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新闻采访的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电视新闻业发展中,一直以来都是先有采访后有电视新闻播报,可见新闻采访占有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经常看到各种媒体出现虚假报道的原因就是不重视采访,因此会出现此种现象。

采访作为一门艺术,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十八般武艺之一,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通过特殊的一种调查和访问形式,采集新闻事实的一个过程。

其目的就是为广大观众传播真实的新闻信息。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其自身需要的新闻事实,完成预期的新闻报道任务和高质量的采访工作,就需要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使用专业的采访技巧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我们都知道,成功的新闻报道采访就是一门艺术的创作过程。

那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底到采用什么样的艺术创作途径,才会为新闻事实挖掘到真相呢?带着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对记者新闻采访的艺术具体的来粗浅谈论一下。

1 记者新闻采访艺术之有效提问
提问是一门艺术,在新闻采访中记者恰到好处、针对性强的提问,一定会挖掘出细微的新闻闪耀点。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在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明确、简洁。

不要笼统范围广阔,这样会让采访对象回答的模糊。

很多时候,就是由于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提出的问题不精确,导致采访对象只是简单地回答几句而应付了事。

采写新闻是记者的任务,而新闻作品注重于细节,新闻采访中记者注重挖掘采访中的细节,丰富新闻素材并用事实说话,有了真实的细微数据才能写出好的新闻稿件。

因此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不能广阔无垠、漫无目的,更不能不分场地和时机。

另外,新闻采访中记者要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宝库,甚至有很多话向别人倾诉。

一个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就要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真正推倒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那堵“墙”,不要用高傲的口吻与采访对象进行聊天,要像好朋友一样在对话聊天。

这样会使采访对象消除心理障碍,在彼此的聊天中获取各种需要的新闻信息。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很重要,提问的语气和态度都会影响采访对象的心理。

不谦和的语气和态度会给采访结果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达不到预期采访效果。

当遇到采访对象有顾虑的时候,不要情绪急躁,要用巧妙的语言引导艺术风格来打开采访对象心里顾忌、隐藏的大门。

提问时记者更要揣摩对方的心思,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的思路,不要穷追不舍、死追硬逼,这样会让采访对象感到不愉快甚至产生反感心里。

通过积极的语言引导艺术风格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提问,采访对象才会讲述事实的真相内容。

2 记者新闻采访艺术之善于观察和倾听
观察,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

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要善于观察采访现场,通过一些细节获取信息,丰富写作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话题内容,学会捕捉细节,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观察绝不是简单地看一看事物了事,它不但要求记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

这就要求记者在观察采访中不仅要看,而且要思。

这是因为思考与观察总是互相联互相补充的。

观察是在思考的指导下展开,思考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思考的观察,只能停留在事物表面,而不能对事物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归纳,因此也无法构成完整的新闻形象。

观察的重点之一是人物:观察人物,就要对人物外貌、穿着、神态、风度、表情、动作等,仔细观察。

观察的重点之二是背景:这包括自然背景和人物周围的环境。

在报道中,如果观察的背景材料运用得当,就可以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主题。

观察的重点之三是细节:把观察中得到的有价值的细节加以巧妙运用,就可以写出可读性强的新闻。

倾听,也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方法。

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感,让对方打开话匣子,并在对方的叙述中找到新闻的亮点。

当对方显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记者可适时地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当对方由于愤怒、悲痛等原因不能控制自己感情时,可用温和话句疏导对方焦虑的情绪;当对方叙述不清又急切想让你理解他的意思时,可帮助他梳理思路,使谈话顺畅。

3 记者新闻采访艺术之给采访对象提供思维空间
一方面,记者提的问题不要让被采访者仅仅用“是”“不是”“好”“不好”等简单的句式语词来回答就可以了,应该能
DOI:10.16660/ k i.1674-098X.2016.33.165
浅谈记者新闻采访的艺术
陈立
(吉林电视台 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记者听起来是一个多么耀眼的字眼,在新闻采访中经常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采访是一门艺术,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好与
坏可以说直接决定着整个新闻稿件质量的好与坏。

