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和十二正经经脉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2013年09月12日15:54 新浪健康微博我有话说(1人参与)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十二正经循行路线
足太阴脾经:大趾内>下肢内侧前、中>胸腹第三侧线>
[本经穴]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足三阴交汇)、漏谷、地机(郄)阴陵泉(合)、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
[交会穴]头维、下关(足阳明胃),翳风、角孙、和(手少阳三焦),听宫、秉风(手太阳小肠),大椎、(督脉),章门(足厥阴肝),上髎、下髎(足太阳膀胱),天池(手厥阴心包)。
足厥阴肝经:大趾外>下肢内侧中、前>阴部>胁部>
[本经穴]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原),中封(经),蠡沟(络),中都(郄),膝关,曲泉(合),阴包,五里,阴廉,急脉,章门(脾募),期门(肝募).
[交会穴]秉风、颧醪、听宫(手太阳小肠),瞳子醪、上关、颌厌、悬厘、肩井(足少田),大椎(督脉)。
足少阳胆经:外呲>头颞>项侧>胁腰侧>下肢外侧中>第四趾>
[本经穴]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窍阴、完骨、本神、阳白、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胆募)、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环跳、风市中渎、阳关、阳陵泉(合)、阳交、外丘(郄)、光明(络)、阳辅(经)、悬钟、丘墟(原)、临泣(输)、地五会、侠溪(荥)、窍阴(井)。
[交会穴]三阴交(足太阴),长强(督脉)、关元、中极(任脉)。
手厥阴心包经:乳旁>上肢内侧中>中指>
[本经穴]天池、天泉、曲泽(合)、郄门(郄)、间使(经)、内关(络)、 大陵(输、原)、劳宫(荥)、中冲(井)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直行主干,为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脉,为十二脏腑所属络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部分,故又称“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十二正经有一定的起止,有一定的循行路径和分布规律,有一定的走向及交接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各有专属的穴位。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而组成,命名原则如下。
上为手,下为足: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
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阴经”;分布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称“阳经”。
按照阴阳三分法,阴分为三阴:太阴、阴、少阴;阳分为三阳:太阳、阳明、少阳。
手足各有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手足各有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脏属阴,腑属:十二经脉与六脏六腑各有特定的配属关系,六阴经属于脏,并冠以所属脏之名,如内属于肺则称“肺经”;六阳经属于腑,并冠以所属腑之名,如内属于胃则称“胃经”。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注: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
在内踩尖上8寸处交又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十二经脉走行方向的规律,《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手三阴经起于胸中,循上肢内侧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走向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循下肢外侧,走向足趾端;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经下肢内侧走向腹部、胸部。
三、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端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
原穴12、络穴15个要记牢原络配穴法一、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
十二经在人体的腕、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
阴经的原穴,就是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另有穴位。
原,根源。
先天之气与遗传之气,为原气。
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关元穴),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十二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人身的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穴,接受五脏之气的灌溉与滋润,五脏的原穴乃五脏的原气集中与汇聚之处,所以各经的原穴,对各经的脏腑乃具有重要作用。
选穴时选用原穴,可以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从而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如:咳嗽取肺之原穴太渊、心痛心悸取心包之原穴大陵,都有很好的效果。
人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邪气首先在其所属本经上流溢,当邪气不断增多,本经容纳不下时,邪气就会通过络穴流向与本经相表里的经脉。
1、太渊穴为肺经腧穴。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该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地,动脉搏动处(中医在此把脉)。
功能为止咳化痰,扶正祛邪,通调血脉。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
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
冲阳穴,针灸穴位名,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冲阳。
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
阳,阳气。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
功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主治: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牙痛等。
2、太白穴:脾经上的原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指压太白穴可治疗湿疹。
公孙:脾经的络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即太白穴的下一个穴位。
主治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
人体穴位图解
