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考试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史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一
1三大造园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西亚伊斯兰园林,欧洲古典园林
2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清代广州四大名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禹余荫山房
3 障景:又称“抑景”,园林中用于遮挡视线,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
(北京颐和园内太湖石安置在仁寿门内)
流动框景:沿围墙或单面廊有墙的一侧开什锦窗,摄取佳景,向前前进时可欣赏到一幅幅富于韵律变化的画面(拙政园水上浮廊)
模糊框景:利用花墙,隔断,漏景,疏林,柳丝等取景,其景依稀可见却又看不清楚,使人在模糊中欣赏到“似实而虚,似虚又实”的美景(拙政园砖砌漏花墙)
借景:就是将视线所涉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林绿地观赏中来,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分,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承德避暑山庄借罄锤峰一带山峦景色)
4留园平面,简述留园入口的设计p631
入口设计:匠师采取了收、放相间的序列渐进变换的手法,运用建筑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甫入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再进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作为结束。
5识别寄畅园平面图,简述其布局特点p403
入园经秉礼堂再出北面的院门,东侧为太湖石堆叠的小型假山“九狮台”作为屏障,绕过此山便达到园林的主体部分。
园林的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的西、南为山林自然景色,东北岸则以建筑为主。
西岸的大假山把假山作成犹如真山的余脉,这是此园叠山的匠心独运之笔。
水池北岸地势较高处原为环翠楼,后来改为单层的嘉树堂。
知鱼槛突出于水面,形成东岸建筑的构图中心,与对面西岸凸出的石滩“鹤步滩”相峙,把水池的中部加以收束,划分水池为南北两个水域。
锡山及顶上龙光塔被很好的借入园内。
全园山水占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疏朗,以山为重点,以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6识别个园平面图,简述个园四季假山的石材与用法 p610
春季:运用石笋,散置在门前花坛里的竹间,象征“雨后春笋”的意思。
夏季:太湖石堆叠假山,高约6米。
假山的正面向阳,皴皱繁密,呈灰白色的太湖石表层在日光下所起的阴影变化多,犹如夏天的行云,又仿佛人们常见的夏天的山岳多姿景象,这便是“夏山”的缩影。
秋季:黄石堆叠的大假山,山的正面朝西,黄石纹理刚健,色泽微薄。
每当夕阳西下,一抹霞光映照在发黄而俊俏的山体上,呈现醒目的金秋色彩。
山间古柏出石隙中,它的挺拔姿态与山形的俊俏刚健十分协调,无异于一幅秋山画卷,也是秋日登高的理想地方。
冬季:雪石叠筑的假山,坐落在透风漏月厅南墙背阴的地方,雪石上的白色晶粒看上去仿佛积雪未消,这便是“冬山”的立意。
7识别余荫山房平面图,简述布局特点p676
园门设在东南角,西半部以一个方形水池为中心,池北的正厅“深柳堂”面阔三间。
深柳堂隔水与池南的“临池别馆”相对应,构成西半部这个庭院的南北中轴线。
水池的东面为一带廊,当中跨拱形亭桥一座。
此桥与园林东半部的主体建筑“玲珑水榭”相对应,构成东西向的中轴线。
东半部面积较大,中央开凿八方形水池,正中建置八方形的“玲珑水榭”。
园东北角跨水渠建方形小亭“孔雀亭”,贴墙半亭“来熏亭”。
识别可园平面图,简述其布局特点 p673
该园东临可湖,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状。
该园的布局纯为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格式,
三个相互联系着的大小庭院,前庭包括门厅,轿厅,客厅等,庭院内堆叠珊瑚石假山“狮子上楼台”。
后庭以花廊为过渡,过花廊,渡曲池小桥,即是园林的主体建筑“亚字楼”及“可楼”,同时也是全国的构图中心。
东院以临水的船厅为主,其余的园林建筑多因水得景。
布局呈不规则的连房广厦的庭院格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尚属少见的例子。
8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
9解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境
外: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并非刻板的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景观升华。
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10园林选石的八个标准
透,瘦,皱,漏,清,丑,顽,拙
课后习题二
1 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产生的时间?
