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前必须做好五个准备
幼小衔接四大准备要求及目标
![幼小衔接四大准备要求及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b44b78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3.png)
幼小衔接四大准备要求及目标幼小衔接教育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过渡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前能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实现幼小衔接教育的目标,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提出了一系列的准备要求和目标,以确保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幼小衔接四大准备要求及目标。
一、健康和安全要求及目标1.要求: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卫生习惯,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遵守校规校纪。
目标:能够正确洗手、刷牙、穿脱衣服、保持卫生习惯;了解个人安全防护知识,学会与陌生人保持距离。
二、情感和社交要求及目标1.要求:幼儿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和社交能力,能够与同伴和老师愉快相处,尊重他人,有团队合作意识。
目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能够独立做出交往和合作决策;能够理解他人情感和观点,学会分享和团队合作。
三、认知和语言要求及目标1.要求:幼儿应具备一定的认知和语言能力,能够认识和掌握基础的色彩、形状、大小、数量等常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
目标:能够识别并书写相应的数字和字母;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理解时间和空间概念;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理解简单的书面和口头语言。
四、适应和学习要求及目标1.要求:幼儿应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具备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标: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主动参与班级和校园生活;有良好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能够积极学习并解决简单的学习问题;善于思考和创造,能够进行简单的创意活动。
以上即是幼小衔接四大准备要求及目标,希望可以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同时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孩子上小学前必须做好五个准备
![孩子上小学前必须做好五个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dfe2cc5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d.png)
刘伯伟报告会集锦孩子上小学前必须做好五个准备如何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本期,我们请相关专家教给大家五个步骤,让孩子充分做好上小学的身心准备;第一步:心理准备成长很自豪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在心理方面,家长要让孩子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与孩子聊天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生及小学校的事情,告诉孩子上学的种种好处,比如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要多鼓励、赞赏孩子,并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比如,家长可以说:“今天玩具收拾得真干净,真像一名小学生”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从而产生羡慕小学生、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入学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观一下小学,这样,入学后孩子的陌生感就不会太强烈;家长要特别注意,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比如:“你再不听话,让小学老师来管你”这样的话语,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不该有的心理压力;第二步:体能准备坐够三刻钟乐乐开学就要上一年级了,为了适应小学生活,妈妈在暑假前带乐乐旁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但是,妈妈发现,先不说能不能听懂,乐乐根本无法坚持坐够45分钟;20分钟后,乐乐明显累了,想出去走走甚至躺一会;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大不相同,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学习强度,都会延长、增强;很多孩子上幼儿园时,一生病就不用去了;但如果上了小学还总是生病的话,就要耽误功课了;因此上小学前,家长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减少疾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应该带领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做到能坚持听讲45分钟而不感到疲劳;另外,入学前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第三步:能力准备集中注意力小学一年级老师最头疼的事,莫过于新入学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幼儿阶段的注意力,主要是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指向老师;针对这一变化,从幼儿园大班起,老师和家长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水平;如果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座位上坐不住,随时都要走动,他们上小学就会十分困难;其实,注意力的培养,从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开始了;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静坐做事训练,让孩子学会专注;比如,让孩子静静地玩积木,玩的时候,家长不要以任何形式干扰孩子,直到他自己转移注意力,丢掉积木;很多时候,家长或老师会无意识地打断正在投入玩耍的孩子,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一长,孩子注意力就难以集中了;第四步:习惯准备在家吃早餐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孩子还可以午睡;而上小学就要严格遵守小学的时间安排;因此,家长要提前1年,了解小学的作息安排,并以此时间为标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吃早饭、洗漱等生活习惯;同时,要知道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书桌及铅笔盒等;同时,在饮食习惯上,孩子需要从在幼儿园吃早餐过渡到在家吃早餐,因此家长需要为此付出更多努力;时间要固定,让孩子养成定时早餐的习惯;第五步:物质准备文具别太多物质准备是指为孩子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像书包、文具盒、尺子、铅笔、橡皮、彩笔等;家长在准备时,不用过于追求样式和数量,够用就行;如铅笔,可准备3支HB型即可;家长要向孩子介绍各种学习用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特别是橡皮的用法,告诉孩子不能过于依赖橡皮,应该想好了再写;另外,还要让孩子懂得爱惜所有学习用品;同时,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应一切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人生有两次真正长大的机会,一次是成为父亲,一次是失去父亲;成为父亲,开始你对家庭肩负责任,对未来挑起重担;失去父亲以后,你所依赖的人走了,你的担子更重了;”朱永新说,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但是,如果父母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父母也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朱永新说,我们常常看到不少一年级孩子的父母,跟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就拜托给你了”,似乎意味着孩子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教育,甚至餐桌上的一句话都会折射在孩子的心理上;朱永新总结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第一个是望子成龙;“望子成龙没有什么不好,哪个父母不这样”朱永新说,问题出在标准上;大家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用的却是同一个标准,即哈佛的标准、北大的标准、清华的标准,其实就是分数的标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