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摘要】企业恶意并购是当企业以不良意图收购其他公司的行为,可能导致市场垄断、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等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恶意并购的定义、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企业反并购的策略和实施路径,并通过成功案例分析总结了反并购的关键成功因素。
文章最后提出了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的启示,未来研究方向和结论总结。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则在引言部分进行阐述,为整篇文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学术关联。
该研究有助于企业了解并购市场风险,拟定相应应对策略,提升企业抵御并购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企业恶意并购、反并购、策略分析、影响因素、实施路径、成功案例、启示、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是当今商业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资源、提升市场地位或实现战略布局,而采取并购这一手段。
并购行为中也存在着一些企业恶意并购的情况,即企业为了谋取私利或实施恶意目的而进行的并购活动。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市场竞争秩序,也对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研究背景中,企业恶意并购的定义对于理解恶意并购现象是至关重要的。
恶意并购是指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违反市场规则的方式,以获取不当利益为目的的并购行为。
恶意并购往往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扭曲了市场竞争秩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企业恶意并购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并购并非始终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有时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和破产。
恶意并购给企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破坏企业文化、降低员工士气、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等。
研究企业恶意并购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恶意并购的风险,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并购与反并购实训报告
企业并购与反并购实训报告一、背景和介绍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获取资源或实现战略目标的行为。
反并购则是指企业采取措施来阻止被其他企业并购或合并的行为。
本报告将从企业并购与反并购的概念、原因、运作方式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分析这一话题。
二、企业并购2.1 概念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来实现组织层面上的整合和扩张。
它可以是两家公司的合并,也可以是一家公司直接收购另一家公司。
企业并购通常是出于追求规模经济、资源整合、市场扩张、技术获取等目的。
2.2 原因企业并购的原因可以分为战略和经济两个层面。
在战略层面上,企业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如进入新市场、拓展产品线、增强竞争力等。
在经济层面上,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资源整合、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经济效益。
2.3 运作方式企业并购的运作方式可以分为合并和收购两种形式。
合并是指两家或多家公司通过协商一致达成共同决策,共同组成一个新公司。
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控制权的转移。
三、企业反并购3.1 概念企业反并购是指企业采取措施来阻止被其他企业并购或合并的行为。
当一家企业被其他企业看作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时,它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抵制并购。
3.2 原因企业反并购的原因可以是出于维护独立性、保护股东权益、抵制不公平价格等考虑。
被并购的企业可能认为自身价值被低估,或者并购交易将对企业的长期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3.3 运作方式企业反并购的运作方式可以是采取防御措施,如设立毒丸机制、引入策略投资者、提高股权门槛等;也可以是主动寻找反并购的目标,并通过收购或合并实现反攻。
四、企业并购与反并购的影响4.1 经济影响企业并购可以通过规模效应、资源整合和降低成本等方式带来经济效益。
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整合,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在并购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整合困难、员工流失、文化冲突等问题。
浅析企业的敌意并购与反并购——以“宝万之争”事件为例
浅析企业的敌意并购与反并购——以“宝万之争”事件为例浅析企业的敌意并购与反并购——以“宝万之争”事件为例引言:在当前全球化经济中,企业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经营策略。
然而,并购背后常常伴随着对于资源控制和市场份额的争夺,从而可能产生敌意并购和反并购行为。
本文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宝万之争”事件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企业的敌意并购行为及其带来的反并购行为。
一、敌意并购的定义和原因敌意并购指的是通过敌对手段实施并购的行为。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资源和市场份额、击败竞争对手、获得技术或人才、实现增长和扩张等。
二、“宝万之争”事件的背景在“宝万之争”事件中,宝洁公司打算收购广告公司万宝盛华,而万宝盛华则提出反并购的意愿。
宝洁公司乃全球领先的快速消费品公司,万宝盛华则是中国广告业的领先企业。
事件的背景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对中国广告市场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的争夺。
三、宝洁公司的敌意并购行为分析1. 控制资源和市场份额宝洁公司作为全球消费品公司,通过收购万宝盛华,可以获取更多的广告资源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2. 击败竞争对手宝洁公司认为,通过并购万宝盛华,可以一举击败其主要竞争对手,占据中国广告市场的主导地位。
3. 获得技术和人才万宝盛华是中国广告行业的佼佼者,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先的市场技术。
宝洁公司希望通过收购,获取万宝盛华的技术和人才,以提升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四、万宝盛华的反并购行为分析1. 守护资源和市场份额作为中国广告行业的领先企业,万宝盛华希望保护和守护自己所拥有的广告资源和市场份额,避免被外部资本控制和侵占。
