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统计(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8:](https://img.taocdn.com/s3/m/07b11f4ff7ec4afe04a1df7c.png)
中国统计年鉴2008:20-38 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0-39 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基本情况项目2003 2004 2005 2006 2007科技活动人员 (万人) 40.6 39.8 45.6 46.2 47.8 #科学家和工程师26.7 26.3 31.9 32.9 35.6 研究与试验发展折合全时人员20.4 20.3 21.5 23.1 25.5 (万人年)#科学家和工程师15.5 15.8 16.9 17.7 19.8 #基础研究 2.6 2.7 2.8 3.2 3.6 应用研究7.9 8.1 8.3 8.9 9.3 试验发展9.9 9.5 10.4 11.0 12.6 科技经费筹集额 (亿元) 750.6 789.1 950.4 1020.3 1264.4 #政府资金535.0 596.1 763.4 835.5 1041.7 企业资金47.1 49.8 56.2 52.7 54.3 金融机构贷款11.3 9.1 12.7 11.5 10.2 科技经费内部支出 (亿元) 681.3 706.3 829.7 914.8 1095.0 #劳务费169.1 172.2 155.2 175.5 212.7 业务费313.5 393.5 504.2 528.0 641.9 固定资产购建费138.0 140.5 170.3 211.4 240.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399.0 431.7 513.1 567.3 687.9 #基础研究46.9 51.7 58.0 67.9 74.7 应用研究141.1 159.1 176.3 196.2 227.1 试验发展211.0 221.0 278.7 303.2 386.1 #政府资金320.3 344.3 424.7 481.2 592.9 企业资金20.8 22.4 17.6 17.3 26.2 发表科技论文 (篇) 97500 104699 109995 118211 126527 专利申请受理数 (件) 4836 5464 6814 8026 9802 #发明专利3454 4081 5064 6200 7782 专利申请授权数 (件) 2249 3009 3234 3499 4196 #发明专利1393 1972 2088 2191 2587注:数据口径为县以上独立核算研究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不包括转制的研究机构。
中国2008年环境状况统计(城市绿化)(市辖区)(一)
![中国2008年环境状况统计(城市绿化)(市辖区)(一)](https://img.taocdn.com/s3/m/683f2eb3be23482fb5da4cd4.png)
2674
514
7.吉林省 长春市 吉林市 四平市 辽源市 通化市 白山市 松原市 白城市 8.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齐齐哈尔市 鸡西市 鹤岗市 双鸭山市 大庆市 伊春市 佳木斯市 七台河市 牡丹江市 黑河市 绥化市 摘编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
23931 10888 6115 1389 1124 1446 599 1306 1064 205674 10131 168027 2784 2084 1761 6402 4078 2406 1901 5055 425 620
28.71 32.97 33.07 22.81 23.55 31.94 10.10 24.07 20.92 151.22 21.32 1179.22 31.47 30.67 35.16 48.97 50.30 29.20 35.56 63.66 22.16 6.91
26780 12426 7005 1348 1124 1446 701 1590 1140 41969 11461 3590 3004 1545 2084 7296 4069 2502 2100 2903 425 990
885
308
忻州市
200
105
临汾市
995
483
吕梁市
426
335
5.内蒙古自治区
21602
7310
呼和浩特市
5650
2143
包头市
6812
1906
乌海市
1175
425
赤峰市
1576
419
通辽市
1591
492
鄂尔多斯市
2120
460
呼伦贝尔市
896
546
巴彦淖尔市
08年国家统计数据资料
![08年国家统计数据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0f55d33186bceb19e8bbd5.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109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109号](https://img.taocdn.com/s3/m/d16f41f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d.png)
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正文:---------------------------------------------------------------------------------------------------------------------------------------------------- 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在认真总结分析“十五”期间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部研究并制定了“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自2006年开始执行,现已执行两年。
经国家统计局批准,2008年继续执行“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现印发你们,请抓紧布置开展2008年环境统计工作。
与“十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相比,“十一五”环境统计制度在调查范围、指标体系、调查频次,以及环境统计数据上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一、调整了环境统计调查范围,完善了统计指标体系根据“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环境管理的要求,“十一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在“十五”环境统计体系的基础上,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调整了调查范围,删除了一些过时失效的指标,并新增了一些适应现实环境管理需求的统计指标,同时对部分指标解释进行了完善。
(一)为加强对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的监管,将火电行业(含企业自备电厂)从工业行业中单列出来进行调查,增加了火电分机组的装机容量、煤耗量、排污量等指标;增加了医院污染物排放的统计调查;删除了城市垃圾处理场运行情况调查。
(二)环境统计专业年报增加了环保产业、环境宣教等专业报表,删除了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年度计划完成情况、污染治理投资情况、生态示范区建设主要情况、生态功能保护区名录等专业报表。
二、调增了环境统计调查频次为满足国家经济形势分析的需要,“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增加了对国控重点源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季报(自2008年第二季度起增加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地市季报直报),增加了环境信访工作、突发环境事件等方面的季报。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7846be47f1922791688e8d9.png)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 (2)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3年) (10)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年) (1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1年) (25)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0年) (3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9年) (4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8年) (6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7年) (7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6年) (8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5年) (9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规划计划环境统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eic/649371567364505600/index. shtml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模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钢铁、电力、水泥、电解铝等重工业投资规模较大,产品产量增加较快,对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
结合宏观调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遏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快速攀升的趋势。
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亿吨,比上年增加4.9%。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1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8%,比上年增加4.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4.2%,比上年增加5.5%。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9.2万吨,比上年增加0.4%。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8.1%,比上年减少0.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9.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1.9%,比上年增加0.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3.0万吨,比上年增加2.5%。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42.2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31.7%,比上年增加4.5%;生活氨氮排放量90.8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68.3%,比上年增加1.7%。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8:历年水环境情况统计(2000-2017)(一)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8:历年水环境情况统计(2000-2017)(一)](https://img.taocdn.com/s3/m/9b24ab75f7ec4afe05a1df1c.png)
