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昌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答案做在答题纸规定区域内有效。

2.答题时需用黑色中性水笔或黑色碳素墨水笔。

一(22分)
1.请你给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

(4分)六十年像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六十年像一幅炫丽多姿的画卷,六十年像一座魏峨耸立的山峰。

岁月弹.指一挥间,祖国已沧桑巨变。

中华民族像一条巨龙在腾飞,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①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弹()屹()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①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约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

②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

③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④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的比例相当高。

⑤现代汉字已实现部分简化,更具实用价值。

修改:
修改:
3.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始了。

世博吉祥物海宝邀请你参加游园活动,相信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

(6分)
第一站:看图片,做探究。

世博会设有五个主题馆,其中的城市未来馆以“梦想引领人类城市的未来”作为场馆主题。

城市未来馆将要从下面的两个海宝中选择一个作为形象大使,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3分)
第二站:看场馆,做解说。

站在城市未来馆的门前,海宝请你担任志愿者向参观者发出邀请,邀请参观者畅想未来的城市。

你会怎么说?(3分)
4.诗、文名句填空。

(每空1分,共8分。

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选答两题。


必答题:
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⑥,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选答题:
⑦鸟宿池边树,。

(贾岛《题李凝幽居》)
⑧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⑨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⑩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二(6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2分)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
中国传入。

《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tuó)驼《种树书》
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
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
就到了口边。

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
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
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
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

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

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

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

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

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

”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

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

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

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

(有改动)
5.阅读第①段,简要说明为什么说“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4分)
答:
6.阅读第③段,简要概括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

(4分)
答:
7.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用橄榄枝编织成桂冠戴在获胜者的头上,我们是否可以用桂枝编织桂冠呢?联系本文的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依据。

(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9分)
原谅
尤今
①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叶上的一片嫩叶,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鱼汁泼洒在我搁于椅子上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

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

这皮包,是我心头的大爱。

②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

”女侍手足无措地看看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没想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

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

”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

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③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④当天晚上,回返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⑤留学伦敦的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在大学的假期里,我们不让她回家,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

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⑥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

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
杯,一只只薄如蝉翼。

女儿战战兢兢,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

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⑦“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

”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⑧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原以为顾客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似的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

”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⑨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有改动)
8.女儿留学伦敦时经历的哪两件事使她可以原谅餐馆女侍的过失,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9.第①段中,当鱼汁泼洒在皮包上时,“我本能地跳了起来”,联系下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目的。

(4分)
答:
10.结合语境,简要赏析第②段中“我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这一语句的表达效果。

(5分)
答:
11.第⑨段中,“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请联系全文,展开合理
想象,描写“我”此刻复杂的心理活动(60字以内)。

(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9分)
湖畔
李萦枝
①曾经在一本画册中看到过一幅题为《湖畔》的摄影作品:大雪初霁。

清冽的湖边,薄薄的雪翅交叠成大片蓬松柔软的积雪。

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铁条钉成的长椅,冷铁的黑色凸现在积雪之上。

整个画面是静态的、肃穆的,雪梦幻一般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

②这样一个简约的画面在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开了我与画面之间一条想像的通道。

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③濒临一湖静水,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被风雨雷电、日月星光穿过。

铁椅只是固守,等待一个人,一个与之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

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

④透过积雪,我看见了铁椅上斑驳的锈迹。

这是掩埋在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幸福的印记。

在这椅子上,也许曾经演绎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场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一次别去经年后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与独白,初春时节的朦胧与渴望,秋光里的寂寞与怀想,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
⑤曾经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有不同的年轮,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分别来自人生
的四个阶段。

他是椅子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他在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灵魂的芬芳。

过客远去,铁椅就被落叶和霜雪覆盖。

⑥更多的时候,铁椅融进暮色,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

它以执著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

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

椅子空空,惟其空着,才承纳了一种博大和无限。

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远的呢?
⑦而生命与生命的交织演变出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的荣辱兴衰是一些变换的场景,深入它记忆的最深处。

在时间的嘀嗒声里追溯逝水的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如血夕阳与铁骨苍鹰,一马平川上的猎猎战旗与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烟,以及万丈英雄豪气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情……如此,又是一部横卧在时间岸边的汗青史册。

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

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敞开,等待一个人携着风雨挥毫着墨。

⑧我不知道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最初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深入了画面中充满寓意的空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⑨现在,把这张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像它在画中以白雪为背景对生命展开阔大的等待一样,我要让它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在我的内心日复一日地坚守,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

比如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飙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蓓蕾在绽放的一刻极尽辉煌……也许,这样的生命极致一辈子都不会到来,而等待却永远继续。

惟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
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⑩从《湖畔》中走出来,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

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

12.在作者的想像中,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阅读第③—⑥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明。

(6分)
答:
13.第⑧段中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请结合第⑦段内容,简述你对这种“内在关联”的认识。

(5分)
答:
14.第⑨段中作者提出等待“生命的极致”,请结合本段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对“生命的极致”的理解。

(4分)
答:
15.第⑩段中,作者写道:“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

”这“心灵湖畔的脚印”给了你什么启示呢?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19题。

(18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使楚》)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坐()②熙()
③私()④方()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译句:
②皆以美于徐公。

译句:
18.晏子驳斥楚王,邹忌向齐威王进谏,他们分别得出了什么结论?(4分)
答:
19.面对骄横的楚王君臣,晏子反驳得楚王低头认输;邹忌进谏,齐威王欣然纳谏
除弊。

他们在反驳、进谏的过程中都特别讲究语言艺术,你更欣赏谁的语言艺术?请结
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

(6分)
答:
三(60分)
20.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作文。

文题:爱拼才会赢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