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第11单元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单元过关测试(十一)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单元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单元过关测试(十一)
一、选择题(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9届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雅典陪审法庭判决苏格拉底死刑后,有人劝他逃跑,遭到了拒绝。

为此他打了个比喻,说法律是父亲或主人,自己是儿子或奴隶,儿子不能用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父亲或者奴隶不能用主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主人一样。

由此表明( )
A.法律面前所有雅典人一律平等
B.苏格拉底不满法庭判决的结果
C.维护法律即维护了城邦公共利益
D.苏格拉底主张改革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选C 根据材料“雅典陪审法庭判决苏格拉底死刑后,有人劝他逃跑,遭到了拒绝”可知,其遵守雅典法庭判决,维护法律的神圣,遵守法律即是维护城邦利益,故选C项;雅典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排除A项;根据材料“雅典陪审法庭判决苏格拉底死刑后,有人劝他逃跑,遭到了拒绝”可知,其遵守雅典法庭判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苏格拉底主张改革雅典民主政治,排除D项。

2.(2019届安徽蚌埠三模)柏拉图指出,“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尊重权威已经在群众中消失了,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

这表明当时雅典城邦( )
A.人文主义精神得以凸显B.政府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C.公民参政热情日渐增强D.道德沦丧摧残了民主制
解析:选A 据材料“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尊重权威已经在群众中消失了,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可知,雅典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凸显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项;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可以有效进行政治管理,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公民的参政热情进行对比,排除C项;雅典公民的直接民主有利于促进民主制的发展,排除D项。

3.(2019届四川乐山三模)梭伦改革时强调:“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影响梭伦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
A.雅典公民国家观念增强B.全民平等的民主制度
C.财产等级制的严格限制D.改革初衷和阶级地位
解析:选D 根据材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可知梭伦改革是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根据材料“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可知梭伦代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选D项;克利斯提尼确立民主制,公民的国家观念才逐渐增强,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黄金时期,排除A项;“全民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财产等级制是梭伦上述理念的践行,排除C项。

4.(2019届湖南衡阳三模)古雅典通过定期“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

公元前430年伯利克里曾因没有通过信任投票而被免职。

在公元前430~前355年间,被告发的将军达35人。

公元前330年,为防止恶意告发,又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

这些举措( ) A.加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有效性
B.不利于行政系统的通畅运行
C.避免了官员权力的滥用与腐败
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解析:选A 由材料内容可知,古雅典通过定期“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同时为防止恶意告发,又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这些举措有力地维护了雅典民主政治,也加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有效性,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雅典对官员的两种监督程序及责任追究机制,与行政系统的运行无关,排除B项;对官员进行监督有利于防止官员权力的滥用与腐败,但不能起到避免作用,排除C项;雅典民主政治在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确立,这与材料中时间伯利克里时期不符,排除D项。

5.(2019届福建莆田二模)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当遇有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捐款。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的程度
B.自然灾害促进民主政治的完善
C.法律重视城邦利益至上的精神
D.道德品质与公民权益高度一致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当遇有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捐款”可知,古代雅典法律重视城邦利益至上的精神,故选C项;罗马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的程度,而不是雅典,排除A项;自然灾害促进法制的完善,排除B项;根据材料“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当遇有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捐款”可知古代雅典法律重视城邦利益至上,是公民意识的表现,而非公
民权益,排除D项。

6.(2019届湖南株洲二模)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主厨。

这种现象会导致( )
A.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B.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
C.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解析:选A 由材料“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这些人质随之带来希腊文化,因而推动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罗马征服希腊后带回的希腊人质的组成,与希腊民主是否遭受摧残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罗马征服希腊后带回的希腊人质的组成,这些人质会给罗马带来原希腊文化,这与罗马法治是否迅速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罗马征服希腊后带回的希腊人质的组成,无法得出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结论,排除D项。

7.(2019届江西上饶二模)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苏格拉底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

