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贸易(2021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编国内贸易
1986至1992年,国有集体商业逐步放开搞活,先后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以风险抵押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四放开〞〔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放开〕改革,加速形成各业经商,全民经商局面。
1993年和1994年,县天华购物中心、国商大厦和牡丹商厦相继开业,国有集体商贸业营业场所发生巨大变化。
剡溪宾馆、嵊州宾馆、国商宾馆、浙东超级大酒店、国际大酒店等一批规格较高的餐旅企业建成,从根本上改变商贸形象。
江滨市场、中国领带城、浙东农贸市场等大型市场营业,反映了市场的开展。
1997至2002年,个私商贸蓬勃开展,国有、集体商贸企业体制改革活力增强,商贸业进入持续开展阶段。
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个体企业、连锁企业的出现和增加是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
1996年4月起,粮食系统实施“两线运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运行〕方针,1998年进行以“四分开一完善〞〔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藏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根本原那么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01年,实施企业产权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转换的企业改制。
2002年,全市商业系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5家,从业人员1923人。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49.06亿元,为1986年3.01亿的16.3倍。
第一章经济类型
第一节国有商业
1986年,国有商业有县食品、蔬菜水产、百货、烟糖、五金交电化工、石油、医药、饮服公司和食品厂等企业,从业人员1536人,固定资产1000.67万元,年商品销售额13034.4万元。
1987年,从县百货公司中分出成立县纺织品公司。
1993年,组建县商业物资公司和商业土特产公司,从县烟糖公司分出成立县盐业公司。
1994年,组建成立县国商大厦、商业城。
1995年,因商品和商业结构调整,县商业土特产公司关闭。
是年,国有商业有县食品、蔬菜水产、百货、纺织品、烟糖、盐业、五金交电化工、石油、医药、饮服、商业物资公司和国商大厦、商业城、食品厂等企业。
有从业人员1946人,固定资产3528.55万元,比1986年增长252.6%,年商品销售额31376.1万元,比1986年增长138.1%。
县国商大厦成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业零售企业,其优质的商品、优良的效劳和优美的购物环境,稳固和增强国有商业在流通领域的地位。
1998年,市国商大厦、商业城、饮服、纺织品、烟糖、医药、蔬菜水产、商业综合公司、商业物资公司和食品厂等分批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2000年12月,市百货公司并入市国商大厦。
至2002年,国有商业有市石油公司、食品总公司、五金交电化工总公司和盐业公司。
有从业人员1237人,固定资产3910.7万元,年商品销售额45532万元。
第二节供销合作社商业
1990年10月,县供销联社被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
1992年11月,浙江天华实业集团公司成立。
1996年8月,市供销社转为经济实体。
经营网络
专业公司1986年直属专业公司有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果菜公司、特产公司、畜产公司、日杂废品公司、供销贸易中心、集体商业公司〔下辖15个供销商业公司〕、储运公司等。
是年,除县储运公司外7家专业公司有商业网点69个,经营人员755人,自有资金897万元,固定资产365万元,销售额12466万元,利润216.5万元。
1990年8月,县日杂废品回收公司分设为县物资回收公司和日用杂品公司。
1992年6月,以城关供销合作社为根底,成立嵊县工业品公司。
是年,嵊县茶叶总公司成立。
