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进栏前后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进栏前后注意事项
1.做好仔猪进栏前的准备,栏舍、用具要彻底消毒。
农户准备购进仔猪前,应预
备好栏舍、用具和饲料。
栏舍要彻底清扫,尤其是过去养猪曾发生过疾病的栏舍,更应彻底消毒。
栏舍墙壁、地面以及食槽、饮水器消毒可选用以下药剂:2%~3%火碱溶液,10%~20%漂白粉溶液,10%~20%石灰乳,3%~5%煤酚皂溶液,2%~4%福尔马林溶液等,喷洒消毒;铁锹、扫帚等用具可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日光下曝晒消毒。
2.养猪户(特别是养猪场)应尽量建立基本母猪群,坚持自繁自养。
如须购进
仔猪,最好到无疫病的养猪场或本村组的健康猪群中购买,尽可能不从市场上购猪,以减少疫病传入,并避免猪群产生不必要的应激反应。
3.仔猪进栏后喂养要循序渐进,并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刚购进的仔猪,
放入栏舍内让其自由活动,熟悉新环境。
供应清洁的饮水,最初一周内给仔猪饮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
饲喂时先投喂适量的青绿多汁饲料,以后再喂给少量的全价饲料,一般以猪吃到7~8成饱为宜,待猪适应新的喂养方式后,再让其自由采食。
农户养猪饲喂自配的混合饲料,应添加适量饲料添加剂或抗菌素类药物,以增强猪的胃肠适应能力,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酵母或大黄苏打片。
经过10天左右的饲喂观察,如猪采食、饮水均正常,可给猪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疫苗防疫接种。
经过10~20天的隔离观察,若无疫病发生,经驱虫、去势后,方可与其他猪合群饲养,并逐渐转入正常的育肥阶段。
从市场上新购进的仔猪,由于经过驱赶、担抬、交易等过程,到新畜主家后,环境、
饲料、饲喂方法等均明显改变,使仔猪无法适应而处于应激状态,机体各系统出现相
应的紊乱,轻者十天半月不生长,重者易诱发高热,便秘,下痢等为特征的疾病,引
起死亡。
因此,对新购进的仔猪,应采取综合的饲养管理措施,以降低发病率,促进
其健康生长。
做好仔猪购买前的准备工作在准备购进仔猪前,先将栏舍清除干净,尤其是发生过疫病的栏舍,应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可根据病原选用2%的烧碱水、2%~10%的来
苏儿或10%的过氧乙酸等。
了解所购仔猪的基本情况在购买仔猪时应问清仔猪以前喂料的种类、饲喂次数及时间。
仔猪刚买回时喂料量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如果喂料过多,容易造成消化不
良、下痢等胃肠疾病,如果料供给不足又会因饥饿发生应激反应,影响健康生长。
所
以,新购仔猪4天~5天要限饲,少喂勤添,一昼夜喂6次~8次,以后逐渐减少饲
喂次数,日投料量控制在原日粮的70%左右,经4天~5天的限饲后再逐渐增加,具
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投料。
1.看仔猪采食情况:喂仔猪第二顿时要先看饲槽内饲料情况,如果饲槽内仅有一
点碎料沫,没有成小堆粉料或颗粒饲料,说明上次喂料量适中;如果看到饲糟中有剩
料,说明上次喂量太多,本次应减量,将剩料清除。
2.看仔猪排粪状况:如果圈内由少量零性粪便呈黄色,粪内有饲料颗粒,说明有
个别猪食过量,投料应比上次减少20%左右;如果发现粪便呈糊状,淡灰色,并有零
星呈黄色,粪内含有未消化饲料,这是仔猪要下痢的预兆,应停食一顿。
如果粪便是
糊状、绿色,粪内混有脱落的肠黏膜等,要停食两顿,第三顿只在槽底撤少量饲料,
逐步增加投料,三天后恢复到常量。
3.看仔猪活动情况:喂食前仔猪听到响声蜂拥而至,叫声不断,说明饥饿,可多
喂点饲料;给料十分钟左右,槽内饲料被抢食一空,仔猪不回窝,在槽边拥挤张望,
说明料不足,可以再投一些;有时仔猪在喂料前也未到槽边,且叫声小而弱,不慌张,
说明不太饿,可以少投些料。
4.搞好仔猪进场后的饮水和饲喂。
买进仔猪第一天,先喂给1次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并坚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饮水后,让仔猪自
由活动,排尿和大便。
待其寻食时,投给其适量喜饲的青绿多汁饲料或颗粒饲料,以
后再逐渐添加精饲料,以仔猪7成~8成饱为宜。
等仔猪完全适应以后,再让其自由
采食。
5.注意防止仔猪发病。
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每日每头添加0.4克~0.8克,防止仔猪下痢。
同时,为增强仔猪胃肠适应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粉或苏打