中国历年水环境情况统计(2000-2017)(一)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7701 26868 28261 27460 24130 28053 25330 25255 27434 24180 30906 23257 29529 27958 27267 27963 32466 28761
7308
65850
2310.4
0
2186.2
6963
62674
2059.7
6742
1998.6
6735
62569
2039.2
7662
68672
2354.9
7295
2074.5
计范围扩展为工业源.农
鉴2018》
26562 25933 27243 26251 23126 26982 24358 24242 26377 23125 29798 22214 28373 26839 26264 26901 31274 27746
8502 8390 8697 8299 7436 8091 7643 7617 8122 7267 8417 7214 8296 8081 7745 7797 8855 8310
注:1.2011年原环境保护部对统计制度中的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及相关技术规定等进行了修订.统计范围扩展为工业源.农
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5个部分.
2.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
环保统计数据库
![环保统计数据库](https://img.taocdn.com/s3/m/7e4694fef90f76c661371aa5.png)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库
China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Database
一、《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库》收录了1985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主要统计数据,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113个重点城市、42个工业行业的400多个指标,数据量超过40万。
系统反映了我国环境保护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二、本数据库包括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地区环境统计数据、重点城市环境统计数据和工业行业环境统计数据。
内容涵盖了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自然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环保机构、环保产业、自然资源、城市环境卫生、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城市污水处理、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质量等各个方面。
三、本数据库数据实行年度更新。
1990年前“三废”排放的统计范围为县及县以上企、事业单位;1991-1996年以后修改为县及县以上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单位;1997年以后包括县以上工业企业和乡镇工业。
四、本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国家环境统计公报、各省市环境统计年鉴(公报)、其他相关统计年鉴(公报)、中国环境监测站等。
五、本数据库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00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
![200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https://img.taocdn.com/s3/m/d28f60144431b90d6c85c79e.png)
中 国 环 境 统 计 年 报2008环境保护部2009年10月一、 全国环境统计概要综 述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减排,纷纷采取多种责任追究手段,有力推动了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与2005年相比,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61%和8.95%,不仅继续保持了双下降的良好态势,而且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比上年增加2.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比上年减少2.0%。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比上年增加6.4%。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4.4%。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1%。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3.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排放量2321.2万吨,比上年减少5.9%。
烟尘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901.6万吨,比上年减少8.6%。
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吨,比上年减少16.3%。
氮氧化物排放量1629.4万吨,比上年减少0.8%。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88.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9.0亿吨,比上年增加8.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82万吨,比上年减少34.7%。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4.3%,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
全国共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692座,比上年增加434座。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7.4%,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排污费征收总额达到185.2亿元,比上年增加6.3%。
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4490.3亿元,比上年增加32.6%,占当年GDP的1.49%。
2001-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
![2001-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629c9de581c758f5f61f675c.png)
350000
煤炭消耗量(万吨)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煤炭消耗总量 工业燃料煤 工业原料煤 生活用煤
2002
2004
2006
年份
2008
2010
2001-2012年全国废气中SO2的排放量(万吨)
2500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2000
1500 1000
排放总量 工业排放量 生活排放量
500
0 2002 2004 2006
年份Leabharlann 200820102012
2001-2012年全国废气中烟尘或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万吨)
1200
烟尘或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
1000 800 600 400 200 2002 2004 2006
年份
烟尘总排放 工业烟尘 生活烟尘 工业粉尘
2008
2010
2012
2006-2012年全国废气中NOx的排放量(万吨)
2400 2100
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
1800 1500 1200 900 600 300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
排放总量 工业排放量 生活排放量
2010
2011
2012
2006-2012年全国废气中NOx的排放量(万吨)
2400
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
排放总量 工业排放量 机动车排放量 生活排放量
2000 1600 1200 800 400 0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08中国环保10件大事记录环保发展轨迹
![2008中国环保10件大事记录环保发展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bfef3612fad6195f312ba622.png)
2008中国环保10件大事记录环保发展轨迹回首过去的一年,中国环保事业在风风雨雨中前进和发展。
在环保体制的改革上,环境保护部正式挂牌,掀开了中国环保史上新的一页;在环保技术的提升上,环保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建立起了中国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在环保政策的完善上,循环经济法发布和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出台,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向法制化迈进;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中国环保显示了强大的紧急处置能力,尽管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但没有发生令人担忧的次生环境灾害;绿色奥运的承诺实现,不但显著改善了北京的环境质量,而且大大增强了国人的环保意识;为迎战世界金融危机,在4万亿元投资中安排了350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更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环保水平……过去的一年,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记取,我们从中选取了10件有较大影响的环保事件,以记录下2008年中国环保的发展轨迹。
1.土壤污染防治全国展开1月8日,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它标志着全国性的土壤污染防治广泛展开。
会议指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
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会议提出要做好八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二是强化农用土壤环境监管与综合防治;三是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和遗弃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四是拓宽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渠道;五是增强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六是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七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八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按照计划,到2010年,要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及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管理体系框架,编制完成国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到2015年,要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0319ba4e53a580216fcfe57.png)