你做第一,别人就做不了,几十个人就拼一个第一,那不是在互相残杀吗”朱永新说,“事实上这个方向就错了;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有成为他自己,他才能生活得幸福,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很多父母亲就用唯一的分数标准“压榨”孩子,最后,孩子生活中留下的只有悲伤;父母要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最合适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第二个是重智轻德的功利化;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是一卷遮百丑:只要分数好,其他都可以做手脚;在家里只要孩子考得好,奖励就来了,甚至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其他的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好书借给其他的孩子;孩子渐渐地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只关注自己,甚至对家人都不关注,“这样的孩子能走多远呢如果教育不关注人的品格发展,这样的教育肯定走不远;”朱永新说;第三个是家长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朱永新指出,现在大多数的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后,就没有成长的动力了,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在职场打拼已经够累了,回到家里又要做家务,没有精力和孩子一起成长,“而这样恰恰使孩子无法成长;”朱永新讲起去年7月在山东淄博遇到的一个爸爸的故事;这个爸爸是个企业家,工作非常忙,很少在晚上11点之前回家;后来孩子所在的学校参加了新教育实验,老师要求每天晚上进行亲子共读;为了跟儿子共同完成这个作业,这个爸爸减少了应酬,每天晚上8点钟回家,讲故事给孩子听;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各方面的进步都非常明显;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后,爸爸也受到了激励并在亲子共读中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乐趣,于是他们共同坚持,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一起读了165本书;“只要你给孩子播下善良的种子,经过漫长的岁月,这颗种子就会慢慢发芽;”“好父母不应把教育孩子当做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应该当做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乐趣和享受;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绎教育的精彩;对于父母来说,要进入童年的“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父母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门的人;”朱永新说;教育,从家庭开始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邀请我好几次,一直没有机会来;这一次来,果然让我很感动,那么多的人对家庭教育都非常关注;我的演讲题目是教育,从家庭开始;我讲三个主题:第一,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二,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第三,阅读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第一、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一,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从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第三个就是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健康成长离开学校工作了,走进职场,这是人生的第四个场所;在职场里面要拼搏、要晋升,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在职场里累了,回到家里还可以倾诉;所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第二,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们知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从来没有把儿童当人来看,包括到今天,我们依然很多人还没有把儿童当人来看;真正地发现儿童、把儿童当人来看待是从文艺复兴以后,开始尊重儿童,尊重人的地位;特别是自从有了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我们必须要尊重儿童、爱护儿童;但是,有了儿童宪章,我们就真正把儿童当儿童了吗也没有,更不要说把他当独立的人了;托尔斯泰曾经说,孩子自出生到5岁的这段年龄期内,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这个观点很有意思,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说明孩子在5岁前家庭教育的意义;第三,家庭是真正的人诞生的摇篮;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有谁携手带路,周围的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的;第四,家庭之路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然而,做父母却不要任何培训,也不需要证就可以自行其道了;实际上,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到养育方式,从知识的学习到人格的养成,是一门大学问;但是,我们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就可以做父母,就可以对孩子发号施令了;如果一个国家这样的"司机"充斥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个国家一定是危险的;我非常敬佩俞敏洪先生,新东方虽然是从外语培训开始做起来的,但是每年拿出几百万支持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像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这样的公益机构太少了,国家应该大力推动、培养、支持这样的父母教育机构,让全社会所有的父母都有机会得到最可靠的、最科学的资讯和最有效的帮助;第五,家庭教育方向的不一致使儿童无所适从;现在的家庭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和前面一个观点是有联系的,因为父母的教育观点不一样,父母和爷爷奶奶的也不一样;现在是一个孩子有一对父母,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于还有更年长的人,他们整个教育方向经常不一致;第二、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第一,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其实,人的成年阶段最具挑战性、最复杂的工作,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任务;很多父母亲以为他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包括在餐桌上的每一句话,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通常,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因为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他们很容易犯错;第二,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一: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值;所有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存在的理由,所有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然而,现在我们的教育用同一个标准,即哈佛的标准、北大的标准,以及分数的标准,这个方向就错了;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有成为他自己,才能生活得幸福,潜能才能得到发挥;第三,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二:重智轻德的功利化;现在,我们是一"卷"遮百丑;只要考试分数好,家里的奖励就来了,甚至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其他的孩子;这样,孩子渐渐地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只关注自己,甚至对家人都不关注;这样的孩子能走多远呢如果教育不关注人的品格发展,这样的教育肯定走不远;第四,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三:宠爱或冷漠的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宠爱、过度关心、过度照顾,造成了很多长不大的孩子;前不久我还看到一位寄宿中学生,每个星期寄一个脏衣服邮包回家,或者说爸爸妈妈两个星期到学校来一趟,做一次保姆;另一种则是极其冷漠,对孩子不闻不问;第五,好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如何少犯、甚至不犯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