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教育联盟金太阳联考2024届重庆高三12月历史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高三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前10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时代的河南西坡遗址中分布着面积很大的铲状房屋,其不仅位于整个聚落的中心,而且还有着特殊的设施和装饰方式。
此外,从墓葬的地理位置到下葬方式,再到随葬品的分配都呈现出很大的等级区别。
这些考古发现可说明当时该地
A.已出现国家形态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文明得到了发展
D.村落规模逐渐扩大
2.表1为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江西境内受封食邑成员简表(部分)。
此表可用来研究南朝刘宋时期
表1
时间食邑人封位(食邑地)受封原因食邑户数
永初元年(420年)刘穆之南康郡公肇基王迹,勋造大业三千户
永初元年(420年)刘义真庐陵王帝子三千户
元嘉九年(432年)沈庆之南昌县公伐逆定乱三千户
孝建元年(454年)颜竣建城县侯勤政二千户
泰始元年(465年)刘勔鄱阳县侯平殷琰叛乱千户
泰始五年(469年)刘淮安成王帝子三千户
A.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B.区域性商业发展状况
C.江西在南方政权的地位
D.宗法制对政治的影响
3.唐德宗时,回鹘曾因助唐平史朝义之乱,便恃功“不修蕃臣礼”。
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许咸安公主与之,回鹘可汗“礼甚恭”,并说“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
这一变化说明唐代
A.加强了对回鹘地区的管理
B.天下共主的局面促成国家大一统
C.注重与周边民族的交流
D.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中原王朝统治
4.南宋大多数时期,枢密院处于宰相的控制之下,“至开禧(宋宁宗年号,1205—1207年),以宰臣兼使,遂为永
制”。
据统计,在南宋王朝的150多年的时间内,三省长官和枢密使连续不兼职的时间仅十五六年。
这一调整
A解决了严重的冗官冗费问题 B.反映出专制皇权统治的衰落
C.有利于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
D.是重文轻武政策破产的标志
5.19世纪初,洋钱在中国普遍用于缴纳赋税、日常开支、书画金石交易、金融流通等领域。
1822年,朝
廷饬令广东督抚与海关监督严行查禁白银出洋。
这一消息传到江南,被演变为官方禁用洋钱的谣言,
洋钱价格随之大跌。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外民间贸易仍有发展
已外来货币干扰中国商品市场
C.民间贸易冲击清廷统治
D.闭关自守政策已被朝廷放弃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向广东地方官员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颁布告示允许华人出洋。
《北京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确认了华人出洋的合法性,并对《大清律例》进行了修改。
这表明当时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英法侵华促进了中国现代化
C.清廷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政府缺乏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7.1896年5月,总理衙门奏准《严定教案处分章程》,开宗明义地写道:“传教既载在条约,则地方官均
有保护之责。
每遇教案,各国使臣援约相待,迹近要挟,几于无可收拾……若非严定章程,不足以示惩儆。
”这一章程的制定
A.缓和了中外之间的关系
B.增强了地方政府责任感
C瓦解了民间的抵抗意志 D.易于激化基层社会矛盾
8.1912年年底,民国政府初步拟订《商会法》草案,准备取消原有的各省商务总会,遭到当时商界的反
对。
1914年正式颁布的《商会法》仍规定取消各省商务总会,后由于商会和商界的坚决抵制,民国政府最后不得不作出让步。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
B.南京临时政府政策受到抵制
C.资产阶级的权利意识
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9.表2所示为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公债发行情况(单位:元)。
这些债券的顺利发行
表2
A.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
B.体现了苏区群众对红色政权的支持
C.解决了根据地生产的困难
D.保证了根据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10.表3所示为1988—199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及内容。
这反映出当时
表3
时间法律法规文件改革内容
198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若干问题的规定》
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2年《国务院批转经贸部、国务院生产办关于赋
予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有关意见的通
知》
赋予大中型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修订)以国际通用的《协调制度》为基础编制税则
目录;自主降税
债券名称发行时间发行定额利率偿还期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1932年7月60万年息1分半年湘鄂赣省短期公债1932年12月5万年息1分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1933年7月1日15万年息1分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收买谷子期票1934年4月4万无息4个月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拉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在为加入世贸组织进行准备
D.改革开放决策正在深入推进
11.有学者指出,“正是希罗多德,第一次广泛地讲述了真正的东方故事,并且在把东方的故事和传奇传播到西方、
传播给我们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6世纪中期,更多的希腊旅行家对古代东方诸文明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据此可知,当时的希腊文明
A.注重周边交往
B.源于东方文化
C.在交流中发展
D.具有多元特征
12.表4所示为欧亚大陆文明与美洲古代文明关键性节点发展的比较。
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表4
欧亚大陆美洲
两河流域英格兰中国安第斯山区中美洲
动物的驯化公元前8300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7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
年
广泛使用金属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1000年—
文字公元前3000年公元43年不晚于公元前150
0年
——
A.地理环境决定区域文明
B.经济水平影响文明程度
C.世界文明发展有差异性
D.欧亚文明优于美洲文明
13.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认为不应该把立法权授予相互牵制的两院;汉密尔顿则认为立法机关如果
是全由选民代表构成的一院制,就会存在部分人侵犯部分人权利的行为,因而必须有一个可以牵制的参议院对
众议院进行有效牵制。
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
A.选民的资格
B.权力的制衡
C.司法的独立
D.国会的构成