片。
6.及时搞好疫苗注射。
经7天~10天的观察,在确定仔猪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可给未预防接种的仔猪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苗免疫。
7.合理进行仔猪驱虫。
新购的仔猪经15天~30天单独饲养后,若无疾病发生,用盐酸左旋咪唑片按每5公斤体重25毫克~30毫克内服驱虫后,便可和其它仔猪混
养。
仔猪在猪的整个生长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仔猪的营养非常重要,本文介绍对仔猪健康有益的五种添加剂。
介绍如下:
一、维生素E和生物素
近年的研究表明,仔猪饲料中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E,可增强猪的免疫力,降低断奶仔猪死亡率,并可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减少仔猪断奶应激。
实际应用时,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40~60克/吨。
生物素主要作为一种辅酶,参与多种重要的新陈代谢,可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目前市场出售的生物素含量一般为2%,添加量为30~50克/吨,可取得较好的饲养效果。
二、酶制剂
由于仔猪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较差,消化酶明显不足,因此,需要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以弥补仔猪消化生理的不足,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酶制剂以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复合酶较理想。
据实验,在35日龄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的复合酶,可提高日增重8%,饲料转化率提高35%以上。
三、调味剂
为了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改善饲料中的不良气味,增加适口性,在仔猪饲料中通常要添加调味剂,如美国乳猪香、乳猪宝等。
据报道:在饲料中添加乳猪香和乳猪宝,仔猪日增重可提高10%~18%,采食量提高10%~15%。
调味剂一般为400~500克/吨。
四、酸化剂
在仔猪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延胡索酸、甲酸钙等有机酸,可降低饲料和胃肠道的PH值,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改善饲料利用率,并可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有效防止仔猪疾病的发生。
据报道,在仔猪饲料中添加1.5%~2%的延胡索酸,可提高仔猪日增重8%,采食量提高5.2%,饲料利用率提高4.4%。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1.5%的甲酸钙,日增重可提高2.8%~4.9%,同时可明显降低仔猪痢疾的发病率。
五、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促生长剂,具有维持消化道菌种的动态平衡,抑制和排斥主见原菌,如致主见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增加乳酸,稳定消化道PH值水平,调节肠道内电解质的平衡,防止腹泻的发生,提高动物的免疫应激能力等功能。
据报道:仔猪从出生后1~2天开始直接饲喂益生素,断奶仔猪成活
率可提高4~5%,而另据报道,添加微生物制剂可提高仔猪成活率7%,下痢率减少20%。
实际应用时,可在仔猪饲料中添加益生素2~3千克/吨。
我国目前集约化生产的养猪场一般3~4周龄断奶。
断奶是仔猪生活中的一次大转折。
断奶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仔猪的饲料由全乳日粮变为干饲料。
此时断奶仔猪处于强烈生长发育时期,但消化机能和抗病能力又不够强,日粮剧烈的变化,加上环境的变化,对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
仔猪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等,这就是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
部分仔猪因此变成僵猪。
配制适合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生理的饲粮是克服早期断奶综合症的有效方法。