门的人;这句话其实也是说:培育孩子,是父母再次成长的一个过程;好父母不应把教育孩子当做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应该当做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绎教育的精彩;今年7月在山东淄博召开的第12届“新教育年会”上,一个企业家讲了自己的故事,我很感动;他说,新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求亲子共读;我们孩子的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晚上必须要给孩子讲故事,以前我每天晚上不到11点不回家,自从我的孩子到了常老师的班以后,我每天晚上8点必须回家;干什么讲故事给孩子听;只有给孩子播下善良的种子,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个种子才能发芽,播种什么才能收获什么;第三、阅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前不久我出版了一本小书我的阅读观,对阅读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包括序言改变,从阅读开始,第一章“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第二章“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第三章“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没有真正的教育”、第四章“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和第五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大家可以去看看;第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很多人都以为身体成长了,精神自然就会成长,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对于每一个个体,精神的成长都需要重复他们祖先的故事,人类几千年伟大的思想和智慧在在最伟大的著作里面;当你不读它的时候,那些东西就是废纸;只有你读它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拥有它;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和品位;第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不是个体的行为,阅读和民族是有关系的;我们一直呼吁要建立"阅读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包括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当一个民族拥有共同思想和财富的时候,才能真正形成共同的价值;第三,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应该成为会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应该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是图书,阅读是最美好的事情;第四,不做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不少家庭貌合神离,看起来住在一个屋檐下,吃的是一锅饭,但是精神上没有走到一起;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所以,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第五,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人的一生都是围绕童年展开的;童年见识真善美越多,他心中的真善美越多,他就会成为真善美的人;那真善美在哪里呢它就在童书里;人生前14年读的书,对人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很多作家、心理学家都有充分认识的;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一卷遮百丑,只要分数好;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在一次家庭教育论坛上进一步指出,人生有四个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场所是母亲的子宫,胎儿在那里吸收母亲的营养,感受母体的气息,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所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场所是家庭,人的第一声啼哭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人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来进行的,因此家庭是人离开母体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第三个是教室,要缔造完美的教室,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过,孩子从教室、学校离开还是要回到家庭;第四个场所是职场,人在这里要拼搏,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职场累了还是要回家;“所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港湾,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家庭教育确实重要,但是“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发现为什么儿童的秘密没有被发现“如果被发现了的话,我们的教育不会如此;”朱永新说,儿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对儿童的喜怒哀乐、儿童情感的形成、习惯的形成,儿童时期对人一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科学研究还没有到达能够揭示儿童秘密的时代;因为教育科学的两大基础——生命学和心理学还没有成熟;朱永新介绍,托尔斯泰曾经说,孩子自出生到5岁,在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摄取的,要比他5岁之后所摄取的多许多倍;这就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了5岁前家庭教育的意义;“童年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期,而是一段真正的、独特的、光彩夺目的、不可再现的生活;”朱永新说,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童年本身就是人非常重要的时期,人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是仅仅为今后一个时期作准备的,童年本身对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孩子进学校以前,其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甚至于价值,都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只是起到改造和进一步校正的作用,进一步帮助孩子成长;家庭教育方向不一致使儿童无所适从要考驾照才能开车,这是一个社会常识;“然而,做父母却不要任何‘证’就可以了;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100倍、1000倍”朱永新说,一个孩子从生理到心理再到养育方式是一门大学问;“但是,我们竟然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就可以做父母了,这不公平;”确实,如果一个社会到处都是无证驾驶的司机,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危险的,如果父母都没有经过培训,那么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少弯路要走,在教育上“走弯路”对一个孩子的一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危险的;正因为我们的社会缺少对父母的培训,因此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家庭教育方向的不一致;“家庭教育方向不一致使儿童无所适从;”朱永新说,由于过于关注成绩,现在学校的教育功能正在弱化,如果家庭教育的功能再不强化,那么,“这个社会和孩子就真的很危险;”。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七大准备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七大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5629f85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0.png)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七大准备幼升小是每个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人生使命的变化由玩到学、学习环境完全陌生、学习内容由游戏活动到知识技能、学习方式由观察操作到记忆读写、教师不再全天候呵护、必须在家吃完早饭再走、中午没有了午睡这些变化,孩子如何面对?作为家长,您不妨这样来帮助他。
一、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不妨:向孩子介绍学校历史及现状,言语之中充满怀念、向往、自豪和期望之情,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到学校参观,最好带他参观小学,让他亲身体会一下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顺便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请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
