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人教版化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
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钠(Na)
B. 氯(Cl)
C. 铜(Cu)
D. 铁(Fe)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都在元素周期表的右边
B、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D、过渡元素全部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周期元素的是:
A、碳(C)和硅(Si)
B、氮(N)和氧(O)
C、钠(Na)和铝(Al)
D、磷(P)和硫(S)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B.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无关
C.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表面积无关
D.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5、在恒温恒压下,有反应 N₂(g) + 3H₂(g) ⇌2NH₃(g),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₂和 H₂的转化率相等
B、降低温度可以提高 H₂的转化率
C、使用高效催化剂不会影响平衡常数
D、当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6、下列哪一个不是纯化合物?
A. H2O
B.[table missing]
C. NaCl
D. CO2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B、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温度成反比
C、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摩尔质量成正比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状态无关
8、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且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分子间的氢键不仅存在于液体中,也存在于固态物质中。

C、金属的熔点和硬度只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度。

D、分子晶体中,分子内共价键越强,通常该晶体的熔点越高。

9、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类型是:
A. 氢氧化钙
B. 氯化钾
C. 碳酸钙
D. 硫酸铜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聚乙烯
B. 聚丙烯
C. 聚苯乙烯
D. 二氧化硅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一定越明显
B.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一定会加快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D. 对于气体反应,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
12、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是:
A、水(H₂O)
B、氢氧化钠(NaOH)
C、氨水(NH₃·H₂O)
D、氯化氢(HCl)
13、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共价键总是比离子键稳定;
B. 非极性共价键中的电子总是均匀分布;
C. 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受原子核的吸引;
D.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而氢键属于化学键。

14、已知某种化合物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等量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且其水溶液的pH值大于7。

该化合物可能是()。

A. 盐酸(HCl)
B. 氯化钠(NaCl)
C. 硫酸(H2SO4)
D. 氢氧化钠(NaOH)
15、下列关于化学键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离子键都含有极性;
B. 所有共价键中的原子都一定处于8电子稳定结构;
C. 混合A1Cl3与HC1溶液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均为Cl^-;
D. 硫和氧形成的SO2共价键的电子云应在硫原子上。

16、下列关于化学键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极性共价键的形成只发生在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
B、离子键的形成一定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C、极性共价键的形成与原子半径有关,半径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D、金属键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结合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15分)
题目:已知某个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态为+7,且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请根据这一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元素X所属周期表中哪一族,写出其名称。

2.写出该元素X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3.该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能否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存在?推测出其氢化物的化学式,并计算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第二题
题目:某有机化合物A在酸性条件下与溴水反应,分子中不饱和度增加,生成物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化合物A的可能结构简式为:
A. CH3-CH=CH-CH2-CH3
B. CH3-CH2-CH=C(CH3)-CH3
C. CH2=CH-CH2-CH2-CH2-CH3
D. CH3-CH2-CH2-CH=CH-CH3
2.如果A的可能结构简式为B,请写出A与溴水反应的分子反应式。

3.已知反应后的两个产物具有旋光性,其中一个产物的比旋光度为[-]20.4°,试推测其R/S构型的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第三题
题目:某学生为了探究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的定量关系,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1.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片,精确到0.01g。

2.将铝片放入盛有适量盐酸的锥形瓶中,迅速盖上塞子。

3.观察反应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并记录反应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4.反应结束后,用滤纸过滤出剩余的铝片,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5.将铝片和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6.将氢氧化铝沉淀洗净、干燥后称重,得到沉淀的质量。

问题:
(1)请写出实验步骤2中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如何计算铝片的反应质量?
(3)若实验中铝片的实际质量为5.34g,通过实验计算得到的氢氧化铝沉淀质量为3.52g,请计算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的体积为22.4L)。

第四题
题目
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请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硫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反应类型。

3.写出二氧化硫与氯气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硫酸亚铁溶液长期放置会变质,写出其变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5.说明某硫酸厂的废气中如果含有SO2,为何不宜直接燃烧处理。

2024年人教版化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钠(Na)
B. 氯(Cl)
C. 铜(Cu)
D. 铁(Fe)
答案:B
解析:在给出的选项中,钠、铜和铁都是金属元素,而氯是非金属元素。