2. 充分发挥企业价值万宝盛华认为,自身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核心价值,希望通过独立运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价值的最大化。
3. 保护员工利益反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保护员工的利益。
万宝盛华担心并购后可能面临裁员和调整员工福利的风险,因此选择反对并购。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分析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分析一、引言并购与反并购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常用的战略手段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二、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公司A是一家知名电子产品制造商,希望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
他们选择了一家创新型软件公司B进行收购。
2. 目标确定公司A确定了并购的目标是增强自身在软件领域的技术实力,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 尽职调查公司A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状况、技术实力、市场前景等方面。
通过调查,公司A确认了公司B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并认为并购是可行的。
4. 交易结构公司A与公司B达成协议,以现金加股权的方式进行收购。
公司A支付了一定的现金作为对公司B的收购款,并发行股权给公司B的股东。
5. 合并整合收购完成后,公司A与公司B进行合并整合。
他们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实现了技术和市场的协同效应。
6. 成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公司A的市场份额在软件领域得到了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也大幅增强。
并购案例被业界公认为成功。
三、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公司X是一家大型制药公司,竞争对手公司Y计划收购公司X。
公司X决定采取反并购策略,保护自身利益。
2. 目标确定公司X的目标是阻止公司Y的收购,保持自身独立经营,并寻找其他合作机会。
3. 抵抗策略公司X采取了多种抵抗策略,包括:- 寻找合作伙伴:公司X积极寻找其他合作伙伴,以增强自身实力,并减少对公司Y收购的依赖。
- 政府关系运作:公司X与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争取政府支持,以阻止公司Y的收购计划。
- 法律诉讼:公司X通过法律手段寻求阻止公司Y的收购,包括起诉公司Y存在违法行为等。
4. 结果评估公司X通过反并购策略成功阻止了公司Y的收购计划。
他们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竞争优势。
四、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并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浅谈企业并购与反并购--以万科为例
一、敌意并购与反并购理论
并购简单来说就是并购公司意图取得目标公司的 控 制 权 或 对 其 实 施 重 大 影 响 ,并 购 行 动 可 能 是 善 意 的 或 是 敌 意 的 。 此 次 万 科 股 权 之 争 ,万 科 管 理 层 不 接 受 宝能系的并购方案,将其视为敌意并购,并采取了一系 列手段抵制宝能系的并购意图。
三、宝能系并购可能性及动因分析 1.宝能并购可能性
万科公司作为房地产企业的龙头,其内在价值以 及 未 来 创 造 价 值 的 能 力 相 当 可 观 。近 年 来 万 科 的 财 务 状况良好,总资产处于高速增长水平,同时其每股收益 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 2008 年的 0.37 元逐年增长至 2016 年的 1.9 元。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 幅 度 如 此 明 显 ,股 票 的 价 格 理 应 上 涨 。 事 实 却 是 在 这 段时间内,其股票价格一直在每股 10 元左右波动,没 有 明 显 的 递 增 态 势 。而 最 终 股 票 价 格 上 涨 的 原 因 是 由 宝能系引发的股权争夺战。截止到 2017 年 6 月,其股 价基本于每股 21 元左右波动。按照价值低估假说,由 于 万 科 公 司 的 价 值 持 续 被 低 估 ,股 东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目 标未能实现,公司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离心,令管理层失 去了股东的支持。同时股价长期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使 得 股 东 失 去 了 长 期 持 有 股 票 的 信 心 ,降 低 了 宝 能 系 收购公司股票的难度。
2.并购动因 公司拥有着稳定的市场,处在稳定的竞争环境中, 要 想 实 现 公 司 的 进 一 步 扩 张 发 展 ,并 购 是 一 项 重 要 的 手 段 。公 司 能 够 通 过 并 购 现 有 的 公 司 ,迅 速 扩 张 市 场 , 弥 补 自 身 缺 陷 ,降 低 竞 争 风 险 ,实 现 公 司 价 值 增 值 。宝 能系并购动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扩张,抢占市场。宝能系旗下涉及多个板 块的业务,其中便包括房地产这一核心业务,但其地位 与 万 科 相 去 甚 远 。 万 科 作 为 老 牌 的 地 产 公 司 ,其 品 牌 效 应 、社 会 关 系 及 拥 有 的 资 源 丰 富 且 巨 大 。 宝 能 此 举 若是成功,不仅可以借鉴万科的发展体系,利用万科的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分析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阐发〔一〕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如果说成本市场是一个由各家上市公司群雄逐鹿的战场的话,那收购与反收购、举牌与反举牌那么是这个战场长进行的最剧烈的战役。
早在几十年前,在恶意收购浪潮席卷中的美国华尔街精英们,在无数并购战役后便总结与缔造了多项并购策略进行博弈。
而如今的国内成本市场,上市公司在收购与反收购中又是采纳哪些方式争取公司的控制权,又运用了哪些策略?案例一 ST景谷〔云投集团VS中泰担保〕简介因为业绩不佳,ST景谷的原控股国有股股东景谷森达方案将其股权无偿划转给云投集团并由云投集团实施重组方案,二股东中泰担保认为此举会损害其大股东地位,因此先让自然人吴用〔先前未持有公司股份〕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并在几日之内与其签署一致步履协议,合并计算持有股份后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获得控制权。
阐发本案中,为了防止云投集团通过受让划转股份取得控股股东资格,中泰担保通过与突击入股的公司股东签订一致步履协议而在股权划转审批完成前取得了公司的控股权,以此取得了日后重组谈判中更大的话语权。
在大股东股权优势不明显时,一致步履协议是短时间篡夺控制权的有力兵器。
案例二 ST九龙〔海航集团等VS李勤夫〕简介海航置业、上海大新华实业、海航集团三家企业〔以下简称“海航系〞〕向上海九龙山股份〔以下简称“九龙山〞〕原股东购置股份,合计占九龙山总股份的27.63%,并于2011年3月7日过户登记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随后原股东“平湖九龙山公司〞向海航系三家公司发出催款通知,以股权纠纷提起诉讼,申请冻结海航系所持九龙山股份〔此后由法院完成诉前保全手续〕,海航系随后提起反诉,向法院请求原股东“平湖九龙山〞支付违约金500万元,以及抵偿费2.3亿元人民币,法院对上述案件均做出判决。