殷末周初的台,囿,园圃
2 一池三山
一池:东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两处贵族园林,时间
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末周初。
4三休台
章华台中最大的一号台,长45米,宽30米,高30米,分为三层,每层的夯土上均有建筑物残存的柱础。
昔日登临此台,需要休息三次,故称“三休台”
5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西汉汉武帝上林苑,方三百里,三百四十里,周墙四百余里,周袤三百里,占地之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6建章宫的布局特点p84
●建章宫是上林苑内主要十二宫之一,外围宫墙周长三十里,南墙设正门“阊阖”,亦名
“壁门”。
屋顶安铜铸凤凰,下有枢机,可随风向转动,相当于风信标。
正门东侧为“凤阙”,西侧为“神明台”,北墙设北门“北阙门”。
●宫墙之内,又有内垣一重。
南垣设正门“圆阙”,门的西侧为“别风阙”,高五十丈;东
侧为“井干楼”。
圆阙南面正对阊阖门,北面二百步为二门“”,此三者与宫内的主要建筑“前殿”正好形成一条南北中轴线。
●宫的西南为上林苑天然水池之一的“唐中池”,西北部开凿大持,名叫太液池,在太液
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
●建章宫的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则的
滥觞,它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7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跸
之用。
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8 解释《西京杂记》中对于菟园的描述 p63
还有人工开凿的水池——雁池和清泠池,有人工堆筑的山和岛屿。
园中宫,观,台等建筑“延亘数十里”,园内有“奇果异树”等观赏植物,放养许多“瑰禽怪兽”。
梁孝王平日经常与宫人和宾客在园中射猎。
9梁冀私园中最大的造园特色p105
●园林中构筑假山的方式,尤其值得注意,它摹仿崤山形象,是为真山的缩移摹写。
足见
园内的山水造景是足以具体的某处大自然风景作为蓝本,已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虚幻的神仙境界了。
粱冀园林假山这种构筑方式,可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例子。
●建筑物不少,尤以高楼居多而且营造规模十分可观。
10园林生成期的造园特点
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个类型,皇家园林。
皇家的宫廷园林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园林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转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园林的审美处于低级水平,造园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课后习题三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指的华林园分别是哪几处?
曹魏洛阳之华林园;后赵邺城之华林园;晋建康之华林园;北魏洛阳之华林园
2 五岳
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中岳河南嵩山北岳山西恒山南岳湖南衡山
3 仙都苑的总体布局特点
●公元571年,北齐后主高纬于南邺城之西新建仙都苑。
这座皇家园林较之以往的邺城诸
苑,规模更大,内容也更丰富了。
仙都苑周围数十里,苑墙设三门,四观。
苑中封土堆筑为五座山,象征五岳。
五岳之间,引来漳河之水分流四渎为四海——东、南、西、北海,汇为大池,又叫做大海。
北海之中建密作堂,这是一座用大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多层建筑物。
北海附近还有两处特殊的建筑群,城堡与“贫儿村”
●仙都苑不仅规模宏大,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四渎乃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
后象征手法的发展。
苑内的各种建筑物从它们的名称看来,形象相当丰富,如贫儿村摹访民间的村肆,密作堂宛若水上漂浮的厅堂,城堡类似园中的城池等等。
这些在皇家园林的历史上都具有一低昂的开创性意义。
4 魏晋南北朝时两大佛教中心,唐代诗人杜牧在诗中如何形容南朝寺庙的集中?
