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慧德学校高考冲刺历史试卷(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城慧德学校高考冲刺历史试卷(1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范围:中国革命史时间:40分钟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Ⅰ卷4月模拟·29)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
这说明中共()
A.实现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B.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
C.避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开始受到国际因素影响
2.(2019·广东广州二模·29)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
这反映了当时()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D.国民革命运动得到民众支持3.(2019·安徽蚌埠二模·30)图7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图7
A.中国革命中心转移 B.农民成为革命主力
C.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D.美国支持中国革命
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第三次考试·30)1944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的谢伟思在报告中写道“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
”这一报告反映出()
A.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 B.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
C.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D.敌后抗战开始成为主导
5.(2019·全国Ⅰ卷4月模拟·30)1936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据主要部分。
到1937年春,展览会移至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吸引了大批观众。
此次展览活动() A.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 B.消除了国共两党抗战分歧
C.旨在提高中国人民必胜信念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2019·广东惠州4月模拟·30)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共晋绥边区某地农民租约内容的变化。
这一变化()
A.促成了国共合作实现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C.适应了民族战争需要 D.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7.(2019·湖南永州三模·30)1938年7月出版的某论著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这一论述()
A.反映出当时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C.科学预见到了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D.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8.(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30)抗战时期,数以千计的学生、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离开城市前往延安,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抗战等对广大民众显得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以通俗的形式广泛宣扬。
这种宣传动员()
A.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加快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D.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9.(2019·广东广州二模·30)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10.(2019·广东茂名二模·30)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
要在战争的第三年内,用最大努力克服各根据地的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
这样做是为了()
A.加强统一领导实施战略决战 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1.(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7)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是指()
A.孟良崮战役胜利 B.三大战役胜利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胜利
12.(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1)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指示部队“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
”党指挥下的这一军事行动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3.(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30)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14.(2018·浙江湖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8)毛泽东就某一战役作出如下指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
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
”该战役()
A.是抗战以来最大一次胜利 B.为解放军横渡长江奠定基础
C.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二、材料阅读
15.(2018·浙江嘉兴高二第二学期选考模拟·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国内外大事记(部分节选)
材料二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所以,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
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
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请从“经济影响政治,
思想引领行动,道路决定出路”的路径,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走上这一道路的。
(6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毛泽东认为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有何特点。
用一句话概括
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的重要作用。
(4分)
16.(2019·江苏海门一模·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
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
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
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
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三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
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
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
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分)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5分)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5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内容是组织建设的表现,故选B项;“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不能体现其自己的思想和能力,不算成熟,排除A项;“右倾机会主义”在大革命中正是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产生的,排除C项;
“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这里不是“开始”,中共一大就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诞生的,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根据时空可以判断为国民大革命,“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可见人民是拥护的,故选D项;“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可得出国民大革命时期,那时没有农村根据地,排除A项;“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可得出是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北伐军是以黄埔学生军为主,排除B 项;“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大革命没有取得胜利,军阀混战的格局没有改变,排除C 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可知农民放鞭炮庆祝革命,国民革命有群众基础,深入发展,故选C项;国民革命时期革命中心在城市,未转移到农村,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革命主力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排除B项;
美国漫画家的个人态度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与国民党相比,中共控制区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政治氛围更好些,说明这时期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故选A项;国共矛盾是“消除”不了的,材料也不涉及这方面,排除B项;材料是美军观察组成员的报告,没有体现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改变问题,排除C项;敌后抗战开始成为主导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材料与此无关,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据主要部分”有利于唤醒人们保卫国家,故选A项;“1936年夏天”国民党仍在坚持内战,排除B项;“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可以唤醒民族意识,不能保证胜利,排除C项;“到1937年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通过第二幅图片中所提供的时间——中华民国三十年,即1942年,可知该时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再结合第二幅图片中的内容可知,该内容符合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有利于团结地主和农民,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故选C项;减租减息政策与第二次国共合作无关,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在1942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只是促进了团结各阶级团结一致进行抗日,不能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中国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可知分析了抗日战争中战争双方的利弊,日本的长处与中国的短处决定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艰巨性与持久性,故选C项;依所学,1938年抗日战争处在战略防御阶段,排除A项;依所学,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的艰巨性与持久性,而非涉及到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数以千计的学生、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离开城市前往延安,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抗战等对广大民众显得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以通俗的形式广泛宣扬”可知知识分子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而非抗战的信心,排除A项;民族意识的高涨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强调抗战时期国内环境而非国际环境,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可得出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准备建设新中国,故选D项;“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进行的,排除A 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可见教育的对象是干部,不是群众,排除C项。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是有充分可能的……要在战争的第三年内,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分析为了实现战争的胜利,需要在最后阶段集中权力实行战略决战,故选A项;
材料“打倒国民党”说明工作重心没有转移,排除B项;材料“打倒国民党”说明不是民族战争,排除C项;材料“克服各根据地”和“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说明是根据地和党中央的关系不是国民党统治区,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结合所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可知1947年,挺近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
选C项;孟良崮战役是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排除A项;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是1949年1月,排除B项;渡江战役胜利是1949年4月,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围而不打”,故选C项;辽沈战役“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排除A项;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就地歼灭”,排除B项;渡江战役渡过长江,解放南京,跟题干无关,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主席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主要是因为毛主席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来说,共产党处于弱势,不符合战争胜利必胜的条件,排除B项;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来说,共产党处于弱势,西方数据来源准确,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来说,共产党处于弱势,国际形势对我党不利,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从材料“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从北面威胁徐州”,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后来解放军的渡江战役奠定基础,故选B项;材料歼灭的是黄百韬兵团,可知不是抗日战争,排除A项;结束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是解放军攻占南京,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D项。
15.【答案】(1)经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2分)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2分)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2分)
(2)特点: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人民民主;民族独立。
(3分,任答3
点给3分)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政治和思想基础。
(1分)
【解析】(1)根据题目要求“经济影响政治,思想引领行动,道路决定出路”,结合所学,分别对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经济”、“思想”、“道路”进行阐释。
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道路上,“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学习俄式革命道路。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
的基本部分”,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根据材料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无产阶级领导;
根据材料二“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同理,体现了人民的民主与民族的独立。
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政治规划和思想引领。
16.【答案】(1)事件:国民大革命。
(1分)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分)
(2)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
(4分)成果:百团大战。
(1分)
(3)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2分)意义: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分)
【解析】(1)第一小问事件,结合材料的内容可知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国民大革命,第二小问理论,结合所学得出国民大革命之后,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第一小问理解,据材料二“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
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得出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很多敌后抗日根据地;
据材料二“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得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第二小问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百团大战。
(3)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三“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
立即开始渡江作战。
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得出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要从世界的角度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得出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