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甙片致红皮病型皮炎一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公藤多甙片致红皮病型皮炎一例
摘要:1例69岁男性患者肺间质病变口服雷公藤多甙片20mg/d。
用药4天
逐渐出现上肢、头面部、颈部及躯干的大片皮疹,诊断为药疹,红皮病型皮炎,
停用雷公藤多甙片,同时予抗炎、抗过敏、外敷等对症治疗,皮疹逐渐减少,皮
肤脱屑后好转。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片;不良反应;皮疹
病史:患者男69岁,因间断关节肿痛9个月,伴咳喘3月就诊。
患者4月
出现关节症状,后累及范围逐渐增多,同期体检发现“肺纹理增加”,未予重视。
10月底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于朝阳医院查A-CCP阳性,RF阳性,诊断“类风
湿肺病,肺间质病变”,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点及甲泼尼龙24mg/d+来氟米特
10mg/d联合治疗,近3个月间断出现咳嗽、喘憋,伴关节游走性疼痛,无关节肿胀,时有“抽筋”,于门头沟区医院查肺CT提示双肺间质病变(UIP?)合并感染,此次于次年1月21日入院,考虑患者肺间质病变进展迅速,为预后不良因素,停用来氟米特,改予雷公藤多甙片20mg/d,服药4天,患者双上肢出现红色
丘疹,无瘙痒,后皮疹逐渐增多,伴皮肤红斑逐渐连结成片,累及头面、颈部、
躯干大片皮肤,伴皮肤脱屑,由腹股沟向双下肢蔓延,无发热,无皮肤粘膜溃疡,无皮肤粘膜交界处水泡,次年2月2日经皮肤科会诊,考虑为药疹,红皮病型皮炎。
体格检查:体温36 ℃,脉搏105次,呼吸20次,BP 136/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较弱,自主体位,步入病房,口唇轻度紫绀,胸廓对称呈桶状,可闻及
干性啰音,双下肺可闻及爆裂音,心率10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
病理性杂音。
杵状指。
其他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皮肤科检查:双上肢红色丘疹,
伴皮肤红斑连结成片,累及头面、颈部、躯干大片皮肤,伴皮肤脱屑,由腹股沟
向双下肢蔓延。
无渗出,无水泡。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30 ×109/L(参考值3.5-9.5 ×109/L),淋巴
细胞11.92(0.20-0.50),中性粒细胞0.82(0.40-0.75),血小板259 ×109/L(125- 350 ×109/L)。
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 5.52 g/L(1.7-4.05 g/L),凝血酶原时间11.00 s(10-14 s),凝血酶原时间比值0.95 INR(0.8-1.15INR),D-二聚体0.84
mg/L(0-0.55 mg/L)。
肝功能:总蛋白59.70g/L(65.00-85.00g/L),白蛋白
28.10g/L(40.00-55.00g/L),总胆红素14.60μmol/L(2.00-21.00μmol/L),直接
胆红素7.10μmol/L(0-5.00μ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3.80U/L(15-45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2.10 U/L(9.00-50.00 U/L)。
肾功能:肌酐
54.00μmol/L(59.00-104.00μmol/L),尿素 3.30mmol/L(2.76-8.07mmol/L),尿
酸106.00μmol/L(202.30-416.50μmol/L)。
电解质:血钾 3.44mmol/L(3.50-
5.50 mmol/L)。
红细胞沉降率26mm/h(0-15mm/h)。
超敏C反应蛋白
23.24mg/L(0-5.00mg/L)。
肿瘤指标:癌胚抗原测定30.79μg/L(吸烟者
<10.00μg/L),血清骨胶素19.60ng/mL(0-5.90ng/mL),糖类抗原CA-125
176.70U/mL(0-35.00U/mL),糖类抗原CA-153 90.33U/mL(0-30.00U/mL),糖类抗原CA-199 115.90U/mL(0-40.00U/mL)。
尿常规:尿比重1.034,尿蛋白(++),尿葡萄
糖(+),尿潜血(+)。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轻度改变。
CR双手正位片:双
手部分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略肿胀。
胸部CT:双肺改变,符合肺间质纤维化
表现,双肺斑片影,感染?右下肺胸膜下结节。
便常规、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药疹、红皮病型皮炎、肺间质纤维化、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糖耐量异常。
治疗经过:①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海鲜、牛羊肉等发物;
②甲泼尼龙40mg/d 静脉滴注7天,1周后减量为甲泼尼龙片32mg/d口服7天,
之后恢复既往16mg/d口服;③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g/d,维生素C注射液1g/d静
脉滴注,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d口服14天;④红痒处以白开水外敷,配合基础
病常规治疗。
治疗一周后周身皮疹较前明显减少,皮肤逐渐脱屑,色红不显,皮
温不高,无明显瘙痒,半月后病情稳定出院。
出院用药:甲泼尼龙片16mg/d维持原剂量口服,定期复查并按医嘱激素减量。
讨论
雷公藤多甙片又称雷公藤总苷,系雷公藤根木质部碎片,经水提后再用氯仿
提取所得,每250g生药能获得10mg多苷,主要成分为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
为我国首先研究利用的抗炎免疫调节中草药,有中草药激素”之称。
“多甙”这
个名称仅表明本品含多量甙类化合物,但并不意味着其有效成分就是甙类[1]。
雷
公藤多甙片主要有效成分为雷公藤内酯醇,体内代谢主要依赖细胞色素CYP450
酶系作用。
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抗炎、抑制免疫、保护肾脏足细胞、止痛、抗肿瘤
等功效,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降低尿蛋白作用显著[2],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普遍应用于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3,4]。
但因其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在临床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出
现各种副作用。
同时可引起肝、肾、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损害。
2004年至
2011年9月关于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汇总[5]:涉及雷公藤多甙片病例报告633例,其中严重者53例(占8.4%),主要表现为药物性肝炎、肾功能不全、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闭经、精子数量减少、心律失常等;严重病例平均用药时间为
40d。
对于出现皮肤方面的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轻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干燥、
瘙痒、色素沉着、痤疮;重者可出现皮肤糜烂、溃疡、结节性红斑等。
临床使用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疾病的时候,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初期需要从小
剂量开始,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同时予以对症治疗,可降低雷公藤多甙多甙引起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对雷公藤减毒制剂、减毒炮制、减毒配伍的研究越来越多,相信在质量控制的标准下,雷公藤制剂可以在增
强疗效的同时也会更加的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钱绍祯.In”Fertility Regulation Today and Tomorrow”(Eds.E Diczfalusy and M Bygdeman).Raven Press,New York,1987,217.
[2]张鑫,武祯,李航.雷公藤多甙片药理学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临床药物
治疗杂志,2014,12(04):8-13.
[3]李学旺.中药雷公藤在慢性肾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03):246-247.
[4]黎磊石,刘志红.应用雷公藤治疗肾炎二十五载的体会[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03):251-252.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注雷公藤制剂的用药安全[Z].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6期),2012.
作者简介:陈娜(1992年11月),女,汉族,北京,硕士研究生,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医师,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