因此,正确答案是B。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都在元素周期表的右边
B、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D、过渡元素全部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非金属元素不只是在元素周期表的右边,还有部分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边;B项正确,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实与其族序数相同;C项错误,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但族数并不是18个,而是16个;D项错误,过渡元素
不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还包括f区的部分元素。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周期元素的是:
A、碳(C)和硅(Si)
B、氮(N)和氧(O)
C、钠(Na)和铝(Al)
D、磷(P)和硫(S)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元素的周期表位置。

A、B、D选项均为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分别位于第二周期。

C选项中钠(Na)位于第三周期,铝(Al)位于第三周期,但它们属于不同的族。

故C选项中的元素不属于同周期元素。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B.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无关
C.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表面积无关
D.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从而反应速率加快。

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B、C都是错误的,因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物表面积都有关系。

5、在恒温恒压下,有反应 N₂(g) + 3H₂(g) ⇌2NH₃(g),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₂和 H₂的转化率相等
B、降低温度可以提高 H₂的转化率
C、使用高效催化剂不会影响平衡常数
D、当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
解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N₂和 H₂的转化率并不一定相等,因为它们在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不同。

N₂的转化率与 H₂的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将依赖于初始条件和反应进行的程度,所以选项 A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选项 B 正确,降低温度能促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提高 H₂的转化率;选项 C 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并不影响平衡位置;选项 D 正确,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6、下列哪一个不是纯化合物?
A. H2O
B.[table missing]
C. NaCl
D. CO2
答案:B
解析:在给出的选项中,A. H2O(水)、C. NaCl(氯化钠)和D. CO2(二氧化碳)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而选项B中的内容缺失,无法判断。

根据题目“不是纯化合物”的要求,选项B为错误选项。

因此,正确答案是B。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B、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温度成反比
C、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摩尔质量成正比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状态无关
答案:D
解析: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而与反应物摩尔质量无关。

反应物状态(如固态、液态、气态)也会影响反应速率,但题目中提到“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D。

8、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且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分子间的氢键不仅存在于液体中,也存在于固态物质中。

C、金属的熔点和硬度只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度。

D、分子晶体中,分子内共价键越强,通常该晶体的熔点越高。

答案:B
解析:A选项不正确,因为有些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存在少量共价键性质的键,例如CaH2。

B选项正确,因为氢键不仅存在于气态和液态中,还能在固态物质中表现出来,例如冰中的氢键。

C选项不完全正确,因为金属的熔点和硬度不仅受金属键的影响,还受到晶格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D选项不完全正确,因为虽然共价键的强度会影响分子晶体的熔点,但熔点还受到分子间作用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请注意,此题是由人工智能根据化学知识生成的模拟题目,实际的人教版期末试卷可能包含具体教材内容的考察。


9、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类型是:
A. 氢氧化钙
B. 氯化钾
C. 碳酸钙
D. 硫酸铜
答案:D
解析:在这四种物质中,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属于典型的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晶体类型。

氢氧化钙、氯化钾和碳酸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没有硫酸铜明显,因此不是最佳答案。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可以通过对常见物质的溶解度的记忆和理解来快速作出判断。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聚乙烯
B. 聚丙烯
C. 聚苯乙烯
D. 二氧化硅
答案:D
解析: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大量单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常见的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

而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氧化物,属于硅酸盐类物质,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一定越明显
B.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一定会加快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D. 对于气体反应,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A项说法不一定正确,因为反应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速率快未必现象明显。

B项也不一定正确,因为如果原有浓度已经很高,增加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可能不明显。

C项错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热。

D项正确,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反应物浓度,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12、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是:
A、水(H₂O)
B、氢氧化钠(NaOH)
C、氨水(NH₃·H₂O)
D、氯化氢(HCl)
答案:D
解析:氯化氢(HCl)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其他选项中的水、氢氧化钠和氨水在常温常压下分别为液态和溶液。

氯化氢的稳定性较好,通常用于制备盐酸和其他无机化工产品。

13、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共价键总是比离子键稳定;
B. 非极性共价键中的电子总是均匀分布;
C. 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受原子核的吸引;
D.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而氢键属于化学键。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共价键的稳定性取决于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并非总是比离子键稳定;C选项错误,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虽然可以自由移动,但仍然受到原子核的吸引;D选项错误,氢键虽然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但它不属于化学键。

