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工作冯礼斌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陆生,孢子经 气流传播,大多腐生,少数寄生。红薯软腐病(根霉属)。
• 子囊菌亚门:大约有15000多种,属最多,有腐生、寄生,营养体少数单细胞,大多数为有隔多 细胞,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菌索、子座,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通常8个形成于子 囊内,子囊形状有袋状、棒状、园形,子囊壁单层或双层,大多数子囊外面有一层包被。如小麦 白粉病、油菜菌核病、
• 真菌的形态:真菌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多种多样的形态特征,有具有营养功能的营养体, 也有由营养体转变或分化形成的进行生殖功能的繁殖体。主要有以下类型:1、一团裸 露的原生质团,细胞多核,如粘菌、壶菌。2、单细胞或具假根的单细胞,如酵母、壶 菌。3、菌丝体,菌丝体可生成许多其它的功能器,如吸器、假根、菌核、菌索、子座 等等。4、孢子(无性的有:节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的有:休 眠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
• 细菌的鉴别染色:可分为格兰氏阳性和阴性,植物病原菌细菌 除棒状杆菌为格兰氏阳性外,其余为格兰氏阴性。
• 细菌的繁殖:细菌没有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分化,是用细胞裂殖 方法进行繁殖。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钟可以分裂一次。
• 细菌的生理特征:A、光能自养型、B光能异养型、C、化能自 养型、D、化能合成异养型。植物病原细菌都属化能合成异养型。
第7页/共166页
真菌病害的特点
• 担子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主要病状是:1、斑点,2、斑块根,3、立枯,4、纹枯,5、根腐,6、 叶腐,7、肿胀和瘿瘤等;主要病征是黄。
第8页/共166页
植物病原细菌
• 细菌的一般形态: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体形很小,其基 本形状有球形、杆状、螺旋状三种,而植物病原细菌全部为杆 状细菌。
第18页/共166页
病害循环(侵染循环)
• 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 病的过程。
•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一个生 长季节中最初引起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受初次侵染的植物发 病后,有的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再次侵染称为 再次侵染。许多植物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可能发生若干次再侵 染,病害潜育期短的引起再次侵染的可能性越大。一种病害是 否引起再次侵染,影响到这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和防效。
第9页/共166页
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
• 植物病原细菌都非专性寄生菌,但少数专化性较强。细菌在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 孔口侵入植物,细菌分泌各种酶,分解寄主细胞或组织。植物细菌病害症状有:1、萎蔫,2、枯萎,3、叶 斑,4、溃疡,5、软腐,6、肿瘤。主要病征:病害组织维管束有菌脓流出。
植物保护工作主要内容
• 植物病虫草鼠害及防治 • 植保机械使用及维护 • 农药的研发及使用
第1页/共166页
植物病虫草鼠害
•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 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受的程度,使植物正 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 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第21页/共166页
植物的抗病性
• 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的一类可遗传的特性。是植物普遍存在的、 相对的性状。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可将植物抗病性区分为主效基因抗病性和微效基因抗病性,表现为质量 和数量性状。
第20页/共166页
病害循环
• 植物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和越夏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土壤,病株残体,肥料。 • 病原物的传播:1、气流传播---距离一般较远,在1万-2万M的高空和离开海岸965。58KM的大洋上空都
可以发现真菌的孢子;2、雨水和流水传播;3、生物介体;3、土壤和肥料传播;3、人为因素传播。
植物染病类型
