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下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北京的春节课件(2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北京的春节课件(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df1f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2.png)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 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 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
中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ɡō点u 开ló始u 的。凌 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①着腰紧张
má li②
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尾月二十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
我们全家坐在院子里的圆桌周围,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姥姥说: “桌子和盘子都必须像月亮一样圆,这才叫团圆。”我一边听着,一边吃 着最喜欢的月饼。月饼里边有各种各样的馅儿。你瞧!五仁馅儿的月饼里 有芝麻、花生、瓜子、杏仁等干果,又香又酥;豆沙馅儿的月饼,香甜软 糯;蛋黄馅儿的月饼,口感浓郁……咬上一口,真是甜到了心里。
答题模式: 写作顺序+××部分详写+××部分略写+好处
参考答案: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其中 “腊八”“尾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 最能表现老北京特殊的春节习俗,尤其是“除夕”“初一” “元宵节”这三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 行详细描写。而腊八之后至尾月二十三之前、尾月二十三之后 至除夕前、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些日子,人们的活动没有特 别之处,因此作者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是略写。这样有 详有略地写,使得整篇课文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能突出老北 京春节的民俗风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 “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 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 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 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尾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1张PPT)
![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77ab7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d.png)
感受过年的热闹
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 ( 厂甸) 是最 有名的 。可 是,开 庙最 初的两 三天 , 并不 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 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 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 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娴熟技能。
悠闲 快乐
说一说:你是怎么拜年的呢?拜 年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
感受年味
再次浏览课文其他部分,说说课文还介绍了哪些日 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是根据不同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 差别,以及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安排内容主 次的,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 出。
谚语称“二十六,割年肉。”说的是这一 天主要要筹备过年要吃的肉食。年集那天, 一大早我就和奶奶就到集市上去采购,集市 上的人非常多,各种各样的过年零食和食物 琳琅满目。奶奶告诉我,从今天起家家户户 都要准备过年吃的肉。
资料链接
本文写于1951年1月,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 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 和水几个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 的春节》这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 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之情。
小孩子买各种花炮燃放, 家中也有灯可供玩耍
本组课文的主题: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北京的 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这四篇课文,将带领我们走进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 我们会一起了解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 慧,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所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 统的美德。
味、色、声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课 北京的春节 ppt优秀课件部编版(25张)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课 北京的春节 ppt优秀课件部编版(25张)](https://img.taocdn.com/s3/m/979e8d9d7375a417876f8f5d.png)
数量多 种类多
﹒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一个“又”字,你看出了什么? 高潮很多 第一次高潮:除夕真热闹。 第二次高潮:初一 拜年、逛庙会 第三次高潮:十五元宵节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 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课 北京的春节 ppt优秀课件部编版(25张)
“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
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 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 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 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 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 赛,可谓轻松自在。
时间
风俗习惯
……
……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到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腊月二十二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 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 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品读回顾: 【场面描写】
【重点段落】( “元宵上市---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灯的数量多,灯
① 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种类多,吃元 宵。
② 描写的特色: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课 北京的春节 ppt优秀课件部编版(25张)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课 北京的春节 ppt优秀课件部编版(25张)
除夕真热闹
味
色
音
从人们活动的角度体会到除夕热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最新精选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最新精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e4b498852458fb760b5603.png)
熟练。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 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变更。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 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 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 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
抓住重点内容来写。 一篇好的文章有主次之分,主要内容就是文 章的重点。重点内容的描写有利于更加生动、深 刻地表现中心意思,运用得当可以深化主题。
举例: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 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 部《红楼梦》或《水浒传》 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 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课文结构
热
腊月初旬——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过小年 买年货
特闹
北 除夕夜—— 灯火通宵 鞭炮声不绝 吃团圆饭 守岁 有
京
男人们出门拜年
的 元旦(正月初一)—— 女人们在家待客
的
喜 庆
民
春 节
孩子们逛庙会
正月十五—— 观花灯 放花炮 吃元宵
俗
团 圆
文
正月十九——残灯末庙 春节结束
化祥
和
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 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 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 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 同和喜爱。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 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变更。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 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 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 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