12、P26,增加(十三)项内容
13、P30,报表目录的修改
14、P32,增加焦炭和其他燃料消费量 15、P35, P36,火电基表的改动,脱硫和
脱硝机组单位改为“万千瓦” 16、P60,“放射源数”指标解释的重新界 定
(三)环境统计数据填报和报送要求
行业代码: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2002填写 ,最好是06-46之间的代码,其中12和38 不作为行业代码(hzh1表和行业汇总表数据不符);
对火电基表的填写要求如下:仅统计4411所含 企业,即火电厂、自备电厂、热电联产企业;
无发电设备的供热企业(即4430行业)一律视 作工业企业填报在环基1-1表,不得填入火电基表, 否则可能影响到总量减排核查,导致统计工作被动。
企业使用为主,其他可参考使用) 总站源字[2007]181号,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 量计算方法
4、 生活污染物统计办法
生活源COD排放量=城镇常住人口数× 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365-城镇污水处 理厂去除的生活COD
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 采用各地区的COD产生系数或实测数据; 统一采用国家推荐的COD产生系数
综合范围: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
调查方法:为对重点监控企业逐个发表填报汇总,
对非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排污情况实行整体估算。
(二)季报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季报直报
1、季报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量占全国工业排放量65% 以上的工业企业单位。筛选原则为:(1)筛选指标为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 名 单由环境保护部筛选并商各省级环保部门;(3)各地 要根据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放量占本地工业排放量 的比率,筛选省级重点监控企业,保证重点监控企 业占工业排放量的比率能够符合统计的基本需要。 省、市级重点监控企业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确定。 非重点监控企业数据的估算方法参照年报。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8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8](https://img.taocdn.com/s3/m/f382def47c1cfad6195fa768.png)
中国环境统计(2008年)● 水资源情况(2000-2007年)● 供水和用水情况(2000-2007年)● 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 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000-2007年)● 自然灾害情况(2000-2007年)●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000-2007年)● 城市环境情况(2000-2007年)● 农村环境情况(2000-2007年)● 各流域水资源情况(2007年)● 各流域节水灌溉面积(2007年)● 各流域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各流域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续表● 各地区水资源情况(2007年)● 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2007年)● 各地区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各地区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续表● 流域分区河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按评价河长统计)(2007年)● 主要水系干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按监测断面统计)(2007年)●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水质状况(2007年)●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4●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5●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4●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56●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7●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8●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9● 主要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沿海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沿海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全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2007年)●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按海域污染程度分)(2007年)●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按海水类别分)(2007年)● 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007年)●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增加值(2005-2007年)●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2005-2006年)● 主要城市气候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2007年)●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4●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5●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6●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7● 主要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沿海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表●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07年)续表●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1●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2●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3● 主要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2007年)● 沿海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2007年)● 各地区土地利用情况(2007年)● 各地区土地利用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耕地变动情况(2007年)● 各地区耕地变动情况(2007年)续表● 各流域除涝情况(2007年)● 各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除涝情况(2007年)● 各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森林资源情况● 各地区造林情况(2007年)● 各地区造林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情况(2007年)● 各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退耕还林情况(2007年)● 各地区退耕还林情况(2007年) 续表● 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续表●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林业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各地区林业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续表●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各地区自然保护基本情况(2007年)● 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2007年)● 各地区湿地情况● 各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情况● 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2007年)● 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2007年)续表● 地震灾害情况(2007年)● 海洋灾害情况(2007年)● 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2007年)● 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森林火灾情况(2007年)● 各地区森林火灾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情况(2007年)● 各地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情况(2007年)● 各地区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2007年)● 各地区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排污费征收情况(2007年)● 各地区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2007年)● 各地区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面积和建设用地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面积和建设用地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节约用水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节约用水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续表3●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情况(2007年)续表● 