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是悲剧,无法孤独才是——论加缪作品的孤独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91218 作者简介:彭程(1995—),女,黑龙江大庆人,2018级硕士在创作时自然也将这块土地作为 故事的首选背 景。 比 如 加 缪 的 名 篇 《局 外 人 》,某 种 程 度 上 我们也可以将这部作品译为“孤独者”。小说故事发生的地 点就是在阿尔及利亚,主人公默尔索是一名公司职员,与我 们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也有着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自 己的感情,这都是现实中平常可见的人物,放在我们周围也 会习以为常。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默尔索对 于升职什么的 没 有 很 大 兴 趣,自 愿 地 将 自 己 与 现 实 割 裂 开 来,这本身也无可厚非,这就是他的性格。在整部小说的前 半部分,作者刻画的默尔索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只 是最后因为一次意外,扣动扳机射死了一名阿拉伯人,最后 在法庭上受审,原因是由于太阳等自然因素,这种过渡也没 有什么不自然的地方,一切合情合理。加缪并没有把我们的 主人公置于到极限的境地,他要表现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的的 确确存在的孤 独。 再 比 如 加 缪 的 短 篇 小 说 《东 道 主 》,主 人 公达鲁是居住在阿尔及利亚高原上的小学教师,有地点,有 人物,有身份。另外的两个人物身份一个是警察,一个是囚 犯,也都十分明确,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故事描写的事件非 常具体,达鲁被警察朋友要求帮忙把囚犯带到警察局,虽然 达鲁极力拒绝,但还是碍于情面不得已收留了囚犯。但是在 此过程中,达鲁不绑犯人,给予食物,可以说给充分的机会让 犯人逃跑,但犯人都没有实施。最后达鲁直接告诉犯人两条 路,一条是通向警察局,在那里他面临着审判和牢狱之灾,另 一条则是沙漠和自由,最终犯人还是朝警察局的方向前进。 与此同时,犯人 的 同 村 人 一 直 误 以 为 是 达 鲁 害 了 自 己 的 同 伴,发出报复威胁,让他感受到了误解和孤独。加缪在文章 末尾描述达鲁的状态:“面对他一往情深的大地,这又是何等 难耐的孤独啊!”[2]整 个 故 事 有 头 有 尾,有 逻 辑、有 表 达,孤 独感的表现也是现实性和直观性的,拉近了与读者日常生活 感受的距离,这就是加缪对于孤独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
关键词:加缪;孤独意识;现实表达;团结互助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12503
孤独主题一直是人类文学创作中的紧要表现。在西方 文学中,远在《圣 经 》中 即 有 上 帝 为 缓 解 亚 当 孤 独 而 造 夏 娃 之说———“人独自生活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相配的助手。” 近在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的文学作品 中,也时常就孤独主题进行讨论———“他哪里都不想去,什么 都不想要———除了孤独,只有孤独。”由此可见,孤独是许多 文学大家着重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加缪。
———论加缪作品的孤独意识
彭 程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24)
摘 要:文学作品关于孤独主题的探讨自古有之,加缪作为荒诞文学的代表人物,也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关于 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的看法。经过研究发现,加缪作品中对于孤独的表达方式是现实性的,并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着 重阐释了其孤独意识:孤独不是悲剧,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但对于人类整体所面临的孤独感,要用脚踏实地和团 结互助来应对孤独给人类群体带来的不适之处。
关于加缪,人们首先会定义的标签是荒诞,但是孤独也 是加缪文学作品中值得被讨论的重要特质。著名学者黄 耘就表示在加缪的作品中“对孤独的表现具有一种丝毫不亚 于‘荒诞’和‘反抗’主题的重要性”[1],但是在平时的学术研 究中,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一点,加缪在作品中如何表现孤独, 以及加缪本人对于孤独本身的态度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 题。
克尔凯郭尔、尼采等等,这些大家的观念不尽相同,但有一点 是共识的,那就是认同孤独作为哲学概念所具有的的独特价 值。在他们看来,孤独不是个别人、一群人的感受,孤独是属 于全人类的,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哲学宿命,问题就在于我们 如何去对待孤独,应对孤独。
(二)加缪对于孤独的现实性表达方式 作为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加缪对孤独的认识自然不会 停留在形而下的阶段,在加缪的作品中,日常的孤独感只是 他来表达思考的载体。加缪主要是要通过塑造笔下一个个 孤独的个体,来表明自己对于孤独的认知和态度,而在加缪 的作品中,这种塑造孤独、描绘孤独最常用的方式是现实性。 什么是现实性?是指更多集中于通过对日常经验的描 写来表现孤独,是相对于寓言性而言的表现方式。在寓言性 的表达方式下,作者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段,高度抽象 化场景,比如说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萨姆沙一觉醒来 之后变成了甲虫,自此与周围格格不入而显孤独,这是在现 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故事,这种孤独是寓言性的孤独。然而, 在现实性的表达下,作者笔下有明确的地点和人物,他们的 生活环境和我们现实一样,是可以经历和想象的,主人公的 孤独也是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的孤独,这就是加缪作品对孤独 的表现方式。 我们纵观加缪的 14篇叙事作品,有 11部作品都有着明 确的地域背景,那就是阿尔及利亚。即使在没有具体说明是 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另外 3部作品中———《堕落》《若纳斯》 《生长的石头》,也都有具体的人物和地点,绝非卡夫卡笔下 虚构的城堡。而选择阿尔及利亚,这主要源于加缪本身出生
一、孤独的分类与加缪的现实表达方式
(一)孤独感和形而上的哲学孤独 弄清何谓 “孤独”是我们探讨加缪孤独态度的重要前 提。周国平将孤独分为两类,一为形而下,一为形而上。我 们将之借鉴于对文学作品的描述中,则可以将其定义于孤独 感和哲学孤独的差别。形而下的孤独是孤独感,是作品人物 在与他人交往或社会中所形成的流离性感受。这种孤独是 浅层次的,是每个读者都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的,比如加缪 《东道主》中 的 达 鲁,他 一 个 人 在 高 原 上 生 存,自 然 是 孤 独 的。形而下的孤独则是哲学意义上的孤独,这从古希腊哲学 诞生以来就一直被讨论和思考,比如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
2020年 5月 第 39卷第 5期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acherDevelopment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20.05.039
May2020 Vol.39No.5
孤独不是悲剧,无法孤独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