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4.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
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目标达成: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作者介绍: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自然科学、地理学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 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l—3),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创境激趣】
说说你记忆中的大自然
【自学导航】
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第二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什么?这几个因素能否对换,为什么?
3、体会这几自然段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举例子。
作用: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例子是: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合作探究】
1、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不能对换。
这几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的。
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主到次,由时间到空间的逻辑顺序。
3、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4、(1)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所以……(第7段)作用: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5、(2)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第8段)作用: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6、(3)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
(第9段)作用: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7、(4)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
(第10段)作用: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8、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1、12自然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哪些意义?
答案: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3、132页课后练习题二。
1 提示:(第2自然段)指草木荣枯、候鸟来去、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物候现象。
2提示: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用“物候学”“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等这样的题目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
1、课文第一部分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精彩动人,使人对物候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运用描写,拟人的笔法,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说明科学知识,是科普说明文常用的手法。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心灵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