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寻物启事 助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时口语交际、学写寻物启事助学案
学习任务(三):寻语言奥秘
学习活动八:奇妙世界文明行
课时目标:
1.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2.认识寻物启事的写法,注意内容和格式。
能用正确是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重点难点:
重点:1.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2.学写寻物启事。
难点:1.巧妙地用温和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2.注意寻物启事的内容和格式。
模块一:“我会劝”
环节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可是啊,老师却发现,有些同学却总是做出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看(课件出示)看到这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引出课题:劝说,劝导他,说服他,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然后自主地去改正,好办法!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该如何去劝说,怎样劝说才最有效呢?(劝告)齐读课题。
1.学生自由交流。
2.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环节二:片段赏析,探究方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问题情境:如果发现熊猫馆中,
发现游客投喂大熊猫,你该怎样劝告呢?这个问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谁来汇报?
2.一个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劝说:
生1:你这样做太危险了,可能会危害到熊猫。
生2:你怎么不遵守熊猫馆游玩规则?太不应该了。
1.汇报交流
2.预设:
我认为会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劝说,因为前两个同学说话的语气太严厉,第二位甚至还用指责的语气,让人难以接受。
第三位同学的话有理有情,不仅委婉,而且是从玩扶手的同学的角度去说,很符合实际情况,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能劝告的呢?为什么?
4.小结:劝说是一门学问!恰当地劝说,
会很好地解决问题,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我们不能劝告,我们应该立即报警。
活动意图:通过设置情境,组内模拟演示,在真实的模拟中总结方法提炼小妙招并强调劝告的前提是不危及自身生命安全,告诫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环节四:补充资料,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过渡: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作为新时代的小公民,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恰当的劝说。
(课件出示)
2.作业布置:同学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如果他们有一些不良习惯的话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进行劝说并把劝说的过程拍成小视频上传。
3.总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我们走出课堂,将劝告引向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评选“星级劝说员”
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进行劝说并把劝说的过程拍成小视频上传。
设计意图: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劝说技巧落实生活中,学以致用。
模块二:“我会找”
环节一:创设情境,了解寻物启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热心肠”源源、“小马虎”晓宇两个新伙伴,猜猜看,源源为什么叫“热心肠”?晓宇为什么叫“小马虎”?
2.创设晓宇在操场丢失蓝色外套的情景,引出寻物启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汇报源源、晓宇被称为“热心肠”、“小马虎”的原因,晓宇能找到外套,是热心肠“源源”写的一则寻物启事。
设计意图:为了引导同学了解写寻物启事的意义,利用课前沟通时对源源和晓宇的熟悉,创设了一种语用环境。
同学在这种语用环境的“土壤”中,生长出写寻物启事的“幼苗”,进而激发了同学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环节二:了解格式,尝试写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这是源源为晓宇写的寻物启事,组内交流,你能概括出写寻物启事需要写出哪些关写好寻物启事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物品、联系人、感谢语以及联系方式等。
键信息吗?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寻物启事范例,通过组内交流,学生初步了解写好寻物启事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后面写好寻物启事做好铺垫。
环节三:学以致用,学习写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利用共学单上的提供信息,替游客莉
莉写一则寻物启事。
2.生尝试写寻物启事,师巡视。
3.写完了轻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写错
字、写漏字的现象。
假如发觉了,改一改,
添一添。
活动意图:创设一种真实的写作情景,让写作成为一种功能性的沟通活动,明确了本次写作意图和方向,为写作行为的发生供应了强有力的动机。
环节四:展示写作,评价修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同学的作品,评一评,他写清晰了哪些内容?(板书:时间地点、联系方式)
2.出示另一名同学的寻物启事,对比两位同学的寻物启事,内容上多了哪些要素?
3.寻物启事儿歌。
4.对比儿歌,把刚刚写的寻物启事改一改。
5.评一评修改后的儿歌。
1.根据学生作品呈现状态,评价作品。
2.生汇报寻物启事格式
生1:题目写在正中间。
生2:丢失了什么物品,就可以写“寻××启事”,莉莉丢失了钥匙,就叫寻钥匙启事,也可以直接叫寻物启事。
生3:正文前面要空两格。
还有姓名和日期,要写在右下方。
3.生读儿歌。
4.对比儿歌,修改寻物启事。
设计意图:依据同学自主完成的情况,引导同学明白在寻物启事中需要写清晰哪些内容,并依据同学自己发觉的怀疑,进一步引导同学明白写寻物启事要写清物品的特点,为同学的写作指明方向,体现了依据学情顺学而导的教学原则。
环节五: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2)班刘宁为寻找自己落在操场上的
白色运动鞋而写了一则寻物启事。
(1)请你找出这则启事存在的问题。
(2)将这则启事的正确写法写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同桌相互评价与修改,让同学明白寻物启事要张贴在“公示栏里,或传在朋友圈里,让更多的人看到寻物启事,把习作引向生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