抓住重点内容来写。 一篇好的文章有主次之分,主要内容就是文 章的重点。重点内容的描写有利于更加生动、深 刻地表现中心意思,运用得当可以深化主题。
举例: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 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 部《红楼梦》或《水浒传》 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 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课文结构
热
腊月初旬——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过小年 买年货
特闹
北 除夕夜—— 灯火通宵 鞭炮声不绝 吃团圆饭 守岁 有
京
男人们出门拜年
的 元旦(正月初一)—— 女人们在家待客
的
喜 庆
民
春 节
孩子们逛庙会
正月十五—— 观花灯 放花炮 吃元宵
俗
团 圆
文
正月十九——残灯末庙 春节结束
化祥
和
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 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 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 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 同和喜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4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b40a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c.png)
①蜜饯:用浓糖浆浸渍后的果 品等。 造句:我最喜欢吃蜜饯了。 ②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本 文中指干果与蜜饯混杂在一起。 造句:小孩子家别什么事都跟 着掺和。 ③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 能发出响声的一种玩具。 造句:这个空竹是父亲亲手给 我做的。 ❹品析:老舍是语言大师,
“杂拌儿”这个词体现了老舍
作品的口语化特点,文中类似
运用:
1. 正午,太阳发出强烈的光炙烤 着大地。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间断——中断 接待——招待 热闹——喧闹 轮流——轮换 规矩——规定 分外——格外
2. 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 挂灯笼。
反义词
热闹——冷清 娴熟——生疏 美好——丑陋 快乐——痛苦 间断——连续 充足——缺乏
近义词辨析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词语搭配
【段解】熬腊八粥。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
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
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❸【句解】 “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这两个词,我们能体会到
❶品析:北京的春节从尾月初 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北 京的春节的。分别写了“腊八、 尾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 夕、初一、初六、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这些日子。
⑤通宵:整夜。本文中指灯火 亮一整夜。 造句:他看着这一堆文件,心 想:看来今天又得一个通宵。 ⑥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 不得不这样。本文中指实在没 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造句: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 会这么做的。
❼思考:研读第8自然段,作者 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除夕的热闹 的?
作者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从气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 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 夕的热闹。透过“万不得 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 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 团圆饭”,这里饱含浓浓亲情, 浸润着传统美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5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9e62a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6.png)
qià
骆驼恰
多音字
gēng(更新)
更
gèng(更加)
这里处处呈现出万象更( gēng )新的气象, 比平日里更( gèng )热闹、喜庆。
词语解释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 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彩排: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排演。 擦黑:方言,天色开始黑下来。 美其名曰:指不符合实际地为某种事或物冠以美好的称号或 名义。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 明地。 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灯。形容节日或喜庆时的热闹 景象。
近义词
娴熟——熟练 接待——招待 庸俗——粗俗 分外——格外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反义词
忙乱——悠闲 热闹——冷清 庸俗——高雅
充足——短缺 间断——持续
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北京人是怎 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热闹 繁忙
喜庆
团圆
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北京的春节从尾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 束,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时间之长在我国所有传 统节日中堪称之最。
这种粥是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 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 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 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 展览会。
作者如何将叙事与风俗的介绍穿插进行的?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祭祖的,可是细 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 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 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 味,色味双美,使人忍 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
俗,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 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 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 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愿新年 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 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喜。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课件(共88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课件(共8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124e78ed630b1c58eeb54a.png)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 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 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小孩,在院里点了一堆 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 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人们才知道年兽怕红、 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 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听完关于“年”的故事,老师猜同学 们肯定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过年”的习俗 和小故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春节都 有不同的习俗,本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北京 的春节有哪些习俗故事吧。
第二节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正月
luó
骡马
xián
娴熟
chì
火炽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
蒜醋饺摊燃 宵拌眨贩彼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
贺 轿 骆驼 恰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内容理解
腊月二十三这天要“祭灶王”的习俗,重点描写了街上卖糖的 情形,写糖习俗的来历以及现在小年吃糖日的变化。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786c7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6.png)
名人名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 ,如台上玩月。皆以经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1 北京的春节
六年级语文下册
名人名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 ,如台上玩月。 以经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名人名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 ,如台上玩月。皆以经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②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 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
在繁忙中充满着的喜悦和希望? ④ 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⑤ 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 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
是什么?