人体穴位图解经脉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意义-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正经作用-运行气血的主要干道特点-分手足三阴三阳四组,与脏腑连属,有表里相配,其循环自肺经开始至肝经止,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各经均有专定的腧穴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意义-不直接连属脏腑,无表里相配,故称奇经作用-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以调节十二经气血特点-任督两脉随十二经组成循环的通路,并在专定的腧穴,其他六脉不随十二经循环,腧穴都依附于十二经脉十二经别:足太阳经别、足少阴经别、足少阳经别、足厥阴经别、足阳明经别、足太阴经别、手太阳经别、手少阴经别、手少阳经别、手厥阴经别、手阳明经别、手太阴经别意义-正经旁出的支脉作用-加强表里经脉深部的联系,以补正经在体内外循环的不足特点-循环路线走向均由四肢别出走入深部(胸、腹)复出浅部(头、颈)十二经筋: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少阴经筋、足厥阴经筋、手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阳明经筋、手太阴经筋、手厥阴经筋、手少阴经筋意义-十二经脉所属的筋肉体系作用-联结肢体骨肉,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特点-循环走向自四肢末稍走向躯干,终于头身,不入脏腑,多结聚于四肢关节和肌肉丰富之处十二皮部:意义-十二经脉所属的皮肤体质作用-联结皮内,加强十二经脉与体表的联系,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皮肤部位的反应区特点-分区基本上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一致络脉十五络脉:手太阴络脉、手阳明络脉、足阳明络脉、足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太阳络脉、足太阳络脉、足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手少阳络脉、足少阳络脉、足厥阴络脉、任脉络脉、督脉络脉、脾之大络意义-本经别走邻经而分出的支络部作用-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特点-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各有一个别络加上脾之大络,共为十五别络孙络: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网罗全身浮络:位于皮部的络脉穴位按功能分类解表穴(12穴):风府穴、大椎穴、陶道穴、玉枕穴、大杼穴、风门穴、风池穴、当阳穴、颞颥穴、太阳穴、百虫窝穴、京骨穴清热穴(85穴)清心热穴: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曲泽穴、筑宾穴。
史上最全人体十二经络动态运行图(养生达人珍藏版)!
史上最全人体十二经络动态运行图(养生达人珍藏版)!1、十二经络之一——肾经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病证。
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
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2、十二经络之一——胆经主要证候寒热,口苦,胁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
主治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3、十二经络之一——心经本经自胸中起始,出来属于心包络,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
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窝下面。
沿上臂前边,行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出其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
脉气由此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循字据《甲乙经》卷二及《素问·藏气法时论》王注补)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4、十二经络之一——小肠经经脉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目外眦、耳中、目内眦。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
中医必备基础知识!十二经脉88个常用腧穴汇总
中医必备基础知识!十二经脉88个常用腧穴汇总足太阳膀胱经膈俞(八会穴之血会)定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②贫血、吐血、便血等血证;③瘾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证;④潮热,盗汗。
肝俞(肝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黄疸、胁痛等肝胆病证;②目赤、目视不明、目眩、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③癫狂痫;④脊背痛。
脾俞(脾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多食善饥,身体消瘦;③背痛。
肾俞(肾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头晕、耳鸣、耳聋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④腰痛;⑤慢性腹泻。
大肠俞(大肠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次髎定位: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疝气等男科病证;④腰骶痛,下肢痿痹。
委中(合穴;膀胱之下合穴)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等急症;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皮肤瘙痒,疔疮。
承山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③腹痛,疝气。
昆仑(经穴)定位: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②癫痫;③滞产。
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定位:在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证;③腰腿酸痛。
至阴(井穴)定位: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主治: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经络与调病一、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
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三、经络的功能:1、沟通上下内外。
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的各个部分。
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
⎪⎪⎪⎪⎩⎪⎪⎪⎪⎨⎧与小肠相表里其华在面手太阳小肠经. 在窍为舌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在液为汗;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在五行属火; 在志为喜主神志主血脉心⎪⎪⎪⎪⎪⎩⎪⎪⎪⎪⎪⎨⎧与大肠相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
外合皮毛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在窍为鼻,易被邪侵;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 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朝百脉,主治节主通调水道主气、司呼吸肺 ⎪⎪⎪⎩⎪⎪⎪⎨⎧与胃相表里。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
在体合四肢、主肌肉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主运化、主统血脾 ⎪⎪⎪⎩⎪⎪⎪⎨⎧与胆相表里。
在窍为目足少阳胆经。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 主疏泄、主藏血肝⎪⎪⎪⎪⎩⎪⎪⎪⎪⎨⎧生殖藏精、主生长、发育与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足太阳膀胱经。
其华在发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本,元气之根;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主骨生髓通于脑主水液代谢、主纳气肾另外,心包(脏)和三焦(腑)相表里。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2013年09月12日15:54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
⼗⼆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2015-06-22 14:20阅读:⼀、⼗⼆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注:每条经络9个要⽳。
本书编者取名为《⼗⼆经九要⽳歌》:背诵“⼗⼆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要这样按引号中的3句背诵下同:(1)、“⼿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2)、“⼿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3)、“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阳明⼤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阳明⼤原合⾕、商阳⼆间和三间,阳溪曲池和偏历、温溜募天枢。
