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二)传染病防治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jiànkāng)教育宣传栏资料(二):传染
病防治常识
一、常见(chánɡ jiàn)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zhǔyào)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lì ji)、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fèiyán)、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软下疳等;
6 、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反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霍乱
1 、主要表现(biǎoxiàn) :起病急,以腹泻、呕吐为主,腹泻每日数次至10 数次或者更多,大便多为黄水样或者清水
样,少数为米泔样或者洗肉水样,泻吐厉害者可迅速浮现脱水和周围(zhōuwéi)循环衰竭,浮现休克,如不及时救
治可导致(dǎozhì)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品或者水而感染生病,多见于集体(jítǐ)聚餐者;
3、预防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特别(yóuqí)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普通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普通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浮现呼吸加速或者呼吸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者被其污染
的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
与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接触。
四、艾滋病
1、主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普通要经2- 10 年摆布可发展成艾滋病,主要有5 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浮现各种机会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lín bā)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播(chuánbō)途径:经性接触传播或者体液传播(输血、不安全
注
射等)、母婴传播。
3、预防方法:洁身自爱,不发生不洁(bù jié)性行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五、病毒性肝炎(ɡān yán)
1、种类(zhǒnglèi) :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惫、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者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shūxuè)、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yùfáng)方法:
(1)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yǒuxiào)预防甲、乙肝;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shēnɡshí)、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特别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bāokuò)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者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 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六、痢疾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轻型可不发热或者低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为黏液脓血便。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或者水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特别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七、伤寒、副伤寒
1、主要表现(biǎoxiàn) :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精神不振,
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皮肤可浮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
2、传播途径(tújìng) :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伤寒、副伤寒杆菌污染的食品或者水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养成良好(liánghǎo)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特别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接种伤寒
VI 疫苗。
八、狂犬病
1、主要(zhǔyào)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者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浮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份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传播(chuánbō)途径:主要因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猫或者其它动物咬、抓伤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伤,被狗咬、抓伤后要即将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并在24 小时内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九、流脑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浮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浮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bǎochí)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十、乙脑(yǐ nǎo)
1、主要表现:高热、头痛、呕吐、意识(yì shí)障碍、抽搐,部份患者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wén chónɡ)叮咬传播
3、预防方法:灭蚊、防蚊是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措施,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duìxiàng)为6 个月~6 岁儿童。
十一、流行性感冒
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浮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
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接种流感疫苗。
十二、麻疹
1 、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十三、淋病
1、主要表现(biǎoxiàn) :男:尿痛,尿道口红肿、溢脓,,可有尿急、尿频及伴有全身不适;女:白带增多、脓性,有腰痛、下腹痛,可有尿急、尿频,尿道口红肿、溢脓等。
2、传播途径:主要(zhǔyào)经性接触传播。
3 、预防方法:洁身自爱,不发生不洁性行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ɡònɡ yònɡ)洗浴用品如浴盆、浴巾等。
(1)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二):传染病防治常识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反抗相同的病原体
(3)(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
(4)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5) 2、传播途径:主要经性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