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
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对于相关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杉树可组成一个群落
B.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一块稻田中的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构成种群
D.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一共形成独立的13个种群
2. 某多肽被水解成3个四肽,2个三肽,5个六肽,1个五肽,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11 42
B.11 53
C.12 42
D.12 53
3.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 高温、过酸和过碱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C.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
D. 细胞内的酶可以来自食物,也可在细胞内合成
4. 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衰老损伤的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自噬体的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B.图中的水解酶是在自噬溶酶体中合成的
C.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还可能被细胞再度利用
5.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形状的大小都相同的2条染色体
B.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条染色体
C. 减数分裂中配对的2条染色体
D. 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任意2条染色体
6.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瓜、草莓使用高浓度膨大剂,可以加快长势和增加口感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大蒜,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7.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首先出现在分裂期的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8.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 细胞;①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
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 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 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9. 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像酿酒的原料中通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 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 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C. 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D. 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10. 某研究小组研究小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时发现如图所示情况(设相关基因为A、a,B、b,C、c……),结合图示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为F2发生性状分离,所以F1一定是杂合子,亲本最可能是纯合子
B.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可能由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基因控制
C.据图分析,第①组的F2红粒中,纯合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
D.第①组F1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Cc,其测交后代中纯合体占1/8
11. 下列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气候干旱
B.地震、火灾
C.寒潮
D.传染病
12.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3. 在蓝细菌中,由A、C、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4.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
A. 叶绿素a
B. 叶绿素b
C. 叶黄素
D. 胡萝卜素
15.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数学模型”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相同
D.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杂合子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 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
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耗能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17.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原核细胞膜与真核细胞膜均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但真核多细胞生物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较原核细胞多
C. 在生命起源和进化过程中,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出现得早
D. 原核细胞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真核细胞也是如此
18. 下列属于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的物质是()
A.2,4-D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19. 我国科学家通过敲除水稻基因组中3个控制减数分裂的基因和1个孤雌生殖相关基因获得了Fix植株,实现了“孤雌生殖”。
如图为Fix植株的生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缺失不影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Fix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基因缺失导致雄配子染色体降解从而实现孤雌生殖
D.基因缺失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0. 假性过敏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在临床上的症状类似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下列关于假性过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假性过敏可能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
B.患者的血液中浆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C.患者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
D.人体初次接受抗原就能诱发假性过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
新型冠状病毒衣壳外面包裹着脂质包膜,其上排列较宽的刺突蛋白(S蛋白),图1表示其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图2为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到健康猴子体内后,抽取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测定的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部分会被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消灭,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_。
从免疫学的角度去分析,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________。
(2)刺突蛋白(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_______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从而入侵人体细胞,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这些宿主细胞能被__________识别并裂解,
(3)得到图2结果的实验中,实验组注射灭活的疫苗,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___。
据图判断疫苗组在接种后42天前产生抗体的细胞由______分化而来,在第42天两条曲线出现拐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2.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其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的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常采用核酸检测的方式,其过程如下:
(1)核酸检测要先采集样本,由于新冠病毒是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所以样本要从呼吸道采集。
目前常用咽拭子、鼻拭子在人的上呼吸道(咽部或鼻腔)擦拭采集。
首先提取病毒的RNA,然后利用病毒的RNA 合成cDNA样本,获得cDNA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
(2)将获得的cDNA通过PCR技术扩增,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该技术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提供DNA模板、________、四种脱氧核苷酸等物质,同时控制温度才能进行,最后通过荧光标记的基因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3)目前,该病毒尚没有现成的特效药,因此各国都寄希望于研制出针对该病毒的疫苗。
疫苗分为以下5种: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等。
其中重组蛋白疫苗是将S蛋白(2019nCoV的一种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从而获得S蛋白作为疫苗。
微生物细胞常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
接种疫苗后S蛋白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性免疫反应。
23. 2017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官网发布了《2017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批准
清单》,该清单包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5、耐除草剂油菜T45、耐除草剂玉米T25等10多个转基因生物系列。
回答下列问题:
(1)耐除草剂玉米T25植株的培育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该过程以耐除草剂基因作为________(填目的基因或标记基因),一般用同一种___________切割含该基因的DNA和运载体DNA。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到________酶将耐除草剂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位于耐除草剂基因的首端和尾端分别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以启动和停止基因的转录。
(4)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动物病毒作为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载体。
(5)常用__________法使目的基因转移进入玉米细胞,进一步插入到玉米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24. 孕妇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RV)会引起胚胎发育的多种畸形和新生儿多器官、系统的病变,抗风疹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RV,如图为制备该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过程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采用的实验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常用的化学诱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喋呤阻断。
鼠的B淋巴细胞有上述两种途径,但一般不能增殖,鼠的骨髓瘤细胞中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增殖。
根据该原理,在培养基中添加氨基喋呤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过程通过多次筛选出的细胞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过程为扩大培养,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6)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细菌质粒pUC118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基因运载体。
下图1为pUC118的图谱,其中Ampr为氨苄青霉
素抗性基因;ori为复制原点;M13IG为测序引物结合区;lacZ基因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使细菌在含X-gal物和IPTG的培养基上形成蓝色的菌落,在lacZ基因上有一段具有多种限制酶酶切位点的序列,即多克隆位点(图2)。
实验者将从cDNA文库中获取的目的基因(图3)和pUC118结合后导入大肠杆菌中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目的基因准确插入多克隆位点,实验者首先需要使用限制酶___________处理目的基因和pUC118,再将处理后的产物用____________酶处理,才能获得重组质粒。
(2)将上述酶处理过的DNA分子溶于____________中与已经过___________处理过的感受态大肠杆菌混合,完成转化过程。
(3)将上述大肠杆菌悬液接种到含有_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上,发现培养基上有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含有重组质粒的菌落呈____________色。
为进一步确认该菌落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常用PCR鉴定法,反应体系中还应加入引物对、Taq酶、dNTP、缓冲物质和____________等物质。
(4)在上述选择培养基中,没有转入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因为没有抗性基因最终死亡,不能形成菌落。
参考答案
1. C
2. A
3. B
4. D
5. C
6. C
7. A
8. C
9. C
10. C
11. D
12. C
13. C
14. D
15. C
16. BCD
17. ABCD
18. BCD
19. ACD
20. AC
21.
(1).血浆和淋巴
(2).抗原
(3).ACE2受体;
(4).效应T细胞
(5).等量生理盐水;
(6).B细胞;
(7).两组猴子都再接种疫苗或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22.
(1).逆转录酶
(2).DNA双链复制
(3).两种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
(4).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5).抗原
(6).特异
23.
(1).目的基因
(2).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DNA连接
(4).启动子
(5).终止子
(6).不能
(7).农杆菌转化法
24.
(1).使小鼠产生能分泌抗风疹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
(2).细胞融合
(3).聚乙二醇(PEG)
(4).骨髓瘤细胞没有S途径,D途径被阻断,其不能增殖;B淋巴细胞不能增殖;杂交瘤细胞的D途径被阻断但可通过S途径合成DNA,不断增殖
(5).专一抗体呈阳性的细胞
(6).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7).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
(8).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25. 2+
(5). 氨苄青霉素
(6). 白色
(7). 模板DNA分子
(8). pUC118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