14.1925年,在英国控制的下苏丹散纳尔大坝建成,5年内曾使苏丹植棉面积从6万埃亩增加到30万埃亩,原棉出
口量从0.83万吨猛增至3.04万吨。
1929年英国议会出台了《殖民地发展法》,规定每年由英国提供100万英
镑基金,用于殖民地发展工农业。
这一举措旨在
A.推动苏丹地区的开发
B.缓和殖民地的反抗
C.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
D.加快资本原始积累
15.表5所示为1862年至1908年成立的部分国际商品交易所。
这些国际商品交易所的成立反映出
表5
时间所在地类型
1862年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
1862年英国伦敦有色金属交易所
1870年美国纽约棉花交易所
1882年美国纽约咖啡交易所
1908年英属印度加尔各答黄庥交易所
A.美英争夺殖民霸权
B.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张
C.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D.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南宋淮东转运副使虞俦指出,淮东钱法屡变,致使币制不被民众信任,货币流转不畅。
解决之道在于“事体既定,不可复有纷更”,如“四川铁钱、钱引行之二百余年,公私流通,未有议其为不便者,良由事体素定,民听具孚故也”。
以北宋交子的流通为起点,纸币登上了历史舞台。
进入南宋后,作为交子继承者的钱引继续行用于四川,朝廷又在不同地域内长期并大量地发行东南会子、湖北会子、淮南交子等多种纸币,使纸币流通基本遍布南宋全境,对国计民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摘编自王申《理想模型:南宋货币议论中的北宋交子形象》材料二
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熊希龄在1913年10月向袁世凯提议由财政部派监理官前往各省分驻官银钱行号监视包括纸币发行在内的一切业务,并由财政部拟具《各省官银钱号监理官章程》。
北洋政府制定了很多推广中国银行纸币的法令措施,1913年还专门颁布了《中国银行兑换券暂行章程》,规定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完纳各省钱粮赋税,发放官俸军饷等,一律通用中国银行兑换券,如有拒不收受及折扣、贴水等,从严取缔。
中国银行纸币很快树立了良好信誉,发行量迅速增加,从1912年的106万元,增至1927年的1.59亿元,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中资发钞银行。
——摘编自石涛《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演变研究》
材料三
当时主持国家经济工作的陈云于1950年10月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去一年财政和经济工作的状况》,指出:“统一现金管理办法,是把所有属于政府的但是分散于各企业、机关、部队的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集中调度,这就不但避免了社会上通货过多的现象,而且大大增加了国家能够使用的现金。
”后来,他又在《加强财政、金融和投资的管理》一文中提出:“建立决策制度,实行预算审核,加强投资的计划性,实行进一步的货币管理。
”
——摘编自孟建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我国主要的货币理论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虞俦货币政策的主张,并归纳南宋时期纸币获得信任的表现。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纸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云要求统一现金管理的缘由。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货币政策变迁的认识。
(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16世纪的时候,几乎任何一个新教教派的出现,都要依靠刀剑来求生存,都要通过一番血与火的洗礼。
不同的教派之间经常出现兵戎相见的情况,互相之间视同仇敌,不共戴天。
这种不宽容的现象尤其存在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
在各类新教派之间,同样也是相互指责,甚至诉诸武力。
因此,宗教改革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各教派之间的偏见和仇恨,彼此都缺乏宽容精神,从而导致了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
到了16世纪的后
半叶,欧洲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德意志北部的诸侯和北欧诸国基本上都改信了路德教,英国确立了安立甘宗的国教地位,瑞士、荷兰等地成为加尔文教的天下,法国西南部地区的封建贵族们也信奉了加尔文教。
—摘编自赵林《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材料二
1648年战争的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对宗教问题的规定是,以1555年的协定为基础确定教派的法定状况和占有条件;皇帝和帝国被取消充当宗教事务的仲裁当局;重申了“教随国定”的原则;等等。
和约的规定把教派运动固定在已经达到的状况,反映了缔约者尽可能把宗教争执从政治事务中排除出去的努力。
17世纪40年代后,宗教宽容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大多数人已经厌倦了宗教之间无休止的辩论和战争,科技发展和经济利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宗教观念淡化;更多的宗教派别由宗教迫害转向宗教宽容,如英国清教和安立甘宗的和解。
——摘编自刘晓飞《浅析16—17世纪宗教宽容在西欧的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将理性宗教的思想进一步推向深入。
他们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人类生活幸福作为宗教信仰的终极目标,而宗教理性即是推动信徒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上述目标,自觉摒除宗教蒙昧、狂热、专制等阻碍人类进步的因素。
——摘编自孙浩然《近代欧洲宗教宽容的起源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欧宗教战争频发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17世纪西欧宗教理性思想兴起的因素。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理性思想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5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
1950年7月21日政务院第四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决
定。
决定要求劳动模范代表应以生产模范为主,包括支援前线、恢复交通、护厂斗争等个人模范与模范
单位的代表。
7月29日成立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指出各地工农业劳动模范代
表名额中须包括私营企业部门的适当名额和妇女名额。
9月25日至10月2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
模范代表会议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张澜出席。
朱德主持开幕式,政务院副总理陈云致开幕词,毛泽东致祝词。
会议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大范围的宣传报道。
——摘编自姚荣启《精心筹备全国劳模代表大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写一段解说词。
(要求:围绕这一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字数控制在400字左右。
)
相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