热闹
繁忙
喜庆
团圆
名人名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 ,如台上玩月。皆以经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环绕春 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 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
元 宵 ( 汤 圆 ) 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 是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 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P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怎样 的顺序介绍老北京春节习俗的?作者主要 介绍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老北京的春节
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1.《北京的春节》说课课件(共17张PPT)
![1.《北京的春节》说课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43ac5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4.png)
北京的春节说课
1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2 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3 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4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
北京的春节说课
(课件出示: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 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 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4.简介作者老舍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5.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 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语文学习具有生活性与实践性。本课内容贴 近学生生活,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 亲身实践体验,把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联 系生活经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风俗习惯, 激发他们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所学写 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北京的春节说课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我们刚刚过了春节,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课件出示:①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 新春大吉。②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横批:国泰民安) 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家贴的什么春联吗? (生自由回答) 2.每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为什么喜欢过春节? (生自由回答)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秀课件(共16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秀课件(共1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5d7663a102de2bd970588bd.png)
√ 杂拌儿(bàng bàn)
√ 眨眼(zǎ zhǎ)
√ 燃放(ráng rán)
同音易混字
宵 xiāo
霄
字义:夜。 组词:(夜宵)(宵夜)(通宵达旦)
字义:云。天空。 组词:(云霄)(九霄)(九霄云外)
运用:放假了,小明通宵达旦地玩耍,早把作业忘到九霄云外了。
摘苹果
醋
饺摊眨
宵
蒜
拌
贺
多音字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课堂小结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课文,完成
这张表格。
日期
活动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二十二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腊月二十三
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初一腊八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大扫除、预备年货 贴对联、年画,放鞭炮,守岁 拜年、待客、逛庙会 张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 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1.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2.读完全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腊八 除夕 大年初一 正月十五
2.读完全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畅所欲言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请你给大 家介绍一下吧。
写作指导
课堂总结
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助读资料我先看
老舍:(1899—1966) 满族,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
老舍,中国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 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北京的春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be3b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9.png)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 拌儿之类的零食。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 法赶回来过年。
熟练。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 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变更。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检查自读情况
冷,虽然无法忽视在刚刚康熙抱着他时内心深处的孺慕,但更无法忽视前世今生已经根深蒂固对康熙的警惕,身后的小顺子和小卒子看着主子那清冷的神情都不由的对视一眼,眼底深处都浮上了一层担忧。
“放心,刚刚的事情,爷不会怪你们。”胤礽转身看着小顺子和小卒子那诚惶诚恐的表情还有眼底的担忧,淡淡开口说道,在只有他们三人的时候,胤礽从不自称孤,在正式场合那是没法子,好好的一个人,偏偏自称孤,又不 是孤家寡人,不对,自己还真是孤家寡人来着,在这紫禁城,有谁真把自己当亲人?
胤礽记得,当初小四还小的时候,自己跟他的感情还真是不错,那会儿,因为小四是被佟娘娘所抚养,身份在整个皇宫里算得上是唯一能跟自己相提并论的,再加上那个善变的康熙的暗示要自己跟老四多亲近,于是,自己也就 傻乎乎的真把人家当亲弟弟了,可惜呀可惜,最后,却是这个自己算得上是真心相待的弟弟给了自己致命的打击。
想想德妃的性子,倒也有这个可能,偏心老十四到那个份上,最后还执意不肯接受太后的封位,闹了个母子反目成仇........... 哎,这老四,虽然终成所愿,可惜兄弟反目,母子成仇,连儿子最后也站到了老八那边,虽然老十三一直支持着他,可惜没过多久就死了,这值得吗? 不过,还是比自己好,至少他身边还有个老十三,而自己的身边却只剩下小顺子........ 啧,想这些做什么,胤礽想起爸爸妈妈,心头微暖,轮回的自己不是已经得到很多了吗? 看着四包子走得那么辛苦,心头有些好笑,正欲上前时,眼角余光却瞥见走廊左边的假山处似乎有裙角??眼睛微微一眯,谁?那么好的兴致窥视自己?还是窥视老四? 于是,上前几步,上前一捞,想把小包子抱起,却差点摔倒,这,这老四没事穿那么多干什么?! 有些羞恼悲愤的瞪了老四一眼,却见老四清冷的眼闪过什么东西,心头有些一惊,这老四的眼神似乎不太对啊。但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随即暂时被扔到一边。抱起老四,嘴角微勾一笑,“小四,今天好吗?” “弟弟给太子哥哥请安。”四包子的声音糯糯好听。神情却是故作老成的恭敬。 一个四岁的小包子装什么老成啊!胤礽无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73cc7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d.png)
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 梦》或者《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悬灯结彩
火炽而美丽
你发现了什么?