1993年,县社成立石油煤炭公司、天华经济贸易开发公司、天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天华购物中心。
1997年11月,城中市场成立。
2002年底,市供销社控股或参股专业公司有浙东农贸开展〔土产公司〕、市畜产品、越乡茶业〔特产公司〕、日用杂品公司、供销贸易中心、天华购物中心、天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城中市场、茶叶总公司、物资回收公司、工业品公司、经济贸易开发公司、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供销商业公司〔下辖上东、崇仁、北山、浦口、石璜供销商业公司和富润合作商业总店〕等,资产22554万元,负债18663万元,所有者权益3892万元,职工918人,销售额6631万元,利税235万元。
基层供销社1986年,有甘霖、长乐、石璜、崇仁、富润、城区、城关、三界、浦口、北山、上东、里东、南山、黄泽、白鹤供销社,经营网点401个,固定职工1742人,合同制职工433人,自有资金3017万元,固定资产1562万元,商品销售总额17485万元,农副产品收购5819万元,创利486万元,上缴税金987万元。
1992年,城区供销社改组为城关供销社。
1996年7月,浦口供销社并入城关供销社。
1999年4月,贵门〔南山〕供销社并入长乐供销社。
2000年4月,富润供销社破产。
2002年3月,博济〔白鹤〕供销社并入甘霖供销社。
年底,有城关、黄泽、甘霖、长乐、三界、崇仁、谷来、石璜、下王等基层供销社,资产8878万元,负债5273万元,所有者权益3605万元,职工771人,销售额892万元,利税10万元。
经营规模
1986年元旦,县供销社鹿山大楼开业,主楼6层、4000平方米,属当时城关镇最具规模的商业综合性效劳大楼。
15个基层供销社根本形成1个厂、1个商场的经营格局。
是年,县供销社商品总购进达1215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6124万元;商品总销售1490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2971万元;利润1016万元,上缴税金1038万元〔包括社办工业,下同〕。
1988年,供销社上缴税金1219万元,利润1531万元,创历史最高。
是年,供销社商品总购进32915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9216万元;商品总销售25756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4022万元。
1991年末,有各类商业效劳机构514个,饮食效劳企业16家,从业人员3187人。
其中农副产品采购机构90个,工业品批发机构36个,零售机构〔代销店〕336个。
按经营内容分,有各类食品商店55家,纺织品商店16家,百货商店62家,医药商店10家,书店5家,日用杂品商店5家,煤炭商店4家,石油商店4家,五金交电化工商店32家,农业生产资料商店93家,其他专业商店7家,综合性商店43家。
1993年12月,第一家大型商场——天华购物中心开业,经营面积4700平方米,经营商品达1.8万余种。
1995年,全市供销社商品总购进3874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12843万元;商品总销售44676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4769万元,上缴税金921万元,利润42万元。
1997年11月,市供销社所属城中市场开业。
1999年3月和10月,嵊州市名茶市场和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
供销社商品交易市场总营业面积达30500平方米,经营规模也随之扩大。
1999年,商品总购进93122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82366万元;商品总销售127207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7633万元,利税1046万元。
2002年,商品总购进18332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113815万元;商品总销售175157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2662万元;利税644万元。
第三节集体商业
城关合作商店
城关各行业合作商店1986年有职工420人,营业网点67个,企业固定资产31.24万元,年商品销售额248.9万元。
采取“集有个营〞等形式搞活经营,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集体商业的开展。