2021年至2021年间海航系屡次向九龙山董事会提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均遭拒绝,遂于2012年12月5日公告由股东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罢免九龙山现任董事会并选举新一届董事会。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分析
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02
巨人网络借壳上市
2007年,史玉柱领导的巨人网络借壳云南丽江旅游上市,实现了在A股市场的快速上市。 Nhomakorabea03
顺丰控股借壳鼎泰新材
2017年,顺丰控股借壳鼎泰新材实现上市,交易金额高达433亿元,
是当时国内快递行业最大的借壳上市案例。
恶意收购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恶意收购是指在收购目标公司股份时 未获得目标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同意 的收购行为。
法律手段
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寻求司法协助,例如申请禁止令、举报违法并购行为等,以 增加敌意收购方的法律风险和时间成本。
04
并购与反并购的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
总结词
跨国并购是企业实现全球战略布局的 重要途径,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迅速扩 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获取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三星收购美国芝加哥 联储银行
要点二
KKR恶意收购雷诺烟 草
2003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KKR 以25亿美元的代价成功收购了雷诺烟 草,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和争议。
要点三
卡特彼勒恶意收购英 国佩恩铁路公司
2012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试图以低 价恶意收购英国佩恩铁路公司,这一 行为最终以失败告终。
反并购防御案例
反并购
指目标企业为防止其被其他企业收购而采取的防御性措施, 通常包括修改公司章程、发行新股、寻求白衣骑士等手段。
并购与反并购的动因与目的
并购的动因
包括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先进技术、品牌等 资源。
反并购的动因
主要是防止企业被恶意收购,保护股东利益,以及保持企业的独立性和管理 层控制权。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一、企业恶意并购的定义企业恶意并购是指一家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市场份额或者垄断地位等目的,通过非法手段或者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不公平对待,来进行恶意并购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被并购企业的利益,也会对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被广泛认为是市场秩序的破坏者。
企业恶意并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 虚假宣传:恶意并购企业可能通过虚假宣传来误导投资者和公众,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不实的负面描述,以降低其市场声誉和企业价值。
2. 抢占资源:恶意并购企业可能通过竞争为名,以不正当手段抢占被并购企业的资源,包括人才、客户资源、技术成果等。
3. 挖角和打压:恶意并购企业可能通过挖角员工、打压竞争对手等手段,来削弱被并购企业的竞争实力,以达到迫使其被迫出售股权的目的。
4. 恶意压降价格:恶意并购企业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来压低被并购企业的股价,以便以更低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三、企业反并购的策略在面对恶意并购的情况下,被并购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反并购策略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持企业独立性和竞争力。
主要的反并购策略包括:1. 寻求合作伙伴:被并购企业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来共同抵御恶意并购者的攻击,通过合作来共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通过合并来增强自身实力。
2. 接受其他收购者的收购:如果有其他符合条件的收购者,被并购企业可以主动寻求其他收购者的收购,以此来防止被恶意并购者的攻击。
3. 寻求市场监管部门的协助:被并购企业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寻求协助,向相关部门举报恶意并购者的非法行为,要求其制止对自己的恶意行为。
4. 提高企业内部竞争力:被并购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来增强自己的抵抗能力,例如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扩大市场份额等。
企业恶意并购的存在对市场秩序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恶意并购容易导致市场垄断,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对企业和消费者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害。
恶意并购行为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和长期损失,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公司并购的策略与实践
公司并购的策略与实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
通过收购其他公司,企业可以迅速扩张业务,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企业并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公司必须制定科学的并购策略,才能实现成功的并购。
一、搜寻合适的目标公司在制定并购策略之前,公司必须首先确定适合收购的目标公司。
这意味着公司必须有一套成熟的筛选流程,以确保最终选择的目标公司是有价值和可持续的。
第一步是确定目标市场。
公司必须明确自己希望进入的市场,并了解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公司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行业分析报告和市场研究来了解目标市场。
第二步是确定目标公司的财务情况。
公司必须评估目标公司的财务和业绩,以确保其价值和可持续性。
这需要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并了解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管理团队和市场地位。
第三步是确定目标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
并购后,两个公司将合并,因此公司必须确保目标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与公司相符。
如果两个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不同,可能会引起合并的困难。
二、制定并购策略在确定目标公司后,公司必须制定一项详细的并购策略。
该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合并方向和目标:公司必须明确希望借助并购扩展的业务领域和目标。
2.收购价格:公司必须考虑收购价格,以确保其收回投资并创造利润。
这需要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和财务分析,以确定收购价格。