排比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
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
梦》或者《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利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更加有节奏 感,同时“一律”“清一色”等词语都表示“全部” 的意思,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
仿写 仿练
花园里
公园里
北京的春节,小孩们也是繁忙的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 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杂拌儿
cù
陈醋
chān huo
掺和
cā
一擦黑
易错词语
fěi
翡翠
luó
骡马
hǔ
水浒传
zhēn
榛子
cù
jiǎo tān bàn zhēnɡ
醋饺摊 拌 筝
zhǎ xiāo rán fàn
qī
眨宵燃 贩戚
bǐ
hè jiào
luò
tuó
彼贺 轿骆驼
左右 结构
醋饺摊拌眨燃贩彼轿骆驼
归
类
积
上下 筝 宵 贺
累
结构
说说:春节在你的记忆里是怎样的? 你了解作者老舍先生吗?
老舍(1899—1966) 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悬灯结彩
火炽而美丽
你发现了什么?
排比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
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
梦》或者《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利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更加有节奏 感,同时“一律”“清一色”等词语都表示“全部” 的意思,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
仿写 仿练
花园里
公园里
北京的春节,小孩们也是繁忙的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 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杂拌儿
cù
陈醋
chān huo
掺和
cā
一擦黑
易错词语
fěi
翡翠
luó
骡马
hǔ
水浒传
zhēn
榛子
cù
jiǎo tān bàn zhēnɡ
醋饺摊 拌 筝
zhǎ xiāo rán fàn
qī
眨宵燃 贩戚
bǐ
hè jiào
luò
tuó
彼贺 轿骆驼
左右 结构
醋饺摊拌眨燃贩彼轿骆驼
归
类
积
上下 筝 宵 贺
累
结构
说说:春节在你的记忆里是怎样的? 你了解作者老舍先生吗?
老舍(1899—1966) 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统编版】《北京的春节》优质PPT课件(六年级下册第1课)
![【统编版】《北京的春节》优质PPT课件(六年级下册第1课)](https://img.taocdn.com/s3/m/83632c03580216fc710afd19.png)
12
桌上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
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
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
吃 年
“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夜 饭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且
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吃饺子
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是取新旧交替
“更岁交子”的意思。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60
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
研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 方面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你是从哪里 看出来“热闹”的?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61
除夕真热闹。家家 赶做年菜,到处处是酒 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 穿起新衣,门外贴上 了红红的 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的年画。除 夕夜家家灯火通宵宵,不许间断断,鞭炮声日夜夜 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 定赶回家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 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 要守岁。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9
扫尘
民间传说,这是神明归天的日子,人间 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民 间又以为神明上天之后,须等到第二年的初 四晚,方才回凡人间;于是便有传说,这时 间内,即使翻转屋子也不必顾虑任何细节, 利用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尘乱飞更不怕冲犯 家中神明。
古人就定下这一天是可以大扫除的日子。
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 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少女……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76
读一读,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 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77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
桌上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
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
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
吃 年
“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夜 饭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且
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吃饺子
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是取新旧交替
“更岁交子”的意思。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60
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
研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 方面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你是从哪里 看出来“热闹”的?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61
除夕真热闹。家家 赶做年菜,到处处是酒 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 穿起新衣,门外贴上 了红红的 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的年画。除 夕夜家家灯火通宵宵,不许间断断,鞭炮声日夜夜 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 定赶回家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 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 要守岁。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9
扫尘
民间传说,这是神明归天的日子,人间 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民 间又以为神明上天之后,须等到第二年的初 四晚,方才回凡人间;于是便有传说,这时 间内,即使翻转屋子也不必顾虑任何细节, 利用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尘乱飞更不怕冲犯 家中神明。
古人就定下这一天是可以大扫除的日子。
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 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少女……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76
读一读,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 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2019年12月11日11时12分
77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48d32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7.png)
小年
尾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 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 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时间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风俗
详 略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 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各形各色,有的通通 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排比句
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除夕、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有什么特点?