至1995年,商业综合公司固定资产达234.73万元,比1986年增长6.5倍;年商品销售额938.2万元,比1986年增长2.77倍。
1998年,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乡镇合作商店
1986年,经清理和整顿保存长乐、崇仁、甘霖〔下辖白鹤综合性商店〕、石璜、城区、黄泽、三界、上东、浦口、北山等供销商业公司,富润供销商业公司更名富润合作商业总店,里东、南山、白鹤供销商业公司并入县供销商业公司。
有职工1406人,营业网点491个,自有资金229万元,固定资产125万元,年销售额达2913万元。
1987年,新增经营网点26家,甘霖、上东商场相继开业。
经销品种扩至棉布、针织、百货、日杂、五交化、文具、图书、建材、副食品、水果、医药、饮食油货、废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等,销售额达3210万元,利润5万元。
1988年,新增经营网点22家,上东商业公司在城关镇南桥开设经营部,农村集体商业向城镇渗透。
县水果交易部为果农贩销地产小水果,21家批发部拓展商品销售。
下半年,县公司本级试行合股经营,甘霖、长乐商业公司试行合股经营。
1989年,富润、石璜等商业公司的15个独人门店、14个饮服店实行大包干〔包死基数,费用自负,超利归承包者,缺额由承包者全赔〕。
县公司与上海第九百货商店联合在嵊县开设经营部,拓展家用电器、针棉百货等商品联销。
是年,继石璜商场、甘霖第二商场、崇仁五交化商场竣工开业后,供销商业商场达11家,固定资产330万元,销售效劳额达5025万元。
1992年,基层商业公司〔包括同级的合作商业总店、综合性商店〕委托所在地基层供销社代管。
集体商业的人、财、物归属不变,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是年,县供销社商业公司更名浙江天华实业集团嵊县供销商业公司。
年末销售效劳额3622万元。
1993年,转换经营机制,落实“四定一奖赔〞〔定人员、定销售、定上缴基数、定流动资金、超额全奖、缺额全赔〕,逐步形成集有个营〔抽资承包〕、集体经营〔定基数承包〕、风险抵押承包经营、离店承包经营等形式的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一般期限为1至3年和5至8年。
是年,白鹤综合性商店划归博济供销社管理。
1994年,三界供销商业公司实施改制,资产量化,明确产权主体,实行合股经营和个人自主保职经营。
1996年,嵊州市供销商业公司落实第二轮承包经营目标责任制,核定基数,一定3年,风险抵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长分成。
1997年,成立嵊州市供销集
体商业管理委员会。
里东综合性商店置换资产,分流安置局部职工,并委托下王供销社管理。
1998年12月,崇仁供销商业公司开始改制试点,推行资产置换重组,职工分流自营,转换职工劳动关系。
至年底,全市供销商业有网点302个,职工807人,销售额551万元。
1999年,落实第三轮租赁承包经营责任制,南山综合性商店转换职工劳动关系后实施企业歇业。
2000年,长乐供销商业公司并入长乐供销社,实行资产一体化运作。
白鹤综合性商店改制后停业。
2001年,富润合作商业总店归口崇仁供销社管理。
2002年,北山供销商业公司转换职工劳动关系,分流职工自主就业后歇业。
至年底,全市供销商业在编职工365人,网点95个,固定资产368万元,净资产209万元,年销售效劳额343万元。
第四节个体私营商业
1984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假设干规定?,允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开展第三产业。
1987年,以推销蔬菜种籽为主体的农村贩销队伍普及全国。
1989年,出现私营商业企业。
1993年,县华龙物资注册资本340万元,年营业额2536万元,被列为省重点私营企业。
1994年起,个体私营商业开展迅速。
游戏机、网吧、电脑打印、电脑彩票、歌舞厅、演艺厅、影视厅、休闲室、盲人推拿、洗足房、性保健品销售、音像制品租售、书报亭、信息中介、家政效劳、婚纱摄影、鲜花店、花鸟宠物销售和液化气、纯洁水供给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传统理发逐步向美容美发过渡,各类精品屋、专卖店普及市区各大街道。
计算机的家庭普及化,带来软件效劳行业兴起。
生活节奏加快,促进餐饮业向快餐化开展。
优胜劣汰的商业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外地大型超市进驻,遏制本地商业批发、零售业,作为连锁反响,本市小型超市纷纷登场,冲击个体零售小商业。
2002年末,个体商业从1985年5227户开展到11537户,增1.2倍;从业人数5941人增至14351人,增1.4倍;注册资金3999万元增至15935万元,增3倍;营业额35876万元增至457850万元,增11.8倍。