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几个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二、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准备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须注意的事项,近年来校园事故的频繁发生表明: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游戏安全。
小学活动器戒高而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呵护在学生左右,所以一定要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不要扔石子、玩木棍。
接送安全。
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距校门50米处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
上学、放学路上安全。
家长提前带孩子往学校步行几次,每次重复讲关键地点路标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孩子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牢记“放学就回家,不和陌生人讲话”的原则。
幼小衔接的6大准备
![幼小衔接的6大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cdae3ca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9.png)
幼小衔接的6大准备1、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
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
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
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
除了在物质丰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
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3、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思考的能力。
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
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
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多的孩子。
所以,做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果。
2)阅读的能力。
阅读能使孩子接触并掌握大量的祠汇,提高其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幼儿学习。
教育部颁布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教育部颁布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cf5a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8.png)
教育部颁布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教育部近期颁布了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旨在帮助家长和学生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孩子们平稳过渡到新学校环境。
以下为主要内容: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应理性对待孩子的升学问题,不盲目追求名校,而是注重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兴趣爱好。
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园生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促进学生适应新环境学生进入新学校后,家长应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学习方式和规章制度,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适应新环境。
同时,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参与课外活动,培养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家长应督促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此外,要引导孩子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适量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还要教育孩子遵守校规校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等。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应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情况。
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社区活动,与其他家长加强交流,互相支持和分享教育经验。
家校合作是促进孩子全面成长的重要保障。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入学前后适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对于出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扰,要耐心倾听,及时寻求专业机构和学校的帮助。
同时,要积极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自身的情商,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以上是教育部颁布的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广大家长和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和引导,为孩子的顺利入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要上一年级了,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孩子要上一年级了,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ccfb22ffa2161479161128b7.png)
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衔接时期。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从幼儿园到入小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考验。
入学了,孩子能否由家中的独苗苗成为学校集体生活的一份子、能否适应从嬉闹的游戏生活进入学习状态的转变、能否理解消化老师的授课内容、能否适应学校的规章纪律……无数的担忧在家长们脑子里打转,于是无数的入学准备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确实,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
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一、做好入学前的学习适应准备1.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
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
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
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
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特别是入小学后,心理活动要求增高,因此,家长要在观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综合力、分类力、判断推理力几方面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
如解答应用题“河里有一群鸭子,游走了三只,还剩三只,原来河里有几只鸭子?”孩子都能回答出6,但是具体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些孩子就会说“减法”,“6-3=3”。
这就是孩子在思维中的障碍,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变化前后的关系。
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知道的数,什么是不知道的数,帮助孩子理解“谁与谁比,知谁求谁,谁大谁小”的关系,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凡知识型的内容,都有孕含着智力活动的要求,家长如果能在智力要求上把握契机,那么孩子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智力也会较好地准备。
切不能孩子提出问题后,父母只回答结果不讲过程应付了事。
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家长与孩子需要准备好