但环境因素对仔猪断奶应激的程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创造一个条件适合的小环境可以缓和仔猪的断奶应激。
1、保持环境条件稳定。
断奶时将母猪赶走,而把小猪留在原栏,使它在熟悉的环境下生活。
断奶后的饲养人员和饲料等因素都应保持相对稳定。
待断奶小猪群的精神、食欲、粪便都正常之后,再逐渐改变饲料、饲养制度和进行混调栏等工作。
2、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仔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差,如果在温度低的季节断奶,会加剧仔猪的寒冷应激,这个时候就要特别做好防寒保温措施。
仔猪应养在封闭式的猪舍内,仔猪在15~30日龄的适宜温度为22~25℃,断奶时可适当提高环境温度至25~30℃,同时在猪舍地面铺上垫草或麻包等材料。
保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电热板、红外线灯泡、一般灯泡等。
同时要堵塞风洞,防止贼风,保持室内干燥。
由于环境温度低于仔猪的最适温度而导致的症状有腹泻、发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并且容易诱发其它传染病。
3、注意仔猪的拉稀。
在断奶后的一周内,仔猪很容易腹泻,特别是早期断奶的仔猪,拉稀的情况更为严重。
这时应注意勤换垫草,经常打扫,还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但同时应注意保持猪舍的干燥,潮湿的环境极容易加剧仔猪的腹泻。
4、训练仔猪的定点排便。
仔猪如果在猪舍到处排便,就会造成猪舍环境的潮湿、污染,并易传播疾病,不利于仔猪的生长。
因此,必须注意训练仔猪的定点排便。
这项工作在断奶时一定要做,否则仔猪会更难训练。
可在清扫猪舍时留下一些粪便在定点的地方,或将该地方用水洒湿,仔猪慢慢就会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
5、注意天气变化。
天气骤然变化,特别是舍外湿度、气流加大时,舍内空气湿度、气流亦加大,如果是低温高湿的天气,会对仔猪产生不良的刺激。
仔猪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健全,20日龄前仔猪胃液中缺乏胃酸,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差,很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此时应特别注意猪舍的密封,加强保温,要保证采食到足够的饲料。
如果是从其它场购进的断奶仔猪,应激的情况更为严重,必须更加细心地做好护理工作。
仔猪断奶科学开食方法
在养猪业生产中,目前各地都广泛采用仔猪早期断奶技术。
采用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仔猪断奶后1周的饲养管理是保证仔猪早期断奶成功的关键。
因为仔猪这阶段的生长速度将直接影响到仔猪以后的增重和出栏时间。
因此,养猪场(户)应尽可能缩短仔猪断奶后的消化适应时期,以尽快提高仔猪的采食量,从而加速仔猪生长发育速度,提高饲养效益。
其具体措施如下,供参考。
———编者
仔猪开食前巧调养
哺乳仔猪使用开食料的效果与母猪有关。
如果仔猪有足够的机会吃到母乳,仔猪就不愿意采食开食料。
所以,仔猪开食前,应适当把母猪与仔猪分隔一段时间,这样可以促进仔猪采食开食料。
如果仔猪在断奶前能采食大量的含有大豆粉的开食料,则免疫系统将会产生耐受适应并降低断奶以后的过敏反应。
相反,如果在断奶前采食的开食料很少,则可能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使断奶以后的仔猪长时间由于小肠过敏性
反应而造成下痢的顽疾。
仔猪开食料的选料
哺乳仔猪的开食料的选用,首先应考虑开食料是否是仔猪喜欢采食并容易消化的日粮。
同时还应考虑开食料的物理性质,要选用适合仔猪的片状、小颗粒或粉状饲料让仔猪采食。
仔猪开食槽的置放
仔猪开食饲槽置放,必须适合仔猪接近和采食;开食料饲槽的位置应放在仔猪不容易发生拥挤碰撞的地方。
哺乳仔猪开食料的投放应该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同时还应保持饲槽的清洁卫生,保证开食料新鲜,没有发酵味和异味。
还有要注意经常彻底清理饲槽,仔猪吃剩下的饲料要及时清除掉。
仔猪开食的方法
一般从仔猪30日龄开始增加喂料次数,通常日喂5~6次,并要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以使仔猪养成定时采食的习惯,使其有饱有饿,这样既可增加仔猪消化能力,又能保持仔猪的争食习性,更适应仔猪爱吃新鲜饲料的特点。
每加一次新鲜饲料,仔猪就争食一番,无形间就多吃一点饲料。
同时,少喂勤添,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开食仔猪日粮的营养要求
