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及耐药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及耐药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临床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9
年10月至2010年11月临床送检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98例(非重复株)。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耐药率。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首先是
ICU66例占67%、其次呼吸内科22例占22.%、脑外科7例占8%、消化内科1例
占1%、神经内科1例占1%、普外科1例占1%。

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是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100%,复方新诺明91%、头孢噻肟是78%,环丙62%、哌拉西林59%氨苄西林/舒巴坦耐36%、头孢呋辛50%,就是碳青霉希酶的美罗培南、亚胺
培南也有耐药。

我院的耐药情况与北京12家医院的耐药情况不同,但有几种抗
生素接近如头孢他啶24%我院27%,亚胺培南他们32%我院30%,头孢哌酮/舒巴
坦他们25%我院29%。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加强抗生素药物使用
及细菌耐药谱的监测,延缓细菌耐药株的产生与传播是医院各临床科室及感控科
的重任。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合理用药
从上面表看出铜绿假单胞菌痰的分离最多,再者伤口感染较多,本菌为条件
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
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

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
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

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
生菌血症和败血症。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β-内酰胺酶介导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可
诱导ampC头孢菌素酶,所以哌拉西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
所致的感染中存在着危险性。

亚胺培南无论对诱导或去阻遏表达的铜绿假单胞菌
还是有抗菌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还产生质粒介导酶,主要以PSE-1和PSE-4多见。

最近,一些超广谱酶如PER-1,OXA-10,OXA-11在临床上出现,PER-1可被克拉
维酸抑制,后二种酶则不被抑制。

需特别注意的是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还发现了由
可传递性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可引起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除氨曲南
以外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很多感染发生在衰弱或
免疫受损的住院病人,它是重症监护室感染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换气机
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除医院内获得感染外,本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受累部位。

在住院病人中,若口咽部有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同繁殖,则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间歇性正压呼吸可引起肺部感染。

囊性纤维病的后期铜
绿假单胞菌性支气管炎常见,分离得到的菌株有粘液状菌落的形态学特征。

实验
证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以复合青霉素类、三或四代头孢菌素、三
或四代喹诺酮类等药物为好。

但临床抗感染的经验证明,单一抗生素对大多数G
-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是不理想的,因其很快就会出现耐药株,从而
导致治疗失败,故此CLSI以及许多权威的专业人士早已主张联合用药。

我院对于
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采用联合用药。

亚胺培南对此菌的敏感性虽然很高,但由于
它易致二重感染,有文献报导其耐药菌和霉菌进驻发生率可高达 3.2%和8.0%[1],同时它又是诱导酶产生的良好诱导剂,加上异常价格昂贵,故此,亚胺培南作为
治疗混合感染的二线用药可能会更合理。

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
生素快速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抗感染的一线战场己是不争的事实,对CLSI推荐的一
线用药,如庆大霉素、头孢噻甲羧肟、哌拉西林等亦早己产生很大程度的耐药性,
这就使得临床的抗感染治疗显得越来越困难[2]。

故此,临床上还应加强消毒防御,控制感染发生,同时,应更为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并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
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

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他啶是经典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但近年耐药菌
株也在迅速增加。

而一些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增强或对目前耐药菌株有效的第四
代头孢菌素以及第四代喹诺酮类均已经陆续涌现,且有相当部分品种已用于临床,这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无疑是个好消息。

治疗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碳青霉烯类以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极强的抗菌活性和超广的抗菌谱而备受瞩目,
一直为研究开发热点,其经典代表亚胺培南己广泛用于临床,成为抗铜绿假单胞
菌的重要药物之一。

但近年由于使用此药所产生的耐药菌株不断涌现,且数量大增,故新品种的开发应用也已变得日益迫切[3]。

单环类抗生素的代表氨曲南有抗
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但较弱,临床疗效有限,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

为了提高抗菌治疗效果,应经常监测本地区及本单位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
敏感性及其耐药特性,并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且在临
床实践与研究中探讨抗感染的药物组合和开发新的抗感染药物。

与此同时,改善
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
生率,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第22期吴敏解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第22期陈文光
[3]全国抗菌药物临床新进展与规范应用汇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