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教育的定位也有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以语文为终极目标
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语文教育需要更多地渗透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
德品质。
那么如何让语文教育更好地渗透德育?我的实践与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注重学生的道德感受和情感体验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受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挑选具有典型道德、情感争议、情感冲突等元素的文本,引导学生分辨并体
验其中所表现的情感和道德观念。
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小说《兄弟》中,主人公小健的勇敢、执着和坚强,正是道德品质的典范,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可以引
导学生在情感认知中学习道德理念。
二、加强文本与生活的对接
语文教学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只有将文本与生活对接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
认识文本和生活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实际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通过文
学作品感受生活的美好、痛苦和曲折。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我们可以围绕“金玉
双绝”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人文素养。
三、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和准确
语文教育中,准确地表达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元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和准确。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名人演讲等素材,引导
学生认识到语言准确表达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道
德品质。
四、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引导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这种创新能力同样是德育
的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研讨和写作等渠道,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和自信,激
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需要更多地渗透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
品质。
当然,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在教育实践中,
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真正地受益,掌握
高质量的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