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语阅读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论语阅读指导教案
【篇一: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
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
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
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

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
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
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
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 所孔子学
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
20 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
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
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孔子更是伟大
的思想家。

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
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
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
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
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诗》
《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
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
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
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
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 )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

路上听见有哭声。

孔子对弟子说,这人
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

上前问哭者。

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
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

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
者,亲也。

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

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
30% 。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

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

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
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

可是腰
以下,比禹短三寸。

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

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
子。

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
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

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
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
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

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
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

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

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四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 天没有饭吃。

有时连野
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

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
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
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

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
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

子路便问 : “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
道: “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五 )鲁国以前有条政策 ,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 ,发现有鲁国的奴
隶的话 ,那就帮他赎身 ,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 .
一天 ,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 ,就说不要国家报销 .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
格高尚 .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 ,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 .子路不解 ,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 .孔子说 :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
尚 .但是你有没想到 ,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 ,就会有顾
忌: 若不找国家报销 ,就能显示品格高尚 ,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 . 如果找国家报销 ,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 .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 ? 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 ,当作没看见 ,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 .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 ,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 .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
(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

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
父亲合葬的。

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
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

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
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

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
的。

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
经有一些本领了。

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
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

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
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

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

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

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
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

由于刻
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

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
达巷,达巷里的一
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

”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

”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

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
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
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2 课外去查找《论语》,摘录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语段并背诵。

3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
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
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
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事先印成纸质材料,每两人1 份):
1、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度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花言巧语的人没
有仁德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衡量学习与否的标
准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孝道可使民风淳朴温良恭俭让的风范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怎样才算是好学?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2、为政第二
道德与政治诗与政治德治与法治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养生送死,孝不违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心是孝道的根本态度不是小问题大智若愚的颜回观察人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做一个通才
不要吹牛皮要团结不要分裂书呆子与空想家异端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做官的学问
提拔正直的干部执政者要以身作则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人不能不
讲信用看过去知未来
3、八佾第三
不要铺张浪费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文献的重要性要有一颗虔诚的心问者不相亏凡事不必苛求理解的困难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是可忍,孰不可忍?
4、里仁第四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记住父母的年纪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
5、公冶长第五
孔子怎样选女婿?
人贵有自知之明
无欲则刚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6、雍也第六
不迁怒,不贰过
不要搞“血统论”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口才可以免祸
知之、好之、与乐之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7、述而第七
述尔不作,信而好古
旷达的个人生活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富贵如浮云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尽善尽美的追求仁德是礼乐的前提仁
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一以
贯之的忠恕之道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为言过其行而感到
羞耻保持一定的距离处世的艺术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愚不可及的大智慧豪侠、仁者与圣
人之志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贵在坚持不开后门,不拉关系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
可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的教学法富可求吗?发愤
忘食,乐以忘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有仁德才
能够正确对待他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义与
利的选择父母在世,不要远游严于律己总不会错从人的过错中识
别人不要耍嘴皮子朽木不可雕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不念旧恶少怨恨自我批评的难得该得的不要推辞安贫乐道的典范不自夸,不居功正直是立身之本有耕耘才有收获博学于文,约
之以礼圣人的忧虑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孔子是不是“发烧友”?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冒充内行闻过则喜节俭
总比奢侈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8、
泰伯第八
弃天下如敝屣一切以礼为标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锋芒毕露就是祸是不是愚民政策?德行更比才能重读书不为稻粱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9、子罕第九
君子不言利博与专的问题宝剑锋从磨砺出循循善诱的艺术待贾而沽,
不藏于椟逝者如斯夫!女色的魅力有多大?进退成败都在自己自强
不息的楷模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后生可畏正确听取他人言语匹夫不可夺志岁寒才知松柏后彫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10、乡党第十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圣人未能免俗圣人穿不穿时装?吃饭睡觉不说话11、先进第十一
修身宜早不宜迟人各有所长鬼神生死之间嶢嶢者易缺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谁能升堂入室?过犹不及文人心态的不平对症
下药不要盲从上级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12、颜渊第十二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仁的外用说话谨慎就是仁?君子
不忧不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什么叫“明” 自古皆
有死,民无信不立文与质的辩论税收问题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君臣父子,各就各位片言折狱的是与非政
府公务员守则政府公务员守则君子成人之美
上梁不正下梁歪贪欲起盗心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闻人与达人先事后得及其它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君子以文会友
13 、子路第十三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名正言顺
“直”谁来种田地?学以致用表率的作用
实行富民政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近者悦,远者来欲速则不达
也有讲究士的标准
狂者与狷者恒心的重要性“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好恶不等于是非君子易事而难悦泰而不骄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14、宪问第十四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治世和乱世的言行有言者不必有德不要溺
爱,不要愚忠贫富都作等闲看什么是完人?
恰到好处看人看大节用人之妙大言不惭,为之也难为谁而学?思不出
其位胸襟宽广而明察人才的品质更重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怨天,不
尤人历史车轮不可阻挡知其不可而为之
15、卫灵公第十五
【篇二:《论语》导读教学设计点评doc 】
吕月理
一、概述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论语》专题(高一年),所需课时: 2 课时《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
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它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而其中教给我们的
“交友之道”,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意义。

