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态视角下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生态视角下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摘要: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在追求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注精神需求的平衡,通过环境艺术的熏陶与渲染作用来给予人以更多的精神抚慰和关怀,让人的精神生态平衡得以有效维持。
对于设计师而言,艺术性的追求应当是其关怀人的精神生态平衡的出发点,以此来刺激人的审美心理,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从而以外在的方式促进人的精神生态平衡的形成。
但作为设计师,更多的还是要以提高人的审美境界为目标,让人在不断具备更高的审美意趣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形成更强的自我精神生态平衡修复能力,让环境艺术设计的终极人文关怀属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精神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策略
引言
现如今,全球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既可拓宽环境艺术设计的优化途径,在精神生态视角下分析环境艺术设计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大众发展需求、审美需求和艺术需求,设计师通过挖掘其中的特色元素,并将其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结合地域特色、先进设计理念和现代科技,能够显著提升环境空间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开发极具特色的东方环境艺术,突出设计的主题,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1精神生态的内涵
精神生态学是生态学的拓展,是随着人与自我精神矛盾日渐尖锐而诞生的一个生态学概念。
精神是具有能量的,是可以影响人的生存状态,决定人的发展态势的重要元素,一个人的精神健康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
如果将这一概念放大至整个社会的话,其影响力和决定性将会更加不容忽视。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不仅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发不可调和,人与自我精神之间的矛盾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得尖锐。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艺术是解决人类精神问题,填充人类精神世界空虚的有效形式之一,艺术所具有的能量可以与精神所具备的本
质性能量产生共振,从而让人的精神世界处于活跃的状态,进而产生一种自我疗愈、自我满足、自我激发的状态。
2精神生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应将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既要保留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特色和内涵,又要融合区域人文与地理、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格,将满足现代公众的精神与审美追求作为设计目标,借此向公众传达复杂的情感与思想。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设计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寻找独特角度挖掘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元素,环境艺术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自然环境所能给予人们的精神慰籍作用,作为设计者,应尽可能体现生态观念,将更多的自然元素融入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用以调适城市生活所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
而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也要在兼顾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帮助人们恢复良好精神状态,使人们的精神生态实现动态平衡和自主和谐。
所以,无论是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还是表面色彩搭配、景观选择均具备高度和谐性,与周边建筑、景观、环境相互交融,体现出特色风格,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性和层次感,使其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特点,提升大众对作品的整体认同感,推动环境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3精神生态视角下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3.1韵律节奏
节奏是由静止形态所产生的一种节奏感,它是一种有规律、有重复、有连贯性的美。
而节拍则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节拍,长短不一、强弱不一。
例如,在墙壁上运用重复的表面修饰,当相同的材质形状重复出现时,就会产生一种动感,让空间变得生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在形态上的韵律与节奏,主要是透过材质的形状、颜色、肌理的重复叠加与延续,从而产生有规则的变化来反映。
材质的层次感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移动;方向可以控制视觉感受的规律变化,从而使人的心理形成一定的节奏感,产生一定的情绪活动。
3.2变化统一反差
指的是通过各种因素产生一种强烈的张力,而要确立画面的统一,就必须要用统调、主调来掌控变化,让两者维持着有机体,表现出活力。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位置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尺寸对比、肌理对比等手段,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地面铺装上,可以使用大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地砖来实现变化;在墙体造型上,可以使用凹凸,或者改变颜色来实现变化;在天棚、墙壁、地板上,采用同样的色调,以达到空间的一致性等;在空间的构造上,变化与统一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幅生动而优美的画面。
3.3艺术
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分支,在维持人的精神生态平衡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兼具着物质性和精神性双重属性。
在物质层面,环境艺术设计为人们提供了足以保护和容纳人们生活的物质空间,而在精神层面,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所具备的艺术性,其同样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激发人的审美心理的同时给予人们艺术的享受。
蕴含着丰富艺术性的城市环境会更好地给予生活在城市的人以归属感和舒适感,也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趣味横生。
作为设计师,首先应注重艺术的系统性和完善性。
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分支,其应具备深刻内涵与完善系统,相较于审美、视觉、感受等,艺术性更能体现设计思想,在此方面设计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见解,可以根据环境的特点来融入自己的艺术思想,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从而让设计结果与环境相得益彰,进而激起人们更多的艺术性思考。
在艺术创作方面,设计师要想到的应是在适当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同时引导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不应当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标准而使艺术低俗化,这样不仅不会给予人们良好的精神慰籍,反而会让人们由于审美疲劳而陷入精神生态失衡的恶性循环之中。
3.4人情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都市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给予人们以精神的慰籍和关怀,让人们可以在紧张和忙碌之中获得片刻的喘息,让人们可以在城市之中找到属于每一个人的归属感。
对此设计师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注入人文关怀精神,结合城市的文化风俗、地理环境等,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塑造一个温暖的精
神家园。
设计师可以将更多的自然元素融入设计过程中,利用大自然的包容性,
以及人对于大自然发自内心的崇拜与接纳来更好地塑造城市生活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让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们可以有更多寄托精神的地方。
除此以外,设计师还
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教化内容,既通过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来维护城市
精神生态的和谐,也以此来激发人们内心之中的正义感和道德感,呼唤生活在城
市之中的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
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让人们产生主动融入城市
的意愿,从而不断产生归属感。
归属感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好的情感联系,也是人
可以从环境之中寻找到精神慰藉的最佳方式。
在强烈的归属感作用下,人们的精
神生态环境不仅会形成自我补足的过程,同时还会产生诸如自我反省、自我认知、道德追求、道德维护等良性循环过程,从而让人的精神生态的稳定性得以大幅度
提高。
结束语
受不同时代特点、地域、民族等因素影响,中国文化元素呈现出鲜明的多样
性与复杂性,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需要找准精神生态视角下环境艺
术设计的价值与特色思想元素,借助多样化艺术手段进行表达,提升环境艺术设
计作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满足人们的功能性需求,满足着人们
的精神需求,激发环境艺术全新的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李怡璇.现代性精神困境与生态审美救赎[J].昆明学院学报,2022(2).
[2]孙宏图.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建设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
报,2015(12).
[3]蒋逸凡.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性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