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二】爆米花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二】爆米花匠
“嘭”的一声响后,白花花的爆米花冒着热气,从黑色袋子里倒出来,香飘四溢……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头巷尾常见的崩爆米花情景。
随着时代变迁,这种传统的爆米花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街头的爆米花匠也成为一个正在消逝的老行当。
那个时代,每到冬腊月农家闲暇的日子,爆米花匠每天用小推车拉着生铁铸造的爆米花铁罐和手摇鼓风机走街串巷,尤其活跃于乡村和城乡结合部。
那时偏僻的农村是没有爆米花加工厂的,只有爆米花匠担着的爆米花担子,一边是简易的炉灶和一个风箱,一边是一口黑漆漆的爆米花铁罐和一袋沉重的煤炭,担子上还吊着一个供匠人拉风箱烧铁罐时坐的小木凳。
那时候农村很穷,常常上顿不接下顿。
乡下的孩童,连正餐三顿都吃不饱,哪还有什么零食?逢年过节,孩子们口袋里才装有香喷喷的葵花籽、硬梆梆的炒豆和少量的爆米花。
每当炸爆米花的时候,爆米花匠用一个铁框支起铁罐,套好特制的布袋,安好支架和风箱,摆好铁火罐、扳子、钢管等常用器具,往还有火星的炉膛添上煤炭,呼呼地拉响风箱,通红的火苗便蹿出来。
爆米花的原料一般是玉米,少量富裕一点的人家也可以加工大米,大米加工的爆米花更好吃。
加工一斤两毛钱,一锅爆米花一次只能加工两斤左右的玉米。
在加工前放进糖精,爆米花又甜又脆,分外好吃。
大人们将装着玉米、大米的盆子袋子放到爆米花匠身边,按先后顺序排好队。
为了爆米花质量,一般都要将原料过称,少了不够量,多了爆不开。
爆米花匠将称好的玉米或大米倒进爆米罐后,坐在小木板凳上,左手摇风箱,右手摇爆米花铁罐,小心翼翼地查看爆米花罐手柄边的压力计。
在“吱吱”的响声中,爆米花铁罐在红红的炉火上慢慢转动,以期均匀受热。
铁罐受热产生的高压,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爆米花出罐时罐头和布袋常常是对着墙角,以免伤人。
大约五分钟,压力足够
后,爆米花匠一般会再次检查一下布袋口是否扎牢,确认后,吆喝小孩们躲开,孩子赶快手拉手跑到一边,用手捂住耳朵。
爆米花匠一手提着手柄,一手用钢管套住罐头开关,将爆米花罐放到套有铁皮和废轮胎的布袋外口,左手按稳手柄,右脚踏住罐下铁皮,右手用力一扳,嘴巴大叫“响啦——”。
孩子们一散而来,远远地看着。
随着“砰”一声闷响,白色的浓雾升起处,喷香雪白的爆米花便从铁罐中膨出,顷刻涌向布袋尾部。
袋子缝隙处,蹦出的爆米花溅得到处都是,孩子们便一拥而上,抓起地上的爆米花就往嘴里塞,主人也不生气,任由孩子们抓捡爆米花。
有些胆子大的公鸡母鸡,也跑来跟孩子们争抢爆米花吃……
改革开放后,农村包产到户,人们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农村渐渐富裕起来。
街上商店的零食逐渐增多,爆米花也不再稀奇。
这时爆米花手艺已经挣不了几个钱,没有人再做了。
如今,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几乎再也见不到爆米花的了,爆米花已成为快要消失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