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编码与多媒体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B6B码
我国3次群和4次群光纤通信系统最常用的线路码型是
5B6B码,其编码规则如下:
5B码共有(25)32个码字,变换6B码时共有(26)64个码字, 其中WDS=0有20个,WDS=±2有15个,WDS=-2有15个,共 有50个|WDS|最小的码字可供选择。
由于变换为6B码时只需32个码字,为减少连“1”和连 “0”的数目, 删去: 000011、 110000、 001111和111100。当 然禁用WDS=±4和±6的码字。
13
nB码的选择原则是:尽可能选择|WDS|最小 的码字, 禁止使用|WDS|最大的码字。
以3B4B为例,应选择WDS=0和WDS=±2的码 字, 禁止使用WDS=±4的码字。
表7.4 显示出根据这个规则编制的一种3B4B码 表,表中正组和负组交替使用。
14
表 7.4 3B4B码变换规则表
信号码(3B)
其他的mBnB码编译码电路原理相同,只是电路 复杂程度有所区别而已。
21
三、 插入码 插入码是把输入二进制原始码流分成每m比特
(mB)为一组,然后在每组mB码末尾按一定规律插入 一个码,组成m+1个码为一组的线路码流。
根 据 插 入 码 的 规 律 , 可 以 分 为 mB1C 码 、 mB1H 码和mB1P码。
(3) 能提供一定的冗余码,用于平衡码流、误码监测和公 务通信。但对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应适当减少冗余码,以免占 用过大的带宽。
3
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论基础):
模拟信号数字化后,频带大大加宽。数字压缩编码、
扩频技术是使数字信号走向实用化的关键技术及有效途 径。它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中的香农定理——
CWlog2(1N S)
-2
17
mBnB码优缺点:
mBnB码是一种分组码,设计者可以根据传输特性的要求 确定某种码表。mBnB码的优点是:
(1) 码流中“0”和“1”码的概率相等, 连“0”和连“1”的 数目较少,定时信息丰富。
(2) 高低频分量较小,信号频谱特性较好,基线漂移小。 (3) 在码流中引入一定的冗余码,便于在线误码检测。 mBnB码的缺点是: 传输辅助信号比较困难。因此,在要求传输辅助信号或 有一定数量的区间通信的设备中,不宜用这种码型。
18
3.
有两种编译码电路:
• 一种是 组合逻辑电路,就是把整个编译码器都集成在一 小块芯片上,组成一个大规模专用集成块, 国外设备大多采 用这种方法。
• 另一种是把设计好的码表全部存储到一块只读存储器 (PROM)内而构成,国内设备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以3B4B码为例,码表存储编码器的工作原理示于图7.1。
待变 换输入 信号 码流
变前 时钟
图中A、B、C三 条线为组别控制 控制线,当
WDS=±2时, 从
图7.1 码表存储编码器原理
A、B分别送出控 制信号, 通过C
线决定组别。
20
译码器与编码器基本相同,只是除去组别控制 部分。
译码时,把送来的已变换的4B信号码流,每4比 特并联为一组,作为PROM的地址,然后读出3B码, 再经过并 - 串变换还原为原来的信号码流。
接收机中还原为码 二中 进的 制误码数
G
线路码中总的误码数
G大表明译码后对应的误码可能更多,系统传输性能变差。
④ 冗余度:
——除了信息外,光通信系统还要传送其它辅助信号的能力称为冗余
度或冗余容量。冗余度大,有利于安排其它信号,但效率低。
5
一、扰码
为了保证传输的透明性,在系统光发射机的调制器前, 需 要附加一个扰码器,将原始的二进制码序列加以变换,使其接 近于随机序列。
其中C--信道容量(比特/秒),W--带宽(赫兹) ,N--噪 声功率,S--信号功率,当S/N很小时(≤0.1)得到:
W C N 1.44 S
C不变时,如N/S很大,必须有足够大的带宽W来传输信
号——扩频 ;如果N/S不变,带宽W与信道容量C成正比
(因为带宽W有限,信道容量C有限。可采用编码压缩信
表 7.2 3B和4B的码字 (无禁字)
3B
4B
000
0000
1000
001
0001
1001
010
