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风与哥特式教堂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马风与哥特式教堂的比较
学生:xxx 学号:xxx 指导老师:xxx
【中文摘要】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式建筑是西欧建筑在漫长中世纪中发展的最终成果。

受基督教的影响,教堂仍然是这时建筑的主要题材。

它们展现了西欧中世纪建筑技术和艺术上的发展和进步。

这两个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哥特式建筑是建立在罗马风建筑基础之上的,因此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和一致的地方。

但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两种不同时代的建筑又显现出许多差异。

【关键词】罗马风哥特式教堂相似差异
【Abstract】Roman style’s architecture and Gothic architecture are 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long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Ages in Western Europe. By the impact of Christianity, the church building is still the main theme at this time. They show architecture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n technology and art of the Middle Ages in Western Europe. These two styles are the same strain. Gothic architecture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Roman style’s architecture. So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two different times’ architectures show many differences.
【keywords】Roman style Gothic church similar differences
1 两种风格产生的时代背景
欧洲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产生这段时间被称之为中世纪。

在这漫长的1000多年里,欧洲社会经济衰落,社会动荡,科学技术停滞不前,因此中世纪一直被认为是欧洲最黑暗的1000年。

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呈现一种衰落、混乱、停滞不前的情景,几乎没有多少大的成就诞生。

但是在建筑领域,并没有像很多领域那样停滞不前,相反,在基督教文化强大的精神动力的和建筑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的驱使下,在乌云笼罩的欧洲大地上,诞生了一批灿烂夺目的欧洲中世纪建筑。

受基督教的影响,欧洲中世纪最出色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基督教教堂。

在欧洲西部,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古希腊古罗马光辉的建筑技术大多已经失传,控制欧洲大部分土地的都是北方文化落后的蛮族人,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建筑基本上是从头开始重新发展。

当然,古罗马遗留下的和从东欧甚至西亚传来的建筑技术对西欧早期基督教建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西欧早期的基督教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直到10世纪左右才逐渐发展成熟,出现了罗马风建筑,再继续发展,又出现了哥特式建筑。

2 两种风格的差异
2.1 结构上的差异
首先,我认为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差异,在
于技术进步而带来的结构的差异。

古希腊的柱
式和过罗马的的失传,使得再中世纪早期建筑
的发展十分缓慢。

罗马风教堂是在早期基督教
教堂几百年缓慢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虽
图1 法国卡昂的St Etienne
教堂内部
然技术有所进步,但与之后的哥特式教堂相比,还是存在
巨大差距。

从10世纪开始西欧又开始重新使用古罗马的
拱券技术,使用了桶形拱、十字拱,但是由于技术水平有
限,相比之后的哥特式教堂,罗马风教堂的结构技术是相
当落后的。

罗马风教堂的墙壁往往
十分厚重,这是为了平衡拱顶所带
来的巨大的侧推力。

有的罗马风教
堂在侧廊上覆盖两个小的半筒形
拱来平衡中厅的侧推力。

因此柱子
没有使用了,而是靠厚重的墙壁来
承重。

这样教堂内的空间布置上和而哥特式教堂就克服了罗
马风教堂这一缺点,它采用了骨架券和飞扶壁这两种新的
技术,给教堂的结构技术发展带来了飞跃。

骨架券是由十字拱发展而来,将原来的十字拱变成了框架式的结构,用
来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这样拱顶
的自重大大减轻,也减少了侧推力。

而飞扶壁的使用更是进一步解决了 侧推力的问题,独立的飞券把拱顶 中厅拱顶的侧推力,从而墙壁不用再做的像罗马风教堂那
样厚重了,这样不但结构更加轻巧可以节省石料,也更便哥特式教堂还使用了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更加减轻了结构。

综上所述,哥特式教堂在结构技术上的进步,使得它与罗马风教堂相比,结构更加轻巧灵活,是一种框架式的结构。

2.2 教堂形制上的差异
在教堂的形制上,两者都采用了拉丁十字式,但两者之间也有所区别,这大多是由于两者之间功能和时代背景不同所造成的。

罗马风教堂大多是由基督教教会的修道士主持修建,所以大多是供修道士们自己所用,因此供修道士使用的横厅就往往被强调,有的教堂甚至设了两个横
厅,在圣坛的外侧还常常设几个小礼拜室供
修道士使用。