”这体现了古希腊人的( )
A.宗教意识B.民主意识
C.理性意识D.自我意识
解析:选C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应该将苏格拉底的名言“人,认识你自己”放在“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这一角度下,这是苏格拉底对人的理性的感悟,反映了古希腊人的理性意识,故选C项;“认识你自己”不属于宗教意识,排除A项;民主意识反映的是人们对以往政治的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要求,与“认识你自己”无关,排除B项;D项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8.哲学家认为世界上有三种桌子:一种是画家画的桌子,一种是现实中的桌子,一种是作为桌子的概念的桌子。

按照柏拉图的思路( )
A.画中的桌子最完美B.现实中的桌子最完美
C.桌子的概念最完美D.三种桌子都不完美
解析:选C 由材料“一种是画家画的桌子,一种是现实中的桌子,一种是作为桌子的概念的桌子”并结合所学柏拉图的理念论可知,桌子的概念最完美,故选C项。

9.(2019届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13世纪中期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在获得与分配财产的权力方面,占有财产是人类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而且这符合自然法的观念。

他的主张( )
A.坚持了禁欲主义的宗旨B.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诞生
C.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求D.削弱了教会的神权统治
解析:选C 13世纪中期,工商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商人日益壮大,保护私有财产成为社会的需求,故选C项;禁欲主义宗旨是忍受现实苦难,和占有财富无关,排除A项;推动人文主义诞生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文艺复兴削弱了教会的神权统治,排除D 项。

10.(2019届福建泉州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十二铜表法》规定:“杀人者处于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祭神,以代本人”;“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这规定( )
A.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B.体现加害与过失责任并存原则
C.消除了氏族社会习俗的影响
D.维护了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解析:选B 材料体现了罗马法对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过失损坏他人财物和故意损坏他人财物区别对待,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对待,而且对故意损坏他人房屋和谷物的处罚是将其烧死,带有野蛮、原始色彩,无法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排除A项;“以公羊祭神”和“将其烧死”的做法体现了氏族社会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对犯罪行为的处罚,维护社会秩序,无法体现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D项。

11.(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六)公元前2世纪后,罗马相继颁布了三部保护公民的波西乌斯法和一部禁止鞭笞公民的法律,同时立法将公民申诉权的范围扩展到军事领域。

这说明罗马( )
A.对公民的保护力度增强B.注重法律丰富完善
C.公民争取权益热情高涨D.立法奉行公民至上
解析:选A “三部保护公民的波西乌斯法和一部禁止鞭笞公民的法律,同时立法将公民申诉权的范围扩展到军事领域”实质是对公民保护范围的扩大,故选A项;“颁布了三部”不能说明“完善”,排除B项;“公元前2世纪后,罗马相继颁布了三部保护公民的波西乌斯法和一部禁止鞭笞公民的法律,同时立法将公民申诉权的范围扩展到军事领域”不能体现公民争取权益热情高涨,排除C项;“相继颁布了三部保护公民的波西乌斯法和一部禁止鞭笞公民的法律,同时立法将公民申诉权的范围扩展到军事领域”只能说明对公民的权利保护
范围增加,不能说明公民至上,排除D项。

12.(2019届山东济宁二模)下图为《民法大全》中所载的古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述。

其意在强调( )
A.人的自然权利是平等的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奴隶制度违背法的精神D.法律具有至高权威性
解析:选D 据题干中提及“应当承认和维护裁判官发布的告示的法律效力”“即便裁判官具有奴隶身份也不能构成对法律效力的影响”“皇帝也应当遵守法律”,可知罗马法强调遵从法律的权威,故选D项;罗马存在奴隶制,本身就违背了权利平等,且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罗马法下,在法律面前是公民人人平等,且题干强调的是法律的权威,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奴隶制与法的关系,排除C项。

13.(2019届山东聊城二模)在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上,教授们往往不是首先讲授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据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

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
A.与《圣经》的地位等同B.是维护天主教的工具
C.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D.催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解析:选C 根据材料“西欧的法律课上,教授们往往不是首先讲授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据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反映不出罗马法与《圣经》的地位等同,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罗马法是维护天主教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催生了人文主义思想,排除D项。

14.(2019届山东潍坊二模)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丈夫控制着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