其中城镇的个体商业694户增至5483户,增6.9倍;农村5033户增至6054户,增0.2倍。
私营商业企业从1989年2户开展到352户,投资者3人增至1012人,雇工27人增至2739人,注册资金5万元增至26500万元,营业额300万元增至357988万元。
1985年纯商业3991户,占70%;餐饮业557户,占10%;效劳业〔含修理业〕1179户,占20%。
2002年纯商业5631户,占49%;餐饮业3845户,占33%;社会效劳业2061户,占18%。
是年社会效劳业中,理发及美容化装业630户,淋浴业14户,日用品修理业755户,旅馆业135户,娱乐效劳业105户,信息咨询效劳业55户,计算机应用效劳业50户。
第二章粮油购销
第一节粮食
收购
合同定购1986年,强调粮食合同定购既是经济合同,又是国家任务,必须完成,实行“三挂钩〞〔对签订粮食定购合同的粮农,供给一定比例的平价化肥、柴油、水泥等物资〕奖售政策,与131036户农户签订定购合同,落实定购任务5514万公斤。
1987年起,在全省率先试行县对乡“确定基数,一定3年,超额奖励,缺额自补〞的粮食包干责任制,是年
完成定购任务超过定购包干结算基数3.77%。
1988年,因受“7·30〞特大洪灾影响,全县比1987年少购400万公斤。
1986至1990年完成粮食合同定购任务25875万公斤。
国家定购1990年秋粮起,国务院决定将粮食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
1991年,完善县对乡镇的定购包干责任制,实施“定购基数包干、减基数赔补、超基数全奖〞的方法。
1992年,在提高定购价实行购销同价的根底上,按照“根本稳定,个别调整〞的原那么,逐步试行分季分品种定购。
1993年1月1日起,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粮油实行指导性方案收购。
1994年,预购定金改为低息贷款,种粮面积减少。
是年,按照“方案到乡、合同到村、落实到户〞的原那么,下达任务4000万公斤。
1995年,贯彻“三个稳定〞〔面积、产量、库存〕、“两个平衡〞〔总量、地区〕和“一个责任制〞〔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一票否决制〞〔取消不完成粮食定购任务乡镇的年终考核评奖资格〕,强化粮食收购工作,恢复粮肥挂钩奖售政策。
是年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01%。
1996至1997年,采取稳定三熟、控制二熟、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等措施,粮食丰收。
出现产量增、收购增、大户增、调销困难的局面,粮食部门仍按质论价,不打白条,敞开收购。
1998年7月,市政府成立嵊州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嵊州市国有粮食收储,承当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
是年,定购任务完成率占省下达考核指标的110.16%。
1999年,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那么,针对嵊义线、上三线等公路建设及集镇建设,粮食定购任务调减为3800万公斤,不再实行粮肥挂钩政策,调整价外补贴方法。
2000年,大、小麦退出定购和保护价范围。
省政府减免粮食定购任务,调减后的粮食定购任务为2500万公斤。
订单收购2001年,贯彻省委、省政府“一取消,二放开〞〔取消粮食定购任务,全面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政策,不再实行保护价,取消价外补贴,实行粮食供求平衡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
是年,粮食收储公司按购得进、销得出原那么,实施粮食订单收购方法,与1513户种粮大户签订粮食订单585.2万公斤。
2002年,与8300户粮农签订早稻谷订单896万公斤。
2001年起,为确保粮食平安,推行“内抓粮食订单,外建粮源基地〞的收购措施。
收储公司组织人员到江苏、安徽、江西、黑龙江等地落实粮源基地,采购粮食。
粮食兑换主要帮助农户调换种子及品种调剂、主杂粮搭配。
1987年,兑入235万公斤,兑出196万公斤,为1986年后最多的一年。
1992年,兑入2万公斤,兑出仅1万公斤。
1986至1992年,兑入396万公斤,兑出330万公斤。
1993年起,停止兑换。
销售
农村定销。
1986至1992年,由于专业菜农增加、国家征用建设用地等原因,农村定销上升,共供给粮食7445万公斤,年均1064万公斤。
1993至1998年,以定销价销往农村缺粮户粮食1593.1万公斤,年均265.52万公斤。
生活安排和救济。