南方的建康北方的洛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 四大佛山
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
6 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兰亭作为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自有其历史的价值
7 亭
亭在汉代本来是驿站建筑,也相当于基层行政机构,到两晋时,演变为一种风景建筑。
文人名流在城市近郊的风景地带游览聚会,诗酒唱合,亭的建置提供了遮风避雨,稍事坐憩的
地方,也成为点缀风景的手段,逐渐又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
8 山阴碑阴
山的北面碑的北面
9 最早出现举行修褉活动的人工建置的园林
曹魏洛阳芳林园
课后习题四
1 识别隋唐长安平面图 P175
2 唐长安的西内,东内,南内分别是
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两处同类性质的宫室,即“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
3 唐朝的两京制
隋文帝建都长安,由于洛阳是军事要地,是长安的屏障,隋炀帝便在洛阳另建新都,唐代则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京,正式建立两京制。
两京同样设置两套宫廷和政治机构,贵族,官僚也分别在两地建置邸宅和园林。
4 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特大皇家园林是什么?简述其规划布局特点
隋唐西苑
1)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
海中筑蓬莱,
方丈,瀛洲三座岛山,海北的水渠曲折萦回注入海中,沿着水渠建置十六院,即十六组建筑群。
园内“庭植名花,秋冬即剪杂彩为之,色渝则改著新者;其池沼之内,冬月亦剪彩为荷”。
十六院相当于十六座园中之园,以水道串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凿五湖,每湖方西十里,东曰翠光湖,南曰迎阳湖,西曰金光湖,北曰洁水湖,中曰广明湖。
苑内绿化工程浩大,树木花卉绝大部分都是从外地移栽的。
2)总体来说,西苑大体上沿袭汉代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
山上有道观建筑,但仅
具求仙的象征意义,实则作为游赏的景点。
五湖的形式象征帝国版图,可能渊源于北齐的仙都苑。
西苑内的不少景点均已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则是一种创兴的规划方式。
就园林的总体而言,龙鳞渠,北海,曲水池,五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摹拟天然河湖的水景,开拓水上游览的内容,这个水系有与“积土石为山”相结合而构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山水空间。
苑内还有大量的建筑营造,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多。
3)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
它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
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5 唐之禁苑,包括哪三部分,又名什么?
禁苑在长安宫城之北,即隋朝的大兴苑。
因其包括禁苑,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故又名三苑。
它与宫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相邻,又在都城的北面,就其位置而言,应属大内御苑的性质。
6 华清宫,九成宫的园林性质是什么?
离宫御苑
7 唐代别墅园的建置分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例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如平泉庄(李德裕),
杜甫草堂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如白居易庐山草堂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如王维辋川别业
8 简述辋川别业的20处景点的具体景观 P165
9 白居易庐山草堂具有苑式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园林选址佳(隐士含平原而求山谷丘陵)
2)草堂建筑巧于固借(观山,听泉,四季应接不暇)
3)返璞归真,自然天成
4)陈设简朴,书卷气
10 白居易主持营建的四处私园
庐山草堂,洛阳履道坊宅园,长安新昌坊的宅园,渭水之滨的别墅园
11白居易中隐理论的现实载体
私家园池
12履道坊宅园体现了当时文人怎样的园林观
以泉石竹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
13斐度的湖园造园特色
兼顾宏大与幽邃,人工与天然,水泉与眺望六者的作品
14简述全盛期造园活动的主要成就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
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
俗化
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7)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闳放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
这个全盛局面继续发展到宋代,在两宋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终于瓜熟蒂落,开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
课后习题五
1 东京四苑
琼林苑玉津苑金明池宜春苑
2 代表宋代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最高水平的皇家园林
艮岳
3识别艮岳平面设想图,简述其主要特点p280
●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
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
北面为主山“万岁山”,主峰高九十步是全园最高点,上建“介亭”。
万岁山的西面隔溪涧为侧岭“万松岭”,上建巢云亭,与主峰之介亭东西呼应成对景。
稍低的次山“寿山”。
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型水池名“曲江”,河道至万岁山东北麋分为两股。
一股绕过万松岭,注入凤池;另一股沿寿山与万松岭之间的峡谷南流入山涧,涧水出峡谷南流入山涧。
雁(研)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雁池之水从东南角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艮岳的西部靠南另有两处园中之园:药寮、西庄。
●这座历史上著名的人工山水园的园林景观十分丰富,有以建筑点缀为主的,有以山、水、
花木而成景的。
●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
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4花石纲
宋徽宗时为建造艮岳,水路运输江南石料和花木的组织。
5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园后改建为什么佛寺?