B选项正确,非极性共价键中的电子确实会均匀分布,使得分子整体不带电。

14、已知某种化合物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等量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且其水溶液的pH值大于7。

该化合物可能是()。

A. 盐酸(HCl)
B. 氯化钠(NaCl)
C. 硫酸(H2SO4)
D. 氢氧化钠(NaOH)
答案:D
解析:该化合物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等量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说明它是强电解质,且其水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它是碱性的。

盐酸和硫酸是酸,氯化钠是中性的不发生电离,只有氢氧化钠是强碱,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选D。

15、下列关于化学键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离子键都含有极性;
B. 所有共价键中的原子都一定处于8电子稳定结构;
C. 混合A1Cl3与HC1溶液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均为Cl^-;
D. 硫和氧形成的SO2共价键的电子云应在硫原子上。

答案:A
解析:选项A正确,因为金属元素通过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通过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这两种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通常具有极性。

选项B错误,因为并非所有共价键中的原子都一定处于8电子稳定结构,例如氢原子在HCl分子中只有2个电子。

选项C错误,因为A1Cl3溶液中的阴离子除了Cl-,还有OH-。

选项D错误,SO2中的共价键电子云主要集中在氧原子上,因为氧原子比硫原子更电负。

16、下列关于化学键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极性共价键的形成只发生在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
B、离子键的形成一定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C、极性共价键的形成与原子半径有关,半径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D、金属键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结合力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非极性共价键的形成不仅发生在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只要它们之间电子共享均匀;B选项正确,离子键的形成一定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因为金属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C选项错误,极性共价键的形成与原子电负性有关,电负性差异越大,键的极性越强,与原子半径无关;D选项错误,金属键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但并不是所有金属键都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力还与金属的晶格结构有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15分)
题目:已知某个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态为+7,且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请根据这一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元素X所属周期表中哪一族,写出其名称。

2.写出该元素X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3.该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能否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存在?推测出其氢化物的化学式,
并计算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判断元素X所属周期表中哪一族,写出其名称。

根据信息,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态为+7。

最高价氧化态指的是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出的最正的化合价,而这一化合价通常等于元素所在的族(主族元素)减去8。

对于第四周期元素来说,其最高主族为第Ⅷ族至第ⅦA族。

根据+7的化合价,可以确定元素X位于第ⅦA族,即卤族。

2.写出该元素X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第ⅦA族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根据卤族元素的特点,它的原子序数为17。

它的电子排布式为$[Ar]$4s²3d¹⁰ 4p⁵,即1s²2s² 2p⁶ 3s² 3p⁶ 4s² 3d¹⁰ 4p⁵。

3.该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能否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存在?推测出其氢化物的化学式,并计算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该元素X为氯(Cl),氯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HCl。

HCl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是稳定的,因此能够稳定存在。

H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通过氢(H,质量数1)和氯(Cl,质量数35.5)的质量数加和得出。

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1 + 35.5 = 36.51,保留一位小数为36.5。

解析:
1.确定元素族属:根据化合价确定元素位于周期表的族。

对于卤族元素,始终表现出为+7的最高价态。

2.写出电子排布式:结合周期表的特征,确定正确的电子排布。

卤族元素为17号元素,首先写全前面的电子层(稀有气体Ar),然后补上第4周期缺少的电子数。

3.判断气体性质:通过实验资料和常温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判断气态氢化物是否稳定
存在。

同时,氢化物的化学式通过分析元素位置直接得出,相对分子质量通过化学式上的原子质量加和得出。

第二题
题目:某有机化合物A在酸性条件下与溴水反应,分子中不饱和度增加,生成物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化合物A的可能结构简式为:
A. CH3-CH=CH-CH2-CH3
B. CH3-CH2-CH=C(CH3)-CH3
C. CH2=CH-CH2-CH2-CH2-CH3
D. CH3-CH2-CH2-CH=CH-CH3
2.如果A的可能结构简式为B,请写出A与溴水反应的分子反应式。

