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的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癣的防治
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我国每年约有1.5亿人患皮肤病,且患病数量逐年
攀升,中国人皮肤疾病患病率高达40%—70%,而手足癣的感染比例达到了
21.62%。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公众对于
预防皮肤病的认知的提升,使得皮肤病的防治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而手足癣病也
不例外。

尽管这类疾病并未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但它却给患者的日常生活、
情绪、职业发展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如何进行有效
的手足癣的防治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

手足癣是最常见浅部真菌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我国南方地区发病高于北方,夏秋季节发病高于冬春。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的不同,手足癣可分为水疱型、
浸渍糜烂型、鳞屑角化型三型。

防治:为了预防和控制真菌病,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局部或全身性的药物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真菌病传播,避免出
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①水疱型治疗:建议采取湿敷和药膏交替治疗的方法。

具体而言,首先应使
用1:2000醋酸铅溶液,稀释10倍后,加入中药土槿皮煎液,或加入藿香浸液,
湿敷患处15—30min,然后,再使用硝酸咪康唑霜(或乳膏)、联苯苄唑乳膏、
盐酸特比萘芬软膏、复方克霉唑乳膏、环吡酮胺软膏等之一,每日1—2次,以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②浸渍糜烂型的治疗:采取湿敷的方法是最佳的。

具体而言,1:2000醋酸铅、3%硼酸水溶液、0.1%依沙吖啶水溶液、稀释10倍的聚维酮碘溶液、藿香浸剂和
土槿皮煎液,将其湿敷于创面,持续30min,每天进行2次。

在浸渍糜烂的部位
完全干涸之后,应当使用抗真菌外用软膏、乳膏等进行外用,每天1—2次,如
果出现了继发性的感染,则应当使用0.1%的庆大霉素和0.1%的多粘菌素进行湿敷。

③鳞屑角化型的治疗:在秋冬季寒冷和干燥的气候中,鳞屑角化型手足癣发
生率高,开始通常没有疼痛感,严重时则会出现疼痛、出血,甚至伴发感染,而
且呈慢性反复发作。

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比如酒精或香水,而应采取更温和、更清洁的方法来处理。

例如,加强患处的保湿润肤,在必
要的时候,可在患处覆盖保护膜,并在夜间进行1次的清洁。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
于它的渗透性很好,能够很快地清除患处的鳞片状的皮屑。

④口服药物:传统的外用药物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这种方法,对病情重的患者,疗效并不突出,就必须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比如采取口
服的方式,例如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等,这些方法都是多年来的行之
有效的实践结果。

伊曲康唑能够快速、准确地消除多类真菌,尤其在没有明确病
菌类型的情况下,其作用尤其显著。

建议早晚餐后各服用200mg,每天两次,连
续服用1周,停止服用3周为一周期,通常需要2~3个治疗周期。

伊曲康唑属
于亲脂性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它在酸性环境中的溶解吸收速率较快,如果没
有按照正常的饮食后即服用,其相对的生物利用率将降低62%;盐酸特比萘芬片,建议成年人每次摄入250mg,每天一次,连续两周。

2岁及以上的儿童,体重如
小于20公斤,摄入量为62.5mg,每天进行1次。

20—40kg者,125mg,每日1次。

40kg以上者,250mg,每日1次。

要想高效治疗手足癣,建议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对于伴有湿疹的患者,建
议同时采取湿疹的治疗、护理措施,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直至病情得到缓解。

对于伴有其他疾病,比如丹毒、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建议使用充分的抗菌剂,
且疗程需足够。

研究表明,抗真菌药物的普遍使用会引起耐药菌株的出现,但是,也有人相信,这些菌株是自然形成的,它们的基因表达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

这就意味着,当病人首次接触这类真菌时,他们很容易被这些菌株所侵害,或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菌株会从原本的抗药菌种转化。

由于许多不可抗拒的原因,药物的持续使用及预防性治疗可能会引发耐药,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一些
研究人员建议采取两种措施:一种是采取较为严格的治疗策略,即在一定时间内
使用药物;另一种则是采取更多的治疗手段,如在治疗过程中适时更替抗真菌药物,来减少耐药突变的可能。

为了更好地预防手足癣,我们必须充分了解皮肤癣病的特点。

首先,皮肤癣菌对温暖和潮湿的环境非常敏感,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pH5—6.5。

真菌不耐热,100℃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

夏季是真菌的活跃期,特别是在中国的南方,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

大多数真菌都会对氧气有所依赖。

碳作为真菌的基本必需元素,与氮、磷等多种元素一起,提供了真菌必需的能量,否则,真菌将无法生存。

另外,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对于易患癣病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当人体皮肤处于潮湿、充满汗液的环境中时,这种环境更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癣病,并使重复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疗效必然不佳。

除了重复感染导致疗效差以外,还有遗传易感倾向。

对于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他们的身上会积累大量的葡萄糖,这些物质正是真菌繁殖的最佳环境。

当然,气候和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

对于患者来说,局部的健康状态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经常穿着胶鞋、皮鞋的人,这些鞋子的透气性较低,导致足底潮湿,适于细菌、真菌生长。

无论是整体上的,或者局部上的,当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其他相应的因素都符合真菌的生存环境时,人们便会更容易患上皮肤癣病。

为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消除可能导致这一疾病的危险因素,并维护好自己皮肤的清洁、干燥状态,免受真菌感染的侵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