• 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 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无病原生物、不相互传染。
• 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的侵入导到的病害。可分为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第17页/共166页
植物病程 • 指病原物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发病为止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即接触、侵
• 植物病害发生的条件:环境、寄主、病原物,既“病害 三要素”。
• 病原生物的种类:主要属于6个界,既细胞生物(5个) 界,非细胞生物(1个)界。动物界(线形动物门的线 虫);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门的鞭毛虫);植物界 (菌藻植物门的寄生藻,双子叶植物门的寄生性种子植 物);菌物界(真菌门5个亚门的真菌;原核生物界: 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软壁菌门的螺原体和支原 体);病毒界(病毒和类病毒)。
•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体上可分为三种:1、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2、 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3、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 害三角”
第2页/共166页
植物病原真菌
• 真菌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估计约有10万种,大多是腐生、少数是 寄生,农作物病害主要是真菌病害,约占植物病害总数的80%以上,所有高等植物都受 一种或几种真菌的侵染。
第6页/共166页
真菌病害的特点
• 子囊菌与半知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虽然半知菌不全部 是子囊菌的无性阶段,但子囊菌的无性阶段全部都是半知菌, 所以,子囊菌病害与半知菌病害的症状基本相似。这两类真菌 所致的病害的主要病状有:1、叶斑,2、炭疽,3、枝枯,4、 溃疡,5、腐烂,6、肿胀,7、萎蔫,8、发霉等。主要病征是 白粉、烟霉、各种色泽的点状物(以黑点为主)与霉状物,颗 粒状的菌核、根状菌索等。有时还产生黑色的刺毛状物,白色 棉絮状的菌丝体。
• 线虫常用的分离方法:1、贝曼漏斗法、2、浅盘法, 3、过筛法,4、漂浮器分离法,5、直接解剖分离法。
第14页/共166页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 目前发现的较少,研究还不多,国外报道的有植生滴虫,导致南美的椰子心腐病、哥伦比亚的油棕树速萎 病。植生滴虫一般经嫁接和昆虫介体传染。
第15页/共166页
寄生性植物
线目两个目内。
第13页/共166页
植物线虫病虫的诊断
• 任何一种植物上都有至少一种(甚至多种)植物寄生 线虫,但只有那些在寄主植物根围有很高的群体密度, 并且大量的侵入寄主体内寄生,对寄主造成明显的损 害时才被重视并称为植物线虫病害。
• 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诊断要点:1、田间分布及症状 观察:植物病原线虫在田间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 当观察到田间出现局部的植株黄化、矮缩以及根系生 长不良等现象时,可以初步确定为线虫所致。2、线 虫的分离及鉴定:采集有明显症状的标本,对大多数 线虫需采集根系及根围土壤,通过对线虫的分离和鉴 定做出准确的诊断。3、接种实验:如分离到两种以 上的有口针的线虫,需要进行接种确定优势病原线虫。
第19页/共166页
病害循环
•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指在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 以何种方式和在什么场所,度过寄主休眠而成为下一季节的初 次侵染源。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与某一特定地区的寄主生长 的季节性有关。病原物有各种越冬和越夏的方式,如病原真菌, 有的以侵染菌丝或休眠菌丝在受侵染的病株内越冬或越夏,有 的以休眠体(休眠孢子、菌核、子座等)在植物体内越冬或越 夏,有的在病株和土壤中以腐生的方式生活;病原细菌都可以 在病株收获的种子、块茎、和块根内越冬;病毒、类病毒、类 菌原体大多只能在活的介体动物或植物体内存在;线虫可以卵、 各龄幼虫、成虫、或胞囊的形态在土壤内或植物组织内外越冬 和越夏。
• 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传播:昆虫介体(蚜虫、叶蝉和飞虱), 土壤中的介体(线虫、真菌);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无性 繁殖材料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第11页/共166页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
