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酒器赏析(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金银酒器赏析(上)
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金银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器形异常丰富,有金杯、金碗、金铛、银杯、银碗、银铛、银盘、银执壶、银羽觞等,当中最耀眼夺目的还属金银酒器,在唐代,王室贵族、富商贵胄皆喜爱用金银酒器豪放饮酒,这使得金银酒器的地位尊贵异常。

接下来诚邀您一起欣赏唐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金银酒器,感受金银酒器的历史与华贵。

唐花鸟纹鎏金三足银樽
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国棉五厂第六十五号唐墓中,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通高5.1厘米、腹径4.7厘米,此樽小直口,短颈,广肩,鼓腹,圜底,中腹部附加三只蹄状足。

带盖,盖覆杯形,盖顶有蘑菇形小钮。

整个樽体皆以密布的珠点纹为地纹,并被三组由四个心形团花图案组成的纹饰组分为三大块。

每块以一足为中心,足上枯树枝上落有一对鸳鸯,前者顾首回望,后者展翅欲飞,生动形象,可爱逼真。

鸳鸯周围有众多折枝花纹衬托。

三足下部素面无纹,上部肥硕,饰有孔雀开屏状花纹。

鎏金胡人头执壶
该执壶1983年于宁夏固原出土,高37.5厘米,长颈,圆腹,高足,足下呈喇叭状,圈足边缘饰一周联珠纹。

单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鋬上有一胡人头像,深目高鼻,八字短胡,短发向后梳理,是西域"胡人"的典型形象。

口上有敞流。

更具特色的是,器腹部錾雕有三对浮雕人像,均男女相对,似在向对方表露爱意。

人物皆深目高鼻,头发鬈曲,袒胸露腹,有的干脆全身裸露,每人均戴披肩。

双鱼大雁纹荷叶金杯
此酒杯1991年出土于河南伊川唐代齐国太夫人墓中,共出土两件,形制相同,此为其中一件。

杯口长14.6-20.1厘米,高1.9厘米,椭圆荷叶形,宽扁沿,四角上翘,浅腹四曲,有突棱,平底内凹。

腹外底部有圈足,已残失。

沿上錾刻荷叶纹,沿作圆弧齿形,间饰四组双鱼纹。

腹部饰双雁流云纹,底部为毯路纹,均鱼子纹地。

在口沿、腹部
转折处,饰三角纹和单相莲瓣纹。

器外平素无纹饰。

荷叶杯是受“碧筒饮”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酒器,唐诗中“疏孛柳花碗,寂寥荷叶杯”、“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等,皆是描写荷叶杯和碧筒饮的情景。

这件双鱼大雁纹荷叶金杯以中国传统风格的图案为装饰,制作精美,是唐代金银酒器中的佼佼者。

唐金花鸳鸯银羽觞
此银羽觞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的何家庄唐代窖藏坑中,椭圆形口,双耳如翼,浅腹。

锤打成型。

器内外满饰鱼子地纹,器底刻宝相花或团花,内壁饰枝蔓流畅、花繁叶茂的忍冬花四株,耳面上各刻小团花一朵。

器表腹侧錾莲花座,其上立鸳鸯,配忍冬卷草纹,器腹两端各饰振翅鸳鸯一对,亦有莲座。

所有花纹皆鎏金。

这件银羽觞采用了钣金、浇铸、焊接、抛光、镀、锤打、刻凿等工艺技术,做工精湛细巧,纹饰既刻画入微,纤巧悦目,又雍容华贵,大方可人。

八棱人物金杯
八棱人物金杯共两件:佩刀剑人物杯和乐伎人物杯。

佩刀剑人物杯,口呈八角形,口沿外侈,小喇叭形圈足,环状鋬,杯身有八道纵棱。

该杯系浇铸而成,器体敦厚。

内壁光素,外雕人物花纹,八个棱面各有一个人物形象。

其中一人双手合十,袒腹裸胸,余七人穿窄袖翻领袍,束带,高腰靴。

八人中有四人腰悬刀剑。

从服饰装束和面目上看,多数与中原汉人有异,大概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形象。

人物的周边还饰有各种植物花纹、几何纹和“心”字纹。

乐伎人物杯,形制与佩刀剑人物杯相同,不同之处仅是杯身上的八个人物皆为胡人乐伎,他们的形象是:深目高鼻,短衣长裤,头戴卷檐尖帽或瓦棱帽,有的手持拍板、小铙、洞箫、琵琶,有的空手舞蹈,有的捧杯抱壶,鋬首浮雕两个胡人头像。

唐鸿雁折枝花纹银杯
1988年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唐代韦洵墓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4.5厘米,口径5.2厘米。

此杯,敞口,微束腰,下腹急内收,出现一周明显的折棱,圈足略矮。

整个器体除圈足外,皆以
珠点纹为地纹。

上腹部近口沿处有一周较粗的凸弦纹,此弦纹与下腹之折棱线将整个器腹分为三部分。

近口沿处和下腹折棱线以下,皆饰如意云纹;腹中部在地纹之上饰折枝花纹和散杂草纹,折枝花纹之间有展翅欲飞的鸿雁图案。

论语玉烛银筹筒
此筹筒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丁卯桥附近的一座唐代银器窖藏中,是一件用来装盛酒令筹的专门器物,现藏于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该器通高34.2厘米,筒深22厘米,龟长24.6厘米,呈龟驮圆筒状,就像是龟背竖立一根粗壮的蜡烛。

筒上有盖,盖钮呈莲苞形,盖面作荷叶卷屈状。

盖体周身以鱼子纹为地,饰鸿雁及卷草、流云纹。

筒体上部主体纹饰是以鱼子纹为地,雕腾龙、飞凤各一,辅以卷草纹。

龙凤之间设一竖向长方形空白框格,内刻双勾四字“论语玉烛”。

主纹饰下面有四个并列的纹饰区,内填鱼子、对鸟纹。

筒体下部稍粗,饰条形纹。

筒下两层莲瓣托负。

龟背隆凸,四肢伸展,舒颈仰首,神态如生。

整个器物凡有花纹处皆涂金,是娱酒器具中的极品。

鸬鹚杓
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杏园的一座唐墓中,通长29厘米,腹呈八瓣状,每瓣上皆刻有缠枝花纹。

长柄微曲,柄身錾小缠枝花纹,柄首部呈鸟头形,应是鸬鹚头,李白《襄阳歌》中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在美国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中,还藏有两件与此杓形状相同的器物,皆为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