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与中国文化
随着发展的社会进程,我们生活的社会越来科技化,数字化。

数字也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然而在古代,数字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流传至今的不同文化中我们可以窥见数字的“魅力”。

中国人之于数字,不仅是记数,其中往往包含着更深的意义
数字也是一种文字,但又与一般的文字不同,在吉祥文化中表现出很强的独特性。


论在吉语中,还是在吉祥画题中,可以看出,从一到十、从百到万的数字很多,有些数字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文化之所以内涵之深,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充满了比喻、借喻和暗喻等表现手法,以及广泛使用谐音文字和数字象征等文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

元复始,一团和气,一路平安,一帆风顺,一登龙门,一
朝富贵,一举千里,一路荣华,一本万利等等。

中国文化之所以内涵之深,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充满了比喻、借喻和暗喻等表现手法,以及广泛使用谐音文字和数字象征等文化。

在中国的自然文化中,“一百零八”与“三十六”、“ 七十二”这两组数字密切相关,都被看作是吉祥数字。

这些数字的背后,还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在中国建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地使用与应用。

苏州寒山寺由于唐朝张继的一首诗,加上民间神和合二仙民间信仰魅力的缘故,其钟声是响彻中外。

现在每到每年的阳历年的最后一天,那辞旧迎新的敲钟仪式是一年比一年空前盛大,但对其敲钟以及敲108响数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却越来越很少人知道。

为什么要敲一百零八响?又有何说法?确实108这个数字与宗教、寺庙有着许多神秘的关系。

108在佛教里已作为佛的象征,敲钟、念经、拨动佛珠都要108遍,以示虔诚。

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敲108下,人听了便可解除烦恼。

故北京大钟寺、苏州寒山寺、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等地,每逢除夕等日子都要敲108下。

其实,敲108响的说法很多,佛教有佛教的说法,道教有道教的说法。

但目前只有一种说法比较信服,108响钟声的释义是:一年中有12个月,24个气节,72个侯,三个数加在一起,恰好是108;而108声钟响,代表我们未来一年将要度过的108 ... 另外,笔者研究了一下我国古代的星象术,那36天罡与72地煞,总和星官是108,天罡地煞这里没有重复的东西,其108的文化内涵还正有道理。

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这一组星官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神秘的星象,《封神》里姜子牙根据天罡地煞封神,《水浒传》也根据天罡地煞编出了108将,《圣斗士》也是如此等等。

关于天罡地煞是道教借鉴这些,还是佛教借鉴这些,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基于108这个数字是天文上的岁差数字,全世界的占星家都曾发现过它,并都承认它。

由上述就可了解,不管是佛教,还是道
教,人们应用108都是作为吉祥数字的缘故。

因此,“108”与古代建筑同样也有着不解之缘,古代建筑十分讲究“108”这个奇妙的数字。

如建在1300年前的拉萨大昭寺,殿廊的初檐及重檐件排列这雕刻精湛的108个雄狮浮雕、青海塔尔寺大经堂内直径1米的巨柱108根。

北京天坛最下层拦板是108快,祈年殿每层有石栏108根。

西藏的佛塔塔身的佛龛结构也是108。

宁夏有12行的白塔群,总计也是108座。

数字“二”在中国文化中也不可小看。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崇尚对偶、崇尚对称这一观念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各个方面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从数字上来看,这种观念就表现为偶数的存在。

只有偶数才是一个至少能分析成两部分的完整的整体,其中这两部分相互依存。

如我们说“二龙戏珠”、“二泉映月”,这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假如我们说“一龙戏珠”、“一泉映月”就很可能索然无味,人们的印象和感觉也许就觉得不可接受。

”还有一点,我们也不能忽视。

在汉语的词语系统中,用数字来组成词语的现象很是引人注目,“二”当然也不例外。

耐人寻味的是,用“二”组成词语中,人们往往习惯上把两位名人等并列在一起称“二……”,而这在“三”、“四”等中就较少见。

数字“三”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几率要占10位数字的总和的50%以上。

三”这个数字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古到今一向以三代同堂为家庭最大幸福。

在传统文化中“三”的影响首推在礼节方面,如我们常说的礼让三分。

“三”是标准也是极限,过或不及,对于交往的双方,均为失礼。

例如臣民上朝要三跪九叩,三呼万岁,日常生活中的宴席上要酒过三巡方能说事。

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最多可以重复三次,三次不成则不必做第四次,渐渐地形成了事不过三的习俗,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潜意识。

因此俗语中有事不过三;三缄其口;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一问三不知;三不管地界;三思而后行等等。

可以说,崇尚“三”的传统浸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了中国人根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也影响到作家创作的思路。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三的应用比比皆是。

如,古有三字经,三国志......道德经上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做女人要讲三从四德”的古训。

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古代四大名著都有以三字为主的著名章节:红楼梦里有“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西游记有“三打白骨精”;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里三字用的更多:有桃园三结义,诸葛亮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还有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三进三出……
汉语中,“三”是个极为活跃的数字,有实指与虚指两方面的含义。

除表示确切数量“三”外,其虚指义有两类:一是表示不确切的小额复数;二是表示众多、许多、极多、无限等含义,由此引申出盛、大、多、久、强、壮、集、合、群等意思。

“数字“三”所具有的包容性对中国人的哲学观、价值取向有很大影响。

《老子》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庄的哲学思想中“三”就是有限之极,无限之始,其蕴含着高度的哲学理念。