如果仔猪断奶时的营养应激对采食量的影响得到有效的克服,那么仔猪从母乳转到固体饲料的不良影响就会明显减少,仔猪的生长将会大大加快。
因此,在断奶后仔猪日粮中适当增加脂肪类饲料,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这样可有利于日粮在小肠中的消化适应。
同时,应适当添加非淀粉多糖成分(如甜菜渣等),以降低仔猪的下痢发生。
一般在仔猪稍适应1~2天以后,应设法迅速提高仔猪的采食量,以刺激仔猪小肠黏膜的生长和功能发挥。
如在日粮掺喂些豆饼、豆渣、鱼粉或小鱼、小虾等,促进仔猪采食,提高仔猪快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抗御疾病的能力。
(
养猪的三种“不宜”做法
2006-11-22 08:56:33
(已经被浏览52次)
1 青料与精料不宜单一喂猪
要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青料必须搭配40%的精料。
精料即为一般猪用全价料,可在饲料中加入10%的糯米米糠。
在饲喂时,一般先喂精料,再喂青料,每天4次,每次以半小时内吃光为
佳,采用这种方法每天增重800克。
2 颗粒饲料喂猪不宜加水
有不少农户在用颗粒饲料喂猪时,仍和喂各种粉料一样,先加水拌成粥,有的甚至用开水冲料或在锅里煮熟,这不仅不能体现颗粒饲料的优越性,还会使颗粒饲料营养遭到破坏。
颗粒
饲料是全价配合粉料经颗粒饲料机压制而成的。
它与粉料相比,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发
病率低,采食量大,家率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等特点。
3 南瓜叶不宜喂猪
南瓜叶中毒实为亚硝酸盐中毒,如果天气久晴,突然下雨后,南瓜藤叶从土中吸收了极多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没有消化利用,此时割来喂猪就容易发生中毒,所以,一般不宜用南
瓜叶来喂猪。
冬季气温下降,昼夜温差较大,会对猪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0℃~28℃,气温太高或太低,都影响猪的正常生长。
实践证明,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保证饲料的营养水平,保持猪的适宜生长温度,猪在冬季也可以正常生长。
冬季养猪的防寒措施是:
①修整好猪舍,把栏舍漏风的部位堵严,遮挡物可因地制宜用草苫或塑料薄膜等,以防冷风侵袭猪舍。
②猪舍内勤垫干草,不要让垫草潮湿。
③增加饲养密度,让猪挨着睡,既可互相取暖,又可提高栏温。
多喂热能高的饲料,以增加猪体内的热量。
④有条件的饲养户可以在猪圈内避风一角建温室,温室的大小可根据猪的多少而定。
方法是:砌高一米左右的墙,留一小门让猪自由进出,上部用稻草盖严,内铺干草。
气温寒冷的时候,猪会自行进入保温室避寒
冬季气温下降,昼夜温差较大,对猪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0~28℃,气温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猪的正常生长。
天气寒冷还容易引起生猪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的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损失。
针对这些问题以及生猪在免疫、饲喂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编辑组织了本版稿件,供养殖户在实践中参考。
———编者
搞好冬季养猪工作主要掌握以下九个要领。
1.提高猪舍温度。
提高猪舍温度的办法很多,但简便、经济、实用的办法有四种。
一是开放式猪舍覆盖塑膜。
最好是覆盖双层塑膜,虽然成本比单层塑膜覆盖高些,但保温效果较好。
这种办法适宜肥猪舍和非哺乳母猪舍。
二是封闭式养猪车间实行锅炉式暖气供热。
三是开放式猪舍暖气供热加塑膜覆盖。
四是暖气供热加电热器,适宜于哺乳母猪舍。
2.猪舍外围墙壁要厚实严密。
猪舍的后墙、山墙、前墙在冬季时要增加保温设施。
为此,可以堆放作物秸秆,可以临时砌泥土坯。
最好是在猪舍初建时,就把外围的四面墙体做加厚处理。
陈旧的猪舍要及时封严墙体、门窗的残留间隙。
3.猪舍地面要干燥。
粪便污水要及时排除,清扫干净。
为了便于干燥,猪舍应做成水泥地面。
4.增设床板。
在小猪阶段,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用木板、竹板、加厚纤维板等温暖性床板,没有条件可铺设水泥预制板。
5.不要让猪饮用冷水。
要把冷水烧成温水后再让猪饮用。
6.增加喂料次数。
增加喂料次数的目的是相对增加采食量,以填补由于温度低造成猪体内脂肪、肌内代谢产热造成的体重亏空。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取自由采食。