3.融合计划:公司必须制定融合计划,以确保合并后两个公司之间的员工、文化和流程无缝融合。
公司还必须确定整合后的管理结构。
4.融合时间表:公司必须制定整合时间表,以确保整个过程按时完成。
时间表还应考虑每个步骤的风险和挑战。
5.并购风险:公司必须评估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并确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实施并购计划制定并购计划后,公司必须开始实施计划。
这需要公司有一个专门的管理团队来负责整个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公司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保护员工利益:公司必须确保员工在并购过程中得到妥善保护,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
反并购的几种常用策略
反并购的几种常用策略--------------------------------------------------------------------------------在当今公司并购之风盛行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投资银行等外部顾问机构的帮助下,开始重视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防御性措施进行反收购,以抵制来自其他公司的敌意收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反并购策略:(一)反收购的经济手段反收购时可以运用的经济手段主要有四大类: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收购收购者、适时修改公司章程等。
1.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l)资产重估:在现行的财务会计中,资产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来估价。
普通的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往往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
多年来,许多公司定期对其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并把结果编人资产负债表,提高了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由于收购出价与账面价值有内在联系,提高账面价值会抬高收购出价,抑制收购动机。
(2)股份回购:公司在受到收购威胁时可回购股份,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公司将可用的现金分配给股东,这种分配不是支付红利,而是购回股票;二是换股,即发行公司债、特别股或其组合以回收股票,通过减少在外流通股数,抬高股价,迫使收购者提高每股收购价。
但此法对目标企业颇危险,因负债比例提高,财务风险增加。
(3)寻找“白衣骑士”(White Knight):“白衣骑士”是指目标企业为免遭敌意收购而自己寻找的善意收购者。
公司在遭到收购威胁时,为不使本企业落人恶意收购者手中,可选择与其关系密切的有实力的公司,以更优惠的条件达成善意收购。
一般地讲,如果收购者出价较低,目标企业被“白衣骑士”拯救的希望就大;若买方公司提供了很高的收购价格,则“白衣骑士”的成本提高,目标公司获救的机会相应减少。
(4)“金色降落伞”:公司一旦被收购,目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将可能遭到撤换。
“金色降落伞”则是一种补偿协议,它规定在目标公司被收购的情况下,高层管理人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离开公司,都可以领到一笔巨额的安置费。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日益频繁。
并购是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并购行为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企业恶意并购。
企业恶意并购是指企业为了获取资产、消除竞争对手或者牟取非法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的并购行为。
企业恶意并购会对被并购企业以及整个行业市场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何防范恶意并购,以及如何进行反并购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恶意并购的特点1. 隐蔽性强:企业恶意并购的实施过程通常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往往是在不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并力图将其收购行为隐瞒起来,以达到其恶意目的。
2. 不畏法律风险:庞大资金和资源优势使得企业在进行恶意并购时,常常无视法律法规,借助各种手段实施违法行为,从而达到其恶意并购的目的。
3. 对被并购企业的负面影响:企业恶意并购通常会对被并购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其倒闭,给员工和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
1.破坏市场秩序:企业恶意并购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公平,给一些优良企业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2.侵害投资者利益:企业恶意并购可能导致被收购企业的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也会使得其他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大幅下降。
3.伤害员工福祉:企业恶意并购可能导致被并购企业的员工面临失业风险,也会造成员工的福利保障受损。
4.侵害国家利益:企业恶意并购会导致国家产业结构的扭曲,破坏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收购行为的合法性和条件,加强对恶意并购行为的打击和惩罚,保护被并购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强化企业自身治理:企业自身应当健全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对外部资本的监督和管理,避免企业因为内部管理不善而成为恶意并购的目标。
3. 加强信息披露与评估:企业应当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对外部投资者和潜在收购者的信息披露,让市场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充分了解,杜绝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恶意并购。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企业并购活动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以恶意并购的形式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并且还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反并购,以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本文将从恶意并购的定义和特点、恶意并购的危害、防范恶意并购的策略以及目标企业的反并购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恶意并购的定义和特点恶意并购是指在不通知目标公司、未经主动同意或未经充分谈判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收购他人的股份来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恶意并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偷袭性强:恶意并购常常是秘密策划的,企业在没有征得目标公司同意的情况下,突然对其进行收购,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目的性明确:恶意并购往往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企业希望通过控制目标公司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利润。