![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家长与孩子需要准备好](https://img.taocdn.com/s3/m/86d9170dc8d376eeafaa31d8.png)
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家长与孩子需要准备好一、心理上的准备1、家长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
如果以后是孩子自己独立上学,家长可以让孩子熟悉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再告诉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切忌在路上边走边玩,如玩球、追逐等等。
可以让孩子单独走几次,家长暗地里进行观察,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掌握了独立上学的能力。
2、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学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图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孩子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3、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
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老师将要教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做作业时仔细读题目;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
二、生活上的准备1、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2、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
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让他重复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了。
3、开学后,教会孩子能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孩子能带齐学习用具,免得孩子上学时家长成为经常送学习用品的“钟点工”。
幼儿园进入小学应做的准备
![幼儿园进入小学应做的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6e59b7fb03d8ce2f016623cf.png)
幼儿园进入小学应做的准备一、心理准备,尽快适应新角色。
1、增强对学校的好感。
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相比有什么不同.2、学习和游戏不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必须的,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坚持性),让孩子自觉地努力学习。
二、用品准备,激发孩子的兴趣。
学习用品要用起来简单、方便,造型简洁。
三、行为习惯准备-—培养孩子好习惯1 学会倾听。
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听完能复述、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平时与孩子讲话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先听完再发言.你自己听孩子讲话也是一样,孩子要给你说什么,你等他说完了你再说。
你对他的尊重、礼貌他会有感受,这样潜移默化,他就慢慢养成倾听的习惯了。
2 注意力的培养经常安排孩子做需要集中注意的事情,首当其冲的有意识就是要训练孩子能够静下心坐得住。
在此期间,孩子不能做其他任何事情.如果要喝水、上厕所之类的,先解决,再开始计时.时间从二十分钟逐渐延长。
这样渐渐与课堂的40分钟接轨。
3 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汉字笔顺4课间活动有序。
指导孩子下课以后,赶快收拾好上一堂课的课本用具,准备好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品;然后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打打闹闹;需要上厕所的,抓紧时间先上厕所;还有时间,可以舒展舒展身体各部位,走一走,跳一跳,但不要剧烈运动,以免上课以后长时间不能静下心来。
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
6积极锻炼,有个结实健康的身体。
进入小学是以学习为主,孩子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紧张的智力活动,平时必须要让孩子多活动,积极锻炼,预防疾病,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能愉快、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7 学会交流,大胆表达。
(1)认识新朋友,跟同学分享,互相帮助。
(2)有问题及时讲(衣服不小心湿了,实在憋不住要去厕所,身体不舒服,发烧肚子疼,和同学有矛盾了等。
)四、知识准备1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要入学,父母先准备
![孩子要入学,父母先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cb36aa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5.png)
孩子要入学,父母先准备孩子即将面临入学的时刻,对于所有父母来说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刻。
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父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是物质上的准备,更是心理上的准备。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孩子要入学时,父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父母需要做好物质准备。
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购买学习用品、校服、鞋袜等日常用品。
家长应该提前了解学校的校服要求,包括颜色、款式等,然后和孩子一起去购买,让孩子在入学前就能适应学校的制服规定。
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准备工作不仅能够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学校生活,还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父母还需要做心理上的准备。
孩子即将进入学校,这意味着他们要独立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适应一个全新的生活节奏。
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也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尽量放开手去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
在孩子即将入学时,父母还需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支持与关爱。
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能够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家长也需要注意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逐渐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父母还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入学后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
首先要教导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让孩子知道学习与休息的平衡。
制定好的学习计划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
在生活规律上,父母也应该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定时作息、合理饮食等,这都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还需要预防并解决孩子可能面临的问题。
入学后,孩子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等。
对于这些问题,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并及时予以帮助。
如果孩子在学校遇到了同学之间的矛盾,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适当的解决建议,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
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规范
![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85899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4.png)
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规范1.当天晚上准备第二天上课所需要的书、本、学具和文具,规整地放到书包里并放在固定的位置上。
2.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事有病要请假。