⾜阳明胃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阳明胃原冲阳、厉兑内庭和陷⾕,解溪⾜三⾥丰隆、梁丘募中脘。
⾜太阴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太阴脾原太⽩、隐⽩⼤都和太⽩,商丘阴陵泉公孙、地机募章门。
⼿少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少阴⼼原神门、少冲少府和神门,灵道少海和通⾥、阴郄募巨阙。
⼿太阳⼩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太阳⼩原腕⾻、少泽前⾕和后溪,阳⾕⼩海和⽀正、养⽼募关元。
⾜太阳膀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太阳膀原京⾻、⾄阴⾜通⾕束⾻,昆仑委中和飞扬、⾦门募中极。
⾜太阴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少阴肾原太溪、涌泉然⾕和太溪,复溜阴⾕和⼤钟、⽔泉募京门。
⼿厥阴包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厥阴包原⼤陵、中冲劳宫和⼤陵,间使曲泽和内关、郄门募膻中。
⼿少阳三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少阳三原阳池、关冲液门和中渚,⽀沟天井和外关、会宗募⽯门。
⾜少阳胆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少阳胆原丘墟、⾜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光明、外丘募⽇⽉。
⾜厥阴肝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厥阴肝原太冲。
⼤敦⾏间和太冲,中封曲泉和蠡沟、中都募期门。
注:按3句背诵,简单明了,终⾝受益!⼆、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治病作⽤⼝诀春井夏荥季夏输,秋刺经⽳冬刺合。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最全人体十二经络穴位循环行走图!
最全⼈体⼗⼆经络⽳位循环⾏⾛图!艾艾贴最新制作⼈体经络⽳位图!!! 督脉之络 督脉之络为⼗五络脉之⼀。
名⽈长强,即从长强⽳处由督脉分出,然后在脊柱两旁肌⾁边上上⾏,直达项部,散络于头上。
下⾯则在肩胛部左右有分⽀,⾛向⾜太阳经脉,穿⼊于脊柱两旁肌⾁之内。
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脊柱强直;虚证为头部沉重。
当取长强⽳治之。
任脉 任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为⼈体经脉之⼀,属于奇经⼋脉,有”阴脉之海“之称。
任脉起于⼩腹,⽌于眼眶,共有关元、⽓海等24腧⽳。
此经主要有调节阴经⽓⾎、调节⽉经的作⽤,主要治疗经脉循⾏部位的相关病症。
⼿厥阴⼼包经 本经起于胸中,出属⼼包络,向下穿过膈肌,络于上、中、下三焦。
其分⽀从胸中分出,出胁部当腋下3⼨处天池⽳,向上⾄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肘,过腕部,⼊掌中,沿中指桡侧⾄末端中冲⽳。
另⼀分⽀从掌中分出,沿⽆名指尺侧端⾏,经⽓于关冲⽳与⼿少阳三焦经相接 ⼿少阳三焦经 ⼗⼆经脉之⼀,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
本经发⽣病变主要表现为⽿聋,⽿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痛,汗出,腮肿,⽿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灵枢·经脉》:三焦⼿少阳之脉,起于⼩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表腕,出臂外两⾻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出⾜少阳之后,⼊缺盆,布膻中,散络⼼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后,直上出⽿上⾓,以屈下颊⾄出其⽀者,从⽿后⼊⽿中,出⾛⽿前,过客主⼈,前交颊,⾄⽬锐眦。
⼿少阴⼼经 其分⽀从⼼系向上夹着⾷道连于⽬;其直⾏主⼲⼜从⼼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掌后⾖⾻突起处进⼊掌内后边,沿⼩指桡侧到达其末端。
脉⽓由此与⼿太阳⼩肠经相连。
该经发⽣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渴,⽬黄,胸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脉过处发冷,疼痛,⼿掌热痛等。
⼿太阳⼩肠经 ⼈体⼗⼆经脉之⼀。
简称⼩肠经。
十二正经及督脉、任脉的腧穴
17.五柱穴:巨阙中脘下脘左右梁门
18.十总穴:列缺合谷足三里委中内关支沟三阴交公孙阳陵泉阿是穴
19.回阳九针穴:郄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谿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
20.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足三里配内庭,曲池配合谷,委中配承山,太冲配昆仑,环跳配阳陵泉,通里配列缺
21.孙真人十三鬼穴:一针鬼宫,次针鬼信,三针鬼垒,四针鬼心,五针鬼路,六针鬼枕,七针鬼床,八针鬼市,九针鬼窟,十针鬼堂,十一鬼藏,十二鬼臣,十三鬼封
10.八脉交会穴:又称八脉八法穴。根据腧穴的主治特点,在四肢部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公孙内关头临泣外关后谿申脉列缺照海
11.交会穴:为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交叉、会合部位的腧穴。
12.三才穴:天─百会,人─璇玑,地─涌泉
13.三部穴:上─大包。中─天枢,地─地机
14.四总穴: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
15.四关穴:左右合谷左右太冲
1.特定穴:
2.五输穴:为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多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1.井穴: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敦
2.荥穴: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足通谷然古劳宫液门侠谿行间
3.输穴: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谿束骨太谿大中渚足临泣太冲
4.经穴:经渠阳谿解谿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
5.合穴: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
3.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谿大陵阳池穴丘墟太冲
4.络穴:络脉由经脉别出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列缺偏历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光明蠡沟
5.俞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人体十二条经络奇经八脉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12条经络穴位309+任脉24+督脉28=361)1 手太阴肺经由胸走手,起始于中府穴,结束于少商穴功能: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主穴位: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1、中府:位置胸骨旁开6寸作用治疗气不足、腹胀、咳喘,消化不良(脾肺之气汇集之处)2、天府:位置腋横纹下3寸作用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
治疗过敏性鼻炎3、尺泽:位置肘横纹靠外侧作用补肾的穴位,治疗高血压,哮喘(肺经属金,此穴为金中水穴)4、孔最:位置掌横纹上7寸(8指加拇指)作用主管所有的毛孔,治痔疮要穴,鼻出血、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5、列缺:位置两合谷相对食指尖凹陷处作用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古有话:头项寻列缺)6、经渠:位置肘横纹外桡骨头靠肩向旁,揉此穴宜外推或上顶作用治疗咳嗽的要穴虚寒性、肺热性咳嗽通治7、太渊:位置肘横纹下,宜用拇指横过来咯此穴或来回挫作用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汇穴,可治疗静脉曲张等。