3.主动性强:恶意并购通常是主动发起的,企业会精心策划并采取各种手段来实施。
二、恶意并购的危害恶意并购对目标公司和整个市场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1.破坏目标公司的发展战略:恶意并购往往会破坏目标公司原有的发展计划和战略,影响其业务的正常运转。
2.影响市场秩序:恶意并购可能会导致市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3.损害投资者利益:恶意并购往往使得目标公司的股价暴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4.影响产业竞争格局:恶意并购可能改变产业竞争格局,导致产业动荡,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防范恶意并购的策略为了防范恶意并购对企业的危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防御机制,加强对恶意并购的监控和预警。
2.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披露有关收购情况,提高透明度和监管效果。
3.加强股东沟通:企业应加强与股东的沟通和合作,提高股东忠诚度,以减少外部势力对企业的干扰。
4.保持稳定发展:企业应坚持稳健的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减少被并购的可能性。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并购活动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
正常的并购活动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节约成本和资源整合等,但也有部分企业利用并购手段恶意扩张,获取市场垄断,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反并购策略,保护自身利益,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健康性。
一、企业恶意并购的特征及危害企业恶意并购是指企业利用欺骗、不当手段或者通过垄断地位去实施的一种非法并购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而且对市场经济的秩序和企业的经营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 非法取得经营权企业恶意并购往往采取各种手段非法获取被收购企业的经营权,包括暴力威胁、收买行贿、利用法律漏洞等。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被收购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秩序。
2. 扭曲市场竞争企业恶意并购后,往往会借助自身的资源和实力扭曲市场竞争,限制其他企业的发展空间,形成垄断地位,从而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和不健康。
3. 破坏产业结构在恶意并购过程中,恶意收购方不顾产业规律、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只为了谋取暴利,导致被收购企业资源的浪费和产业结构的混乱,最终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企业反并购的重要性面对企业恶意并购的挑战,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反并购策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反并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利益恶意并购对被收购企业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企业需要通过反并购策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空间,避免成为恶意收购方的牺牲品。
恶意并购会扭曲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反并购,可以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健康性,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通过反并购策略,可以有效阻止恶意并购方对产业结构的破坏,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反并购的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法律手段、市场化手段和自身发展战略等。
法律文书-并购—公司反并购有哪些方法及策略
并购—公司反并购有哪些方法及策略公司反并购有哪些方法及策略?目前,我国沿用的上市公司反收购监管模式是仿效英国的“股东大会决定权模式”,《上市公司收购行政管理办法》中即体现了这一价值观。
善意问题所在并购不涉及反并购的症结,当恶意并购会发生时,目标企业在现有市场和法律环境下可采取以下反收购策略:一、相互持股国内目前的法律并未禁止上市公司间相互持股,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与比较信任的公司达成协议,相互间接持有对方股份,并确保在出现敌意收购时不进行股权转让,以达到防御敌意购入的目的。
二、员工持股这是基于分散股本的考虑设计的,上市公司可以股票鼓励内部结构员工持有本企业的股票,同时成立相应的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敌意并购发生之时,如果员工持股比例相对较大,则可控制一部分企业股份,增强企业的决策程序控制权,提高敌意并购企业并购者的并购难度。
三、分期分级董事会制度此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司董事会的稳定,从而起到抵御敌意通过收购的作用。
《公司法》和《已香港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制度没有禁止分期分级常务委员会制度,而是上市公司是否执行分期分级董事会制度的权利交给把董事会和股东大会。
在一定程度上,董事会的稳定有助于公司的有利于长远发展。
上市公司可以在公司章程中沿袭《已香港上市公司章程指引》96条的规定:“监事在任期届满前,听证会股东大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同时加入自制条款:“董事若发生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情形,股东大会在董事任期届满前解除其职务的,每年不多达董事会成员的1/3”,这就意味着即使并购者拥有公司绝对多数的股份,董事会也相对而言目标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从而通过收购使并购者不可能马上改组目标公司。
四、董事任职资格审查制度这一制度是和前一制度紧密相联的。
在前一制度保障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授权董事会对董事任职资格进行审查,可以适当抵御恶意进入公司董事会的最佳人选。
公司同样可以在合法即便的前提下,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法规强制规定外的公司自制条例的任职条件。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分析
主要是目标公司认为收购价格过低、收购方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或存在其他不合 理要求等。
02
并购策略及案例分析
横向并购策略及案例
定义
横向并购是指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消除竞争和实现规模经济。
案例
