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化学《 盐 化肥》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九年级化学《盐化肥》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1)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
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答案】C
【解析】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故A错误;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或盐酸盐,故B错误;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应是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证明该固体是铵盐,故C正确;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证明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D错误。

点睛∶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铵盐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2.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刺鼻的气味,而硫酸钾没有此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羊毛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中混有硫酸可以加适量氯化钡溶液,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过滤除去硫酸钡即可;木炭粉中混有铁粉,铁能被磁铁吸引,故可以使用磁铁吸引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C、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居室装修中产生的甲醛气体对人体有害,需要开窗通风,防止甲醛中毒,不符合题意;
D、水是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NaCl、Na2CO3均易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1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OH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KOH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可用水来鉴定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D.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分别加入水中,能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无水硫酸铜,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但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能出现四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集气瓶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物质的鉴别原理与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盐酸B.酚酞
C.石蕊D.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能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别,选项A
不正确;
B 、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变红,无法区别,选项B 不正确;
C 、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变蓝,无法区别,选项C 不正确;
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两个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别,选项D 正确。

故选D 。

6.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
A .CH 4+2O 2 点燃CO 2+2H 2O
B .3Fe+2O 2 点燃Fe 3O 4
C .NaOH+HCl ═NaCl+H 2O
D .H 2CO 3═CO 2↑+H 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
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3Fe+2CO 2===点燃
Fe 3O 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NaOH+HCl ═NaCl+H 2O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 、H 2CO 3═CO 2↑+H 2O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42-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 加入适量盐酸,② 加过量NaOH 溶液,③ 加过量Na 2CO 3溶液,④ 加过量BaCl 2溶液,⑤ 过滤。

下列操顺序合理作的是
A .②③④⑤①
B .②④③⑤①
C .④②③①⑤
D .④③②①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
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 ,可以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离子,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和多余的氯化钡,过滤将生成的沉淀除去,此时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调整顺序,因此顺序可以为:②④③⑤①;或④②③⑤①或④③②⑤①;观察选项,故选B 。

8.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盐酸B.生石灰C.石灰石D.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据此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物质的质量会增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质量基本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药品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具有挥发性、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类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已知A, B, C, D, 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是气体。

有关物质之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可能会有红色固体析出
B.A可能是硝酸铜溶液
C.反应③可能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反应①和反应③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A、B、 C、D、 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是气体,则E是二氧化碳,E能D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D是氢氧化钠,D能与C反应,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能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则C可能是硝酸铜或硫酸,C能与B反应,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可能铁,A 是硫酸或硝酸铜。

将猜想代入关系图,猜想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②可能是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会有红色固体析出,故A正确;
B、A可能是硝酸铜溶液,故B正确;
C、反应③可能是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故C正确;
D、反应①是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这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反应③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或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这两个反应都复分解反应,反应①和反应③不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
A.NaOH B.NaHCO3C.H2SO4D.K2SO4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B、NaHCO3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C、H2SO4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11.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B.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都属于复合肥
C.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碱性的碳酸钠改良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尿素中无铵根离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不能嗅到刺激性气味,此选项错误;
B. 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的肥料是复合肥,氯化钾(KCl)属于钾肥,磷酸氢二铵[(NH4)2HPO4]属于复合肥,此选项错误;
C.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此选项正确;
D. 碳酸钠碱性较强,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钙,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2.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K+CO32-B.Mg2+Cl-OH-Na+
C.Fe3+SO42-H+Cl-D.Na+Ba2+NO3-SO42-
【答案】C
【解析】
能大量共存,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A、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大量共存;B、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C。

点睛:离子的共存问题实际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13.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 Na2CO3H2SO4
B.FeCl3Na2SO4KOH
C.BaCl2AgNO3Na2CO3
D.CuSO4 KNO3Na2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因Na2CO3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Cl3和KOH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三种溶液两两都会反应产生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因三种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 正确。

1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C.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A、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用于焙制糕点,正确;
B、碳酸钙含有钙元素,能与盐酸(胃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可做补钙剂,正确;
C、烧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土壤,错误;
D、盐酸能与铁锈(氧化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可用于除铁锈,正确。

故选C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5.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Ag+、Na+、Cl﹣、NO3﹣B.Na+、K+、OH﹣、SO42﹣
C.K+、Na+、CO32﹣、Cl﹣D.Ba2+、Mg2+、NO3﹣、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详解】
A、Ag+、Cl﹣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酸性条件下,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有一无色溶液X,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溶液X是
A.H2SO4溶液B.(NH4)2SO4溶液C.NH4Cl溶液D.Na2CO3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和氯化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C、氯化铵和氯化钡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17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

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 )
选项废水中的主要污染

处理措

方法类

A不溶性颗粒物加明矾结晶法
B异味物质加活性

吸附法
C氯化铜加硫酸

过滤法
D纯碱加石灰

蒸馏法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状物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于水的杂质使之沉降下去,属吸附法,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具有吸附性,故B正确;
C、硫酸钠不能与氯化铜反应,故不能将氯化铜除去,故C错误;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该方法不属蒸馏法,故D错误。

故选B。

18.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
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气体的体积应该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沉淀质量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钠,因此质量应该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入碳酸钠溶液前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随着碳酸钠溶液的不断加入,稀盐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升高,稀盐酸恰好和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容易显中性,pH始终等于7,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9.下列各组物质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OH HCl NaCl B.CuCl2 Na2SO4 KNO3
C.BaCl2 KOH NaNO3D.CaCl2 Na2CO3 Na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OH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Cl2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项正确。

D、C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溶液中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的不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20.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在碳酸钠B.可能有氢氧化钠
C.一定有碳酸钙D.可能有氢氧化钙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有不溶物说明有碳酸钙,滤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有碳
酸钠,故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
碳酸钙可能是固体粉末中就有的成分,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故固体粉末中可能有氢氧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钙,可能有碳酸钙;
故说一定有碳酸钙不正确。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