对遭遇灾荒或生活确有困难的烈军属、荣誉军人、孤寡贫病等缺粮对象,粮食部门贯彻“及时收购,同时安排〞的方针,以“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以丰补歉,细水长流,留有余地〞为原那么,采取救济、减免、退库、返销、议销等措施,及时安排、发放粮食。
1988年和1989年,遭遇洪灾后,粮食部门先后安排、发放救济大米289.85万公斤、面粉168.7万公斤、玉米391万公斤、粮票5万公斤。
联合国世界粮食署援助3789工程小麦1840吨,折算资金110万元,用以建造湖头、前良新村。
据不完全统计,1987至1997年,粮食部门拨出的生活安排粮和救济粮有标二早籼米856.2万公斤、标一早籼米670万公斤、上白粉228.2万公斤、玉米391万公斤、粮票14.1
万公斤。
补助供给。
1986年起,只保存林业基地及骨干苗圃的育苗补助供给。
1986至1990年,补助14.44万公斤,后未作补助。
种子供给。
1985年起,后备种子由农业部门所属的种子公司制定收购方案,由粮食部门定点收购,储藏供给。
良种由种子公司直接收购、供给。
出售种子的农户,凭种子公司的收购发票到粮食部门按常规品种1∶1〔前者种子粮,后者定购粮〕、基地草子种1∶3、大麦1∶0.5、杂交水稻1∶5至1∶7的比率顶抵定购任务。
常规品种供给,按议销价计价。
平、议价之间的差额款,按种子实销数,由种子公司结交粮食部门。
供给积余需转为商品粮的,由粮食部门按比例价收购。
杂交水稻种子以粮换种。
普通粮食由粮食部门就地收购,农民凭收购凭证或粮票,向种子公司购置。
议价收购的种子,实行议价供给。
城镇居民口粮。
1986年,城镇定量人口52041人,年供给1447万公斤。
根据国务院逐步压缩平价销粮的精神,1987年4月停止发放每人每月0.5公斤熟食品票,取消工种补差以外的各项补助用粮。
1991年4月取消每人每月10张豆制品票〔〕。
1992年,定量人口62240人,年供给1121万公斤。
是年第三季度起,浙江省定额粮票、浙江省农村粮票实行按季使用,过季作废。
1993年1月1日起,除军用粮票外,不再使用粮油票证。
城镇居民按户发给市镇居民粮食证,保存城镇粮户关系。
城镇居民粮源充裕,农副产品丰富,粮食消费观念改变,早籼米滞销,杂交米需求量大增,经常出现排队购置现象。
粮食部门曾一度采取限量供给或在节日期间专门印发票证供给的措施,还加工精米、精面供给居民。
2001年5月起,取消市镇居民粮食供给转移证明、农村粮食关系转移证和准许转移粮食关系通知书。
2002年底,城镇非农业人口101649人,供给约1800万公斤。
军粮。
军粮供给以“先前方后前方,先军队后地方〞和“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方便部队,确保供给,利于管理〞以及“抓大放小、择优扶持、合理布局、完善网络〞为原那么,确保军粮按时、保质、定点、足量供给。
嵊州市的军粮主要供给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
战士用粮凭军用粮票供给,粮款由国家财政支付。
部队干部和人武部工作人员用粮按国家牌价收款供给。
1993年,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后,继续以国家统销价供给军队用粮,供给价与本钱倒挂的差价及正常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承当。
1997年起,军供食油、大豆和饲料不再执行国家规定的统销价,由部队按国家贸易部规定的价格到粮食部门采购。
军粮差价补贴款由财政、粮食部门和部队后勤军需部门逐级下拨。
2000年4月1日起,调整军供大米、小麦粉的结算价格。
2001年4月1日起,执行新的军粮供给等级标准,同时执行新的军供价。
2001年8月,省粮食局、省财政厅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军粮供给管理方法的通知?,军粮供给实行分级管理、定点代理的管理体制。
嵊州市2002年投资22万元改造原委托供给军粮的营销部,经省粮食局审核嵊州市军粮供给站为符合兼供站条件、具有军粮供给资格的军供站。
工商行业用粮。
商业行业包括食品、饮食、副食、酿造等行业的用粮。
粮食部门按方案核给行业铺底粮,各行业在销售粮食制品时,收回等量粮票和豆制品票。
用粮行业凭核定方案和粮票、豆制品票,向粮食部门购置原料用粮。
1990年10月起,统销方案内的行业用粮退出统销,改为议价供给。
1991年4月起,水作行业的原料黄豆也改为议价供给。
1986至1999年,供给行业用粮3796.2万公斤。
工业用粮。
1985年度开始全部改为议价供给。
1986至1998年,供给工业用粮11838万公斤。
补贴用粮。
主要有定量差额补贴、出差补贴、夜餐补贴。
1993年起,不再补贴。
供给口粮。
一年以上者,那么按当地居民定量同等供给供给口粮。
由外事、侨务部门负
责接待的,那么按实际耗用报粮食部门审核后,供给统销价粮食。
1991年规定,回大陆定居的台胞,定居城镇者,口粮实行城镇居民定量方法供给;定居农村者,那么跟其他归侨、港澳同胞一样,按农村定销方法供给,价格统一按统销价执行。