在定次饲喂的地方,可在晚上增加一次喂料。
7.适度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
可在原来饲料能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10%左右。
大猪低点,小猪高点。
小猪可添加油脂类高能饲料,大猪可加大玉米等普通能量饲料在配合料中的数量。
8.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大时,每头猪的占地面积缩小,躺卧时可互相体贴取暖。
同时,猪饲养密度大时它们的身体散热量也加大,这样有利于提高舍内温度。
9.增大猪舍采光面积。
在猪舍初建时,就要考虑猪舍采光面积。
开放式猪舍要有较大的开放面积,以备冬季覆盖塑膜便于采光。
封闭式猪舍要在南墙和舍顶预留窗口,以备冬季安装玻璃。
近年来,养猪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许多农民因此走上了富裕之路,但也有农民辛苦几年,养猪的经济效益很差甚至亏损。
主要还是饲养观念和市场经营理念的落后。
——张汀
一、效益差的原因
1.饲养的品种不对路,商品猪质量差种猪的优劣是决定养猪效益高低的基本条件之一。
要取得最佳效益,必须有优良的品种做保证。
在广大农村,地方杂种猪占有很大比例,很难看到正宗的三元杂交猪。
一些农民在选购猪崽时,从不问是什么品种、出自哪个猪场,而只求价格便宜。
一些农户虽能坚持自繁自养,但近亲繁殖的情况比较普遍,使许多农户饲养的猪生长慢、瘦肉率低、饲料报酬差,售价不高。
2.不按配方要求科学配制和使用饲料
农户养猪的习惯是有什么料喂什么料,配料要求不严,凑合思想严重,只注重饲料的数量和表观价格,不注重质量。
因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适口性差,经常被猪拱到槽外;有的农户每次喂料时,加料太多,食槽中总有一定的剩料被老鼠、野鸟偷吃;有的饲槽设计不合理,槽底凹凸不平,水、料同槽,猪吃不干净,造成夏季发霉变质;还有的农户一次性购入太多饲料,保存不当或过期,造成饲料变质。
这不仅浪费饲料、增加成本,还增加了猪发病的机会。
3.滥用药物,产生耐药性
药物虽可防治疾病,但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据了解,农户滥用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浪费甚至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些农户将土霉素原粉、喹乙醇当作保健品长期使用,致使猪只产生耐药性,发病后很难治愈。
4.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药物消毒是杀死体外病原微生物的唯一手段。
一些农民认为病原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消毒没有多大作用。
因此,猪舍很少消毒,加上潮湿、卫生条件差,遇到环境突变,时常诱发伤寒、疥癣等疾病。
有的农户虽然圈舍也进行了消毒,但药物的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不当,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5.未按照科学饲养的方法对种猪加强管理和使用
饲养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小农意识强,盲目追求低成本。
表现在随意减少日粮中鱼粉、预混料等昂贵原料的添加量,或以霉变的饲料喂猪。
管理上表现为种猪利用不当。
种公猪配种过早,利用过度,导致公猪早衰而被迫频繁淘汰公猪。
种母猪哺乳时间过长,导致母猪体质变差,断奶后发情延迟,有的甚至导致不育。
后备母猪配种过早,生长发育不全,终身繁殖力降低。
6.未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猪只进行接种
一些饲养母猪的农民,认为仔猪过早打预防针会影响其生长,因此,通常要饲养两个多月、体重达20千克以上才赶集出售,再由防疫员当场打猪瘟疫苗。
表面上看猪崽健康买者放心,其实这时猪因应激导致免疫力最差,最易患病。
7.不注意为猪只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农民养猪通常一户一圈,因圈舍简陋,冬季太冷、夏季太热,加上清扫不及时,藏污纳垢,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极差,结果夏天很容易引起中暑,冬天则诱发感冒、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
同时大小猪混养,大猪抢料吃、小猪吃不到料或被咬伤的情况屡见不鲜。
8.猪场设计不科学,生产效率低下
专业户大多不注意场址的选择,多在公路旁、村内、甚至在自家院内养猪。