0010
1010
011
0011
1011
100
0100
1100
101
0101
1101
110
0110
1110
111
0111
1111
12
作为普遍规则,引入“码字的数字和”(WDS)来描 述码字的均匀性,并以WDS的最佳选择来保证线路码的 传输特性。
22
1. 插入码的编码原理
mB1C码的编码原理是,把原始码流分成每m比特(mB)一 组, 然后在每组mB码的末尾插入1比特补码,这个补码称为C 码, 所以称为mB1C码。补码插在mB码的末尾,使连“0”码和 连“1”码的数目最少。
mB1C码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例如: mB码为: 100 110 001 101…… mB1C码为: 1001 1101 0010 1010……
(3) 传号反转码,也称CMI码
用 “ 01” 表 示 ” 0”, 用”00”或”11”表示“1”。 交替地用正电平或负电平表示 “1”,用固定相位的一个周 期的方波表示”0”,不出现3 个以上连0/1,具有自检错能
力。 CMI码容易提取位定时信号,具有良好的检错能力。 9
2. mBnB码
最简单的mBnB码是1B2B码,即曼彻斯特码, 这就是把原码的“0”变换为“01”, 把“1”变 换为“10”。
因此最大的连“0”和连“1”的数目不会 超过两个,例如1001和0110。但是在相同时隙内, 传输1比特变为传输2比特, 码速提高了1倍。
10
3. 3B4B码
以3B4B码为例,输入的原始码流3B码,共有(23)8个 码字, 变换为4B码时, 共有(24)16个码字,见P97表7.2。
为保证信息的完整传输,必须从4B码的16个码字中 挑选8个码字来代替3B码。 设计者应根据最佳线路码特性 的原则来选择码表。
8
1. 1B2B码
包括双相码、CMI、密勒码等。2个二进制码表示一个信息码,传输速率提 高了一倍。电路简单,是低速(34Mb/s以下)系统中常用码型。
(1) 数字双相码或Mancherster码,分相码
码型变换后无直流分量,且容易从中提取出位同步信息,不出现2个以上连0/1。但变换使得原数字 信号的基带带宽加倍。在本地以太网(Ethernet)中有应用。
所谓“码字数字和”,是在线路编码的nB码的码字 中,用“-1”代表“0”码, 用“+1”代表“1”码,整个 码字的代数和即为WDS。
如果整个码字“1”码的数目多于“0”码,则WDS 为正;如果“0”码的数目多于“1”码, 则WDS为负;如 果“0”码和“1”码的数目相等,则WDS为0。
例如:对于0111,WDS=+2;对于0001,WDS=-2; 对于0011,WDS=0。
C码的作用是引入冗余码,可以进行在线误码率监测; 同 时改善了“0”码和“1”码的分布,有利于定时提取。
表 存 入 PROM 内 ,
A
在地址码作用下,
待变换的信号码流
通过串—并变换电
路变为3比特一组的 码 b1、 b2、 b3 , 并 行 输 出 作 为 PROM 的地址码。
B1 B2 B3 B4 PROM
b1 b2 b3 串→并
B
组别 变换 C
PROM 根 据 存 储 的码表, 输出与
地址对应的并行 4B 码 , 再 经 过 并—串变换电路, 读 出 已 变 换 的 4B 码流。
(2) 密勒码
是双相码的变形。编码规则是在“1”的中点发生电平跳变,出现单个”0”时,电平保持不变, 出现连零时,在连”0”的起始处发生电平跳变。最大宽度为两个码元周期,最小宽度为一个码元周期。 具有一定的误码检测性能。直流分量很小,频带宽度约为数字双相码的一半。可用于气象卫星、磁记 录、低速基带树传机等。
2
具体要求——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对线路码型的要求:
(1) 能限制信号带宽,减小功率谱中的高低频分量。这样 就可以减小基线漂移、提高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和减小码间干扰, 有利于提高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2) 能给光接收机提供足够的定时信息。应尽可能减少连 “1”码和连“0”码的数目,使“1”码和“0”码的分布均匀, 保证定时信息丰富。
• 在码流中,出现“1”码和“0”码的个数是 随机变化的, 因而直流分量也会发生随机波动(基线 漂移), 给光接收机的判决带来困难。