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快乐。 十五:红火、美丽。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 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板书设计
开始:繁忙 北 京 的 高潮:热闹 春 节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红火、欢乐
团圆氛围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作者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 鞭炮、守岁,来写新年的热闹。从“味、色、声”的角度进行了全方 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透过“万不得已” “ 必定”等词 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浓浓亲 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统编本】《北京的春节》优质PPT课件(六年级下册第1课)
![【统编本】《北京的春节》优质PPT课件(六年级下册第1课)](https://img.taocdn.com/s3/m/ec92c919a98271fe900ef90f.png)
这两个好朋友的性格截然 不同。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36
词语解释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 一切景象。一切事物或景象 都变得焕然一新。本文指元 宵节大街上的喜庆气氛。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37
词语解释
天桥: 地名。在北京市永定门 内。是清末民间艺人集 中演出地区。如今的天 桥地区已经没有了老北 京的气息。
60
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
研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 方面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你是从哪里 看出来“热闹”的?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61
除夕真热闹。家家 赶做年菜,到处处是酒 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 穿起新衣,门外贴上 了红红的 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的年画。除 夕夜家家灯火通宵宵,不许间断断,鞭炮声日夜夜 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 定赶回家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 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 要守岁。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1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能说说过春节时印象深刻的一 两件事吗?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3
看春晚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4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5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6
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你们知道传统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截然不同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65
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初一
默读第9-10自然段,总结一下正月 初一人们都有哪些活动?
2019年12月11日11时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家…… 老少男女…… 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
有什么人睡觉……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年画 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吃团圆饭,祭祖 守岁……
➢ 味、色、声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 哪一家都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除夕灯火通宵
喜庆,团圆
喜爱之情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第14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从内容和结构上 看分别有什么作用?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 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从内容上看,这句话写从正月初一到 正月十九,这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 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 春节的依依不舍之情。从结构上看,这句 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且与课文首句呼 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 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 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 象更新的气象。
大人们:预备年货
小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 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 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 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 上天。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大家在忙
什么?
贴春联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 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 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 够吃用一个星期的…… 大扫除 买年货
除夕
除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作者是怎样 凸显除夕这一特点的呢?
除夕真热闹。
热闹
➢ 人们的活动
腊八
小年
除夕
腊八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
熬 腊 八
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 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
粥 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
的农业展览会。
把蒜瓣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 泡 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 腊
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
八 蒜
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玩到夜深了,小伙伴们差不多都累了,便各 回各家,去厨房找点好吃的,再喝几口自己 喜欢的饮料,有的倒在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有的还会守在电视机前等零点的钟声……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 “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
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 们• 的• 第• 二件事是买爆
腊月初旬
腊八
小年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第一部分(1—7):写人们从腊八开始准 备过年的情形,及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
第二部分(8—13):写除夕、正月初一 及元宵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4):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
课
文
详 解
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是如何写 过年前的准备的。
老师指导:课文的第4自然段描写了孩子 们过春节要做的几件大事,认真读一读,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看一看自己过春节时和老北 京的孩子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还有哪些不同 的地方,和同学交流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过 春节的。
参考答案:春节前几天,我便会逮个机 会跟爸爸上街,买回自己喜欢的烟花,我的 春节就正式拉开了序幕。除夕这天,我会约 上左邻右舍的小伙伴,比谁的烟花品种多, 看谁的燃放本领大。通常,我会等小伙伴们 燃放得差不多了,才把压箱底的烟花拿出来, 在夜空中“炫”上几回。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 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 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阅读链接” 见教材第6页)
交流示例: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描写 了春节的几个热闹场景,表现了人们对生活 的热爱;斯妤的《除夕》介绍了闽南老家的 春节习俗,通过一家人的忙碌,表现节日的 温馨与喜庆,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竹,特别是男孩子• 们• 。•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
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参考答案:“零七八碎儿”“杂拌 儿”“玩意儿”体现了北京话的儿化音特 点,具有京味儿,给人亲切、随和之感。
“闲在”是“闲适自在”的意思,但 又比“闲适自在”更随性、更乡土化,更 具有北京话的韵味。
从腊八起,人们为了过年都在做什么?