3.早晨到校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温习功课或检查作业,看课外书,不打闹、喧哗。
4.上课预备音乐响后,有秩序地走进教室。
上课起立时不碰响桌椅,向老师问好。
5.上课坐姿要端正,写作业时要做到“四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远,两肩成一水平线。
6.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问题,不东张西望。
7.发言要举右手,不抢答,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说完整话;其它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听,认真想。
8.上课使用书、本、文具时,要轻拿轻放,不要弄出声响。
9.测试时不交头接耳,不偷看答案,认真答题。
10.按要求做作业,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洁净,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改错时先把橡皮擦干净,再擦错字,然后再改。
11.读书时姿势要端正,不伏着、躺着看书,诵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
不唱读、抢读和喊读。
12.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东西,后上卫生间,再做游戏,课堂不打闹。
13.爱护书本文具,不在书本上乱写乱画,不丢页折角,不咬铅笔,不乱撕作业本。
14.认真做好早操、眼保健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15.爱护公共财物,不在桌椅上削铅笔,不在桌面上刻写涂画,保持桌面抽屉干净。
16.穿戴要整洁,不穿背心、拖鞋进校,少先队员上学要佩戴红领巾,升旗、节日重大集会要穿校服。
17.保持手的卫生,常剪指甲,常洗头洗澡、换衣服。
18.不带零食进校,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
19.值日生扫完地要关好窗户,倒垃圾要到指定的地点。
20.不玩泥沙、石子,不拿竹棍扫把追打。
21.不随地大小便,上卫生间后要注意卫生,用后要洗手。
22.上下楼梯靠右行,几个人不并排行走,不勾肩搭背。
23.集会排队进出场,不前推后拥。
放学要排好路队走整齐。
24.不攀栏杆,不向窗外抛杂物,泼脏水。
小学学生一日常规
![小学学生一日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2cf9c8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b.png)
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一、起床1.按时起床,整理好床铺,整理好个人卫生,吃好早饭。
2.着装得体,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队干部要佩戴标志,路队长带好路队牌。
学校规定每周一升旗仪式必须穿校服,(如有集会、听课等活动时;听通知穿校服)。
3.检查学习用品,做好上学前的准备工作,上学时要和家长说再见。
4.不逃学,不旷课,有病有事要请假。
二、入校1.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时时要讲普通话。
2.按规定时间入校,不准早来不准迟到。
值日生每天提前20分钟到校打扫卫生,预备铃前必须打扫完毕。
下午根据四季作息时间调整,如果特殊学生切实需要早到校,家长必须向学校提交早到申请,经安全办批准后方可早到校。
非值日生在教室内认真读书,如果老师没到教室,值日工长要组织好学生的晨诵午练。
3.按国家法律条文规定,未满十二周岁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下学。
结合我校实际,在校生一律不准骑自行车上学、放学。
4.上学路上,遵守交通法规,按交通信号过马路,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不在公路边上玩耍和追逐打闹,不准私自横穿马路。
5.到学校附近时,南北两路同学一定要自觉排成一队,沿学生通道列队入校(站队放学),北路的学生如果人多可以排成两队。
过马路的同学要在家长或交警护送下过马路,然后迅速进入学生通道列队入校(站队放学)。
校门口共有三条入校黄线,学生要注意沿线行走。
6.进入校门后,东教学楼的同学自觉沿着右边的线行走,西教学楼的同学沿着左边的线行走,直到自己教室门口或楼道口再拐弯,中途不准下队,不准提前拐弯。
7.家长不准接送学生到校门口,家长的车辆要在学校门南北两个规定的学生接送点停下,孩子下车后,立即融进入校的队伍,沿专门的学生通道进入学校。
家长及车辆不准在学校门口逗留。
8.自己乘坐公交车的同学要排队等候上车,在公交车上主动投币或刷卡,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
9.入校后要迅速回到教室进行晨诵、午练,不准在操场及楼道内乱跑乱闹。
孩子要入学,父母先准备
![孩子要入学,父母先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d29b11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1.png)
孩子要入学,父母先准备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事情。
当孩子到了入学年龄,父母就需要做好准备,为孩子的入学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为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就孩子入学前父母需要准备的事项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父母。
第一,心理准备。
孩子入学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而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项需要做好准备的大事。
父母需要充分的心理准备孩子将要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在孩子入学前给孩子做好解释和引导,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父母也需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压力。
第二,选择合适的学校。
在孩子入学前,父母需要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
选择学校时,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设施以及学校的教育理念。
父母需要前往学校实地考察,并和学校的老师、家长交流,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
只有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利。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入学前,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逐渐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整理书包、洗漱等,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这对孩子在入学后的生活将大有裨益。
第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孩子入学前,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团队合作和个人交往的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这对孩子入学后与同学、老师的相处和交流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给孩子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知识启蒙。
在孩子入学前,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知识启蒙。
可以适当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学校生活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第六,保持家庭的和睦氛围。
在孩子入学前,父母需要保持家庭的和睦氛围。
可以多陪孩子多做一些家庭活动,增加亲子间的感情交流。
家庭的和睦氛围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应对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孩子上小学前必须做好10个准备
![孩子上小学前必须做好10个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0a2e671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8.png)
孩子上小学前必须做好10个准备准备一:社交技能孩子上小学后,将会有更多的社交机会,因此在上学前必须做好社交技能的准备。
孩子需要学会与别人交流、分享、合作以及解决冲突等。
父母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尊重他人,学会与别人分享和合作。
准备二:基本的自理能力孩子上学后,将会独立面对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上厕所、穿衣服、洗手、吃饭等。
因此,在上学前,孩子需要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
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穿脱衣服、洗手和上厕所等生活技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准备三:语言和沟通能力语言和沟通能力是孩子上学前必须具备的能力。
孩子需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需要学会听懂别人的意思。