• 在随机码流中,容易出现长串连“1”码或长 串连“0”码,这样可能造成位同步信息丢失,给定 时提取造成困难或产生较大的定时误差。
• 不能实现在线(不中断业务)的误码检测,不利 于长途通信系统的维护。
mBnB码是把输入的二进制原始码流进行分组, 每组有m个二进制码,记为mB,称为一个码字,然 后把一个码字变换为n个二进制码,记为nB,并在同 一个时隙内输出。
这种码型是把mB变换为nB,所以称为mBnB码, 其中m和n都是正整数, n>m,一般选取n=m+1。 mBnB 码 有 1B2B 、 3B4B 、 5B6B 、 8B9B 、 17B18B 等 等。
6
扰码有下列缺点:
① 不能完全控制长串连“1”和长串连“0”序列 的出现;
② 没有引入冗余, 不能进行在线误码监测;
③ 信号频谱中接近于直流的分量较大, 不能解决 基线漂移。
因为扰码不能完全满足光纤通信对线路码型的要 求, 所以许多光纤通信设备除采用扰码外还采用其它 类型的线路编码。
7
二、 mBnB码(分组码)
§7.1 线路编码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从电端机输出的是适合于电 缆传输的双极性码。光源不可能发射负光脉冲,因此 必须进行码型变换,以适合于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传输 的要求。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普遍采用二进制二电平码(双 极性码),即“有光脉冲”表示“1”码, “无光 脉冲”表示“0”码。
1
必要性——解决简单的二电平码会带来的问题:
息冗余度来增加传输速率——编码压缩。
4
光纤线路码的主要性能参数
① 码速提升率:
二进制码的速率为f1 ,线路编码后的速率f2为,码速提升率R为: R f2 f1 f1
② 最大同码连续数N:
最大相同符号“0”/“1”的连续数。 N取决于码的结构,值的大 小衡量线路码的定时信息、低频分量的参考值。
③ 误码增殖系数G,定义为:
0
26 11010 110100
0
110100
0
27 11011 111001 &1100 111000
0
111000
0
29 11101 10110
+2 010001
-2
30 11110 110110 +2 001001
-2
31 11111 111010 +2 000101
0
000
1
001
2
010
3
011
4
100
5
101
6
110
7
111
线路码(4B)
模式1(正组)
模式2(负组)
码字
WDS
码字
WDS
1011
+2
0100
-2
1110
+2
0001
-2
0101
0
0101
0
0110
0
0110
0
1001
0
1001
0
1010
0
1010
0
0111
+2
1000
-2
1101
+2
0010
-2 15
例 如 : 在 3B 码 中 有 2 个 “ 0” , 变 为 4B 码 时 补 1 个 “1”;在3B码中有2个“1”, 变为4B码时补1个“0”。 而000用0001和1110交替使用; 111用0111和1000交替使用。 同时,规定一些禁止使用的码字, 称为禁字,例如0000 和1111。
11
表7.5显示出根据这个规则编制的一种5B6B码表,正组和
负组交替使用。 表中正组选用20个WDS=0和12个WDS=+2,
负组选用20个WDS=0和12个WDS=-2。
16
续表
信号码(5B) 25 11001
线路码(6B)
模式1(正组)
模式2(负组)
码字 WDS 码字
WDS
110010
0
110010
首先把设计好的码表存入PROM内,待变换的信号码流通过
串 - 并变换电路变为3比特一组的码b1、b2、b3,并行输出作为 PROM的地址码。在地址码作用下,PROM根据存储的码表,
输出与地址对应的并行4B码,再经过并 - 串变换电路,读出已
变换的4B码流。
19
变换 时钟 首先把设计好的码
并→串
已已变变换换输的 输出出44BB码码 流流
相应地,在光接收机的判决器之后,附加一个解扰器,以 恢复原始序列。扰码与解扰可由反馈移位寄存器和对应的前馈 移位寄存器实现。
扰码改变了“1”码与“0”码的分布, 从而改善了码流的 一些特性。
例如:
扰码前: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
扰码后: 1 1 0 1 1 1 0 1 1 0 0 1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