3.已知反应后的两个产物具有旋光性,其中一个产物的比旋光度为[-]20.4°,试推测其R/S构型的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答案:
1.B. CH3-CH2-CH=C(CH3)-CH3
2.CH3-CH2-CH=C(CH3)-CH3 + Br2 → CH3-CH2-CH(Br)-CBr(CH3)-CH3
3.根据比旋光度为[-]20.4°,可以推测产物含有S(右旋)构型。

理由如下:
•比旋光度为正值的化合物通常是具有S构型的光活性化合物。

•考虑到反应前的化合物A含有不对称碳原子,且反应生成物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意味着产物的旋光性主要由第二个手性中心决定。

•因此,产物的S构型可能是由于第一个手性中心的R构型引起的空间位阻,使得第二个手性中心的S构型的立体障碍较小,从而形成S构型的产物。

第三题
题目:某学生为了探究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的定量关系,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1.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片,精确到0.01g。

2.将铝片放入盛有适量盐酸的锥形瓶中,迅速盖上塞子。

3.观察反应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并记录反应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4.反应结束后,用滤纸过滤出剩余的铝片,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5.将铝片和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6.将氢氧化铝沉淀洗净、干燥后称重,得到沉淀的质量。

问题:
(1)请写出实验步骤2中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如何计算铝片的反应质量?
(3)若实验中铝片的实际质量为5.34g,通过实验计算得到的氢氧化铝沉淀质量为3.52g,请计算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的体积为22.4L)。

答案:
(1)化学方程式:2Al + 6HCl = 2AlCl3 + 3H2↑
(2)计算铝片反应质量的方法:
首先,根据实验步骤6得到的氢氧化铝沉淀质量,可以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
n(Al(OH)3) = m(Al(OH)3) / M(Al(OH)3)
其中,m(Al(OH)3)为氢氧化铝沉淀的质量,M(Al(OH)3)为氢氧化铝的摩尔质量。

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铝与氢氧化铝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n(Al) = n(Al(OH)3) × (2/3)
最后,根据铝的物质的量和铝的摩尔质量,计算出反应的铝的质量:
m(Al) = n(Al) × M(Al)
(3)计算氢气体积的方法:
首先,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铝与氢气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n(H2) = n(Al) × (3/2)
然后,根据氢气的物质的量和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的体积,计算出氢气的体积:V(H2) = n(H2) × 22.4L/mol
将铝片的实际质量5.34g代入上述公式计算:
n(Al(OH)3) = 3.52g / (78g/mol) = 0.045mol n(Al) = 0.045mol × (2/3) = 0.03mol V(H2) = 0.03mol × 22.4L/mol = 0.672L
解析:
(1)根据铝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通过计算实验中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铝与氢氧化铝的比例关系,可以推算出反应的铝的质量。

(3)通过计算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铝与氢气的比例关系,可以推算出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在本题中,铝片实际质量为5.34g,通过计算得到的氢氧化铝沉淀质量为3.52g,因此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为0.672L。

第四题
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请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硫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反应类型。

3.写出二氧化硫与氯气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硫酸亚铁溶液长期放置会变质,写出其变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5.说明某硫酸厂的废气中如果含有SO2,为何不宜直接燃烧处理。

答案
1.硫(S)的原子序数为1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s² 2s² 2p⁴
2.硫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
[S(s)+3H2(g)→H2S(g)]
此反应是化合反应。

3.二氧化硫与氯气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
[SO2(g)+Cl2(g)+2H2O(l)→H2SO4(aq)+2HCl(aq)]
4.硫酸亚铁溶液因空气中的氧气的作用,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O4+O2+2H2O→2Fe2(SO4)3+4H2SO4]
5.硫酸厂的废气中含有SO2,不宜直接燃烧处理的原因:
•燃烧过程中,SO2会与氧气进一步反应生成SO3,形成酸雨问题。

•直接燃烧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污染环境中的一氧化碳等其他有害气体。

•通过燃烧来去除SO2不是最经济的处理方式,通常采用催化转化或吸收法等方法。

•燃烧产生的热量很难有效回收利用。

1.通过回答这道题,学生可以巩固硫的原子结构、硫的化学性质和重要化合物的相关反应方程式。

硫及其化合物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在工业和日常化学中都有重要应用。

2.本题涵盖了从原子结构的认识、简单元素反应到工业实践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有助于综合性评价学生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