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2课《雨后》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
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1、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雷雨前后的场面,并配有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 2、教师问:“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教师板示课题。 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我们学习诗歌时首先要做哪些预习准备?” 生说,师总结:要先读通课文,再查字典了解字义,勾出不理解的词语。 5、谁有兴趣来读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6、想知道诗里写了些什么吗?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二、营造乐读氛围,激发自主阅读 1、乐读的第一步: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 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还要把句子读通顺。不会的可 以请教同学、老师。哪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等一会儿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结合阅读教学,用例文引
干 的一件“傻事”。
路,分步诱导,教给学生观察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
和表达的方法,学生接受快,
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 使之变得更加实用、有效。糖,
每 样包上 6 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
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 这
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 这
一年就会过得“甜甜蜜蜜”,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
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
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初五晚上,我们吃饺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
个饺子时,只听见“咯噔”一声,第一个钱被爸
爸吃着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时, 妈妈
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你猜这个饺子里有没有东
西?”我想:妈妈一向爱开玩笑。自信地说:“没有!”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课件。 3. 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3 课时
玩一玩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4、刚才,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 的快乐吗?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
学生可以轻声读,也可大声读,可一个人单独读,也可以同桌合读,还可跑下座位找好
谈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 说说雪地探险的惊险 春节拜年、放烟花、旅游等 五、学生练习写作,老师作个别指导 六、师生共同评点草稿
七、修改习作,认真誊写
语文(S)教学设 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 下 册课 文:5古诗三首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古诗教学主要想体现课堂的扎实有效,教师传授学习方法,由“扶” 到“放”地引导学生分三步学习古诗。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五、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侧重于从转述的角度进行评价,看小组代表转述时是否抓 住了要点,是否说出了小组同学发言中的最精彩的内容,语言是否连贯。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刚刚过去, 你们一定有许多经历想告诉大
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畅谈发生在寒假生活中的故事。从中选择一 件印象最深的事写成一篇作文。
一、 让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纯棉”的东西是“纯净自然的,温柔贴 心的,素朴简洁的”。在整堂课中,突出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丰实。
在课堂上,无需繁多的花样,通过朗读、解句、漫谈、想象、拓展,师 生之间言来语去,平平常常。
二、古诗教学要显现其本色 力求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显现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尽意”。
朋友一起读,反正方式不拘。最后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议一番,说说理由。 四、通过表演,体验生成快乐。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这节内容我想让小朋友来演一演。要想演得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 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课文,好吗?
4、谁愿意来演一演? (1)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表演。 (2)学生评议: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3)学生在小组内再演一演。
论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2. 读后讨论:这篇作文说了些什么?你觉
得哪些地方有情趣,怎么有趣?了解例文写作 思路。
小结: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 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具体的 描写。 3. 学生再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四、精选材料
1.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中师生交流的相关 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 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板书: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青蛙在大声 地唱歌,蜘蛛在树杈上忙着织网。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 们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起来。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 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
5、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可以自由读,也可以找好朋友比赛读。教师相机出示插 图,评价:“读得真不错,把这图上的有趣情景都读出来了。”
6、教师采访表演的孩子:“你滑了一跤,觉得怎样?心里怎么想?” 7、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男孩是怎么做的? 8、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第三节。 9、谁愿意来演一演? 10、老师觉得很奇怪,滑了一跤的男孩子,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 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
11、学生自由说说。 12、下面我们再来读这一段,你能在读时,把语气读得更像,表情更逼真吗? 13、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节内容。 五、总结课文:
学完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学生课后收集童年趣事,并在班上以讲故事的 形 式进行交流。
六、课外拓展作业: 1、让学生收集童年趣事,并在班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 2、让学生收集反映童年生活的儿歌,在班上举行儿歌朗诵会。
22 雨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领略雨后的美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感悟法。 预习作业:自读课文,标出段落;查字典了解字义。 教具准备: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
却(
) 样( ) 味( )
3、在本子上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雨后的美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复习导入 二、认读生字
三、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过渡: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
个饺子,我看了他们的动作,想:这最后的 3 个
枣,一定就在这三个饺子里!我连忙拿起筷
子夹起这三个饺子就往嘴里送,一咬,怎么一 个枣也没有。这时,爸爸笑着说:“厨房里还有一盘 饺子没煮。”我跑到厨房一看,果然还有一盘饺子没 煮呢,我后悔不已。恰好这 3 个枣就
是不在这 10 个饺子里。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时刻提醒自己, 无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3. 会认“畔、御、侯”等 3 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隔、数” 等7 个 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利用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果第一块糖又被妈妈吃着了。现在就我还没有吃着
东西呢!我非常着急。最后,我吃了 20 个饺子,
只吃出了 3 块糖,妈妈
吃了 25 个饺子,吃出了 4 个钱,2 块糖,爸爸 吃了 30 个饺子,吃出了 2 个钱,1 块糖和 3 个
枣,现在只剩下了 10 个饺子,我不甘心落后,
想:这 10 个饺子里肯定有 3 个枣,虽然,我已经吃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树梢、赤脚、使劲、溅、糟糕、兴奋、发射、短粗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读、打乱次序开火车读。 2、乐读的第二步: (1)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分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行。
(2)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赶快去找对手比一比吧!看谁最厉害?”
