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 豫 ・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浅谈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赵 悦 ( 哈尔滨 师范大 学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0 )
【 摘 要】 在 国际化不断发展 的今天 , 汉语的魅力 已经被越 来越 多的 国际友人所接受, 并且越 来越 多的外 国学生选择到 中国留学, 在 学习汉 语 的同时也加深 了解 中国文化。语言所承 载的并不仅仅是单一的语 言工具 , 而是历 史、 是文化 , 因此在对 外汉语教学 中一定要 注重文化教学的
2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文化 教 学 的 重 要性
文化教学T作 的重要性是 不言而喻的 . 因此 . 怎么去做才能更 好 地开展好文化教学丁作 就变得尤为重要 . 这是我们 全体汉语 国际教育 作者共同的奋斗 目标 我们必须 把这项 工作很好 的落实到 日常的实 际教育 T 作 巾去 让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学 习的课堂 中不知不觉的就了 解 了中国的文化 , 这种学习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 、 由浅入深 、 水到渠成 的。如果操作的不好 、 不合 理 . 或是过于盲 目的话 , 就很容易引起接受 汉语 教育 的学习者 的反感 . 这不利 于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 中弘扬 我们 的传统文化 在教师的汉语教育工作 中. 除了讲解汉 语中每个词 语、 每个句子的意义之外 . 教师还要适 当的讲解这些词语背后 鲜为人 知 的背景 . 这些词语 是在何 种历史文化背 景下 孕育而生 的. 这样 做就 能很好 的把 文化融合进汉语的教育中去 . . 除此之外 . 我们也应该在 日 常 的交际环境 中熏陶他们 . 让这些汉语学 习者能够深刻的 了解中 国文 化 的内涵 。 所以 , 在进行汉语教育 的文化教学工作中 . 教育工作者要尤 其注重我 国因为地域辽阔而出现 的不 同地 区间的文化的差异性 . 如历 史差异 、 地域差异 、 民俗差异 、 民生差异等 等 我们既不要将这些东西 混为一谈 , 我们也不要过大的夸张和渲染 这些差异 . 我们要 因材施教 . 4 结 束 语 要让这些学习者深刻的 了解到这些 差异背后所蕴 含的深刻历史背景 汉语是 中华文化的载体 . 同时也是中华 文化 的传播途径 。我 同对 和 文 化 内涵 外 汉语教学丁作是离不开文化 的传播 以及文化 的教 学的 . 因此 , 在汉 语 教学中不断地对汉语学习者 的汉语 学习进行文化 补充是有助 于他 3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授点的选取和具体 介绍方式 们更 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 的有 效手段 .同时也能 提高汉语教学 的效 滑青实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 承载 着一个 国家 的历 史经过 . 因此 度 , 提升学 习者对汉语魅力的感知和兴趣 。 作为五千年 历史传 承的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内涵无疑是 巨大 的, 并且在 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不论历史事件还是 奇闻异事都 以语 言来记录在史 【 参考文献 l ( 下转第 2 4 8页
外国人学习汉语 . 不仅仅是学 习语 言这一套语言 系统本 身 . 更要 学习已经渗透在汉语里 的独特而古老的文化 这种文化是 经历几千年 沉淀而形成 的. 与汉语是并肩存在的 语言教学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 的教学。总结起来 就是 : 一方面 , 每一种语 言都是 文化 的组成部分 。 是 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 同时也反映这 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状况 : 另一方 面. 语言学 习者越深刻细致地 了解 一个国家的文化 . 就越 能准确地使 用这个国家语言 汉语这种古老的语言 . 在教学上更应该注重文化 的 教学 . 这样才能使学习者从 中国文化 中了解我们所使用 的汉语
1 语 言 和 文 化 的 关 系
近年来 , 在 中国经 济的不 断发展 各个 产业实力的不断增强 的带 动下 . 随之而来 的是与他国交往的 日益频繁 . 而语言则是交往过程 中 必不可少的 _ J 具 近来 .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 习汉语 . 汉语不仅 充
当着交流 的媒介 , 同样也充当着 中华文化有效传播的途径 中国拥有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 中国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 有效地利用汉 语教 育来 传播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 们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 的工 作重 点。这不仅能帮助来华学习者更好地学 习汉语 . 还能够让他们了 解 到更多的中国的历史 、 地理 、 人文等。 这对于整个对外文化传播事业