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绘本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准备四:阅读习惯阅读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上学前,孩子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父母可以给孩子读故事书,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和重要性,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准备五:数学基础数学是孩子上学后必修的科目之一,因此在上学前,孩子需要掌握一些数学基础,如数数、认识数字、认识图形等。
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孩子学习数字和图形的概念。
准备六:大运动和小运动技能上学后,孩子需要进行很多体育运动和手工艺活动,因此,孩子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大运动和小运动技能。
大运动技能包括跑步、跳跃、爬等,小运动技能包括剪纸、画画、拼图等。
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跳绳、游泳、画画等,让孩子掌握这些技能。
准备七:注意力和集中力孩子在上学后需要面对更多的学习和考试,因此需要有良好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安排各种任务和活动,如益智游戏、拼图等,让孩子逐渐养成注意力和集中力的习惯。
准备八:情感管理能力情感管理能力是孩子上学前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
孩子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愤怒、沮丧、失落等,并学会对别人的情绪做出正确的反应。
父母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小学新生入学准备流程
![小学新生入学准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a640e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3.png)
小学新生入学准备流程为了让您的孩子顺利完成小学新生入学,我们为您提供了以下详细的入学准备流程。
请根据流程提示,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一、了解学校信息1. 了解学校的性质、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交通情况。
2. 熟悉学校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关注学校动态及入学相关信息。
二、准备入学材料1. 身份证明:户口簿、身份证、出生证明等。
2. 户籍证明:户口簿复印件、家庭关系证明等。
3. 居住证明:房产证、租赁合同等。
4. 疫苗接种证明: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到当地卫生部门开具疫苗接种证明。
5. 学历证明:幼儿毕业证书、学历证明等。
6. 其他材料:如获奖证书、特长证明等,如有则提供。
三、进行网上申报1. 登录学校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根据提示进行网上申报。
2. 准确填写相关信息,上传所需材料扫描件。
3. 申报成功后,耐心等待学校审核。
四、参加入学面试1. 面试时间、地点及要求,请关注学校官方通知。
2. 陪同孩子参加面试,确保面试过程顺利进行。
3. 面试结束后,等待学校录取通知。
五、办理入学手续1. 收到录取通知后,按照学校要求携带相关材料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2. 领取入学通知书、学生证、校服等物品。
3. 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分班情况及后续安排。
六、参加新生家长会1. 家长会时间、地点及要求,请关注学校官方通知。
2. 参加家长会,了解学校教育理念、教学安排及家校合作事宜。
3. 与老师、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
七、准备学习用品1. 根据学校要求,购买学习用品,如文具、书包、课本等。
2. 准备校服、鞋子等日常生活用品。
3. 协助孩子整理学习空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八、培养良好习惯1. 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
2.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营养均衡。
3. 引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安全教育1. 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2. 教授孩子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关注网络安全。
小学入学必备条件
![小学入学必备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6ba10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a.png)
进入小学就读需要具备的31条能力清单孩子上小学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进入小学,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并努力待下来。
那么,孩子上小学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有哪些呢?课堂常规1.能够区辨上下课铃声孩子要能够清楚,上课铃响时需要归位;下课铃响时可以离开座位。
2.能够懂得上下课礼仪比如:当老师说“同学们好”,孩子能跟其它同学同步起立并回答“老师好”。
3.能够待在指定区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直接影响到我们孩子是否可以顺利待在学校。
所以,在开学前,家长需要训练孩子的安坐能力,给他做一些独立功能,例如:手工、写字、看书等。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孩子的安坐能力最开始只有五分钟,我们开始训练他时,目标可以定在8分钟左右,然后慢慢延伸,最终至40分钟。
4.能够关注主要人物或者跟随指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目标,我们希望孩子百分之百关注及跟随指示,但其实这十分困难,因为一般发展的孩子也很难做到,因此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塑造他的参与比例。
5.集体指令的跟随常见的指令有:起立、坐下、排队、翻书、举手回答问题、传递东西、向前看,男女生排队、跟我读、齐读等6.集体技能(眼保操、课间操、升国旗等)7.关注同伴、模仿同伴的能力适应新环境小学布局和幼儿园不一样,所以孩子对于小学环境会有陌生感。
因此,我们需要把与孩子息息相关的场景罗列出来,比如:校门、教室、楼梯、饮水处、卫生间、餐厅(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学楼、操场、科技馆等,最好可以实景拍照,让孩子提前熟悉。
自理的能力1.能自己喝水如果孩子能力比较好,我们可以考虑教会他使用学校的饮水机;如果孩子不能很快学会,我们可以给他准备水壶。
2.能完成上厕所的全部流程3.能独立洗手4.能自己穿/脱衣服5.可以自己处理个人及相关环境的卫生比如: 擦鼻涕、自己清理身上或者桌面的赃物、保持自己课桌区域的清洁等。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对卫生过于敏感的孩子,只要身上有一点点水,就会马上把裤子脱掉。
做好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
![做好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75381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c.png)
做好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在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结束后,孩子就要步入小学了。
在这最后学习阶段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具体怎么做呢?今天就来告诉你做好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
1. 加强孩子的信心。
关于马上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难度。
父母应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感到有趣而不是压力,培养他们对失败的忍耐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团队竞争能力和共存能力。
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正在成长,必须要学习更多技能,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2. 激发孩子上小学的兴趣,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
为了让孩子快乐地进入小学,父母要让孩子产生想要上小学、成为小同学的激烈愿望。
3.调整孩子的生活规则。
父母应该在孩子上学前两周开始调整他们的时间表。
专家说明,一般可以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睡觉,至少要确保10小时的充足睡眠。
中午,最好让孩子有50分钟的午睡时间。
为孩子建立一个稳定的作息制度,使孩子有时间观念,形成一种放松的生活节奏。
4.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说明,孩子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孩子的能力是容易发展的,如果过了最正确的训练时期,孩子能力的培养就特别困难了。