2001年,惠普公司收购康柏电脑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这次并购使得惠 普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份额迅速扩大,并加强了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市场的地位。
分析
纵向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但也可能导致企业过于依赖上下游企业,增加经营风险。
混合并购策略及案例
01
定义
混合并购是指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是实现多元化经营、降
低单一行业风险和扩大市场份额。
02 03
案例
2013年,腾讯收购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在线音乐平台 之一。这次并购使得腾讯在互联网娱乐领域实现了从内容制作到平台 分发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在收购后,对自身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做出战略调 整。
重新评估
对收购目标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 。
文化整合
在收购后,努力整合双方的文化,以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
04
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经验总结
并购实践经验总结
做好尽职调查
并购方在决定并购前,应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 尽职调查,包括财务、法律、技术等方面,以确 保对目标公司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并购后的风险 。
反并购实践经验总结
提前预防
寻求外部支持
反并购方需要在并购发生前就进行预防,包 括通过制定公司章程、设置反收购条款等措 施,以阻止恶意收购的发生。
反并购方可以寻求外部支持,包括与股东、 董事会成员、金融机构等合作,以共同对抗 恶意收购。
企业并购与反并购实训报告
企业并购与反并购实训报告一、前言企业并购与反并购是现代企业发展中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训经验,深入探讨企业并购与反并购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
二、企业并购1. 概念企业并购是指两个或多个公司合并或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等目的而进行的。
2. 并购流程(1)确定目标:确定被收购方或合作方。
(2)调查尽职调查:对被收购方进行调查,包括财务状况、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等。
(3)谈判协议:制定谈判计划,确定交易方式和交易条件。
(4)签署协议:制定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5)审批监管:向政府部门提交申请,获得相关批准和证书。
(6)资金筹措:筹集资金支付收购费用。
(7)整合管理:将两个公司整合在一起。
3. 并购风险(1)财务风险:被收购公司财务状况不佳,导致收购方财务风险加大。
(2)管理风险:并购后两个公司的文化、管理方式等存在差异,可能导致管理风险。
(3)法律风险:并购涉及到法律合规问题,如果被收购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能会对收购方产生影响。
三、反并购1. 概念反并购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阻止其他企业对其进行收购或合并的行为。
2. 反并购措施(1)收购防御:企业通过增加股份或发行新股来提高股东持股比例,以此来抵制潜在的收购者。
(2)资产出售:企业通过出售一部分资产来减少市值,从而使得潜在的收购者失去兴趣。
(3)策略联盟: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4)毒丸计划:企业通过制定一些特殊条款来使得潜在的收购者不愿意继续进行收购。
3. 反并购案例2008年,美国微软公司曾试图收购雅虎公司,但遭到了雅虎公司的反对。
雅虎公司采取了毒丸计划和资产出售等措施,最终成功抵制了微软的收购。
四、实践操作1. 实践背景某公司计划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
2. 实践流程(1)确定目标:确定被收购方。
(2)调查尽职调查:对被收购方进行调查,包括财务状况、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等。
并购与反并购课程设计
并购与反并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购与反并购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流程,掌握并购与反并购的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并购与反并购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并购与反并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了解并购的类型和动机。
(3)熟悉并购的流程和操作。
(4)理解反并购的策略和手段。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并购案例,判断并购的利弊。
(2)能够制定并购策略,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
(3)能够运用反并购策略,保护自身利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并购与反并购现象的敏感性,关注企业和社会发展。
(2)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分析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并购与反并购的基本概念、类型、流程以及策略。
具体安排如下:1.并购与反并购的基本概念:介绍并购与反并购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2.并购的类型和动机:讲解并购的分类、动因及其影响。
3.并购的流程和操作:阐述并购的准备、实施和整合过程。
4.反并购的策略和手段:分析反并购的常用方法和应对策略。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并购与反并购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并购与反并购的实际情况。
3.讨论法:学生就并购与反并购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验法:通过模拟并购与反并购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并购与反并购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并购与反并购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搜集并购与反并购相关的视频、新闻等多媒体资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模拟并购与反并购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购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反并购:策略与运用
反并购:策略与运用反并购:策略与运用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手段,收购另一家企业,使两家企业合并成为一家企业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下,由于资源和市场竞争的原因,企业之间的并购现象屡见不鲜。