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设备过于简陋,不能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无法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导致猪只的生产周期过长,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9.市场风险意识差,盲目养猪
看到仔猪贵,便盲目发展母猪,看到市场肉价上涨便盲目扩大商品猪生产规模,意识不到养猪业发展
也是有市场规律的,更想不到别人养猪赚钱的时候可能就是自己赔钱的开始。
结果形成“多养多赔,少养少赔,不养不赔”的恶性循环。
10.传统养猪的观念严重,意识不到市场风险
一些农户喜欢把猪养到过年时出售,春节前宰杀,这样集中上市,供大于求,势必引起肉价下跌,收益减少。
还有些农民喜欢喂养超大猪,常常把猪饲养到130kg甚至更大。
这些猪生长十分缓慢,不仅浪费人工及饲料,而且遇到突发疾病,损失惨重。
11.一条龙饲养法不科学
一些农户在养猪时喜欢大小猪在一起混养,采用某一阶段的饲料统一喂所有猪只,满足不了各阶段猪只的营养需要,同时也不利于提高猪舍利用率和防疫。
二、采取的对策
1.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的猪只具有产仔率高、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和瘦肉率高的优点,可大大降低养猪成本,按售价计算每头杜长大三元猪比土杂猪要多卖25~30元左右。
2.正确选择、使用和配制饲料
对哺乳仔猪应喂大型饲料公司生产的乳猪料直至15kg换料。
对15~30kg的保育仔猪,应饲喂小猪料,对30~60kg的中猪应喂中猪料,对60kg以上的大猪应喂大猪料,而孕猪料怀孕后一直喂至85d,对怀孕85d后和整个哺乳期及空怀期,应喂哺乳料,效果很好。
这些优质饲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可确保猪只健康生长和发育。
3.要加强对种猪的饲养管理
①饲养种猪应根据其生理阶段不同,按标准供给全价日粮,保证日粮质量,切勿掺假或喂给霉变及刺激性强的饲料。
②合理利用公猪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保证猪场均衡、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
合理利用公猪要做到配种、营养与运动三者之间的平衡。
青年公猪每周配种1~2次,壮龄公猪每天1~2次,连用3d中间要休息1d。
公母比例要做到1:20,一般不要承担对外配种,以免传播疾病。
视膘情定量,保持其良好的种用体况。
每天喂量以2.5kg为宜,过肥者要加强运动,瘦弱者每天要增加0.3~0.5kg饲料喂量,并单独补喂适量鱼粉等优质蛋白质饲料。
③母猪哺乳期不应过长,在仔猪早期补饲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其体重大小(≥6.5kg)可提前到28~35日龄断奶,防止母猪过瘦而影响发情与受胎。
肥者限饲,瘦者加料,为配种受胎作准备。
种猪的选择应充分利用杂交优势,种母猪应选留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公猪应选用杜洛克。
4.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建立健全防疫卫生制度
①要彻底改变那种“有病治病,无病不防”的做法。
积极主动了解周围疫情,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除要常规防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细小病毒及猪大肠杆菌病外,其它疫病的防疫应根据流行情况而定。
严格消毒,定期驱虫灭鼠,消灭蚊蝇。
不在场内饲养其它动物,不到集市、其他专业户购买仔猪。
对购进种猪应先隔离观察1月,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
发生疫病后应及时请有经验的兽医确诊,并根据病情正确的对症下药,对病死猪要分析死亡原因,并做到深埋或焚烧处理。
②正确使用消毒药品,最好能掌握2~3种消毒药物(如烧碱、二氧化氯、百毒杀)的正确配制和使用方法。
③认真执行免疫程序,坚决做好猪瘟、丹毒、肺疫、副伤寒、蓝耳病、伪狂犬等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尤其要做好猪瘟的免疫接种工作。
提倡乳猪超前免疫,即新生仔猪在未吃初乳前注射猪瘟疫苗,注射后2h 再喂给初乳,60~70日龄再免疫一次。
种公猪每半年再接种1次,母猪于断奶后配种前要接种1次猪瘟疫苗。
5.选择适宜时机,及时出栏。
每年的春季和七、八两个月是出栏淡季,这时活猪上市量少,肉价回升,应抓住这个大好时机,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