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培训心得交流--如何提高校长培训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校长培训的有效性
——从知识类型与学习视角审视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中包含的知识类型
国家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的规定,就是指对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时所预期的学习结果,其中既包含了陈述性知识,也包含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同时还包含了情感、态度、信仰这一特殊类型的知识。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各类知识的学习与获得,因其类型不同而遵循不同的规律与条件,因而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方式,才能开展有效的培训。

(一)校长培训中的学习有效性问题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有效性,简言之就是指培训结果与培训预期之间的吻合度。

研究这一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重新审视我们通常已十分熟悉的关于“知识”的概念。

加涅指出,各类知识学习的过程,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

按照这种观点看待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有效性,就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这类知识大体上包括:教育科学和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条款,教育史、教育管理史知识,教育改革新动向、新观念等等。

在这方面存在的有效性问题是:陈述性知识教学的巩固性不强,学习者对所学内容难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

校长培训中直接搬用大学文科常用的讲授法来完成这类知识的学习,但未能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常常表现为校长们听过就忘。

原因有三:一是校长培训无法像大学生的学习那样有比较充分的复习时间;二是对于成人的记忆规律,培训者也知之甚少,因而难以指导学员复习和巩固;三是作为成人学习者,校长们也不屑于花时间甚至强烈反对复习和记忆学过的知识。

无法复习则难以巩固,难以巩固则难以在运用之时顺利地从记忆中提取。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