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2011-2012学年第一期期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岳县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义务教育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第小题2分,共50分。
)
1.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小明是一个十分勤快的孩子,一大早起来,吃了一碗小米粥,便和妈妈一起去菜地种植蔬菜。
这样的生活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先民中的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3.2011年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公祭典礼。
他是
A.禹
B.尧
C.黄帝
D.舜
4.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
下列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的是
①甲骨文②四羊方尊③秦陵兵马俑④耧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某导演在拍摄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时运用了下列资料,其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6.《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政治局面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西周
C.夏朝
D.商朝
7.“战国”一词最早出自汉代刘向的《战国策》。
刘向叙录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哞争权,盖为战国。
”战国时期,为争权各国之间战争频繁。
此时发生的战役主要有下列的:
①马陵之战②淝水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⑤城濮之战⑥桂陵之战
A.①②③
B.①③⑥C④⑤⑥ D.②④⑤
8.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
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
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A.他没有给小明切脉
B.他没有对小明用现代医学设备检查
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
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9.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适
合担当《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
10.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
的称谓。
请问它的出现与下列人物有直接关系的是
A.秦始皇嬴政
B.汉武帝刘彻
C.汉高祖刘邦
D.光武帝刘秀
12.仔细观察右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牧野之战
13.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
汉武帝如此尊重他,主要是因为他:
A.率领军队,打击匈奴
B.推动实现大一统
C.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
D.编成了《九章算术》
14.张骞通西域后,
不少西域的物种传
到中原,丰富了中
原人民的生活。
右
图中不是从西域传
入的是
15.右图所示道路
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B.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C.促进剂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D.沟通了东西方外交
之间的联系
16.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
育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的
是
A.孔子和《论语》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蔡伦改进
造纸术D.屈原和《离骚》
17.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18.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过一部著作,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列有关这部著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是司马迁
B.书中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书中真实记载了曹操统一北方的丰功伟绩
19.对右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西汉初年国力衰弱
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
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
文化交流
20.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抢救性发掘了一座
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下列与曹操无关的是
A.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
B.官渡之战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顾茅庐
21.一位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需要实行外科手术,下列人物可能为他医治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孙思邈
2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 江南社会相对安定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23.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B.都促进剂了民族融合
C.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24.右图所示为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A.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专著
D.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5.某导演计划在2015年拍摄一部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为主题的故事片。
你认为
电影中的男主角最有可能是
A.蔡伦
B.齐桓公
C.顾恺之
D.王羲之
二、材料阅读(20分)
26.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学生在学完本学期的历史课程后,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他们一起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材料一“……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
它形制雄伟,重达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
材料二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
”
材料三“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2分)它的出土说明了当时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展?(2分)
(2)材料二中这个“了不起的工程”叫什么?(3分)主持修筑它的人是谁?(3分)它具有怎样的功能?(2分)
(3)材料三中祖冲之取得的“这项成果”是什么?(3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至少答出两点,2分)
(4)依据这三则材料,你认为七年级二班学生这次探究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三、图说历史
2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2分)这个朝代为巩固国家统一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请在图二方框内填写出政权的正确名称(3分)。
哪一历史事件为这一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分)(3)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时代特点有什么不同?(4分)
四、问题探究(1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
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
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
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
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太和二十年春正月丁卯,帝诏:“改姓为元氏……命诸王纳汉族女子为妻……”
材料四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存在怎样的关系?(2分)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从材料三中归纳这一事件的内容(至少答出三个方面,3分)。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材料三、材料四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
(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例子,请你至少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2分)
安岳县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义务教育七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ACAB 6—10 ABADC 11—15 ACBCC 16-20 CBDDD 21—25 BCCAD
二、材料阅析:(16分)
28.(1)司母戊鼎。
(2分)青铜器制造业。
(2分)
(2)都江堰。
(2分)李冰(2分)。
防洪灌溉。
(2分)
(3)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2分)注意学习古人,但不盲从;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
(意思相近,答出一点即可。
2分)(4)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文明成果。
(意思相近即可,2分)
三、图说历史:(15分)
29.(1)秦朝。
(2分)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4分)
(2)北面是魏,西南是蜀,东南是吴。
(3分)赤壁之战。
(2分)
(3)图一反映的是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分裂,政权分立。
(4分)四.问题探究:(15分)
30.(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因果关系,因为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分)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2分)改穿汉服、改说汉语、迁都洛阳、改姓汉姓、与汉族联姻等。
(任答三点给3分)
(3)材料四说明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
(2分)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实行了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2分)
(4)如:汉族人吃新疆羊肉串;汉族人吃涮羊肉;汉族人跳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说汉话;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少数民族过春节;满族人的旗袍等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