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津中学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试卷I(阅读题,共67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
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9分)
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

②梃:木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夺不餍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修:治理
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挞:打击
D.王往而征之征:讨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其无后乎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以刃与政,有以异乎②失其所与,不知
C.①为其像人而用之也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①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孟子面对梁惠王的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分)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3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分)
三.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9题(11分)。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

8.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
9.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

(6分)
四、默写(6分)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1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够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22分)。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

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

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

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

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

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

‛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

‛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

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

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

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

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

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

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

‚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

‚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

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

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

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

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

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
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

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

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了疑心。

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

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

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

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

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

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3.文章说“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句话中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
14.文中“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这些叙述对何爹人物的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5.作者叙述、描写最用力的地方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感悟。

(6分)
答:
16.有人说,何爹应该坚守传统技艺,也有人认为何爹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技艺。

就你认同的观点加以探究。

字数不少于60字。

(8分)
答:
试卷II(表达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
17.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绳(zhònɡ)槁暴(pù) 磨砺(lì)拭目以待
B.须臾(yú)牛虻(máng)靛青(diàn) 全宜之计
C.跬步(kuǐ)蓼蓝(liǎo) 骐骥(jì)炽手可热
D.驽马(nú)蛟龙(jiǎo) 镂刻(lòu)生灵荼炭
1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时期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加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攻击力度,在霍姆斯地区甚至动用了坦克等重武器,在政府军的强力打击下,反政府武装弃甲曳兵、溃不成军,纷纷撤出了占据的地区。

B.至于说房地产没有交通领域腐败,那就更是五十步笑百步了,近些年,房地产行业被揭露的腐败现象日益增多,目前,已有多个省市的高官因此落马。

C.农村医保、低保的实施,使这些孤寡老人打消了“养生丧死”的忧虑,他们生活得平静、幸福,无不感激党和政府的关爱。

D.榕树就是这样,它把自己的生命种植在生命难以存在的山岩石壁上,生长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树,让自己成长为伟大的生命。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近日,随着一部名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观众关于“北上广到底相信什么?”的思考。

B. 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智力素质的提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掌握。

C. 两位信徒那坚定的脚步,衬着蜿蜒的石阶和石阶旁突兀的树干,构成一道别样的风景,像一幅油画印刻在我的心头。

D. 随着高考分数的揭晓,三名来自南通市和泰州市姜堰区的女孩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她们就是本次高考的文理科和艺术类的第一名。

20.20.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 B.⑤①④③⑥② C.③⑥⑤①②④ D.⑤④③②①⑥
21. 名著导读简答题(5分)
(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5分)
22.近期2018年杭州G20峰会标识正式发布。

读图,请简要分析标识构成及其意蕴。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件雨衣。

爸爸将雨衣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

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津中学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答案解析
1.【答案】D试题分析: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

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 “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点。

2018年和2018年山东卷第6题考查的是概括论述文主旨的能力,今年改为考查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体现了向全国卷过渡的思想,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理解概念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臵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前三个选项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一段,但A项中的‚逐渐走向衰微‛和C项中的‚更似绝句律诗‛需结合全文内容来判断,B项原文中各特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因果联系。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这类题目是山东卷必考内容。

本题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从选项设置来看,四个选项所涉及的信息集中在文本第二自然段,位置都比较明显,考生稍加梳理筛选就可以找出,再将找出的信息与选项内容一一对照,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不仅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还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指向明确。

A项信息在文本第二自然段
后半部分,B项信息在文本第三段,C项信息在文本二、三两段,D项延续了2018年高考本考点的命题形式,要求考生用选文文本内的观点解读课本内容,根据选文中‚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顿挫,铿锵成韵‛,可判断出D 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修”意为“学习”。

5.【答案】A 【解析】A项“其”,都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B项“与”,①连词,和、同;②动词,结交、依附。

C项“为”,①介词,因为;②介词,被。

D项“以”,①连词,来;②介词,把。

6.【答案】C 【解析】C项,“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说法错误,原文是假设秦、楚君王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行为。

7.【答案】(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3)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

8.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作者将寺、桥、花、柳拟人化,用“忆”“怜”“待”“无私”描写山寺之景,山寺仿佛忆起我以前的游览,溪桥对我的再渡感到高兴,花绽开笑脸,柳舞动腰肢,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着“我”再度登临,(2分)生动形象,别具情味,表达作者再次游览此地的喜悦之情。

(2分)运用了反衬(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作者以此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2分)
(两种手法任选其一即可)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①明确手法,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手法2分,分析2分。

答对一种手法及其分析即可。

评分标准: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得1分,能结合诗句分析再得1分;两首诗中能各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得当的即得满分。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