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PPT)—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完美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假设]: 有人提出三种假设: 表中数据可知,1 kg胶基糖果中环七糊精的最大使用量为20.0 g,1 kg某胶基糖果中含环七糊精11.0 g,符合其使用标准。(5)正确的添加食品
添加剂有助于食物的保存,因此只要按使用标准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4. 碱+盐 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AlO2-与Al(OH)3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试题解析: 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③错误;稀释浓硫酸时放热将影响量筒的准确度甚至发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线状 由石蜡制作 D.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0mol·L-1的溶液中:Mg2+、NH4+、SO42-、HCO3-
①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可
观察到蜡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
②点燃蜡烛,可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 三层。你如何知道哪层温度最高: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约2s后取出, 发现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变化最大
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 层温度最高。
③将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 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 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⑴制作原料是什么? ⑵蜡烛的物理特性怎样?
颜色 状态 硬度 密度 气味 [分析二]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⑴蜡烛燃烧的火焰 ⑵蜡烛燃烧后会生成物什么?
活动与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对蜡烛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B
1mol·L-1的NaAlO2溶液和2.5mol·L-1的HCl溶液等体积均匀混合:2AlO2-+5H+===Al3++Al(OH)3↓+H2O 正确;
蜡烛 + 氧气
O2
蜡烛哪去了?是消灭 了、还是变成了其它 物质?若变成其它物
质?是什么物质?
蜡烛燃烧后生成 了二氧化碳和水
点燃
二氧化碳 +
CO2 H2O
讨论: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关注那 些方面?
1、关注物质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石 蜡能否燃烧、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否使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是否受热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燃 烧后生成什么物质。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 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微的观察和 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堂训练
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
知识回顾?
化学的研究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内容是什么?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化学
物质 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
研究方法
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科学
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1、发明化学器具; 2、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3、创造分离物质的方法。
炼 丹 设 备
中 国 古 代 的
底部淡蓝色。
石蜡有可燃性
②取一根火柴, 迅速平放在火焰 中,2S后取出。
火柴靠焰心部分 基本不变色而外 焰部分碳化变黑
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焰心三 部分,外焰温 度最高加热时 应用外焰
(二)对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用一干燥的烧杯,罩在 火焰上方,片刻,取下 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 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 石灰水振荡。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外壳:较硬 (2)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则其中CO2为________mol, CO占总体积的______(保留一位小数),混
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扑盖,隔绝了氧气,可以灭火。 7. 稀释浓硫酸时,先把水倒入容器中,后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设计并实验]:
(1)吹灭蜡烛 ,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A ,实验中发 现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白烟 不是二氧化碳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
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 水 和 二氧化碳。
4、实验探究题
65..([1无)②问水①硫⑤酸题③铜④检探验①水究的(2存)广在]口瓶:3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这白烟是什么呢? 7.A [解析] 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体45.8 g; 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钠的饱和
1-14

西方18世纪中叶的 化学实验室(1747年)
图1-13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一、化学实验的内容
实验探究
观察现象 科学分析
记录现象、数据、结果
做出结论(发现和验证化 学原理,并获得化学知识)
二、化学探究的过程与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进行实验 表达与交流
X
Y
Z
红色、固态、圆柱 2、点燃前 17.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解析】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 状,有轻微的气味 9.某化学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密闭容器中某一条件对A2(g) +3B2(g) 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1 L 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目为0.1NA
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不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由图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小。 [解析] (1)有机化合物必须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NaNO2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2)根据阿斯巴甜的化学式C14H18O5N2可知它是由 碳、氢、氧、氮4种元素组成的。(3)β-胡萝卜素化学式为C40H56,故β-胡萝卜素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40∶56=5∶7。(4)根据
(3)2NaOH+CO2 Na2CO3+H2O (3)2CO+O2 2CO2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3)水分和金属内部结构
4.B [解析] 灭火就是切断燃烧的条件。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可以灭火;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容易触电,应先切断电
C、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 源再灭火;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浇水可以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
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 的现象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 白烟
现象
结论
烧杯内壁有水 石蜡燃烧有 珠生成,澄清 水和二氧化 石灰水变浑浊。 碳生成。
有白烟从烛芯 飘出 火顺着白烟将 蜡烛重新点燃
刚熄灭时产生的 白烟是石蜡蒸气, 说明蜡烛燃烧时 先由固态变成液 态,再蒸发成石 蜡蒸气,而后燃 烧。
结论:
文字表达式:
观察化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或步骤) 1、观察对比
实验前物质 实验后物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等
2、实验过程中
是否有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沉淀、声音等现象
3、分析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 (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思考?
要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如何进行探 究?需要观察什么? [分析一] 对蜡烛的探究?
观察到火柴梗( B )
A、均匀地被烧黑 B、放置在外焰的部分被烧黑最重 C、放置在内焰的部分被烧黑最重 D、放置在焰心的部分被烧黑最重
2、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① ② ③ )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④得出可靠的结论
3、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如下 内容:
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水蒸气 。
(3)吹灭蜡烛,立即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
燃,这为假设 C 提供了证据,同时排除假设 A、B ,
因为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没有可燃性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
1、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2、石蜡硬度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石蜡可以燃烧。
文字表达式:
蜡烛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O2
CO2 H2O
3、蜡烛火焰熄灭后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4、实验探究的步骤、观察实验的一般方法。
[作业]:《领跑》P4 《小练》P3
25 g×16% x (40)稀硫酸和氧化铜:H2SO4+CuO CuSO4+H2O[现象同(39)] NaOH溶液 设计实验 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3.D [解析]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 g,将40 g NaCl加入到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不是2∶5。 (3)H2O2 (4)Al┴(+3)_2(SO4)3 |能力提升| (71)甲醇在空气中燃烧:2CH3OH+3O2 2CO2+4H2O[现象同(69)]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分状析】态、形状、气味
② = = = g/L,
②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放入水中
易切,浮于水面, 不溶解
硬度较小密 度小于水而 且难溶于水
二、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一)对蜡烛燃烧火焰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①用火柴点燃蜡 烛,观察蜡烛火
蜡烛安静燃烧,火焰 上方有黑烟,火焰分 三层,上层黄色且明

亮,中层较暗,内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