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以大连财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以大连财经学院三亚喜来
登度假酒店实践教育基地为例
作者:王苗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2期
本文以辽宁省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连财经学院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校外实践教育
基地为例,从建设条件、建设基础、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建设计划等几个方面探讨本科院校
如何有效的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王苗
大连财经学院是一所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的高等财经学府,学院十分重视校外实践教育
基地的培育与建设,近五年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尤以酒店管理专业最为突出。

酒店管理专业是目前学院各专业中唯一实行“三加一”的专业,即三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在
企业实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了以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为代表,包括喜达屋集团旗下6家五星级酒店在内的十七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本文以辽宁省省级校外
实践教育基地——大连财经学院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例,探讨本科院校如
何有效的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一、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条件
校企双方对校外实践基地都十分重视,成立伊始,就组建了专门的实践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酒店方面由总经理亲自出任总协调人,分管副总经理和人力资源总监参加委员会;学校方
面派出分管教学副院长、管理系主任、教务处处长参与委员会。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
处理基地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学院管理系主任和酒店人力资源总监共同担任。

这样从组织
高度上,保障了校外实践基地的顺利合作。

在两年多的运行中,基地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规范和保障基地的顺利践行,包括《三亚
喜来登度假酒店酒店管理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酒店管理校外实践
基地管理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酒店管理校外实践基地实训规程》、《学生实习实践保障制度》等。

学院和酒店对于基地的实训硬件都相当重视,出于打造一流酒店管理实习实训基地的目的,双方投入资金,在酒店建设了专门用于实习实训的模拟客房四间、实训餐厅一个,其中一切硬
件设备都与真实环境一般无二,而且全程摄录,供学生对比提高。

基地还购买了一套专门的数
据库软件,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每日工作情况。

基地施行双导师制度,即每个工作小组或管理岗位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酒店导师,专
业教师为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每半个月师生进行一次网络会议,对实习予以指导;酒店导
师必须具备5年以上酒店工作经验、外语熟练、职务在主管以上,负责日常实习的具体业务指导。

在进入基地的前两周,从新加坡喜来登酒店聘请的专业团队对学生进行文化礼仪、语言沟
通等酒店专业训练。

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基础
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管理
实践的桥梁,也是学校体现专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在实践基地的教学过程中,双方遵循“看——学——练——用”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行业认知——实践指导——顶岗实习”的三个步骤,在训练内容上逐渐丰富、训练深度上逐渐扩展,最终
使学生在毕业时能直接上岗,胜任服务工作并具有旅游企业的一般管理能力。

首先是认知实习。

每年在学生大一的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补贴部分交通费用),基本上每年70
人左右。

学生们亲自到酒店实际工作场所,对酒店的环境、建筑、装饰以及一线和二线工作、
生活环境进行参观和观摩,对酒店中不同部门的功能、职责,酒店服务理念以及酒店运作流程
等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从大二开始,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酒店会选派3-4名经验
丰富的管理层员工来校对学生进行酒店知识专项培训指导,覆盖5-6门的专业课程,每次持续
一周左右。

在课程指导中,学生们根据学校老师的讲解学到理论知识,再在酒店各部门经理与
实践紧密结合的指导内容中,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

通过课程指导,学生可以掌握一部分酒店
一线部门的服务技能,了解酒店各部门服务的组成、酒店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的
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最后,
进行顶岗实习。

整个大四为顶岗实习期,本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可接纳学校30名左右学生进行为期8个月的顶岗实习。

在校企双方共同的努力下,实践基地经过2年多的运作,摸索出了一套“先跟班培训、后顶岗实践、再轮岗体验”的特色实习方式,实现学生全方位的实习。

从实习
形式看,由单一的顶岗实习向“先顶岗、再轮岗”的方式转变。

一般是先顶岗三个月,之后轮
岗2-3个部门,其中必须包括一个行政管理岗位。

从实习内容看,不仅包括服务技能、服务规
范等一线服务实习,还包括营销方案的设计、领导力提升、成本控制等管理内容。

从实习岗位看,由单一的运营部门向酒店行政部门、管理部门发展,从饭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
乐部等一线部门到财务部、营销部以及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等行政管理部门。

在酒店不
同部门实习的同学各自成为一个实践小组,每个小组都实行“双导师制”,即学院派出一名指
导教师,酒店也派出一名经理作为指导老师,学生的实习成绩由两位导师共同给予评价。

通过
顶岗实习大连财经学院学生对酒店的运作模式和具体操作技能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不仅
增强了个人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培养出坚强的品德和忍耐的精神。

