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谈谈政治解题中的多角度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治】谈谈政治解题中的多角度思考
谈谈政治解题中的多角度思考
拥有创造性思维,能从多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是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要素。

因此,检查考生是否具有发散性思维也就成了近政治考试的重要内容。

下面,就以几例谈谈政治解题中如何进行多角度思维。

一、从材料所涉及的每一个主体去思考
例:2021岁末,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多起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案件。

如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召开工地现场会,将执行回来的400余万元劳务费发放给该案涉及的500余名外地民工。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该题为2021某市
中考
试题。

简短的文字要求我们必须得出至少三个结论,这就必须细细品读材料,充分发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材料中涉及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涉及了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法。

与之相关的主体有:农民工、企业、法院、国家的行为等。

可以分别从这些角度去思考。

(1)从民工这个角度思考,民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了自己应得的劳务费,可见民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或民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民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了)。

(2)从企业这个角度思考,拖欠民工劳务费现象的存在,正说明一些企业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或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从法院这个角度看,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了这些案件,并保证了民工利益,这说明了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活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或保护人民的利益;或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4)从我们国家的行为来看,国家以法律方式成功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说明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或依法治国的措施进一步落实;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多层次的思考
例:(2021 盐城)20211月6日零时2分,我国第13亿名小公民诞生于北京妇产科医院,这标志着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各推迟4到来。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不少于三点)(6分)
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内容有两个,“第13亿名小公民诞生”和“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各推迟4到来”。

从第13亿名小公民诞生我们可知:我国仍然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或人口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从“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各推迟4到来”我们可以得到: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国为解决世界人口问题作出了贡献。

但这些都是从文字表面直接得到的结论,我们还可以进行深入思考。

从“第13亿名小公民诞生”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面对严峻形势应该怎么办的结论。

如我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国策;或我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或我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等。

从“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各推迟4到来”上深入思考,我们还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趋缓等。

三、抓住材料的每一个关键词进行多方位思考
例:20214月27日,备受关注的公务员法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正式颁布、并将于20211月1日起施行。

这是全国人大制定的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之后的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处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事务。

上述材料说明了
初三
教材中的哪些观点?(至少写三点)(6分)
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简括为:全国人大制定一系列法律规范政府行为。

我们可以从关键的词语中挖掘隐含信息。

抓住了其中的关键词,也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1)从“政府行为”这个角度挖掘。

材料中涉及的信息是,政府行为必须规范,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这说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环节” 。

(2)从“法律”这个词语去探究。

有法律才能规范政府行为,这说明“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前提条件”。

这些法律使得规范政府行为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说明“我国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3)从“全国人大”这个角度去思考,全国人大制定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全国人大和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国家行政机关是执行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等结论。

总之,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必须细细品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抓住关键句、抓住陈述的不同主体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