3、谈谈总体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四张胖乎乎的小手卡片,上面写有“像、咬、赤、希”四个字。
问学生:“你认识了几个?又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课堂小练习:
形近字区别组词: 拍()神()哥() 怕()伸()
歌() 脚(
) 洋( ) 妹(
得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
了揉肚子,不由自主地又吃了两个饺子, 可还
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看了看一向争强好胜的
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地吃着别的菜,好像并
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我
不管那么多,又吃了 5 个饺子,还是没有吃到枣
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 没有多呀?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夹这 3
1.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话说寒假生活的例文,仔细读一读,边读 边想一想,这
这节课力求做到人人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能思则能疑,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疑是 深思的结果, 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发给每位学生)例 文 : 我的寒假生活 (根据情况从略)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 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今年初五我
(板书作文题:话说寒假生活) 二、审题 (一) 看了习作题目后,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1.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2.什么是话说?(不拘形式,随便谈) 小结:话说寒假生活,就是要 写我们在寒
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印象最深的、最精彩的、最快乐 的、最受感动的等都可以写。 三、例文引路,学法迁移
板书设计: 22 雨后
孩子们像神仙 雨后 小哥摔一跤 快乐
小妹想滑跤 教后反思:
1. 生读教学目标后师提问:什么是转述? 2. 引导学生读指南针和泡泡框里的话。
3.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转述别人的话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小组交流“寒假的生活”
要求:把最精彩、最快乐、最受感动的情景说清楚;小组成员要有分工, 要按秩序轮流转述,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四、各小组代表发言
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1、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雷雨前后的场面,并配有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 2、教师问:“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教师板示课题。 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我们学习诗歌时首先要做哪些预习准备?” 生说,师总结:要先读通课文,再查字典了解字义,勾出不理解的词语。 5、谁有兴趣来读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6、想知道诗里写了些什么吗?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二、营造乐读氛围,激发自主阅读 1、乐读的第一步: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 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还要把句子读通顺。不会的可 以请教同学、老师。哪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等一会儿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结合阅读教学,用例文引
干 的一件“傻事”。
路,分步诱导,教给学生观察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
和表达的方法,学生接受快,
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 使之变得更加实用、有效。糖,
每 样包上 6 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
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 这
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 这
一年就会过得“甜甜蜜蜜”,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
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
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初五晚上,我们吃饺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
个饺子时,只听见“咯噔”一声,第一个钱被爸
爸吃着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时, 妈妈
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你猜这个饺子里有没有东
西?”我想:妈妈一向爱开玩笑。自信地说:“没有!”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课件。 3. 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3 课时
玩一玩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4、刚才,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 的快乐吗?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
学生可以轻声读,也可大声读,可一个人单独读,也可以同桌合读,还可跑下座位找好
谈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 说说雪地探险的惊险 春节拜年、放烟花、旅游等 五、学生练习写作,老师作个别指导 六、师生共同评点草稿
七、修改习作,认真誊写
语文(S)教学设 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 下 册课 文:5古诗三首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古诗教学主要想体现课堂的扎实有效,教师传授学习方法,由“扶” 到“放”地引导学生分三步学习古诗。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五、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侧重于从转述的角度进行评价,看小组代表转述时是否抓 住了要点,是否说出了小组同学发言中的最精彩的内容,语言是否连贯。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刚刚过去, 你们一定有许多经历想告诉大
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畅谈发生在寒假生活中的故事。从中选择一 件印象最深的事写成一篇作文。
一、 让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纯棉”的东西是“纯净自然的,温柔贴 心的,素朴简洁的”。在整堂课中,突出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丰实。
在课堂上,无需繁多的花样,通过朗读、解句、漫谈、想象、拓展,师 生之间言来语去,平平常常。
二、古诗教学要显现其本色 力求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显现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尽意”。
朋友一起读,反正方式不拘。最后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议一番,说说理由。 四、通过表演,体验生成快乐。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这节内容我想让小朋友来演一演。要想演得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 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课文,好吗?
