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
复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应用外科整形修复治疗的效果进行研讨。
方法:本实验选取的9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均是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按奇偶数法将其分成讨论组(n=45)行外科整形修复治疗和参照组(n=45)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比较。
结果:相比参照组,讨论组患者的手部功能优良率更高,讨论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组效果及预后均更优。
结论:将外科整形修复技术用于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其手部功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期疗效及预后质量,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手部功能;烧伤;外科整形修复;并发症发生率;瘢痕挛缩畸形
资料查阅,我国每年手部烧伤患者占外科疾病中较大比重,其已经成为临床常见高发外科疾病之一[2]。
烧伤后患者手部呈瘢痕挛缩畸形情况,对患者的手部功能及美观均造成较大影响[2]。
现多将外科整形修复及康复治疗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更优。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实验的90例研究对象均是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按奇偶数法将其分成两组,讨论组(n=45)男女比例30:25,年龄区间11-58岁,中位年龄(34.5±1.1)岁;参照组(n=45)男女比例29:26,患者最大和最小年龄分别58岁和13岁,中位年龄(35.5±1.3)岁。
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没有差异(P>0.05),可用于实验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n=45)行常规治疗。
医护人员安排患者进行常规指标检查并帮患者
采取仰卧位接受手术,通常手部烧伤患者多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随即切开患者
手部挛缩瘢痕并将其切除,完成上述操作后要观察手术切口,不得立即搬动患者,避免对患者手部外露肌腱造成损伤;随即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行被动矫正,手术操
作结束。
清洗创伤口并止血,止血方式以纱布覆盖压迫为主。
讨论组(n=45)行外科整形修复及康复训练治疗。
该组患者的常规治疗与参
照组相同,参考即可。
该组患者还加行外科整形修复以创面修复为主,根据患者
的手部受伤创伤面大小及烧伤程度选择相应创伤面修复方式。
对于面积较小患者,医护人员多对其应用皮片移植修复,将创伤面清理后移植缝合即可;对于烧伤面
积较大烧伤严重患者,多采取小皮瓣转移修复方案,其在不损伤创伤周围组织的
情况下达到最大修复美观。
术后密切观察创伤面颜色变化及是否有出血感染情况,待创伤面完全愈合后,医护人员多安排其进行手部水浴康复治疗,水浴的温度控
制在40℃最适宜;另外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嘱咐患者每
天早起锻炼一次,锻炼时间以20-30min为准。
对于部分术后手部瘙痒难忍患者,医护人员可适当对其予以药物治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观察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有指标数据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患者手部功能改
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用%表示,用X2检验,结果以P<0.05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部功能优良率
相比参照组手部功能优良率7.33%,讨论组患者的手部功能优良率95.56%更高,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讨论组效果更优。
表1见数据。
表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优良率[n(%)]
组别
例
数
优良可差优良率
参照组451010131273.33
(33/45)
讨论组453058295.56
(43/45)
X211.842 P0.000
2.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行不同治疗方案,讨论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2.22%和20%,指标数据差异显著(P<0.05),讨论组预后质量更优。
表2见数据。
表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例数感染溃疡皮肤
坏死
并发症发生率
参照组4534220.00
(9/45)
讨论组45010 2.22
(1/45)
X27.200
P0.000 3讨论
近年来,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治疗受到临床医学越来越多关注,烧伤后
患者手部多呈“爪”形[3],不美观的同时还会造成患者手部功能障碍,患者的生
理及心理均承受较大压力[4]。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及早治疗对于最大程度改
善患者手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5]。
本实验共选取9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将其分成讨论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外科整形修复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相比参照组,讨论组
患者的手部功能改善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
值(P<0.05)。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手部功能障碍明显,其正常工作
生活均受到影响,将外科整形修复方案用于病症治疗关键目的在于改善患者手部
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手部美观。
在行外科整形修复过程中对患者烧伤创伤
面大小、烧伤程度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皮片移植修复或小皮瓣转移
修复方式,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整形修复治疗有利于达到预期手部美观。
另外,待患者手部创伤完全愈合后,帮助其采取水浴及手部功能训练,锻炼患者手部主
动功能及被动功能等,促进其恢复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外科整形修复用于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手部功能优良率控制并发症发生率,达到预期疗效及预后质量,值得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德,李建柱.研究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9):29.
[2]王战磊,胡洪良,沈卫军,闫纪涛,龚俊武,刘海洋,韩艳军.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2018,8(11):31-34.
[3]樊树强.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7,7(11):33-36.
[4]张啸,贺鹏.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89-90.
[5]陈召.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