面对着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记者如何在新闻采访中用高超的采访艺术风格
获取所需的新闻事实?在新闻采访实践工作中如何让这门艺术更加充实和丰满起来,主要取决于记者面对始料不及的事态而采
取正确、有效的推断以及把握正确的采访思路来驾驭采访。

关键词:记者 新闻采访 艺术途径 提问 观察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65-02
(下转167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制度,在档案管理的执行中应该将其权威性作为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则,在制度的施行过程中,应该做到奖罚分明。

3.2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要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明确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性。

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加强重视程度,落实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人力等扶持力度,为档案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完善管理设施,使档案的存放工作安全、有序,努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档案管理取得可喜的成绩。

3.3 加强档案的保密工作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保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事业单位而言,应把档案的保密工作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档案存放时,档案存放室的门窗要进行加固,并且派专人看管,禁止无关人员入内,防止不法人员盗窃,而且档案管理的办公室要与存放室分开。

同时要明确档案看管人员的保密意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泄露档案的严重危害和后果,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4 创新文书档案管理的模式
对传统的人工管理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引入到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效率,加强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的建设,推进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通过文书档案管理软件实现对文书档案的存储,并提供历史档案查询的接口,提高文书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存储的持久性,确保文书档案管理模式符合当代科技的发展方向。

3.5 创新的管理人员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与科技信息同步发展的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

为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稳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势在必行,并不断加强与提升他们的业务管理能力,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所聘请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

总之,建立一支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精英管理人员团队已成为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

4 结语
总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正是体现了事业单位改革的一种革新。

作为事业单位重点核心组成部分——文书档案管理,只有创新管理工作途径,才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娟.浅谈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湖南林业科技,2004,31
(1):65-66.
[2] 张秀芳.论档案的集中管理[J].北京地质,1998,10(3):34.
[3] 彭坚.档案复印引发的问题及其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2):78-80.
[4] 王水莉.浅谈档案的科学管理与提供利用[J].社科纵
横,2003(4):67.
[5] 郭爱玲.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6(3):33-34.
够让他们畅快地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受众感兴趣的话题。

另一方面,记者要善于出“难”题,提出独特的、尖锐的、出乎被采访者意料又是很刺激、很有兴趣回答的问题,使被采访者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而不是被动应付。

出“难”题并不意味着要问专业性很强或使采访对象很为难的问题,要尊重对方,切忌提有伤对方自尊心或隐私范围的问题。

4 记者新闻采访艺术之尊重对方并制造良好气氛
记者是代表媒体向受众进行传播活动的第一人,在采访中必定要体现出一定的权威性,无论面对什么身份的采访对象都要充满自信、情绪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敏捷的思维状态,迅速与采访对象沟通。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尊重采访对象至关重要。

不论是从言谈举止还是态度等,都会影响采访结果,很多时候,记者甚至代表着一个媒体的形象,如果不尊重采访对象,观众一定会对媒体有看法。

为此,尊重采访对象就是尊重自己,同时也能获取采访对象的尊重,才能获取需要的新闻素材。

营造气氛、沟通双方心理是首要的。

记者要善于寻找共同点、近似点,比如同乡、熟人、兴趣爱好、家庭子女、相近的阅历等,使双方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也可以帮助对方消除镜头、话筒前的紧张感,使采访很快就能在轻松友好的氛围里进行。

5 结语
总之,采访作为一门艺术,新闻记者成功的采访就是艺术成功的创作过程。

实际上,记者新闻采访的艺术途径还有很多,不光是该文提到的这些。

成功的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采访中不论是采用哪种艺术风格,只要获取真实的新闻素材,才能为大众传播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

该文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阐述到此。

在该文的诠释分析中,有不对或是不完善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笔者会真诚地接受并吸纳。

最后,希望在接下来的浅谈记者新闻采访的艺术中,有更多的人士参与进来阐述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参考文献
[1] 齐宏伟.变无意为有意——采访艺术初探[J].牡丹江师范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10-111.
[2] 曾楼.《新闻采访艺术》即将出版[J].新闻界,1989(5):15.
[3] 李焱.对批评主体的采访艺术之我见[J].新闻窗,2000(5):
33-34.
(上接165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