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 子……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 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铺户:加紧上货 货摊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
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
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
京 的 春 节
开始:忙碌 高潮:热闹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红火、欢乐
温热 馨闹 庆贺 佳新 节春
课
堂
小
结
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
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
风民俗图,展示了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的
温馨和美好,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
的喜爱和认同。
拓
展
延 伸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_腊__月__的_初__旬__就 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 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 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_除_夕__,_初_一__,_元_宵__。 最后写_正__月__十_九__春节结束。
三、拓展阅读。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 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 按旧 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 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
这里的“彩排”一词为什么用了双引号?
因为这里的“彩排”一词具有特殊含 义,并不是指表演前的彩排,而是说过小 年就已经很热闹,预示着春节会更加热闹、 隆重,所以“彩排”一词用上双引号。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随
堂
练 习
一、写出下列字的正确拼音。
更新(ɡēnɡ)
正好( zhènɡ)
更
正
更加(ɡènɡ)
正月(zhēnɡ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以__时_间___为线索,以人们的_民__俗__活_动__结
挂灯笼,贴对联。 春 舞狮子,敲锣鼓。 节
猜一个节日
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一起去北京过春节吧。
1 北京的春节
作
者
老舍(1899—1966),北京人,
简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介 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
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 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 沟》《茶馆》等。
初一
悠闲,快乐
元旦(正月初一)这一天有什么特点?
与除夕截然不同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 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 皮,全城都在休息。
拜年、接待客人、逛庙会
元宵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与除夕和元旦相比,元宵有什么特点?
除夕
初一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 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 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 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火炽而美丽。
元宵(正月十五)——灯会
红火,美丽
观赏了作者笔下的灯会盛景,你有什么体会?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 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 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 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 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种类多
数量多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 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 好处。
初 读 课 文 1.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文中描写 了哪些重要日子?把老舍先生写到的 时间画出来。
字
词 学
xún
初旬
习
高醋
zhē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榛子
zhēnɡ
正月
贺年
rén
杏仁
饺子
lì
栗子
lì línɡ
荔枝 菱角
fěi
翡翠 货摊
jiàn chān
蜜饯 掺和
通宵 燃放 小贩
luó xián
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老 北京人过春节的。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 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写得详细,正月初 六、正月十九这些日子写得简略。
这样写的好处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更有利于读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 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启发:相同题材的文章,由于作者所处 地域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会呈 现出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感。 写文章,就要写出自己的特色。
课 后 作 业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讲写得好的句
子摘抄在本子上,读一读。 2. 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和故事。 3. 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小组合作
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节日的哪些风俗 习惯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汇总成表 格,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和大家交流。
有什么人睡觉……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年画 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吃团圆饭,祭祖 守岁……
➢ 味、色、声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 哪一家都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除夕灯火通宵
喜庆,团圆
喜爱之情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第14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从内容和结构上 看分别有什么作用?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 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从内容上看,这句话写从正月初一到 正月十九,这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 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 春节的依依不舍之情。从结构上看,这句 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且与课文首句呼 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 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 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 象更新的气象。
大人们:预备年货
小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 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 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 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 上天。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大家在忙
什么?
贴春联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 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 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 够吃用一个星期的…… 大扫除 买年货
除夕
除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作者是怎样 凸显除夕这一特点的呢?