4、谁愿意来演一演? (1)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表演。 (2)学生评议: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3)学生在小组内再演一演。
论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2. 读后讨论:这篇作文说了些什么?你觉
得哪些地方有情趣,怎么有趣?了解例文写作 思路。
小结: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 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具体的 描写。 3. 学生再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四、精选材料
1.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中师生交流的相关 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 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板书: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青蛙在大声 地唱歌,蜘蛛在树杈上忙着织网。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 们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起来。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 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
5、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可以自由读,也可以找好朋友比赛读。教师相机出示插 图,评价:“读得真不错,把这图上的有趣情景都读出来了。”
6、教师采访表演的孩子:“你滑了一跤,觉得怎样?心里怎么想?” 7、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男孩是怎么做的? 8、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第三节。 9、谁愿意来演一演? 10、老师觉得很奇怪,滑了一跤的男孩子,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 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
11、学生自由说说。 12、下面我们再来读这一段,你能在读时,把语气读得更像,表情更逼真吗? 13、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节内容。 五、总结课文:
学完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学生课后收集童年趣事,并在班上以讲故事的 形 式进行交流。
六、课外拓展作业: 1、让学生收集童年趣事,并在班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 2、让学生收集反映童年生活的儿歌,在班上举行儿歌朗诵会。
22 雨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领略雨后的美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感悟法。 预习作业:自读课文,标出段落;查字典了解字义。 教具准备: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
却(
) 样( ) 味( )
3、在本子上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雨后的美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复习导入 二、认读生字
三、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过渡: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
个饺子,我看了他们的动作,想:这最后的 3 个
枣,一定就在这三个饺子里!我连忙拿起筷
子夹起这三个饺子就往嘴里送,一咬,怎么一 个枣也没有。这时,爸爸笑着说:“厨房里还有一盘 饺子没煮。”我跑到厨房一看,果然还有一盘饺子没 煮呢,我后悔不已。恰好这 3 个枣就
是不在这 10 个饺子里。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时刻提醒自己, 无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3. 会认“畔、御、侯”等 3 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隔、数” 等7 个 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利用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果第一块糖又被妈妈吃着了。现在就我还没有吃着
东西呢!我非常着急。最后,我吃了 20 个饺子,
只吃出了 3 块糖,妈妈
吃了 25 个饺子,吃出了 4 个钱,2 块糖,爸爸 吃了 30 个饺子,吃出了 2 个钱,1 块糖和 3 个
枣,现在只剩下了 10 个饺子,我不甘心落后,
想:这 10 个饺子里肯定有 3 个枣,虽然,我已经吃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树梢、赤脚、使劲、溅、糟糕、兴奋、发射、短粗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读、打乱次序开火车读。 2、乐读的第二步: (1)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分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行。
(2)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赶快去找对手比一比吧!看谁最厉害?”
3、谈谈总体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四张胖乎乎的小手卡片,上面写有“像、咬、赤、希”四个字。
问学生:“你认识了几个?又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课堂小练习:
形近字区别组词: 拍()神()哥() 怕()伸()
歌() 脚(
) 洋( ) 妹(
得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
了揉肚子,不由自主地又吃了两个饺子, 可还
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看了看一向争强好胜的
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地吃着别的菜,好像并
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我
不管那么多,又吃了 5 个饺子,还是没有吃到枣
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 没有多呀?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夹这 3
1.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话说寒假生活的例文,仔细读一读,边读 边想一想,这
这节课力求做到人人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能思则能疑,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疑是 深思的结果, 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发给每位学生)例 文 : 我的寒假生活 (根据情况从略)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 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今年初五我
(板书作文题:话说寒假生活) 二、审题 (一) 看了习作题目后,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1.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2.什么是话说?(不拘形式,随便谈) 小结:话说寒假生活,就是要 写我们在寒
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印象最深的、最精彩的、最快乐 的、最受感动的等都可以写。 三、例文引路,学法迁移
板书设计: 22 雨后
孩子们像神仙 雨后 小哥摔一跤 快乐
小妹想滑跤 教后反思:
1. 生读教学目标后师提问:什么是转述? 2. 引导学生读指南针和泡泡框里的话。
3.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转述别人的话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小组交流“寒假的生活”
要求:把最精彩、最快乐、最受感动的情景说清楚;小组成员要有分工, 要按秩序轮流转述,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四、各小组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