大字佛寺
6简述司马光独乐园与园林布局p300
占地大约20亩,中央部位建“读书堂”,堂之南为“弄水轩”,室内有一小水池,把水从轩之南面暗渠引进,分为五段注入池内,名“虎爪泉”。
再由暗渠向北流出轩外,注入庭院有如象鼻。
自此又分为二明渠环绕庭院,在西北角上汇合而出。
读书堂之北为一个大水池,中央有岛。
岛上种竹子一圈,周长三丈。
把竹梢扎接起来就好像渔人暂栖的庐舍,故名“钓鱼庵”。
池北为六开间的横屋,名叫“种竹斋”。
横屋的土墙,茅草顶极厚实以御日晒。
池东,靠南种草药120畦,分别揭示标签记其名称。
靠此种竹,行列成一丈见方的棋盘格状;把竹梢弯曲搭接好像拱形游廊。
余下则以野生藤蔓的草药攀援,在竹竿上,其枝茎稍高有种于周围犹如绿篱。
这一区分统名之曰“采药圃”圃之南为六个花栏,芍药,牡丹,杂花各两栏。
花栏之北有小亭,名“浇花亭”。
池西为一带土山,山顶筑高台,名“见山台”。
台上构屋,可以远眺洛阳城外的万安,轩辕,太室诸山之景。
独乐园在洛阳诸园中最为简素,这是司马光的有意为之。
7简述独乐园名字的由来
司马光认为孟子所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乃是王公大人之乐,并非贫贱者办到: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孔子所谓“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这是圣贤之乐,又非愚者所能及,人之乐,在于各尽其分而安之。
自己既无力与众同乐,又不能如孔子,颜回之甘于清苦,就只好造园以自适,而名之曰“独乐”了
8独乐园中各处建筑物的命名与那些哲人名士相关? P221
读书堂董仲舒;钓鱼庵严子陵;采药圃韩柏林;见山台陶渊明;弄水轩杜牧之;种竹斋王子献;浇花亭白居易
9记录北宋洛阳名园的著作,作者,指出当时造园的四大特点。
303
《洛阳名园记》;李格非
一、除依附于邸宅的宅园之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
二、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莳载花木著称
三、所记诸园都没有谈到用石堆叠假山的情况,足见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筑山仍未土山为
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如构筑洞穴时,掺以少许石料,一般少用或不用。
四、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10.沧浪亭石柱上镌刻的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11宋代禅宗五山
杭州径山的兴圣万福寺;灵隐山的灵隐寺;南屏山的净慈寺;宁波天童山的景德寺;阿育王山的广利寺
12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映月
13 迄今发现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简述其主要布局特点
浙江楠溪江苍坡村
公共园林位于村落东南部,沿着寨墙成曲尺形展开,以仁济庙为中心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半部临近寨门,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横呈,岸边绿树成荫。
长方形水池好像一方大砚池,
池北岸放置的三块长条石代表墨锭。
如果把略近方形的整个村落作为一张铺开的纸,则东南部的园林景观就具有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的象征寓意。
苍坡村的公共园林并非一般私家园林的内向,封闭的小桥流水格局,也没有堆筑假山,而是呈现为开朗,外向,平面铺装的水景园的形成,既便于村民的群众性游憩,交往,又能与周围自然环境想呼应,融糅,从而增益了聚落的画意之美。
另外,村落的建筑物均为木结构,容易发生火灾,公共园林能提供取水救火的方便,也有其实用功能
课后习题六
1明代大内御苑有哪六处?规模最大的是
西苑(最大)后苑东苑兔园万岁山慈宁宫花园
2 明天顺年间将西苑进行第一次扩建工程包括哪三部分内容p364
一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圆坻由水中的岛屿变成了突出于东岸的半岛,把原来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成墙的“团城,横跨团城与西岸之间的水面上的木吊桥,改建为大型的石拱桥“玉带桥:
二往南开凿南海,扩建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的布局,玉河桥以北为北海,北海与南海之间的水面为中海
三在琼华岛和北海北岸增建了若干建筑物,改变了这一带的景观。
3 识别明北京城西苑及其他大内御苑的分布图 p363
4 识别御花园平面图,简述布局特点 p367
御花园又名“后苑”,这个位置也是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体现了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平面呈正方形,此园林建筑密度较高,几乎占全园的三分之一面积,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园路亦成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园内主体建筑为钦安殿,万春亭与西路,对称位置上的千秋亭为一双姐妹建筑,靠东墙的为绛雪轩,与之对称的为养性斋,西路北端,与东路的堆秀山相对应的是延峰阁