这一变化( )
A.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B.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C.实现了古罗马的男女平等
D.标志着西方离婚法诞生
解析:选 A 根据材料“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可知,这一变化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平等,故选A项;公民法出现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排除B项;根据材料“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可知,罗马法提倡男女平等,但并不一定“实现了”,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提倡平等婚姻观念,并未涉及离婚法从无到有,排除D项。

15.(2019届广西南宁二模)罗马法从最初一种狭小和简陋的农村共同体的法律,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城邦国家的法律,后来又成为一种帝国的法律。

而这个帝国统治着几乎为当时的人们所知道的整个文明世界。

材料说明罗马法( )
A.扩大了罗马的统治疆域B.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转型
解析:选B 根据材料“而这个帝国统治着几乎为当时的人们所知道的整个文明世界”可知,在罗马帝国建立过程中,罗马法逐步发展,保持着罗马帝国的稳定,故选B项;罗马的统治疆域扩大是罗马法完善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商品经济发展是罗马法完善的原因之一,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5分,第17题12分,共37分)
16.(2019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和李斯是秦帝国缔造者,他们的治国思想秉承了法家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实践者。

秦帝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以“争强”“治民”和“帝王之具”为指南。

秦始皇之“法”:“诽谤者,族诛”,“以古非今者,族诛”,“偶语诗书者,弃市”。

秦始皇二十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恚恨不已,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

——摘编自《也谈先秦政治思想中的“法”》材料二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

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而人性平等、个人权利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及对权力的制约等则构成了这种思想的核心。

在法治实践方面,如,在涉及基督徒基于信仰而反对皇帝崇拜事件时,图拉真指示其部下:只要抓获罪证确凿的基督徒即可惩办,但有悔改表现则可宽恕,同时要防止诬告株连,否则便有违于时代精神。

罗马
帝国法治实践的一件大事是罗马公民权在帝国范围内的实现。

——摘编自《论法律价值取向与政治稳定》材料三根据1954、1975和1978年三部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大オ享有制定法律的职权。

1982年宪法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对二者的立法权限作了具体划分。

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各种重要的法规近两千件,但总的说来还是不健全不完备。

——《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立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治实践对秦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的延续所起作用不同的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意义。

(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秦朝背景”,结合秦朝商鞅变法、统一前治国的原则、统一后社会矛盾等相关史实,说明秦朝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

第二小问“罗马背景”,从材料二“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可知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是罗马由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传统;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结合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可知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是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2)问,第一小问“秦朝速亡的原因”,结合秦朝的法治实践具有严刑酷法的特点,可知秦律对于秦朝灭亡的影响是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灭亡。

第二小问“古罗马统治延续的原因”,结合罗马法的实践特点是相对宽松,并与时代相符,可知罗马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第(3)问,结合立法权对法律建设的作用和法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新时期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意义。

答案:(1)背景:商鞅变法,形成了秦国重法传统;秦国历代统治者厉行法治,效果明显;秦帝国初建,各种反对势力依然存在。

罗马由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传统;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

(答出四点即可)
(2)秦:统治者主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帝国的覆亡。

罗马:罗马法律相对宽松,并作适时调整,这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3)意义: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利于推动新时期经济建设。

17.(2019届华中师大附中质检)(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主张重新审视古希腊文明中的法治和宪政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

——据罗洪洋、赵大华《重新思考古希腊与
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整理结合所学解读材料,从上述表格中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选择一个主题,然后根据材料中雅典城邦政治的内容特点反推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与之相关的内容与特点,再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答案:主题:①古代雅典强调城邦至上,而近代西方法治强调对个人和个人权利的尊重及对国家权力的限制。

②古代雅典的权力机关权力广泛且强大,而近代西方法治强调分权与制衡。

③古代雅典是公民可直接参与的直接民主,而近代西方法治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示例
主题:古代雅典的权力机关权力广泛且强大,而近代西方法治强调分权与制衡。

论述: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包揽制定、执行和监督法律的全部权力,缺少必要的制约机制。

近代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分立,彼此制衡,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宪法的理论基础。

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三个部门互相制约,防止了任何部门的独断专行,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