8、鱼际:位置掌外侧拇指下边缘作用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症9、少商:位置拇指外侧指甲根处作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宜刺血(外感风寒或肾虚引起的通治)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疾病的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别,鱼际拇指白肉际,少商甲角如韭叶。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2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人体十二正经起止穴位及与奇经八脉
人体十二正经起止穴位及与奇经八脉有特殊关系的主要穴位一、十二正经起止穴位及主要穴位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穴: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穴: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止于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穴: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止于少冲穴: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3、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止于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以上三经均沿手臂内侧由上往下循行4、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肩髃穴: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止于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5、手太阴小肠经起于少泽穴: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止于听宫穴: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穴:在食指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天井穴: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止于丝竹空穴: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以上三经沿手臂外侧由下往上循行7、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止于厉兑穴: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8、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止于至阴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穴位和十二正经经脉中医穴位和十二正经经脉说明:各图中蓝色按钮为重播键,绿色按钮为播放键,红色按钮为暂停键,黄色按钮为循行路线说明键,标注有阿拉伯数字的地方是对本经循行线路的分段标示。
一、手太阴肺经穴位歌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主要穴位说明: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聚集的中央)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气虚,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阂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医治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医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会聚的穴位。
主管一切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绝对凹点。
医治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惹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里面骨头边缘。
医治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十分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医治热性病。
咳、喘无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医治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本经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妨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主要穴位说明: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理便秘。
合谷:健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医治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把手伸平了有个窝。
最容易受风寒的穴。
(五十肩、肩周炎)迎香:治鼻炎闻不到气息,鼻出血。
本经小结:手阳明大肠经一可防治皮肤病;二加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主治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
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
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妨碍。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足阳明胃经穴歌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主要穴位说明:四白:可以医治眼袋、黑眼圈。
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肚脐眼旁边2寸。
治大肠功用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理。
梁丘:在膝盖上2寸。
治急性胃痛。
是胃经的郗穴,治急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
健壮穴及短命穴。
医治慢性胃痛,加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适有胀起要揉足三里。
还专治慢性胃痛。
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理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左边好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
医治大肠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
医治小肠疾病,小腹痛。
(肚子痛的地位不在胃脘,接近肚脐眼地位,就揉下巨墟丰隆:下巨墟旁边。
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
(向后)离穴不离经。
去处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
痰湿重合适。
可化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
是十分重要的化痰穴。
本经小结:主治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痹。
其他:白细胞增加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四、足太阴脾经循行图足太阴脾经穴歌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主要穴位说明:隐白: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替代。
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太白: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
经过脾来补肺的穴。
(山药薏米粥)公孙: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
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抵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分明。
三阴交:胫骨的边缘,地机、阴陵经、脾经治痛风。