然而,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够带来好的效果,有时候反而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进行并购时,企业需要谨慎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反并购策略。
首先,企业在并购前需要明确并购的目标和动机。
并购的目标是指企业希望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来实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比如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等。
动机是指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来达成什么样的预期结果,比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动机,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反并购策略。
其次,企业在并购中需要全面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和潜力。
在进行并购时,目标企业的价值和潜力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企业需要通过财务报表、市场状况等多方面的数据来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和潜力。
只有对目标企业有充分的了解,企业才能够判断并购是否符合自身利益,避免盲目决策。
第三,企业在并购中需要慎重选择并购方式和时间。
并购方式包括现金交易、股份交换等,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风险和收益。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企业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并购方式。
同时,企业在选择并购时间时,也需要考虑市场环境和目标企业的状况,选择一个有利的时机进行并购。
只有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企业才能够降低风险,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另外,企业在并购中需要重视人力资源整合。
并购后,两家企业的员工将面临整合和调整的问题。
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梯队建设和培养计划,以确保并购后的员工能够适应新的组织和工作环境。
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文化融合,加强沟通和协作,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人力资源的整合得当,企业并购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
最后,企业在并购中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和后续管理。
并购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防范不良后果的发生。
跨国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跨国并购与反并购策略综述学院:通信学院专业:广播电视工程学号:2009210802 姓名:刘斌摘要:从1995年以来,全球跨国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到2000年进入高潮,近几年则回归步入调整期。
跨国并购额从1990年的1866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1.1万亿美元,跨国并购额占全球直接投资的比重从1995年的57%上升到2000年的85%.近三年来年跨国并购总额比2000年有所下降,但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动摇。
本文首先介绍了跨国并购与反并购的概念,接着讲诉了跨国并购的历史与发展,分析其优势、类型以及其存在的风险,而后注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跨国并购与反并购的策略。
关键词:跨国并购反并购策略并购风险与因素跨国并购与反并购的概念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其中“一国跨国性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他国被并购企业,也称目标企业。
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性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
而跨国公司的国内并购是指某一跨国性企业在其国内以某种形式并购本国企业。
反并购是对于不友好并购坚决反击,它与并购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跨国并购的历史与发展1.以横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一次并购浪潮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以铁路,冶金,石化,机械等为代表的行业大规模并购创造了条件,各个行业中的许多企业通过资本集中组成了规模巨大的垄断公司。
在1899年美国并购高峰时期,公司并购达到1208起,是1896年的46倍,并购的资产额达到22.6亿美元。
1895年到1904年的并购高潮中,美国有75%的公司因并购而消失。
在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并购活动也大幅增长,在1880-1981年间,有665家中小型企业通过兼并组成了74家大型企业,垄断着主要的工业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
▎来源《首席财务官》杂志
文丨姜楠(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
在激烈的收购与反收购、举牌与反举牌的争斗中,考量的是上市公司之间“道高一丈、魔高一尺”的功力和技巧。
如果说资本市场是一个由各家上市公司群雄逐鹿的战场的话,那收购与反收购、举牌与反举牌则是这个战场上进行的最激烈的战役。
早在几十年前,在恶意收购浪潮席卷中的美国华尔街精英们,在无数并购战役后便总结与发明了多项并购策略进行博弈。
而如今的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在收购与反收购中又是采取哪些方式争取公司的控制权,又运用了哪些策略?
案例一*ST景谷(云投集团VS中泰担保)
简介
因为业绩不佳,*ST景谷的原控股国有股股东景谷森达计划将其股权无偿划转给云投集团并由云投集团实施重组计划,二股东中泰担保认为此举会损害其大股东地位,因此先让自然人吴用(先前未持有公司股份)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并在几日之内与其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并计算持有股份后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获得控制权。
分析
本案中,为了防止云投集团通过受让划转股份取得控股股东资格,中泰担保通过与突击入股的公司股东签订一致行动协议而在股权划转审批完成前取得了公司的控股权,以此取得了日后重组谈判中更大的话语权。
在大股东股权优势不明显时,一致行动协议是短时间夺取控制权的有力武器。
案例二*ST九龙(海航集团等VS李勤夫)
简介
海航置业、上海大新华实业、海航集团三家企业(以下简称“海航系”)向上海九龙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龙山”)原股东购买股份,合计占九龙山总股份的27.63%,并于2011年3月7日过户登记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随后原股东“平湖九龙山公司”向海航系三家公司发出催款通知,以股权纠纷提起诉讼,申请冻结海航系所持九龙山股份(此后由法院完成诉前保全手续),海航系随后提起反诉,向法院请求原股东“平湖九龙山”支付违约金500万元,以及赔偿费2.3亿元人民币,法院对上述案件均做出判决。
