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更年期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在更年期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赵新颖彭伟戚加秀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更年期综合征(MPS)中的效果。

方法 86例M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組4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症状积分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
(10.94±3.47)分、HAMA评分(8.34±2.6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76±3.63)、
(11.58±3.0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月经不调、潮热多汗、头痛眩晕、周身疼痛、心悸失眠症状积分分别为(0.79±0.32)、(0.67±0.30)、
(0.72±0.35)、(0.64±0.31)、(0.74±0.3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8±0.33)、
(1.62±0.35)、(1.54±0.37)、(1.53±0.34)、(1.65±0.3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干预在更年期综合征中的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更年期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心理干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20.15.082
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 MPS)是女性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围绝经期发生激素水平降低或波动引发的一系列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如焦虑、抑郁、恐慌、易怒等心理症状以及心悸、失眠、头晕、月经紊乱等躯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1]。

临床统计显示,本病的发病率高达70%左右,病程长短不一,一般在1~5年左右。

临床缺乏对本病的特效治疗手段,一般采用补充雌激素或中医调理,疗效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患者可因治疗效果不佳而明显增加了身心痛苦[2]。

护理干预是缓解更年期症状的重要手段,心理干预能切中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心理支持,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减轻负面心理状态对机体的影响,从而缓解更年期症状,提升生活质量[3]。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心理干预在MPS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全科门诊收治的86例M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43~58岁,平均年龄(50.5±4.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
2.2±
1.0)年;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及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6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42~57岁,平均年龄(50.1±4.2)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
2.1±1.1)年;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及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1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MPS,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治疗依从性好,均伴有明显的躯体及心理症状,躯体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心悸气短、食欲减退、潮热多汗、头痛眩晕、周身疼痛等,心理症状表现为烦躁易怒、焦虑抑郁、精神脆弱、注意力不集中等;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精神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用药治疗、饮食指导、统一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具体为:①心理状态评估。

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采用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真诚友好的态度和语言,赢得患者的信任,增进交流的程度,了解其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负面心理状态的严重程度,评估患者对他人的依赖性以及自身被动性程度,并耐心倾听患者的烦恼,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在此基础上确定个体化心理护理策略[4]。

②个体化心理干预。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生理上的变化,告知其更年期出现相关症状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度紧张;向患者讲解自我调节的重要性,纠正其负面、消极的想法,联合家属多关怀、鼓励患者,促进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病情[5]。

③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鼓励其多参加棋牌活动、体育运动及文化活动等,使其专注于自身爱好,减轻对心理负面情绪的关注度,并可通过音乐疗法、全身放松疗法、冥想训练等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促进心理状态的改善。

④健康教育。

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方式,使患者认识到本病是由卵巢功能由盛到衰过渡的正常生理过程,通过改善心理状态、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能有效缓解症状;增强体育锻炼,慢跑、散步、跳操等均可,但需维持一定的时间、强度和频率,以达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15~20 min/次,;>3次/周。

心理干预前1个月1次/周,后3个月每2周1次。

两组均干预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症状积分以及临床疗效。

①采用HAMD和HAM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HAMD评分<7分为正常, 7~17分为可能存在抑郁, >17分为肯定存在抑郁;HAMA评分<7分为无焦虑, 7~13分为可能存在焦虑, 14~20分为肯定存在焦虑,≥21分为明显焦虑。

②采用症状评分量表评估躯体症状变化,包括月经不调、潮热多汗、头痛眩晕、周身疼痛、心悸失眠等,每项0~3分, 0分为无症状, 1分为轻度症状, 2分为中度症状, 3分为重度症状。

③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主观感觉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主观感觉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主观感觉仍不佳。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月经不调、潮热多汗、头痛眩晕、周身疼痛、心悸失眠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月经不调、潮热多汗、头痛眩晕、周身疼痛、心悸失眠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论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也由旺盛向衰退方向发展,在卵巢功能衰退至绝经后这一阶段称之为更年期,也叫围绝经期,此阶段机体内分泌随之变化,雌激素水平不断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失调,引发了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症状,特别是烦躁易怒、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给患者的精神状态带来明显影响,直接降低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6]。

因此,针对MPS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心理干预是重要的护理手段之一,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MPS病情的缓解有明显帮助。

心理干预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个体化心理评估、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等,努力消除影响心理状态的负面因素,帮助患者恢复良好心理状态,增加对躯体症状的耐受性,从而全面改善MPS症状[7]。

同时,心理干预体现了人文关怀,重视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明显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和协作,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护理效果。

在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积极实施心理疏导,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

②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适心态,学会排遣负面情绪,获得自我解嘲、自我解脱。

③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动作轻柔,赢得患者的信任,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

④增强家属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⑤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联系,增进心理治疗师与妇科医师的合作,提高对MPS知识的宣教及普及,促使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及生活习惯,平稳度过更年期。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在MPS中的效果确切,能切实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躯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晁青,张迪泽,张亚婷,等. 护理干预对更年期综合征病人激素水平、心理状况及疗效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6, 30(12):
4434-4436.
[2] 黄俊红,罗锋. 系统化心理干预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5):54-55.
[3] 李辉. 心理护理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2015, 2(12):155-156.
[4] 于宏波. 心理干预联合谷维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药, 2013,26(4):681-682.
[5] 陳虹,陈亚妮,王晓红,等. 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35):170-172.
[6] 李成云. 更年期综合症的分析及心理干预.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9, 7(3):84.
[7] 刘颖绘,方越,刘凡平.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药导报, 2017(36):53.
[收稿日期:2020-03-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