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鸡市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惦念凭空一摊血真知卓见
B . 赍发痉挛唱双簧绿草如茵
C . 玳瑁迤逦饴拳道盘根错节
D . 讫今籼米乌篷船对簿公堂
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85届奥斯卡颁奖揭晓,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举拿下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配乐四个大奖铩羽而归。
B . 中国作家莫言不孚众望问鼎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中国文坛实现了零的突破。
C . 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变了文不加点的毛病,作文成绩提高很快。
D . 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3. (2分)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
B . 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C . 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D .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4.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 . 《江南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由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而形成的。
C . 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一九四二》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 . 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5. (2分)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在一个镇上,有人通过学驴叫的方式企图引出丢失的驴来,因此受到其他镇的人嘲笑,从此结下仇怨。
这一天,双方正要为此械斗,桑丘学驴叫,招来一顿狠打,堂·吉诃德为了救助桑丘,也和他们打了起来。
(《堂·吉诃德》)
B . 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
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
觉民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泪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
(《家》)
C .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
又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进京赶考。
(《红楼梦》)
D . 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
但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
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
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
(《巴黎圣母院》)
6.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A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 . 填然鼓之
7. (2分)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A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 . 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8. (2分) (2017高二下·丹徒期末) 填在横线处,与语段含意最为吻合的一项是()
,。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
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
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袁枚在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爱因斯坦则说:“在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这些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A . 去糟粕,辨真伪
B . 博览群书,多多益善
C . 知贵精,不贵多
D .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9. (1分)仿照下面所给对联的下联,以《窦娥冤》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历史地位等其中的一点或数点为写作对象,拟写这副对联的上联。
上联:________
下联:汉卿杂剧一腔热血震古烁今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10. (4分) (2019高三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
邹鲁优良家风,远承虞舜以孝悌治家的风尚,又直接受到了泰伯、周文王、周公几代人培育的家风的熏陶,寓继承于发展之中,做到了根深而叶茂。
在这样一种文化大传统和家风小传统的背景下,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全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的圣人家风由一则“庭训”的典故可见一斑。
孔子的家教具有示范效应,孔子后人从这则家教案例中提炼概括出了诗礼家风,世代发扬传承,历两千五百余年而不衰。
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颜子秉承师教,克己复礼。
颜子知学、好学、乐学,不会因为生活穷困而失去学习的乐趣,连孔子都承认颜子好学超过了自己。
修德、好学、守礼是颜子为人的三大特点,也是颜子奠定的颜氏家风的三个支撑点。
颜子三十五世孙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将修德、好学、守礼的精神纳入颜氏家训,使其世代相传,到明清时期就变成了复圣家风的内核。
曾子父子二人共同开创的曾氏家风,以孝悌、修身、耕读为其三大特征。
曾子以孝著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孔子以为曾子“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这说明曾子与孝道、《孝经》关系密切,是孔门孝道的主要传承者和发扬者。
曾子重视修身,善于反省,以“吾曰三省吾身”为其修身特点。
曾子与父亲务农为生,一则流传甚久的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传说故事,说明曾家过的是晴耕雨读的生活。
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耕读家风,或许就创始于曾氏父子。
孟母教子有方,留下了“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故事。
孟子主张人的一生应该进“礼门”,走“义路”,居“仁宅”,培养浩然之气,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
这是孟子开创的孟氏家风的基本内涵。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普通的家庭。
孔子、孟子幼年时出自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邹鲁文化是区域性文化,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土著东夷文化,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
B . 曾氏家风重视孝道,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称赞曾子传承和发扬孝道。
C . 孟子的母亲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教育孟子。
D . 在其他家族的家风失传后,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在明清时期变成了复圣家风的内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把邹鲁深厚文化作为立论的前提,阐述了圣人的家风,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B . 文章列举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故事,论证曾氏家风三大特征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
C . 文章在论述中引用经典语句,表明了重视文化内涵的立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文章呈“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开头提出总论点,中间几个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邹鲁家风根深而叶茂,与其远承虞舜治家风尚,又直接受到了周文王等人的培育有关系。
B . 如果孔子、孟子没有得到典范的母教的熏陶感染,后来就可能难以形成孔孟二氏的家风。
C . 颜子、曾子的家庭情况有些相似,但与孔子、孟子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与孔孟不同的家风。
D . 孔子、孟子出自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这说明普通家庭或困难家庭更容易形成优良的家风。
11. (20分) (2017高三上·南通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的静物写生。
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
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
这样轰不开,打不响。
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忽忽,凭什么可以让他们流连在阁下
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
”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我看到什么画什么,只管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
“话是不错的,可怜的朋友。
你已有家室之累,老兄,一个老婆加三个孩子,他们每人每天要三千卡路里热量。
而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
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
“咱们说正经的。
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杜什,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
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开创一个画派啦,诸如此类。
把体现、冲动、抽象画等术语,一股脑儿搅在一起,炮制几篇宣言。
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圆形或方形。
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高司涅夫斯卡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位美艳的波兰女子。
她订有几份名贵的杂志,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岁孩童的杰作,就是找不到老实人杜什的大名。
她坐下瞅了一眼画布,顺便摇晃了一下金黄色的秀发,那么娇嗔的一笑:“昨天,我看了个展览,”她的嗓音珠圆玉润,柔婉娇媚,“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
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
“蛮好。
”她用唇尖轻轻吐出两字。
之后,她失望的,婉转的,娇媚的,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
画画这一行,最最要不得。
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
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
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
临了,说道:“你能不能这样做,向大家郑重其事的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敝人我?”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地位,告诉知识界的俊彦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画派。
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画家,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
这真是愚不可及!才不是那么一回事。
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
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法国上校军衔的标志),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绶。
实业家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打在桌上来表现。
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一小时里都画得出。
换了别人,大可借此发迹呢!”