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地位,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中央。
治出血、贫血、血瘀等。
本经小结: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
其他:周身不明缘由疼痛、关节炎。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手少阴心经穴歌: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主要穴位说明:极泉:在腋窝起点。
可以探查能否有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晚期的疾病、可调心律,医治两肋疼。
办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缺乏)预防心梗、心绞痛。
少海: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理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形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上去。
可调理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十分重要。
阴郗:腕横纹上0.5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西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神门: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宁心神的门户。
加强睡眠。
本穴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
还可避免老年痴呆。
一安宁心神加强睡眠,泻心火。
二加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聪慧。
四医治晕车。
五加强通便才能。
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中央少府是心经的火穴。
因而干冷症、火症可经过少府调理。
可直接调理心脏的穴。
主治后天心脏疾病。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
#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
它有开窍醒神的成效。
放血、去热。
本经小结:主治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肉体疾病:失眠健忘、神经健康。
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手太阳小肠经穴歌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主要穴位说明:少泽:井穴(源头)医治热症,通常刺血办法比拟好。
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
不合适按摩。
后溪: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
穴位深。
是八脉交会的大穴。
一医治后背督脉上的病。
二可医治落枕、肩膀疼。
养老: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地位。
医治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腕横纹上5寸,在正面。
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
有个特殊的成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惹起)小肠功用加强了就不会有瘤子小海: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之间手一拨入手指就会麻。
一。
常拨动小海会加强心脏力气。
加强消化功用。
小海是合穴属土。
(合治脏腑)小肠经属火,火能生土。
所以把火散到脾经上了,可以加强脾的力气。
二。
可去人体的燥火。
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天宗是个大穴,防治乳腺成绩,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防治肩膀酸疼。
听宫:耳平前1厘米,张口时是凹陷的。
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本经小结:主治五官病: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其他: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主要穴位说明:睛明:使眼睛亮堂,消弭眼疲劳。
按穴位的办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应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
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俞: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安慰哪个穴位。
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医治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医治腰痛的要穴。
腰痛的中央,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地位。
委中:膝盖弯曲的两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
腰背委中求,医治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扫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边沿的地位。
可医治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
医治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常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加强大肠的蠕动,医治便秘。
对医治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
医治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明显。
金门:医治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
艾灸可转胎。
本经小结:足太阳膀胱经是最大的排毒通道。
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足少阴肾经穴歌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主要穴位说明: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
可调理高血压。
一.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办法;二.肾火旺,肾阴缺乏,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
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
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
对人体十分有补益作用。
大钟:太溪穴上面一点。
肾经的络穴。
医治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成绩都可医治。
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
贴着骨头方向去按。
医治淤血症,要避免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
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协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
滋肾阴,医治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
肾经合穴。
治脏腑及肾经的次要疾病。
通膀胱,利尿,医治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
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
调动肾经的气血。
上边气血缺乏,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
按摩俞府穴可失掉缓解。
同时按摩太溪、复溜。
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本经小结:肾为后天之本,肾主骨,肾开窍于耳,肾为腰之府,医治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