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投资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2007年)●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沼气)(2004-2007年)●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沼气)(2004-2007年)续表●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秸杆)(2004-2007年)●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薪柴)(2004-2007年)● 各地区农业有效灌溉和农用化肥施用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用塑料薄膜和农药使用量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水资源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东中西部地区废气排放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废气排放情况(2007年)续表●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环境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环境情况(2007年)● 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 世界主要国家抽取淡水的来源● 世界主要国家抽取淡水的来源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下水取用量●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下水取用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表水的取用量●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表水的取用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淡水取用量● 世界主要国家总淡水取用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净淡水量●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净淡水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生活用水量●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生活用水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自来水受益人口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自来水受益人口比例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人口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人口比例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口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口比例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弃物的成份●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弃物的成份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物收集●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物收集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人口中受益于城市废物收集系统的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总人口中受益于城市废物收集系统的比例续表● “十五”时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十一五”时期人口、资源和环境指标● “十一五”主要环境保护指标● 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 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续表● 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中文)●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英文)。
环保统计数据库
![环保统计数据库](https://img.taocdn.com/s3/m/c945f07f5901020207409ce1.png)
环保统计数据库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Database
一、《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库》收录了1985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主要统计数据,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113个重点城市、42个工业行业的400多个指标,数据量超过40万。
系统反映了我国环境保护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二、本数据库包括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地区环境统计数据、重点城市环境统计数据和工业行业环境统计数据。
内容涵盖了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自然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环保机构、环保产业、自然资源、城市环境卫生、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城市污水处理、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质量等各个方面。
三、本数据库数据实行年度更新。
1990年前“三废”排放的统计范围为县及县以上企、事业单位;1991-1996年以后修改为县及县以上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单位;1997年以后包括县以上工业企业和乡镇工业。
四、本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国家环境统计公报、各省市环境统计年鉴(公报)、其他相关统计年鉴(公报)、中国环境监测站等。
五、本数据库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
![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5e522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1.png)
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一、审核办法二、附录一环境统计数据联合汇审规程三、附录二环境统计数据审核细则一、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统计公报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环境管理提供础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统计法》及事实上施细则、《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污染源排放与治理等环境统计数据审核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实行联合汇审与分级负责制度。
第四条环境统计数据是实施环境管理的基础根据,环境管理各有关数据应与环境统计数据保持一致。
第五条在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与实施本辖区内的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工作,并对本级环境统计数据质量负责。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六条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实行联合汇审制度。
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组织实施,邀请由环境保护有关业务部门、行业协会、环境统计技术支持单位等构成的环境统计数据联合审核组,开展联合汇审。
•第七条数据审核及联合汇审按照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的时间与程序要求进行。
第三章审核要求•第八条环境统计数据审核要求•(一)准确性•1、完整性。
审核环境统计调查范围是否符合报表制度的要求,审核环境统计数据库(包含基础数据表与汇总数据表)是否完整,审核数据库中每张报表的指标项是否填报完整,要求报送的年报编制说明、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是否完整上报。
•2、规范性。
审核环境统计数据在填报与报送过程中是否按照既定的技术规范与报送技术要求进行。
•3、逻辑性。
审核指标本身的数量级、使用计量单位是否正确;检查同一表格中不一致指标之间的联系是否合乎逻辑,不一致表之间相互联系的指标是否合乎逻辑。
•4、合理性。
微观与宏观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进展结合,联合有关部门力量,审核基层报表与综合汇总报表的数据是否合理。
•5、一致性。
环境统计数据是实施环境管理的基础根据,环境管理各有关数据应与环境统计数据保持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统计(2008年)● 水资源情况(2000-2007年)● 供水和用水情况(2000-2007年)● 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 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000-2007年)● 自然灾害情况(2000-2007年)●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000-2007年)● 城市环境情况(2000-2007年)● 农村环境情况(2000-2007年)● 各流域水资源情况(2007年)● 各流域节水灌溉面积(2007年)● 各流域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各流域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续表● 各地区水资源情况(2007年)● 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2007年)● 各地区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各地区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续表● 流域分区河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按评价河长统计)(2007年) ● 