点评:吕老师从《论语》的内容、影响、借鉴意义等方面对教材进
行分析概述,清晰明了,准确到位。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3.了解、掌握《论语》中关于朋友的作用、择友、察友以及处友等
方面的主要观点。

4 .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查找《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语句,翻译,理解。

学生利
用课外时间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能联系结合原著,展开专题思辩,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
《论语》中关于朋友的作用、择友、察友以及处友等方面的看法,
并在理解、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从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3.主要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讨论法、指导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魅力。

2.热爱中国的文化经典。

3.了解交友之道,谨慎择友、察友和处友。

点评:吕老师在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
体,把文言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人生的感悟,有效的贯穿在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文以载道,道寓于
文,文道统一,始终是语文教学一条颠扑不灭的规律。

本课“情感、
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设计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并且能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注重人的情感发展水平,促进学生
的健康、
1
持续的发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学生以农村孩子居多,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

3.学生已学过《论语》中的一部分内容,对《论语》不感兴趣。

初始能力:
1 .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其他的注解理解《论语》的内容。

3. 学生具备
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素养:
1 .基本具备搜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 .个别学生具备制作 ppt 的能力。

3.个别学生有上网聊天的习惯。

点评:吕老师对学习者知识基础和认知特征分析较到位,学生以农
村孩子居多,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对《论语》不感兴趣。

但具备阅
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具备搜索和
筛选信息的能力,以便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

教学策略: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
新型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引导
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资料,探究问题根源。


时,课堂上设置多个问题,组织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此
基础上进行指导、概括、归纳、总结。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指导法、点拨法、探究法等。

主要采用的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点评:吕老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特征,能较好保证
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中根据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

体现
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
达能力,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
媒体选择分析表
2
3
点评:教学媒体的选择恰当,充分体现所选择的媒体的必须性和高
效性。

综合应用文字、图片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变
得直观明了,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真诚,需要友谊。

《诗经》上写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连鸟儿也以鸣叫寻找
朋友,更何况人呢!人生没有友谊,如同大地缺少阳光。

圣人孔子及
其弟子们对友情的珍视、追求和常人并无两样,从《论语》一书中,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倾听仁
者在“交友”方面的叮咛。

(设计意图:从《诗经》入手,从大自然入手,让学生明确交友的
重要性,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探究梳理(一)、讨论、交流
探讨:《论语》具体涉及到“交友”的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儒
家的哪些交友观?(学生讨论、发言,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引导时侧
重结合《论语》中的语句)
(设计意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解读、
探究问题,进一步理解问题的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一直贯穿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激活
了学生的思维。

)(二)、师生共同归纳《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1. 朋友的作用
教师引导:没有一个朋友的人不是一个完全的人。

(法国)可见,
朋友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他就像一本书,打开它,可以打开整个
世界。

《论语》告诉我们朋友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明确如下:出示幻灯片(《论语》中关于朋友作用的语句):(1)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1.1)
(2)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
贤友,益矣。


(3)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篇 12.24 )明确、
小结(出示幻灯片):●交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通过交友来提升自己的仁爱品德水平。

教师:朋友在一起,言及快乐,可彼此分享;言及忧伤,可彼此抚
慰;言及芥蒂,可彼此化解;言及困窘,可彼此支助;言及学问,
可彼此长进;言及事业,可彼此激励;言及道
4
德,可彼此提升 ?? 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赶快
交个朋友吧! 2. 选择朋友的标准(择友)
教师导入(出示幻灯片)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
不闻其香,与之同化;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同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
处者焉。

”可见,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

我们一起来探讨《论语》
告诉我们哪些选择朋友的标准?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学生讨论、
发言;师生共同讨论)
明确如下:出示幻灯片(《论语》中关于择友标准的语句)●子曰:
“无友不如己者。

”(学而篇;子罕篇)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篇 16.4 )
●子曰:“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篇15.10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
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
人也?”(子张篇 19.3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小结,出示幻灯片)
选择朋友的标准:
●同德才兼备的人交朋友。

●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
背后诽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

●与仁者交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