罗马风教堂一般修建在教徒朝
圣的路上,主要供教徒举行宗教仪式,因此
特别强调教堂东端的圣坛部分,象征的幸福
的彼岸世界,而教堂的其他部分则非常的粗
糙和简陋。

受结构的限制,罗马风教堂整体
的形制比较呆板,而随着结构困难的解决,
哥特式教堂在形制上更加丰富复杂,虽然整
体上仍然主要是拉丁十字式,但在不同的国家 和地区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央的塔,在德国许多教堂西端只有一座塔,不同的地区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

但与罗马风教堂相比,哥特式教堂都十分强调教堂的西端。

图2 法国亚眠大教堂的中厅 图 3 巴黎圣母院的
“飞扶壁”
图4 尖拱 图5 意大利的比萨教堂的平面图
2.3 内部空间处理上的差异
在内部空间处理上,罗马风教堂墙壁厚重,开窗困
难,拱顶也比较矮,因此内部空间显得十分狭小和昏暗。

而早期基督教宣扬的禁欲主义使得修道士们在修建教
堂时完全不注重内部的装饰,因此教堂内部死气沉沉,
没有生气。

而由于哥特式教堂新的结构方式的采用,给
内部空间的处理带来了更多的变化。

教堂的拱顶被升
高,伴随着束柱等构件,使教堂有向上的趋势,这是和
教堂的宗教含义相符的。

同时墙上也可以相对自由的开
窗,“玫瑰窗”成为了哥特式教堂的标志之一,阳光可
以透过彩绘的玻璃窗照进室内,虽然仍然保持着罗马风室内空间,哥特式教堂有了很大的改观。

2.4 外部空间处理上的差异
在外部空间处理上,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罗马
风教堂更接近于中世纪的封建堡垒,而哥特式教堂则
更像是城市的纪念碑。

罗马风教堂显得低矮粗壮而又
沉重,相对封闭,而哥特式教堂则显得轻盈通透,并充满了向上的趋势。

哥特式教堂注重西立面,西立面
往往成为了主立面,并且上面有许多装饰,与相对简
朴单调的罗马风教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哥特式教堂
往往是一座城市最壮丽和主要的建筑,并且常常还伴
随着城市的广场。

3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综上所述,罗马风教堂与哥特式教堂在大体上看
起来比较相似,但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认为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建筑技术的进步
与时代文化的发展。

首先技术的进步对其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采用不但使得教堂本身结构的改善,同时也带来教堂外形、形制、空间处理的多方面的改变。

结构困难的解决让哥特式教堂与罗马风教堂相比,具有更多的建造方式的选择可能。

哥特式教堂变得更加轻巧通透,直接原因就是结构技术的进步。

同时,像飞券等结构构件本身也成为了哥特式教堂的一种装饰。

因此,结构的进步直接导致了哥特式教堂与罗马风教堂各方面的差异。

而时代文化的发展则是两者之间差异的内在原因。

任何建筑都是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它们都是时代的产品。

在罗曼时期社会相当封闭,生产力落后,教堂主要由相对缺乏建筑技能的修道士设计修建。

因此罗马风教堂十分粗糙和单调,这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基督教所宣扬的禁欲主义是一致的。

但到了哥特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教堂也成为了城市的纪念碑。

这个时期教堂主要有工匠修建,因此更加利于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教堂更加世俗化,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的赞美。

图6 法国的St Denis 教堂
的玫瑰窗
图7 巴黎圣母院
4 结语
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许多方面哥特式教堂相比于罗马风教堂都有很大的进步。

但建筑作为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不应该简单地判断孰优孰劣,谁好谁坏,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状况,同时对于我们现在的建筑学发展也能起到巨大的借鉴作用。

[图纸目录]
[图1] 法国卡昂的St Etienne教堂内部
[图2] 法国亚眠大教堂(Amiens Cathedral)的中厅
[图3] 巴黎圣母院的“飞扶壁”
[图4] 尖拱(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
[图5] 意大利的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的平面图
[图6] 法国的St Denis教堂的玫瑰窗
[图7] 巴黎圣母院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第三版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四月
起止页码(99-120)
[2]ABBS建筑论坛:/bbs/post/view?bid=6&id=337006117
2008-11-20
[3]西方建筑小史:/986847.html
[4]百度知道:/question/4076879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