有 着 极 其深 远 的意 义 、
册 中. 这些 文化历 史的遗 留都 是对外汉语 的教学 内容 . 让汉语 学习者 对汉语言背后承载的文化历 史有深入 了解才是真正的文化教学 . F h 于 语言 的学习是很复杂的, 而且不 同于其他学科汉语在国际上 是公认的 记忆 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科 . 如果无法 了解汉语 巾文化背景和其承载的 文化意 义内涵 很多时候 只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无法做到真正理解汉 语的使 用方法和表述意义 . 因此 . 在对 外汉语教学过程 中就必须要将 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等有 助于理解汉语意思 的文化知识有 体系的对学生进行传授 . 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对 中国的文化 内涵 和 历史寓意有深入的直观的掌握 . 并且要掌握相关 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文 化教学的技 巧 ( 1 ) 对 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 在重视语 音 、 汉字等基础语言知识 训练的同时 . 文化教学应集 中介绍汉字文化 和生活文化。 汉字 . 作 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 体现着 中华民族的传 统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 , 掌 握汉字文化是 了解 中国文化 的第一步 例如 : “ 人” “ 从” “ 众” : “ 木” “ 林” “ 森” 等 通过对汉字的造 字理据进行文化的阐释 , 把汉字 形成的现实 生活背景 、 历史文化背景生 动地展现给外 国学生 . 使学汉字变得兴 味 盎然 . 能够打消他们学习汉语 的畏难情绪 “ 文化就是生 活” 。 教师也 可 以给 初 学 者 介绍 一些 与 他 们 国家 完 全 不 同的 东 西 . 如: 中国的建筑 、 中国的服装 、 中国的菜肴等 . 留学生看到这些 , 会有很大 的兴趣 , 进而 可 以增强他们对中国的兴趣 和好感 。 激发学习的动力。 f 2 ) 在课堂教学上 多选 择多元化 的教学 模式 . 将新掌握 的单 词结 合故事 、 语言笑话 、 中国寓言配合多媒体进行传 授 , 并且对歌 曲 、 情景 对话 、 小短剧 、 电影介绍给学生或者展示部分 , 促进学生可下的学习兴 趣 和对新单词的情 景应用 . 促进联想记忆 . 使文化教学 的效率提高并 增加课余学 习时间和热情 ( 3 ) 隐喻 传统上作为诗学 、 修辞学的一部分内容。在认 知语言学 中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 、 也是一种认 知方式 。 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 . 从隐喻人手 . 学 习词汇符合认知规律 . 更 高效的学 习. . 对外汉 语学习者 在词汇学 习中要重视基本词的词汇知识 、 词组搭配 、 各种引 申意 义, 还 要注重词语 的隐喻 意义 , 并认清词语内部的基本词 义和隐喻 词义之间 的联 系 教师可运用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母语文 化的 正迁移 . 使学生深化这些词汇的理解 , 从 而更好 的学习。 但是隐喻的运 用也要考虑文化 背景的差异 . 教师可以将英汉隐喻之问存 在的显著差 异作为教学 的重点 . 既可以使 学生掌握更 多的隐喻表达 . 又 可以使学 生透过这种差异进 一步加深对对外汉语文化的理解 教师 自身应具备 跨文化教学 的意识 和能力 . 注意词汇隐喻 意义 . 使学生在词 汇学习中 能正确 比较英汉两 种词汇 隐喻意义的异同 . 继而正确的运 用对外汉语 词汇 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 . 并将 隐喻理论运用于语言教学。 不仅能够 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 帮助学生对每一个底层的基本概念深入思 考. 而 且 隐 喻 的 认 知 特 性 和 映射 特 性 还 可 以拓 宽 学 习 者 的 语 言 学 习思 路. 使其做到融会贯 通 . 达 到更好 的语言学习效果 。
作 用
Hale Waihona Puke 【 关键词 】 文化教 学; 对外汉语 ; 作用
0 引 言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 的发展还处于相对未完善阶段 . 因此对于外 国学生的汉 语教学方式还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体 系. 因此在汉语教学 的方式上需要进行 改变 , 多注意方法的使用。而在对外汉语教学 的过 程中 , 要善于利用汉语背 后的文化承载力 以及文化魅力进行教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