“三”还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最高智慧基数,它富有魅力,为中国人所喜爱。

“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观念、思想,在汉语成语、谚语、俗语及固定词组中都有所体现。

中国是数学王国。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数学人才不计其数。

数学家们发现,凡能被“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不断相加的和最终是一个“9”.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数"和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是因为"九" 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在我国可以说历时最久,涉及面也最广。

"九"作为数不同于一般数字,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数字,它起初是龙形(或蛇形)图腾化之文字,继而演化出"神圣" 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

如:九五之尊,天子祭天一年九次。

更有趣的是连皇宫建筑都与"九"有关。

北京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问,门上饰有九路钉。

汉语词汇中也常用"九"来形容帝王将相的称谓,如"九五之尊;称官位仅次于皇帝的王爷为"九千岁 "等。

根据阴阳五行与数的关系,万物之根均为数,宇宙也是数。

"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征着天。

中国人以"九"为大数,刘师培在《古书疑义举例补》一书中写道:"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 ;"《素问》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

"因此,汉语中有"九九归一"或"九九归原"之说。

因从"九"为数之极而引出人生之限,故"明九"或"暗九"均为人生之"坎",避讳有“九”之岁。

例如:“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

"(《红楼梦》)。

此外,《词源》中说:"九:虚指多数。

""九"作虚数解时,是数的一种语义模糊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中,"九"的意思有三个:(1)数目,八加一后所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 数起,二"九"、三 "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3)表示多数或多次:九泉,三弯九转等。

因此,汉语中有不少和"九"有关的成语。

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九流宾客"等等。

在我国,数字"九"涉及面在所有数字中最广。

含有数字"九"的词汇也十分丰富。

如,"九州"是指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 中国 "的代称。

因此,有的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就取名为“九州方圆”;“九族。

汉藏族和其他几个西南少数民族,都把“九”视为吉祥喜庆的数字。

汉族的这一风俗始于《易经》,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九为天地之至数的文化心理。

北京的天坛系汉族崇天的典型建筑。

天坛圜丘呈圆形,共三层,每层均为九圈,每圈用的石料数都是九和九的倍数,形成一个以九为基数的数字序列。

藏族的崇九之风,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九为神数,天上有九头曜神,人祖有九兄弟,神话里更有许多以九为尊的事例,格萨尔和敌人斗射时,要用九支神箭,射中九只公羊、九只母羊、九只骚羊。

九又是多、无穷、所有的代名虚数
“五”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的一个数字,人们喜欢把世间许多事物划分为五等份,例如:古代天子宫门建有“五门”,记时用“五更”,祭祀有“五牲”,自然界中的山有“五岳”、水有“五湖”、动物有“五虫”,就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同样离不开“五”:面有“五官”眼可见“五色”(耳可听“五声”,鼻可闻“五臭”,口可食,舌可辨“五味”。

从小要学习“五经”、“五礼”,这才能享有“五福”———。

在中国,称赞有学问的的人是“学富五车”,有骨气的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敬佩他人是“五体投地”。

数字“五”之所以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与中华民族传统的“贵和尚中”的审美心理分不开,符合中国传统儒学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精神。

中庸的意思是折中,适当,不走极端。

这种调和持中的文化精神深深根植于民族灵魂深处,
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观照。

中国人以中庸为德,
以中和为美,凡处于中间位置的事物,在中国人看来就是美的。

在众多的数字中,只有“五”符合这种以中庸为德、以中和为美的原则。

我们数数时,从一数到九,然后就开始重复了,故一最小,九最大,一与九之间正是五。

也就是说,五是一和九的中间数,不大不小,位居正中。

所以中国人特别喜爱“五”这个数字,喜欢用
它。

这种审美观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易》中也体现出来了。

在古代先民的意识中,奇数代表阳,偶数代阴,“五”既代表阳又位居中正,“九”为至阳,因此人们常常用“九五至尊”称谓权势最大、地位最显赫的人世间统治者———皇帝。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传统的调和持中的中庸文化精神赋予了汉字“五”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

数字“六”在广东话中与汉字“禄”谐音,禄本指古代官员的薪水,代表财物、地位,所以凡是带有“六”的数字在广东最受欢迎。

在文字学上,“六”与“顺”也有一定的渊源关. 系,《说文解字·六部》:“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

”许慎认为“六”是周易中的阴爻符号“———”,三个阴爻重叠起来就是坤卦,《周易》:“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整个坤卦的精髓就是一个“顺”字,要人们安顺守持正固。

坤卦的卦画
三个重叠的“———”用数字来表示即为“六六六”,于是,“六”便从易数转变成“顺”的象征,才有“六六大顺”的俗语,“六”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具有浓厚吉祥意味的数字,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在古代“六”常被用来指称与皇帝相关的事物,例如,“六合靴”是指皇帝所穿的常用靴子,“六引”是指引挽天子
丧车的绳子. 同时,数字“六”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人们在小的时候,学习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长大以后应当具备智、仁、圣、义、忠、和六种品德,享受父、母、兄、弟、妻、子“六亲”的关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