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发现美——《四季之美》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21.07
|
《四季之美》是一篇优美的写
景散文,作者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被誉为“日本散文的鼻祖”的清少纳言。

课文以时间为序,依次描写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但纯净安然、恬淡和谐,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感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本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
文中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以及“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文课后习题要求“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动态描写”,可见景物描写的动态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细细品读文字,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动态之美,营造了独特的韵味,表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一、多种感官呈现动态美景物的动态美如何表达?可见,可感,可衬托……调集多种感
官,丰富且生动。

亲眼所见。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一点儿一点儿”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不是一瞬间,而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三个动词“泛着”“染上”“飘着”更是精妙。

“泛着”,鱼肚色是从天空中透出来的;“染上”,天空像个小姑娘,淡淡地涂了一些胭脂,微微的红色,漂亮至极;“飘着”,这红紫红紫的云彩在天空中飘动,恬静悠闲。

天空的颜色丰富变幻,云彩交融。

“颜色的变化,光线的变化”,这变化让人感觉到“神奇无比”,黎明之美是“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之美”。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细雨蒙蒙,天漆黑漆黑的,萤
火虫来了,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

翩翩起舞的萤火虫,闪着朦胧微光飞行,这暗夜顿时有了生机与活力。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乌鸦是日本的国鸟,吉祥之鸟。

傍晚急急匆匆归巢的鸟,让人想起家的温暖。

成群结队的大雁,一起鼓劲,一起前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大雁展翅的
———《四季之美》
文本解读
文|曹冰
57
ts Reserved.
教学主张
|
感人画面。

亲耳所听。

“夕阳西
沉,
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风声、虫鸣都是微不足道的景物,但在作者眼里也是美的。

你方唱罢我登场,让秋天的繁忙昼夜持续。

劳累了一天的作者走出皇宫,紧绷的神经可以放松一下。

这乐曲,让人沉醉,静静地享受与风声虫鸣的对话。

以静衬动。

作者撷取了四个画
面: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

四季之美,美在静的大背景下事物以动的形式存在。

春天的黎明是静的,黎明天空的颜色千变万化,营造了梦幻的意境;夏天的夜晚是静的,飞舞着闪着亮光的萤火虫是动的,这漫无边际的黑夜,闪烁的点点亮光,仿佛梦境一般;夕阳斜照西山是静的,归巢的乌鸦、比翼而飞的大雁是动的,给人温暖;冬天的早晨是安逸恬静的,熊熊的炭火是动的,这样的动态描写给冬日的早晨增添了活力。

作者选取的这些独特内容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静中之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时段的自然环境是相对“安静的”,但是,作者却从这相对“静”的环境中选取了“动”。

静是舞台,动是主角;静是积蓄,动是勃发;静是底色,动是亮点。

静中有动,以静衬动,能引发读者美妙的联想和想象,体会四季景物的情趣所在,陶醉其间。

二、细微变化凸显韵味美写四季的散文数不胜数,很少有作者用这样的视角。

清少纳言凭着细腻敏锐的观察,捕捉眼前掠过的美好形象,构造了一个清纯优美的诗意世界。

这些形象丝丝缕缕,星星点点;这种感觉轻如涟漪,淡如微云。

作者淡淡的几笔,像一帧
帧速写简笔画,表达出一种优雅、微妙的情怀,韵味独特。

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就是作者独特视角下表达的四个季节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静态背景下的动态景物特点”,及其表达出来的独特感受:春天的黎明时分,色彩与光亮璀璨的变化;夏夜中漆黑或者蒙蒙细雨夜里萤火虫的翩翩起舞,让人感受到光明和温暖;秋天黄昏中归鸦和大雁催生人归家之念,以及静寂中出现的“音乐”———风声、虫声;冬天里,火盆在寒冷冬天早晨的“温暖”。

这是一般人写四季景物很少关注的视角,这里没有壮观浩大、强烈动感的景象,甚至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大景”,而钟情于这种细物微景:写夏景时,“明亮的月夜固然美”,只写那小小萤火虫的微光;写冬景时,“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只是写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

从一年四季,选择了一天内四个不同的时段,择取这个时段的景象中的“静中之动”,让人从动态的变化中体会大自然之奇妙、优美的情趣。

细细品读,这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事物的美,都给人一致的美感———恬静而生动。

轻轻地、静静地读着品着,想象着这些画面,一幅幅、一帧帧出现在眼前,不知不觉心就会安静下来,就会感觉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妙,时光从容,每一天都充满了诗意。

这些画面,几乎都是动的,动态的画面却给人带来恬静的感觉,就是因为文中绝大多数表示动态的词语,表现的都是一种从容悠然的姿态。

面对周围的一切,作者的感觉那么新鲜,目光那么恬淡,情绪那么平和,表达那么灵动,四时景物皆成趣!
三、自然之趣表达志趣美作者清少纳言生活在日本平
安时期的皇宫。

宫廷生活衣食无忧,但是需要谨小慎微,更少不了勾心斗角。

可是,《枕草子》一书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悠然见南山般的志趣,作者始终在观察自然万物,在真正感受自然之美,在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积极热爱。

清少纳言的每一篇文章,总给人纯净安然、恬淡和谐的感觉。

《四季之美》当然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作为《枕草子》中的第一篇文章,《四季之美》奠定了整本书的文字风格和情绪氛围。

文章描述的自然之趣,其实是作者人生志趣的表达。

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这四时的更迭,纳入她情绪之中的都是那些平凡、细微的小事:天空微微的红晕,萤火虫的微光,风声虫鸣,冬日的炉火……都是一些不被关注的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最真、最美的。

在她的眼里,这些情景“着实迷人”,着实“叫人心旷神怡”,连“这寒冷的冬晨”也与“那闲逸的心情”呈现出无比的和谐来。

从作者特别注意到四季中这些景致表现出的相同韵味,可以推想她是一个从容恬静、热爱生活的人。

作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捕捉了四时之中那些微细轻盈的动态美与淡远平和的静态美,展示了四时之景的清新与明净。

这份清新与明净也是清少纳言的生命态度,是她对万物、对生命的珍爱。

在宏大的万物面前,自我生命的哀愁、苦闷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万物的神秘之美才是清少纳言觉得应该去探索、体悟并表达的。

这种对万物对生命珍爱的态度,正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章传达给学生的。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阳羡
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文本解读58
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