除夕真热闹。
热闹
➢ 人们的活动
腊八
小年
除夕
腊八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
熬 腊 八
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 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
粥 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
的农业展览会。
把蒜瓣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 泡 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 腊
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
八 蒜
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玩到夜深了,小伙伴们差不多都累了,便各 回各家,去厨房找点好吃的,再喝几口自己 喜欢的饮料,有的倒在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有的还会守在电视机前等零点的钟声……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 “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
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 们• 的• 第• 二件事是买爆
腊月初旬
腊八
小年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第一部分(1—7):写人们从腊八开始准 备过年的情形,及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
第二部分(8—13):写除夕、正月初一 及元宵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4):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
课
文
详 解
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是如何写 过年前的准备的。
老师指导:课文的第4自然段描写了孩子 们过春节要做的几件大事,认真读一读,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看一看自己过春节时和老北 京的孩子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还有哪些不同 的地方,和同学交流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过 春节的。
参考答案:春节前几天,我便会逮个机 会跟爸爸上街,买回自己喜欢的烟花,我的 春节就正式拉开了序幕。除夕这天,我会约 上左邻右舍的小伙伴,比谁的烟花品种多, 看谁的燃放本领大。通常,我会等小伙伴们 燃放得差不多了,才把压箱底的烟花拿出来, 在夜空中“炫”上几回。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 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 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阅读链接” 见教材第6页)
交流示例: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描写 了春节的几个热闹场景,表现了人们对生活 的热爱;斯妤的《除夕》介绍了闽南老家的 春节习俗,通过一家人的忙碌,表现节日的 温馨与喜庆,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竹,特别是男孩子• 们• 。•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
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参考答案:“零七八碎儿”“杂拌 儿”“玩意儿”体现了北京话的儿化音特 点,具有京味儿,给人亲切、随和之感。
“闲在”是“闲适自在”的意思,但 又比“闲适自在”更随性、更乡土化,更 具有北京话的韵味。
从腊八起,人们为了过年都在做什么?
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 子……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 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铺户:加紧上货 货摊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
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
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
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
京 的 春 节
开始:忙碌 高潮:热闹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红火、欢乐
温热 馨闹 庆贺 佳新 节春
课
堂
小
结
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
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
风民俗图,展示了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的
温馨和美好,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
的喜爱和认同。
拓
展
延 伸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_腊__月__的_初__旬__就 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 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 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_除_夕__,_初_一__,_元_宵__。 最后写_正__月__十_九__春节结束。
三、拓展阅读。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 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 按旧 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 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
这里的“彩排”一词为什么用了双引号?
因为这里的“彩排”一词具有特殊含 义,并不是指表演前的彩排,而是说过小 年就已经很热闹,预示着春节会更加热闹、 隆重,所以“彩排”一词用上双引号。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随
堂
练 习
一、写出下列字的正确拼音。
更新(ɡēnɡ)
正好( zhènɡ)
更
正
更加(ɡènɡ)
正月(zhēnɡ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以__时_间___为线索,以人们的_民__俗__活_动__结
挂灯笼,贴对联。 春 舞狮子,敲锣鼓。 节
猜一个节日
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一起去北京过春节吧。
1 北京的春节
作
者
老舍(1899—1966),北京人,
简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介 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
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 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 沟》《茶馆》等。
初一
悠闲,快乐
元旦(正月初一)这一天有什么特点?
与除夕截然不同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 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 皮,全城都在休息。
拜年、接待客人、逛庙会
元宵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与除夕和元旦相比,元宵有什么特点?
除夕
初一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 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 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 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火炽而美丽。
元宵(正月十五)——灯会
红火,美丽
观赏了作者笔下的灯会盛景,你有什么体会?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 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 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 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 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种类多
数量多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 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 好处。
初 读 课 文 1.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文中描写 了哪些重要日子?把老舍先生写到的 时间画出来。
字
词 学
xún
初旬
习
高醋
zhē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榛子
zhēnɡ
正月
贺年
rén
杏仁
饺子
lì
栗子
lì línɡ
荔枝 菱角
fěi
翡翠 货摊
jiàn chān
蜜饯 掺和
通宵 燃放 小贩
luó xián
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老 北京人过春节的。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 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写得详细,正月初 六、正月十九这些日子写得简略。
这样写的好处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更有利于读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 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启发:相同题材的文章,由于作者所处 地域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会呈 现出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感。 写文章,就要写出自己的特色。
课 后 作 业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讲写得好的句
子摘抄在本子上,读一读。 2. 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和故事。 3. 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小组合作
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节日的哪些风俗 习惯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汇总成表 格,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