通过实践基地的培养,学生基本可以实现“高技能训练、高素质培养、高能力形成”的三
高目标,学生们初步掌握酒店中各岗位的具体操作规范和服务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初步具备较好的敬业精神、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能力和管理
能力。

通过实践基地的培养,大连财经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形势看好,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

先后有数十名学生直接留在三亚喜来登酒店就业或交流到喜达屋集团其他酒店,并获得用
人酒店的一致好评。

在三亚喜来登酒店实践过的学生在旅游就业市场上处于主动地位,不仅仅
可以就业,而且基本上能达到高职位就业,已有十余名毕业生在酒店担任大堂经理、餐饮经理、人力资源部主管、会计部主管等高端职务,大部分毕业生已经进入酒店管理层工作。

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按照统一规划、阶段实施、开放共享的思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将学校三亚喜来登酒店
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成为集实践教学、技能开发、顶岗实习、产学互动和应用研究五位一体的实
训基地,建设成为联合东北地区和海南地区的先进共享性应用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

该基
地除满足大连财经学院学生实训外,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建设。

以点带面,以学校酒店管理专在三亚喜来登酒店的实习实践为基础,争取在几年内扩展范围,力争能够安排东北地区其他大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
将实习专业扩展和覆盖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会计、英语、日韩语等专
业学生的实践教学;
校企双方深入合作,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内容编排,
甚至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都会通过与企业沟通来制定;
承接企业管理方面的横向课题服务,帮助解决高星级酒店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开展酒店管理等应用技术的研究,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当地社会。

(二)建设内容
加强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基地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加
强组织合作建设;校企双方主要领导作为实践基地建设负责人发挥“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的
作用,明确管理体制与职责,加强指导、监督、检查的工作,推进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巩固并
完善双方负责人对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协商会议制度。

完善实践管理制度,合理、科学地制定实践规划:建设的总体原则是稳健发展、逐步推进。

为适应实践基地建设的需要,建立健全有关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
规章制度,在按照学校各项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
特点及优势,明确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持续深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和改革:基地双方人员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明确学生应具备
的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实践教学教材,共同制定具体的实习、实践环节的计划,结合本科生课程实践、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确定在三亚喜
来登酒店现场实践的时间、内容、形式、方法和考核评定要求,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现场管理
制度与措施。

进一步加强应用型科研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质量的提高。

与合作方三亚喜来登酒店共建
创新研发中心,并且建设酒店管理应用型科学研究平台,发掘和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开
展旅游课题研究、项目合作、技术支持等形式的智力支持,输出管理技能,充分发挥高校的专
业引领作用,解决合作方乃至社会业界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参与横向课题的
研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合作双方把人才、基地和项目捆绑起来,有效提高应用型人
才的质量。

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素质与水平。

一方面,与三亚
喜来登酒店共同制定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和配套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学校中青年教师
到酒店挂职锻炼,提高其实践能力与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酒店高管人员的培训,
使之更加了解酒店管理的学科体系、改革热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
学活动。

及时检查和总结表彰,不断提高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水平。

学校每学年定期召开实践实习基
地负责人座谈会,倾听实践实习单位的意见,不断总结和交流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促进
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建设计划
学院与酒店合作编写实践课程大纲,包括实践课程的属性描述、实践教材及参考书、实践
教学目的、对学生的指导与要求、考核形式及要求、每个学生应选做实践个数、实践项目等内
容。

课程实践按实践性质分为设计性、验证性、综合性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实践对应不同的
实践目的与要求。

课程实践的目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进行基本技能的
训练并且巩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实践开出率在95%以上。

在操作层面上实践教学体系包
括四种教学形式:实践课、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

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
规律,把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按照不同专业、不同
年级把具体的实践教学要求用大纲的形式加以规范和落实。

按照四级能力培养模式规定出操作
性很强的具体要求:
基本技能层。

包括酒店管理中菜单的设计、摆台、做床、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基本服务技能;包括英语、日语、韩语等的基本语言沟通技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基本的
管理技能。

专业工作能力层。

包括酒店礼仪中形象设计、酒店理财、财务分析等实验,使学生对本专
业所需的各项能力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层。

安排了《饭店管理概论》课程设计,培养学生酒店管理和设计方面的能力;
开设了《餐饮管理》、《服务管理》和《前厅和客房管理》等课程的章节实践,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自觉地将创新设计思想融入到作品的制作过程中。

酒店管理实践能力。

以本实践基地为基础,安排各专业学生在对应的领域内,通过在基地
的顶岗实习,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并且增强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本文探讨了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有效方案,旨在提高校外实践
教育基地建设的有效性,使其发挥作用,为校企双方合作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1.大连财经学院;2.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