“但是,何妨一试。
”
“我不会胡说八道。
”
“那好办,老兄。
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有,”葛雷兹说,“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
你等着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
美丽的高司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娇媚,香气袭人,跟着她新进的名人,寸步不离。
“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家的,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浓烟,说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波兰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预许着柔媚圆满的幸福。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抓住画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墙角,说道:“好家伙,真有你的!这下,可打响了。
这些作品,我统包下了。
我每年向你买进五十幅画……行不行?”
杜什像谜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
画室里人慢慢走空。
等最后一位观众离去,葛雷兹把门关上,兴冲冲的,把手往袋里一插。
“哎,老兄,”他说,“你信不信,他们全给骗了?你听到穿兔皮领那小子说什么了吗?还有你那位波兰美女?那三个俊俏的少女连连说:‘崭新的!崭新的!’啊,杜什,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狂笑起来。
画家皱皱眉头,看他笑得呃呃连声,突然喝道:“蠢货!”
“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自从皮克西沃之后……”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
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
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劝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
这时,杜什消消停停的,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1)画家杜什听从建议改变画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小说家葛雷兹和波兰美女高司涅夫斯卡夫人这两个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在作品中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请解释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小说为什么以“大师的由来”为题?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2. (13分) (2017高一上·云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继昌,字世长。
初,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
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
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
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颇不悦。
开宝五年,继昌迁如京副使。
后入为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
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
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等同受诏进讨,寨于城西门。
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亟止之不听,因独还寨。
贼果闭关发伏,有终等仅以身免。
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城中战声,泣请引去。
继昌曰:“当俟主帅命。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
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
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阁门使。
俄以目疾求归京师。
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真拜刺史。
继昌以疾表求休致。
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
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
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
帝知之,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
二年冬,卒,年七十二。
继昌为治尚宽,任峡路时,与上官正联职。
正残忍好杀,尝有县胥护刍粮,地远后期,正令斩之,继昌徐为解贷焉。
郑伸者,早死,其母贫饿,尝诣继昌乞丐。
继昌召见,与白金百两,时人称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B .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C .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D .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婚配。
据《宋史》载,驸马尚主后,在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与父亲同辈。
B . 开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 . 主帅是统率军队的最高将领,其麾下辅佐的副将称“裨将”。
“三个臭皮匠”中的“皮匠”是对“裨将”的谐音讹传。
D . 休致本义是将职位还给朝廷,官员可因年老或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休致后仍然可能被朝廷重新启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继昌忠于职守,不临阵脱逃。
在平定王均叛乱时,他不因主帅身陷困境而率部逃脱,仍然等候帅令调遣。
B . 李继昌足智多谋,打消贼人戒备。
叛贼首领喻雷烧用金带行贿,继昌假意收下,使贼人放松警惕,后为民除患。
C . 李继昌为政有方,宽严兼济。
他严苛执法,使大名府税收增加;他宽厚待下,使护送粮草误期的县胥免遭一死。
D . 李继昌深得圣心,颇为皇帝倚重。
他以目疾求归,稍有好转就被委以重任;得知他赴公主寿宴,皇帝特意恩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②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
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3. (6分) (2019高三上·济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B . 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
C . 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
D . “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9高一上·南通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2)《涉江采芙蓉》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一幅女子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的画面。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2分)
15. (2分) (2017高二下·绍兴期末) 材料一: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鲁僖公五年》
材料二:在各种孤独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法·巴尔扎克
材料三:他人就是地狱。
——法·萨特
阅读以上材料,请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谈谈你对当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想法。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9-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10-1、
10-2、
10-3、
11-1、
11-2、11-3、11-4、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2-1、
12-2、
12-3、
12-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3-1、
13-2、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4-1、
14-2、
14-3、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2分)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