5 清代景山即明代:万岁山
五峰上建五亭为:万春亭,观妙亭,辑芳亭,周赏亭,富览亭
6 简述清华园在理水,叠山,植物配置,园林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p415
园林的理水,大体是在湖的周围以河渠构成水网地带,便于因水设景。
河渠可以行舟,既作为水路游览之用,又解决了园内供应交通运输问题。
园内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多种名贵山石材料,其中有产生江南的山的造型奇石,有洞壑,也有瀑布。
植物配置方面,花卉大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丹和竹最富盛名于当地。
大概平原上土地卑湿,北方很少见的竹子,在这里比较容易生长。
园林建筑有厅,堂,楼,台,亭,阁,榭,廊桥等,形式多样,装修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
7 清畅春园在清华园的故址上修建的原因
一则可以节省工程量,二则它的规模和布局上也能适应于离宫御苑在功能和造景方面的需求
8 中国古代第一部园林学专著是什么?作者?
《园冶》计成字:无否籍贯江苏吴江人
9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
10 计成提出的两个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P429
一、“景到随即”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上的地貌与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
避开它的短处
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包含两个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予以人一种仿
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需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11 《一家言》又名什么?作者?
《闲情偶寄》李渔字笠翁钱塘人
12《长物志》作者?
文震亨字启美长洲人
课后习题七:
1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也是首次较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
畅春园
2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3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4识别乾隆时期北海平面图471
5识别雍正时圆明园平面图514,圆明园中包括九州清晏的九组建筑群
镂月开云九州清晏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坦坦荡荡茹古涵今山高水长杏花春馆
6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其总体规划是以西湖为蓝本
7识别清漪园与杭州西湖之比较图546.550
8识别颐和园中央建筑群平面上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图560,分析五条轴线的安排意图
一、中轴线两侧由近及远逐渐减少建筑物的密度和分量,同时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
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
二、以自中心而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过程来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强调建筑群体
的严谨中寓变化的意趣。
由于五条轴线的如此安排,也控制住了整个前山建筑布局从严整到自由、从浓密到疏朗的过渡、衔接和展开,把散布在前山的所有建筑物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9颐和园中谐趣园初名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造的,识别谐趣园平面图。
576 10清宫三大戏楼故宫“畅音阁”、避暑山庄“清音阁”、德和园大戏楼
其中德和园大戏楼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
11避暑山庄总体按“前宫后苑“的规制,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两大部分,前者包括三组建筑群正宫,松鹤斋、东宫,后者包括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12识别网师园、留园、拙政园中西部平面图,简述其布局特点620、631、625
13识别十芴园、林家花园平面图。
666、680
图例:4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