2011年至2012年间海航系多次向九龙山董事会提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均遭拒绝,遂于2012年12月5日公告由股东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罢免九龙山现任董事会并选举新一届董事会。
上述提案得到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罢免原董事会、选举新一届董事会,但九龙山原董事会拒绝承认该项决议。
自此,九龙山出现“双头”董事会现象,并收到上海证监局监管措施决定书。
分析
与其他案例不同,本案主要争夺的是实际控制权即董事席位。
由于股权价款存在争议,为了争夺实际控制权,由李勤夫控制的股东“平湖九龙山公司”向法院提请股权诉讼并要求诉前冻结争议股权。
由于争议股权被诉前程序冻结,尽管已登记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拒绝海航系改选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的要求,九龙山9位董事名额中,“海航系”只有一名董事与独立董事,无法取得实际控制权,最终形成了双头董事会的局面。
(法律争议焦点:若股权被诉前冻结,股东财产权利被冻结,但其是否随之丧失选举董事的权利,法院对此尚未判决)
案例三鄂武商A (武商联VS银泰系)
简介
从2011年3月28日起至2011年4月13日,浙江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及关联方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分别三次向鄂武商A增资,三次皆意图通过增资方式成为鄂武商A第一大股东。
原控股股东武商联分别于收到上述三次增资通知后两
日内与经发投、开发投等公司原有股东签署了三份《战略合作协议》,与其成为一致行动人,三次皆保住了控股股东的地位。
后续,为了避免银泰系继续增持股份,武商联发出重大资产重组计划(重组计划于2011年6月9日终止),鄂武商A随之停牌(于2011年6月9日复牌)。
在停牌期间,股东开发投以银泰投资涉嫌违反我国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法规、在二级市场违规增持公司股份为由,于2011年5月18日向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复牌后,为了扩大武商联的控股权,武商联向除其以外的全体流通股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收购公司总股本的5%),并于2012年7月25日完成收购,稳固了其控股股东地位。
分析
本案中,为了防止银泰通过增资方式获取控股权,武商联分别采取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对恶意收购者进行反击并成功保住了自己控股股东的地位。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与关联方、友好公司签署一致行动条款反击收购方起初的连续增资收购;第二种方法是大股东发布重大重组计划。
以使公司股价停牌、停止流通,避免恶性竞价以争取时间;第三种方法是以收购主体违反相关法律为由提起诉讼;第四种方法则是通过部分要约收购巩固控股权。
案例四胜利股份(通百惠VS公司管理层)
简介
1999年12月10日,广州通百惠服务有限公司(“通百惠”)竞拍取得胜利股份13.77%的股票,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面临被通百惠收购的危险,胜利股份的管理层利用关联企业山东胜邦企业有限公司(“山东胜邦”)先后购得胜利股份的股票并使持股上升至15.34%,超过通百惠成为第一大股东。
通百惠不甘落后,于2000年3月中旬再次以竞拍方式取得胜利股份的股票,使其持股跃升至16.6 7%,与此同时,山东胜邦继续受让胜利股份,持股达到17.35%,仍然保持领先地位。
在此后的委托书征集战中,通百惠最终落败,山东胜邦成功地挫败了通百惠的收购,保住了胜利股份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
分析
本案中,为了防止通百惠恶意收购,胜利股份的管理层利用关联企业获取公司控股权,该战略属于“白衣骑士”策略,即当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并购目标后(一般为恶意收购),公司的管理层为阻碍恶意接管的发生,去寻找一家"友好"公司进行收购或合并,而这家“友好”公司被称为“白衣骑士”。
案例五广发证券(中信证券VS交叉持股企业)
简介
2004年9月2日,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面临中信证券的敌意收购。
在收购战中,广发证券的交叉持股方深圳吉富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敖东和辽宁成大三家公司迅速增持并控制了广发证券66.7%的股份,牢牢占据绝对控股的地位,成功地挫败了中信证券的敌意收购。
分析
本案中,广发证券同样采取了“白衣骑士”策略,但与胜利股份不同的是,广发证券引入的是交叉持股公司进行控股而非关联企业,尽管引入主体不同,但同样达到了避免被恶意收购的目的。
案例六大商股份(茂业国际VS公司股东)
简介
截至2013年2月7日,茂业国际多次购入大商股份股票,占大商股份总股本的5%,并在简式权益变动书中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增持。
为了防止茂业国际继续增持使原股东丧失控股权,大商股份于2月18日因筹划重大事项,发布停牌公告并于5月25日由董事会决议通过向特定对象(第一、第二大股东)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相关议案,增加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额。
分析
本案中,为了防止茂业国际通过持续增资获得公司控股权,原股东在仍掌握公司控制权时通过董事会决议采取定向增发购买资产方式增加原股东持股数额,从而避免恶意收购。
案例七大众公用(特殊回购条款与金色降落伞策略)
简介
大众公用在章程中第32条中规定,若发生“单独或合并持有公司10%以上的股东
继续收购公司股份”的情况,公司可以立即收购本公司股份并将该收购股份定向
转让给特定对象而无需另行取得许可或授权。
此外,该章程第37条对有关遣散费的条款做出相关规定,当发生单独或合并持有公司10%以上的股东继续收购公
司股份并成为实际控制人情况,“若因此导致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指公司部
门经理助理及以上管理人员,包括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领取薪酬的本公司董事、监事)主动或被动离职的,该股东应当向离职人员一次性支付额外遣散费用”。
分析
大众公用在公司章程中分别设置了特别回购条款与“金色降落伞”规则,前者规定了在遭受恶意收购时可由公司立即回购公司在市场上的流通股份并转让于特定
对象,但该条是否与《公司法》第143条冲突存疑。
后者引入了“金色降落伞”
规则,即在聘用合同或公司章程中规定公司控制权变动条款时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补偿,从而加大了敌意收购的成本。
案例八三特索道(孟凯/克州湘鄂情VS公司股东)
简介
湘鄂情控制人孟凯在今年2月分5次在二级市场买入三特索道603.91万股,占当时公司股份总数的5.03%,达到举牌红线,并在3月初公布的简式权益报告书
中声明不排除将继续增持股份。
由于三特索道已于2月发现孟凯在市场上的操作,为了防止孟凯通过继续增持取得控股权,三特索道于2013年2月26日公布定向增发预案,计划向第二大股东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大股东
武汉恒健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公司董事、高管等9名对象共计非公开发行股份3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3.9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2亿元,主要用于投资旅游项目。
分析
本案中,三特索道使用的策略是通过定向增发引入“白衣护卫”,在此次增发中,增发对象并不包括三特索道控股股东武汉东湖开发公司,而是其第二大股东与第六大股东。
“白衣护卫”是“白衣骑士”的修正形式,区别在于不允许其掌握控股权。
目标公司常采取向“白衣护卫”发行新股的方式,并使用优先股以限制其表决权,或限制其持股比例。
在这种方式中,因我国没有优先股与普通股之区别,所以只能以其它方式限制其持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