主要水系干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按监测断面统计)(2007年) ●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水质状况(2007年)●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4●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5●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4●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5●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6●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7●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8●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9● 主要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沿海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沿海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全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2007年)●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按海域污染程度分)(2007年) ●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按海水类别分)(2007年)● 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007年)●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增加值(2005-2007年)●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2005-2006年)● 主要城市气候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2007年)●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4●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5●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6●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7● 主要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沿海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沿海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07年)续表●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1●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2●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3● 主要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2007年) ● 沿海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2007年) ● 各地区土地利用情况(2007年)● 各地区土地利用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耕地变动情况(2007年)● 各地区耕地变动情况(2007年)续表● 各流域除涝情况(2007年)● 各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除涝情况(2007年)● 各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森林资源情况● 各地区造林情况(2007年)● 各地区造林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情况(2007年)● 各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退耕还林情况(2007年)● 各地区退耕还林情况(2007年) 续表● 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续表●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林业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各地区林业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续表 ●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各地区自然保护基本情况(2007年)● 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2007年)● 各地区湿地情况● 各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情况● 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2007年)● 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2007年)续表● 地震灾害情况(2007年)● 海洋灾害情况(2007年)● 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2007年)● 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森林火灾情况(2007年)● 各地区森林火灾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情况(2007年)● 各地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情况(2007年)● 各地区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2007年)● 各地区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排污费征收情况(2007年)● 各地区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2007年)● 各地区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面积和建设用地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面积和建设用地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节约用水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节约用水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续表3●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情况(2007年)续表● 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投资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2007年)●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沼气)(2004-2007年)●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沼气)(2004-2007年)续表 ●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秸杆)(2004-2007年)●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薪柴)(2004-2007年)● 各地区农业有效灌溉和农用化肥施用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用塑料薄膜和农药使用量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水资源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东中西部地区废气排放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废气排放情况(2007年)续表●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环境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环境情况(2007年)● 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 世界主要国家抽取淡水的来源● 世界主要国家抽取淡水的来源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下水取用量●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下水取用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表水的取用量●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表水的取用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淡水取用量● 世界主要国家总淡水取用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净淡水量●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净淡水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生活用水量●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生活用水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自来水受益人口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自来水受益人口比例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人口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人口比例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口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口比例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弃物的成份●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弃物的成份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物收集●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物收集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人口中受益于城市废物收集系统的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总人口中受益于城市废物收集系统的比例续表● “十五”时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十一五”时期人口、资源和环境指标● “十一五”主要环境保护指标● 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 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续表● 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 ●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中文)●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