• 病毒病害初步识别:1、病毒病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病 株点片分布。2、发生病毒病的植株为系统感染,症状分布不均 一,新叶新梢上症状最明显。3、病毒病有传染性。4、病毒病 往往表现为花叶、黄叶、矮缩、丛生等,少数有脉带、环斑、 耳突、斑驳、蚀纹等特征性症状。随着气温的变化,特别在高 温条件下,时常发生隐症现象。病毒病在植物上绝无病征。
入、扩散(潜育期)、发病四个阶段。 • 接触:病原物与植物接触,并不都是有效的,只有少数病原物的个体与植
物的感病部位接触才能产生侵入。 • 侵入:开始侵入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侵入的途径:伤口和自然孔
口、直接侵入、引入病原物。侵入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外容物质 等,以湿度的影响最大。 • 扩散:绝大多数真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细胞间或穿透寄主细胞在细胞内扩散, 大多数活养寄生物的菌丝,是在寄主细胞间蔓延,长出吸器伸入寄主细胞 内吸取营养;细菌侵入寄主后,一般先在细胞间或输导组织中扩展,当细 胞受损后进入细胞,有的可蔓延到维管束中;病毒侵入寄主后,给活的细 胞增加了一套信息物质,复制后通过胞间连丝向其它细胞蔓延;类菌质体 侵入植物韧皮部后,可以通过筛管细胞而将菌体和菌体代谢物质送到植株 其它部位。
• 真菌的主要类群: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第4页/共166页
真菌的主要类群
• 鞭毛菌亚门:是一类较低等真菌,多数具水生或土生习性,潮湿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生长,营 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休眠孢子或卵孢子。如莴苣 霜霉菌、葡萄霜霉菌。
• 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孢子萌发,生长和一定的发育阶段,形成 并发育成同一种孢子,其间所经历的时间就是生活史。包括两个时期,即不完全时期 (产生无性孢子)和完全时期(产生有性孢子),但有些真菌缺少或未发现其中的一个 时期,还有的不形成孢子。
第3页/共166页
植物病原真菌
• 真菌的生理:真菌和其它生物一样需要各种营养,大多数真菌要求95%或以上的相对湿度(真菌吸收营养 必须以流体状态存在),大多数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而在35-40℃下不能生长,高温对真菌的杀伤 力很大。真菌最适PH值是5-6。
分为半寄生和全寄生 • 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的不同可
。营
寄生生活的植物约有2500种,在分类学上主要属于被子植物门的12个科,重要的有菟丝子科、樟科、桑寄 生科、列当科、玄参科和檀香科的植物,其中桑寄生科约点50%,另一类是低等植物,即绿藻门的头孢藻 等寄生藻类。
第16页/共166页
• 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营养体为双核菌丝体,双核菌丝中的核在分裂前在菌丝隔膜处可以产 生琐状联合的结构,无性繁殖大多不发达,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子孢子。如小麦锈病
• 半知菌亚门:有近15000种,其生活史中没有有性阶段或暂时未发现有性阶段,只知道其无性阶 段。如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柑桔炭疽病。
• 实验室诊断;鉴别寄主诊断、传染试验、显微镜观察、血清学 技术、核酸杂交及PCR技术、物理化学特性。
第12页/共166页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生活史、生态 • 寄生性与致病性:植物病原线虫是专性寄生,少数寄生在高等植物上的线虫也能以真菌的菌丝为食。植物
线虫对植物都有致病性,有的能造成毁灭性损失。 •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线虫的种类和数量很多,全世界有50多万种,植物病原线虫主要分布在垫刃目和矛
第10页/共166页
植物病毒
• 病毒定义及形态: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外壳中,只能 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 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植物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粒体,大部分 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弹状、杆菌状和双联体状等。 只有在放大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第5页/共166页
真菌病害的特点
• 鞭毛菌亚门真菌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1、组织增生,2、幼 苗猝倒,3、植物各部分的腐烂,4、叶片局部枯斑或枯焦,5、 花序、花梗畸形。主要病征为棉絮状物、霜霉状物、白锈状物 等。
• 接合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引起植物病害的接合菌种类 不多。主要病状为:1、幼苗烂根,2、花器及贮藏器官腐烂等。 主要病征是初期为白色、后期灰黑色的霉状物,霉层上可见黑 色小点。造成植物病害常为软腐、褐腐、根霉和黑霉等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