由此可见,为了培养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父母应该在关键时期训练孩子去做他们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
5. 为孩子们准备一个学习环境,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
家长可以建立一个独立学习的小空间,让孩子选择自己喜爱的台灯及其简单有用的学习工具(书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本、多格算术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爱上学习。
6. 培养孩子们听的习惯,通常在家多做"听'的游戏,看谁听的最准确。
让孩子听懂别人说话,不能心不在焉,要用心听。
同时,家长精心为孩子挑选一些合适孩子阅读的书籍,培养孩子热爱阅读、说话要看图片的习惯。
长期的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而且让孩子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
从幼儿园入小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
![从幼儿园入小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003081d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6.png)
从幼儿园入小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1、学习时间不一样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穿插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5~6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5倍,这是个很大的变化,婷爸认为很多孩子在这点上有所抵触2、生活制度不一样幼儿园强调一日活动的五交替,所以,活动动静、强弱得当,适合孩子的特点。
小学只有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据婷爸所知,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也才刚刚开始实施,而只有这些时候,才能让孩子动起来,所以,孩子一开始无法适应,自然就会坐不住3、(英语不过关!3写不出来了)活动形式不一样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强调孩子的动手操作,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计划严格实施,所以,以听和写为主,孩子就会觉得小学不如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不好玩,所以上课吵吵着要回幼儿园的就不奇怪了,呵呵。
婷爸每年都有不少这样的事例遇到4、师生关系不一样幼儿园里每个班级搭配两个老师,可以说是寸步不离。
可是在小学中,每节课都有课任教师,而且,有很多时间,教师是不在教室的,因此碰到了问题怎么办?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怎么办?这都得孩子自己去面对,去处理,不少孩子就茫然了5、要求不一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吃饭、玩好,长得白白胖胖就满足了,当然这是少数。
但一旦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优秀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那样要求,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因此,情绪受到影响另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
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哦,说错了,婷爸忘记了一年级是不留书面作业的,但没有书面作业并不等于没有阅读、想象等其它形式的作业啊,呵呵。
应该说,约有60%的学生能在开学一个月左右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明确表明喜欢上学,而其余的40%则存在不同的问题,有的孩子说:在幼儿园里可以玩很多游戏,可有意思拉,我喜欢幼儿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上小学前必须做好五个准备
第一步:心理准备
成长很自豪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在心理方面,家长要让孩子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
与孩子聊天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生及小学校的事情,告诉孩子上学的种种好处,比如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
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要多鼓励、赞赏孩子,并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
比如,家长可以说:“今天玩具收拾得真干净,真像一名小学生!”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从而产生羡慕小学生、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
入学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观一下小学,这样,入学后孩子的陌生感就不会太强烈。
家长要特别注意,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比如:“你再不听话,让小学老师来管你!”这样的话语,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不该有的心理压力。
第二步:体能准备
坐够三刻钟
乐乐开学就要上一年级了,为了适应小学生活,妈妈在暑假前带乐乐旁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
但是,妈妈发现,先不说能不能听懂,乐乐根本无法坚持坐够45分钟。
20分钟后,乐乐明显累了,想出去走走甚至躺一会。
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大不相同,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学习强度,都会延长、增强。
很多孩子上幼儿园时,一生病就不用去了。
但如果上了小学还总是生病的话,就要耽误功课了。
因此上小学前,家长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减少疾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应该带领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做到能坚持听讲45分钟而不感到疲劳。
另外,入学前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第三步:能力准备
集中注意力
小学一年级老师最头疼的事,莫过于新入学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幼儿阶段的注意力,主要是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
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指向老师。
针对这一变化,从幼儿园大班起,老师和家长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水平。
如果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座位上坐不住,随时都要走动,他们上小学就会十分困难。
其实,注意力的培养,从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开始了。
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静坐做事训练,让孩子学会专注。
比如,让孩子静静地玩积木,玩的时候,家长不要以任何形式干扰孩子,直到他自己转移注意力,丢掉积木。
很多时候,家长或老师会无意识地打断正在投入玩耍的孩子,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时间一长,孩子注意力就难以集中了。
第四步:习惯准备
在家吃早餐
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孩子还可以午睡。
而上小学就要严格遵守小学的时间安排。
因此,家长要提前1年,了解小学的作息安排,并以此时间为标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
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吃早饭、洗漱等生活习惯。
同时,要知道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书桌及铅笔盒等。
同时,在饮食习惯上,孩子需要从在幼儿园吃早餐过渡到在家吃早餐,因此家长需要为此付出更多努力。
时间要固定,让孩子养成定时早餐的习惯。
第五步:物质准备
文具别太多
物质准备是指为孩子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
像书包、文具盒、尺子、铅笔、橡皮、彩笔等。
家长在准备时,不用过于追求样式和数量,够用就行。
如铅笔,可准备3支HB型即可。
家长要向孩子介绍各种学习用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特别是橡皮的用法,告诉孩子不能过于依赖橡皮,应该想好了再写。
另外,还要让孩子懂得爱惜所有学习用品。
同时,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应一切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