能力,去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才能聚集起无限的能量,“躺平”“佛系”只会消散自己的力量,消磨自己的毅力。

阅读上述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I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