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高考历史全程备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八)“世界史”经济专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八)“世界史”经济专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届高三·石家庄调研)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
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
这反映了( )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
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解析:选C 依所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据材料“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手工产品竞争力强,满足西、葡的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成为西、葡的白银流入国,而不是强调西、葡两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故D项错误。
2.下表反映了18、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
时间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1850年英国修建了大约9 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19世纪早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解析:选A 根据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可知,工业革命使人口大量增多,并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距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直接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马克思看到街上展出一个电力机车模型,兴奋地说:“这件事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经济革命之后一定要跟着政治革命。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件事”发生时期的“经济革命”范畴的是( )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选D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此时既没有电,又没有机车,不会有“电力机车”的概念,故A、B两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电尚未被使用,不会有“电力机车”的概念,故C项错误;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机车模型的出现说明当时电已经被使用,故D项
正确。
4.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
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 ) A.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B.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C.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D.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解析:选D 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2年,故A项错误;为适应苏联工业化战略要求,到1937年苏联普遍建立农业集体化,且挫伤了农业积极性,故B项错误;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严重损害了农业积极性,故C项错误;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是其内容之一,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故D项正确。
5.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
这一法案的通过( )
A.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
B.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
C.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
D.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
解析:选C 材料并未涉及当时美国的环保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中法院和国会并未破坏分权制衡原则,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得出有利于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进而调节农产品的供应,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控制农产品的流通,故D项错误。
6.(2019届高三·安阳摸底)美国学者洛克滕堡在《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称:“在三十年代,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不再能像私人俱乐部那样活动,必须受国家监督。
”这标志着( )
A.垄断资本无法继续控制美国政治
B.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已终结
C.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D.罗斯福新政取得巨大成功
解析:选C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后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B项错误;题干中“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不再能像私人俱乐部那样活动,必须受国家监督”,这是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典型特点,故C项正确;题干未反映罗斯福新政的成果,故D项错误。
7.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已经筹划好的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地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的“圈套”之中。
为此战后美国( ) A.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B.倡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选B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通过帮助欧洲复兴,达到政治上控制欧洲的目的,故A项错误;二战后美国积极倡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其主要目的是确立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不是世界霸主,故C项错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要是政治军事上加强美国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不是经济,故D项错误。
8.1966年苏联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支配利润的权限。
由此可以看出“新经济体制”( )
A.对斯大林模式有所冲击
B.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
C.完善巩固了斯大林模式
D.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解析:选A 题目中“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体现了对斯大林体制的冲击,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相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指令性,C项表述与题目中“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不相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相符,故D项错误。
9.下表为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表,此表反映出这一时期( )
出口(占全球出口的%)进口(占全球进口的%)
国家年份1963年1995年
国家
年份
1963年1995年
美国17.412.4美国8.616.0
德国15.612.3德国 6.28.5
日本 6.111.6英国 4.6 5.6
法国7.0 6.0法国 4.7 5.5
意大利 4.7 5.6日本 1.9 4.7
英国11.4 5.4意大利 4.1 3.5
加拿大 2.6 3.3加拿大 5.0 3.6
合计64.856.6合计35.147.4 A.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全球化中有了重大进展
B.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