对侨汇物资供给的粮食,按省定标准发给等值的侨汇商品供给证,粮食部门凭证供给统销价粮食。
1993年起,改为议价供给。
特困户用粮。
1998年,建立特困证制度。
按照“坚持标准、动态调整、总量平衡〞的原那么,每年给总收入在当年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职工或年度内家庭发生天灾人祸等特殊困难的职工,发放特困证。
凭特困证和嵊州市粮食供给优惠证,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每季度购置标一杂交米50公斤。
1998至2002年,供给5.2万公斤。
饲料精细饲料。
有畜禽、农副产品收购奖售,幼禽繁殖,鱼种、乳牛、种畜和商业部门在途、存栏禽畜饲养以及临时性补助饲料。
由粮食部门按规定标准发放饲料票,凭票供给。
供给品种有稻谷、大麦、玉米、薯丝等。
1986至1992年为平、议价兼营阶段,供给饲料粮2749万公斤,其中议价供给2089万公斤。
1993年起,精饲料粮统销价方案供给改为议价经营。
1993至1998年,供给饲料粮2614万公斤。
混〔配〕合饲料。
1986年,供给混〔配〕合饲料1178万公斤。
1988年,饲料生产上扬,年供给混〔配〕合饲料1959.5万公斤。
1989年,供给量仍达1330.4万公斤。
1990年,县饲料公司试制87全价饲料获得成功。
1991年又与浙江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高效能的全价饲料和颗粒饲料。
是年供给全价饲料79.9万公斤、颗粒饲料8.86万公斤。
1993至1997年,供给混〔配〕合饲料7636.57万公斤。
统糠饲料。
1986年4月起,对合同定购内收购的每100公斤稻谷,由原退二八糠12公斤改为退米糠2.5公斤。
9月起重新恢复原政策。
1993年,停止购粮退糠,改为议价供给。
用于耕牛越冬的饼类饲料从1987年起取消统销价方案供给。
市场交易
1986年,除南山区外,各区设立粮油交易所。
城关交易所按旬向国家商业部上报粮食行情。
1990年,有国家粮油交易所8处,成交粮食60.9万公斤。
1992年8月,黄泽粮管所粮油交易所更名黄泽粮油批发交易市场。
9月,城关粮管所在浦口镇、三界粮管所在三界镇的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相继经营。
11月,县粮食局发布?嵊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管理条例?,标准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管理。
12月,县粮油公司投资的嵊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开业,滞销的早籼谷和短缺的杂交米、玉米、小麦等品种在场内交易,至1999年,交易粮食4788万公斤,交易额4712万元。
1993年,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后,粮食市场场内交易量减少。
至1997年底,有市粮油公司管理的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以及三界、长乐、崇仁、北漳粮管所的粮油批发交易市场。
1998年,贯彻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分方法?,8月,成立粮食市场管理协调小组,又成立由乡镇政府、粮食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的粮食市场协管员组织。
10月,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根据“统一收购、掌握批发、放开零售、搞活集贸〞的原那么,规定农民及其他粮食生产者的余粮,由国有粮食收储公司按保护价敞开收购,除良种凭收购许可证组织收购外,禁止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直接向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收购。
粮食批发实行准入制度。
符合批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经申报登记,分别由市粮食局、市工商局核发粮食批发经营资格证和营业执照,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责令其停止营业。
是年,查处违规收粮案4起,计稻谷8200公斤。
1999年,放宽粮食购销企业登记条件,允许用粮企业直接收购自用粮食。
8月,省粮食局和省工商局印制浙江省自用粮食收购证、浙江省种粮大户粮食批发证和浙江省自产粮食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